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魚的內骨骼已很完全,而且差不多全為硬骨。頭骨和脊柱稱為中軸骨,支持偶鰭的為附肢骨。1.頭骨:頭骨骨片眾多。各骨塊在個體發育中形成方式不同,有的是從結締組織先形成軟骨再骨化成硬骨,稱為軟骨化骨。另一種是在結締組織的基礎上,不經過軟骨階段而由造骨細胞直接形成的,稱為膜化骨。軟骨化骨在外形上粗糙,構造多腔隙;膜化骨外表光滑而薄,甚至透明,結構結實無中空。鱸魚頭骨的上部,圍繞著腦和耳、鼻、眼等感覺器官的骨骼,總起來構成頭骨的腦顱。頭骨下部的各骨片構成咽顱,組成攝食和呼吸器官等,鰓蓋骨和鰓皮條以保護這些器官。鱸魚頭骨分區及各骨片如下:
篩區一1中篩骨、2側篩骨、2鼻骨(背)、1犁骨(腹)。(1)腦顱。蝶區:2翼蝶骨、2額骨(背)、1副蝶骨(腹)、1基蝶骨(腹)、5圍眶骨(每側)。耳區:1蝶耳骨、2翼耳骨、2前耳骨、2頂骨(背)、2上耳骨、2後耳骨(腹)。枕區:1上枕骨(背)、2側枕骨、1基枕骨(腹)、2鱗骨(背)、2顳骨(背)。
(2)咽顱。頜弓(mandibular arch)一對,可分支持上頜和下頜的骨骼。上頜弓:2前頜骨、2上頜骨、2輔上頜骨、2顎骨、2(前或外)翼骨、2中(內)翼骨、2後翼骨、2方骨。下頜:2關節骨、2齒骨、2隅骨、2米克爾氏軟骨、2前關節骨。舌弓:2舌頜骨、2續骨、1間(莖)舌骨、2上舌骨、2角舌骨、2下舌骨、2基舌骨、1尾舌骨。鰓弓:8咽鰓骨、8上鰓骨、8角鰓骨、8下鰓骨、2~3基鰓骨、2下咽骨。鰓蓋:2主鰓蓋骨、2間鰓蓋骨、2前鰓蓋骨、2下鰓蓋骨、6鰓條骨。註:阿拉伯數字示骨片數目,括號內的背、腹、側示該骨片在頭部骨骼的位置。黑體字示膜骨,普通字示軟骨化骨。
(3)注意事項:①頭骨的具體位置,在硬骨魚類是基本相似的,各個區的具體骨塊數目和組成在不同種類中有一些變化,在軟骨魚類(鯊魚等)中頭骨全由軟骨形成,也分成腦顱和咽顱,腦顱是一個盒狀構造,不分出具體的骨塊,額區和頂區沒有完全封閉,咽顱的骨塊,但無膜化骨。
②鯉魚頭骨與鱸魚的差別是吻骨發達,前篩骨能突出;有眶蝶骨,兩眼窩間不通;顱頂骨合併,膜骨下沉淺;前後二耳骨合併,內陷形成廣大耳窩,上耳骨不延長;基枕骨發達,上有角質墊、有橢圓大孔,有眼肌溝;口邊緣無齒,後翼骨與舌顎骨密接,外翼骨大;口緣由前上二頜骨構成,下頜不突出,有冠突;前4對鰓弧骨的咽鰓骨缺失,上咽骨不發達,齒僅見於下咽骨;鰓蓋後緣平滑,鰓皮條每側3條;沒有基蝶骨和輔上頜骨等。而鱸魚這些方面基本相反:無吻骨,前篩骨不能突出;無眶蝶骨,眼間隔存在兩眼窩相通,眶下骨特化為眶下棚或眶下索;顱頂骨分開,膜骨下沉深;前後耳骨分開,上耳骨後端延長,無耳窩;上枕骨嵴發達,基枕骨延長無角質墊、無橢圓大孔,無眼肌溝;顎骨和犁骨前部有齒,後翼骨和舌頜骨間有一大孔,外翼骨小;口緣由前頜骨構成,上有齒,下頜突出無冠突,齒骨有齒;前4對鰓弧骨的咽鰓骨完整(咽、上、角、下、基),上咽骨發達,下咽骨延長,兩骨都有齒;前鰓蓋後緣有棘突,鰓皮條每側6條;有基蝶骨和輔上頜骨等。
③硬骨魚類頭骨上那些穿過膜骨的感覺管組成的頭部側線管系統,其形狀大小和所經過的骨骼在魚類中很有特色,不僅是魚類與外界相互聯繫的通道,而且可藉此探討其親緣關係,區分種屬。④硬骨魚類頭骨顳窩已見有下顳窩、後顳窩和下後顳窩三種。一般魚類都有下顳窩,內附肌肉,其發達程度和下咽骨活動強弱、骨片大小有關,由翼耳骨、前耳骨和外枕骨在耳囊外側共同圍成。後顳窩是由翼耳骨、上耳骨和外枕骨於腦顱後側面形成的凹窩,所附肌肉能增強頭部力量。下後顳窩發現於鯉科扁咽齒魚中,下後顳窩由上耳骨、翼耳骨、後耳骨、後顳骨和外枕骨共同圍成,起固著牽引咽弧肌肉的作用,以加大對食物的研磨功效。
⑤眶下骨託與眶下骨架:前者是鱸魚第三眶下骨向眼窩內方突出的半圓形突起,恰恰承託著眼球,故名之。後者為岫形目魚類第二眶下骨後延為一骨突與前鰓蓋骨相連,形成的骨質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