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0 11:13圖文來源:新華報業網
目前,江蘇省已建立包括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各級自然保護區31個,佔江蘇面積的5.5%,全省自然溼地保護率高達46.2%,各級自然保護區庇護省內近六成物種。
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效果顯著
蝴蝶增至137種 四鰓鱸魚重現
5月19日下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現狀及成效。目前,江蘇省已建立包括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各級自然保護區31個,佔江蘇面積的5.5%,全省自然溼地保護率高達46.2%,各級自然保護區庇護省內近六成物種。高靈敏性環境變化指示生物中華虎鳳蝶、野生虎紋蛙等種群數量進一步增加,江蘇省近年來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蝴蝶種群對環境的反應速度超過鳥類和其他昆蟲,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高靈敏性環境變化指示生物,也是陸地生態系統指示生物的最佳代表,生態環境越複雜,蝶類物種越多。2017-2019年江蘇省共監測到137種蝴蝶,比往年數量有所增加。覆蓋到江蘇省分布蝴蝶種類歷史記錄的76.97%,以蛺蝶科數量較多,其中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虎鳳蝶,它的分布範圍也在進一步擴大,說明江蘇有更多地區擁有適宜蝴蝶生存的環境。
此外,因為江蘇省這幾年的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明顯成效,也對江蘇的生物多樣性產生了有利的影響。據了解,四鰓鱸魚被稱之為環境指示物種,需要在良好的環境中才能生存。近年來,江蘇省通過加大海洋環境治理,於2019年在連雲港市灌雲縣灌河入海口燕尾港重新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四鰓鱸魚,因其對生存環境和洄遊江河的水質要求甚高,四鰓鱸魚的重新發現標誌了灌雲縣近岸海域水質的改善。
與此同時,兩棲動物指示物種之一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虎紋蛙,也出現在盱眙縣境內,首次發現了11隻野生虎紋蛙成體。這證明了江蘇省近年來生態環境狀況得到持續好轉。此外,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麋鹿種群數量由1987年的44隻增長到5016隻;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每年越冬的丹頂鶴保持在千餘只,佔世界野生種群的40%以上。
記者從會上還了解到,根據2017-2019年江蘇省開展的39個試點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結果,共記錄省內物種數4588種,其中陸生維管束植物共計1425種,陸生脊椎動物共計382種,陸生昆蟲共計1401種,淡水水生生物共計1380種。共記錄到珍稀瀕危物種165種。試點調查到的種類數通常佔實際種類數的70%-85%,可以預測出江蘇的生物物種數至少在5500種,甚至可能達到6500種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