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陝西省植物研究所 祁雲枝 研究員
【引文】
渡渡鳥(Raphus cucullatus),或作多多鳥(Dodo),又稱模里西斯多多鳥、愚鳩、孤鴿,是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
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也是模里西斯唯一被定為國鳥的已滅絕鳥類,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目前,關於渡渡鳥的滅絕時間共有三個主要說法:1662年、1681年,以及1688年到1715年之間,即便是按照最遠的時間算,渡渡鳥從遇到人類到滅絕,也僅僅過了不到120年。而這短短的時間內,正好是人類和其他物種開始進入模里西斯島的時間。由此可以推斷,
外來物種確實對渡渡鳥的滅絕產生了很大影響。「砰——」一聲槍響後,世界上最後一隻渡渡鳥應聲倒地。鮮血,即刻染紅了它身邊的大顱欖樹。
樹葉譁啦啦落了下來,落在渡渡鳥汩汩流血的屍體上。不,不,那不是樹葉,是大顱欖樹悲傷的眼淚。這是1681年,大顱欖樹的年輪中,永遠鐫刻著這個年份。
1500年以來,從來沒有西方人到過模里西斯,雖然歷史上曾有東方航海者途經這裡,但直至葡萄牙人和後來荷蘭人來到這裡並建立起海上貿易航線,渡渡鳥快樂的日子才結束了。自從人類登上了非洲東部的火山島國模里西斯,之後,在大顱欖樹不足100圈的年輪中,一群群肥碩可愛、溫順笨拙的渡渡鳥,相繼倒在了大顱欖樹的腳下,倒在了人類用棍棒和槍口編織的貪慾和殘忍之中。
渡渡鳥一個個倒在血泊之中,多麼悽慘,多麼血腥!目睹了整個慘劇的大顱欖樹,從此不再有種子萌發。
即使人類採用最先進的方法處理種子,也喚不醒沉睡在種子裡的那一抹新綠。島上的大顱欖樹集體沉默著,像是在一直為渡渡鳥默哀。
![]()
奇怪的是,渡渡鳥滅絕後,與渡渡鳥一樣是模里西斯特產的一種珍貴的樹木——大顱欖樹也漸漸稀少,似乎患上了不孕症。本來渡渡鳥是喜歡在大顱欖樹的林中生活,在渡渡鳥經過的地方,大顱欖樹總是繁茂,幼苗茁壯。人類眼看著這種珍貴樹種走向滅絕,竟不知道這究竟是為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挽救它。」
的的確確,在渡渡鳥消失後的300年裡,曾經遍布全島的特有樹種——大顱欖樹日益減少。在模里西斯島的記憶中,從1681年起,只見老樹一棵棵倒下,從來沒有見過大顱欖樹的新株冒出地面。
年復一年,島上的大顱欖樹,僅僅剩下了13 棵!岌岌可危的13棵啊!大顱欖樹,你真的是要追尋渡渡鳥而去嗎?
時光倒退到16世紀前。四面環水的火山島國模里西斯,也曾一片祥和——林木蒼翠,花朵嫵媚,「
鳶飛戾天,魚躍於淵。」
擁有30米的身高,4米樹圍的大顱欖樹,在島上隨處可見,高大俊朗,器宇軒昂。
幽靜的林下,一群頭大尾短、體長1米、體重約20公斤的渡渡鳥,一邊扭動著肥碩的屁股、一邊悠閒地啄食大顱欖樹交給它們的果實。
![]()
慷慨的大顱欖樹,它們捧出的果實是如此之多,多到大鳥們似乎永遠也吃不完。
島上,也沒有大鳥的天敵。渡渡鳥們氣定神閒,無憂無慮。
不用為食物和處境發愁的渡渡鳥,真的踐行了達爾文的觀點「用進廢退」——渡渡鳥的翅膀,一天天退化了,天空裡,再也看不到它們飛翔的身影。夏日裡偶爾張開雙翅,只是為了讓自己更涼爽一些。養尊處優的結果,讓渡渡鳥失去了往日的靈巧和優雅。
即便是日常的行走,都因了那肥碩的軀體,顯得遲緩和笨拙。噩夢,是隨著葡萄牙殖民者首次登陸模里西斯的海灘開始的。
起初,一群體態肥碩、步履蹣跚的渡渡鳥在島上發現「人」這種動物時,竟毫不畏懼地湊上前去,過分熱情地表達著它們對客人的歡迎。一些好奇心強烈的大鳥,甚至跳到了舢板上。
渡渡鳥做夢也沒有料到,它們毫無戒備的舉止,換來的卻是殖民者血腥的棍棒!在一幫海上漂泊了數月的船員眼裡,遍地呆萌的渡渡鳥,就是巨型的肉鴿,是一份份行走著的「大盤雞」。
魚貫而來,帶著來復槍和獵狗的歐洲殖民者,殘酷地辜負了渡渡鳥的滿腔熱情——
殖民者搗毀巢穴,吞食鳥卵,獵殺鳥兄鳥妹後,殘忍地拔毛火烤。尤其可憎的是,這幫傢伙竟不屑地稱大鳥為「dodo」——是葡萄牙語「笨笨、愚蠢」的意思。
渡渡鳥的數量一天比一天少。隨著大量捕食渡渡鳥,而他們帶來的動物也把渡渡鳥的蛋作為食物,他們飼養的豬,甚至也會吃掉渡渡鳥產在地面的蛋和剛剛孵出的幼鳥,
渡渡鳥的棲息地,也因人類的經濟活動變得愈發狹窄。總之,在見到人類不足100年的時間裡,渡渡鳥從模里西斯島徹底消失了。僅留下一句「As dead as a dodo」(逝者如渡渡)的西方諺語。![]()
樹們忘不掉渡渡鳥倒在自己腳下時,一雙雙充滿恐懼和絕望的眼睛!
其實,大顱欖樹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人類,也看中了它堅硬緻密的木質,繼而大肆砍伐。當有人開始意識到它快要絕跡時,才發現自從渡渡鳥從島上消逝後,大顱欖樹竟也患上了不育症。
如是300年後,島上僅餘下13棵樹!大顱欖樹,你們,也心如死灰,要決絕地去追尋渡渡鳥嗎?
大顱欖樹的狀況使科學家們深感焦慮,搶救大顱欖樹成了一個緊張的課題。科學家們通過種種實驗與推想分析,可是幾年過去了,沒有任何進展。直到1981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動物學教授斯坦雷·坦布爾教授來到了模里西斯。這一年,正好是渡渡鳥滅絕300周年。坦布爾測量了大顱欖樹的年輪後發現,它們的樹齡恰好是300年。
也就是說,渡渡鳥滅絕之日,正是大顱欖樹絕育之時。在島上,教授對大顱欖樹進行了長達幾個月的細緻研究。他發現,這些年儘管大顱欖樹年年都開花結果,但是,卻沒有一粒種子發芽,而且,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三百年。是開花後沒有授粉?是島上的土壤結構改變了?是遭遇了蟲害?還是因為病菌、細菌等有害生物的侵襲?
在排除了所有的猜想後,循著渡渡鳥這條線索,教授果真找到了問題所在——大顱欖樹的不育,與渡渡鳥極大相關!樹為鳥提供食物,鳥為樹播種,它們生死相依、唇亡齒寒。![]()
坦布爾通過細緻的發現,渡渡鳥的遺骸中有幾顆大顱欖樹的果實,原來渡渡鳥喜歡吃這種樹木的果實。
大顱欖樹的果實被渡渡鳥吃下去後,果實被消化掉了,種子外邊的硬殼也消化掉一些。經過坦普爾的研究,發現大顱欖樹種子依靠自身的力量,是無法衝破硬殼的。樹種必須藉助渡渡鳥強大的胃液消化磨損一部分後,才能突破重圍,伸出苗頭。所以,沒有了渡渡鳥,大顱欖樹種便無力自行萌發。據此,坦布爾把與渡渡鳥習性相似的大鳥吐綬雞,整整餓了一周,強迫它吃下一粒大顱欖樹的果實。種子在吐綬雞的腸胃裡旅行了一圈後被排出體外,坦布爾把明顯變薄了的種子,種進苗圃。不久,苗圃裡真的長出了久違的綠芽!
是的,這是大顱欖樹的種苗。它在沉默了三百年後,終於絕處逢生,破殼出芽啦!
哈哈,大顱欖樹驚奇地發現,這一次,人類居然幫助了它,而不再是謀害它!
然而,大顱欖樹的好朋友渡渡鳥,卻永遠離開了它,連一架完整的骨骼都沒有留下。
如今,人類只能從化石、從圖片、從著名童話《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中,感受它的笨拙與可愛,在內心描摹「愛用莎士比亞的姿勢思考問題」的渡渡鳥的音容笑貌。
![]()
因為世界上只有少數博物館收藏有渡渡鳥的骨骼。牛津大學自然博物館裡,那一幅看似完整的骨架,實際上是由好幾隻渡渡鳥的零散骨骼拼湊而成的。
最振奮人心的一點還在於,牛津大學動物學和動物人類學系古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的兩位科學家艾倫·庫珀(Alan Cooper)博士和貝斯·夏皮羅(Beth Shapiro已經成功地從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那隻只渡渡鳥殘留標本的皮膚中提取了仍然帶有活性的DNA,並將這一成果發表在當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於是,這只在人類的貪慾之火中涅磐的鳥有可能迎來它的第二次生命。
研究人員還採集了另一種體大且不會飛翔的已滅絕鳥類礬鶇的DNA樣本,這種鳥類來自模里西斯附近西印度洋上的羅德裡格斯島,另外還有35種現存家鴿和野鴿的DNA樣本。他們分析了DNA序列,繪製出一棵顯示進化關係的進化樹。結果證明渡渡鳥和礬鶇具有最近的親緣關係,二者都恰好位於家鴿及野鴿族譜的中間位置。這兩個物種顯然在大約2500萬年前就彼此分離了,這比模里西斯島和羅德裡格斯島的形成時間要早得多。(地質學家估計這兩座島的年齡分別為700萬年和150萬年。)因此研究人員斷定:兩種鳥類必然是在遷移到這些島嶼上之前,於另一塊大陸上彼此分離的。地質學證據表明,這片如今包括模里西斯和羅德裡格斯的列島最初是在2500萬年前升出海平面的。由於這兩種已滅絕鳥類與東南亞地區的鴿類親緣關係最為接近,所以作者認為這些鳥類的祖先可能是從那裡進化並遷移到新形成的列島,而後遷移到上述島嶼上的,它們在這裡從太平盛世迅速走向了最後的終結。
渡渡鳥完整骨骼標本(圖片:網絡)
大顱欖樹或許有所不知,和渡渡鳥一樣,永遠離開這個世界的,還有太多太多。1600年到1966年,地球上已經消失了164種鳥。自然界環環相扣,一個環節的缺失,會導致怎樣的連鎖性災難的發生?對此,人類相當無知。了解到渡渡鳥與大顱欖樹命運相連,只是一個偶然。我們不知道,因為人類的貪婪,自然界中,有多少悲劇已經上演,多少悲劇正在上演。
是的,並不是所有類似於大顱欖樹的哀傷,都能夠被診斷,被治癒!
生命,存在於一張我們看不見的網中,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網。網鏈掉了,相鄰的,何以安生?人類,只是這張網上的一個節點,沒有了其他物種的陪伴,下一個滅絕的,就是人類!
編輯丨致遠 主編丨王程亮
本文是秦嶺科學苑原創文章。歡迎朋友圈轉發、引用內容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