江蘇生物物種達4588種

2020-12-05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潤文)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上午,南京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展出了豐富多樣的生物物種,這是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舉辦的主題宣傳活動之一,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推動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江蘇自古自然稟賦優良,生物多樣性豐富。自2017年起開展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顯示,截至目前,共記錄省內物種數4588種。

據了解,為系統掌握全省生物多樣性情況,提升生態保護水平,2017年起,江蘇在全國率先啟動縣域生物多樣性摸家底、促保護、定目標行動。組織省內外科研院所、高校等共31個團隊的240餘調查人員,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試點工作,共記錄省內物種數4588種,包括記錄到的珍稀瀕危物種165種。

「生物多樣性是檢驗自然生態好壞的一項重要指標。」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楊國棟博士表示,近年來,一些環境指示物種在江蘇境內頻現。2019年,在灌雲縣灌河入海口燕尾港重新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四鰓鱸魚,因其對生存環境和洄遊江河的水質要求甚高,四鰓鱸魚的重新發現標誌了灌雲縣近岸海域水質的改善。此外,在盱眙縣境內首次發現了11隻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野生虎紋蛙成體,這種類群的發現,證明了盱眙縣近年來生態環境狀況得到持續好轉。

參與調查的南京農業大學昆蟲系教授王備新認為,這些環境指示物種的重現,與江蘇這幾年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投入的力量和重視程度有關。據介紹,試點調查到的種類數通常佔實際種類數的70%-85%左右,專家預測,江蘇的生物物種數至少在5500種,甚至可能達到6500種以上。

據悉,江蘇省已建立包括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各級自然保護區31個,佔江蘇面積的5.5%,全省自然溼地保護率高達46.2%。同時,將8大類407個區域納入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最嚴格的空間管控措施,並將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22.49%確定為陸域生態空間保護區域,全省31個自然保護區庇護了省內近六成物種。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 江蘇共發現各類物種4588種
    記者近日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即將到來之際,江蘇通報了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現狀及成效。截至目前,通過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江蘇共發現各類物種4588種。江蘇自古自然稟賦優良,生物多樣性豐富。
  • 江蘇動植物「摸底調查」記錄物種4588種
    在2017-2019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啟動的縣域生物多樣性摸家底、促保護、定目標行動中,江蘇在省內39個試點區域共調查記錄到物種4588種,物種種類構成較為複雜,其中,珍稀瀕危物種165種。根據這個數據,可以預測出江蘇的實際生物物種數至少在5500種,甚至可能達到6500種以上,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極大豐富。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江蘇珍稀瀕危物種達165種 生態環境向好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江蘇從2017年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目前調查結果已經出爐,全省有165種珍稀瀕危物種,部分保護動物的種群數量逐漸擴大,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 江蘇摸清生物物種「家底」 可能在6500種以上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19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現狀及成效新聞發布會,「目前,我省已建立包括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各級自然保護區31個,佔全省面積的5.5%,全省自然溼地保護率高達46.2%,各級自然保護區庇護省內近六成物種。」
  • 江蘇生物物種「家底」清了:至少5500種以上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月19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召開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現狀及成效新聞發布會,「目前,我省已建立包括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各級自然保護區31個,佔全省面積的5.5%,全省自然溼地保護率高達46.2%,各級自然保護區庇護省內近六成物種。」
  • 蝴蝶增至137種 四鰓鱸魚重現
    目前,江蘇省已建立包括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各級自然保護區31個,佔江蘇面積的5.5%,全省自然溼地保護率高達46.2%,各級自然保護區庇護省內近六成物種。高靈敏性環境變化指示生物中華虎鳳蝶、野生虎紋蛙等種群數量進一步增加,江蘇省近年來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
  • 江蘇已發現226種外來入侵物種 專家:靠吃解決不了問題
    江蘇省環科院專家介紹,根據2017-2019年的最新調查結果,江蘇已發現外來入侵物種226種,包括喜旱蓮子草、加拿大一枝黃花、巴西龜、牛蛙、克氏原螯蝦等,其中植物佔據大多數。江蘇外來入侵物種已有226種在花卉市場,常會聽到有人介紹說:這個是從某某國引進的品種。但是這些物種的引進,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形成災難。
  • 恐龍同時期生物仙女蝦現江蘇 專家:並非罕見物種
    中新網南京5月21日電 (楊顏慈)晶瑩剔透的淺綠色軀幹、黑色圓溜的大眼睛、優美獨特的仰泳造型……恐龍同時期生物「仙女蝦」近日出現在江蘇徐州一居民家中水池,該則消息一時間引發網友圍觀。
  • 108種魚類瀕危物種再現,長江江蘇段魚類生存大起底
    記者從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了解到,從2001年起,專家們就開始和環保部門進行長江江蘇段魚類物種課題的調查,經過5年的「收集」,長江江蘇段漁業資源現狀終於被摸清。  現狀篇:漁汛已經無法形成  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彭剛向記者介紹,總結長江江蘇段魚類的現狀就是:近年來,長江江蘇段魚類種類減少,規格下降,低齡魚增多,資源衰退嚴重。
  • 南京幾種常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以及它們的危害
    因為巴西龜繁殖力和適應力極強,人工捕殺的效果非常不好而且;也不能用化學藥劑去殺它們,因為這樣會毒死很多野生動物;而生物防治也不太可能,因為巴西龜在江蘇南京基本沒什麼天敵。雖然烏龜的天敵有老鼠,鳥,蛇等動物,但對巴西龜都構不成威脅。接下來我們討論加拿大一枝黃花。加拿大一枝黃花屬菊科多年生雜草。
  • 組圖:從滅絕邊緣拉回來的八種生物-滅絕,物種,生物,地球 ——快...
    人類活動一次又一次的將其它物種推向滅絕邊緣,而當人類醒悟之後又擅作主張的對它們施加保護,試圖彌補自己以往的過失。下面將要呈現的便是騰訊科學編譯歸納的8種曾經瀕臨滅絕但最終「起死回生」的地球生物。白頭鷹美國人很難相信會導致國鳥白頭鷹瀕危滅絕,到上世紀50年代末,從50萬對築巢白頭鷹下降至412對築巢白頭鷹,這主要是由於使用DDT殺蟲劑造成的,最終1967年美國政府宣稱白頭鷹為瀕臨絕種生物,並於1972年禁止使用這種殺蟲劑。此後白頭鷹數量開始回升,現今有1萬對築巢白頭鷹。
  • 中國生物「家底」逐漸清晰,究竟有多少種生物物種?
    我們常說中國地大物博,可中國究竟有多少種動植物、微生物呢?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剛剛發布的《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給出了最新答案:122280種,包括54359個動物物種,37793個植物物種,12506個真菌物種以及細菌、病毒等物種。
  • 外來生物入侵加劇物種取代
    我國確認外來入侵生物超500種 外來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產地通過自然或人為的途徑遷移到新的地區,並在當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態環境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最終破壞該地區生態平衡,引發生態災難的現象。據統計,目前我國確認的外來入侵生物超過500種,其中大面積發生、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
  • 海南生物種類冠全國 受威脅物種579種
    中新社海口5月22日電(瓊芬)海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著巨大壓力和嚴峻挑戰。在過去的50多年裡,海南共有200多個物種瀕臨滅絕。海南油杉、海南黃皮、海南長臂猿等物種已列為極危物種。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據此間媒體報導,海南生物物種種類及特有類群均居全國之首,但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海南省受威脅物種共579種。
  • 黑臉琵鷺成「網紅」輿情觀察: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安全的屏障
    此話題成為輿情熱點話題,其一是因為它是中國23種瀕危鳥類中被列為世界極危級的五種之一,現全球僅存1500隻左右;其次是這種鳥兒對生存環境極為挑剔,常單獨或呈小群在海邊潮間地帶及紅樹林和內陸水域岸邊淺水處活動,被視為溼地環境質量的指示性物種。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逐年向好,頻頻「現身」的黑臉琵鷺是青山綠水間生態向好的一個縮影。
  •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安全的屏障 ——黑臉琵鷺成「網紅」輿情觀察
    此話題成為輿情熱點話題,其一是因為它是中國23種瀕危鳥類中被列為世界極危級的五種之一,現全球僅存1500隻左右;其次是這種鳥兒對生存環境極為挑剔,常單獨或呈小群在海邊潮間地帶及紅樹林和內陸水域岸邊淺水處活動,被視為溼地環境質量的指示性物種。   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逐年向好,頻頻「現身」的黑臉琵鷺是青山綠水間生態向好的一個縮影。
  •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發布 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22280個
    記者從中科院植物所了解到,《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日前在線發布。  2020版年度名錄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22280個,其中包括54359個動物物種,37793個植物物種,12506個真菌物種等。
  • 生物多樣性 | 新物種亮相!
    生物多樣性 | 新物種亮相!紫花黃藥此外,還發現了團花密花藤、珠芽秋海棠、緬甸球蘭、披針葉球蘭、喜馬拉雅仙茅、木瓜桐、羽脈百部和大葉可愛花共8個中國記錄種。
  • 貴州地區發現「遠古世界」,超過80種罕見生物,有的長達十幾米
    根據考古研究和地質勘察發現,那裡曾經存在著一塊溫暖的淺海,養育了許多種生物,這就是著名的雞窩寨。考古團隊從中挖掘出了大量生物礁化石群,從而確定了那裡曾經的地理情況。該研究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在貴州雞窩寨地區發現了較為龐大的生物礁化石群,並且辨認出了其中超過80種遠古海洋生物。那麼這些遠古海洋生物生活在哪個時期?生物礁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繫呢?
  • [生化學院]以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命名的琥珀蠟蟬一新種在地質學國際...
    近日,江蘇第二師範學院生命科學與化學化工學院、江蘇省生物功能分子重點建設實驗室宋志順博士作為第一作者並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及法國、波蘭等國內外同行合作的「Still greater disparity in basal planthopper lineage: A new planthopper family Yetkhatida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