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冠天下的四腮鱸魚,如今成為二級保護動物,到底有著何種魅力
眾所周知,魚類有兩個鰓,鰓是魚類用來在水裡呼吸的工具,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器官了,但是曾經有很多人見過並且吃過四個鰓的魚,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物種,難道是變異體?其實這並不是什麼變異的物種,而是一種古老的魚類,現代人稱之為「松江鱸魚」。松江鱸魚是世界上為數不多有四個鰓的魚,最早在數千年前被發現,不過可能剛發現的時候並不叫這個名字。
對於飲食文化知道不多的朋友,可能並不了解松江鱸魚在中國美食界的地位,可以說長期佔據中國淡水魚排行榜榜首,這麼多年無人可以撼動。為什麼這麼說呢?松江鱸魚在古代就是皇室宮廷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而且大家知道能夠端上皇帝餐桌的菜品肯定是精品了,很多百姓人家窮其一生都不可能吃到的美味佳餚,而松江鱸魚則是這些美味佳餚中的貢品,可以說是非常的珍貴,而且曾經被清朝的乾隆皇帝譽為「江南第一魚」,從此名噪天下。
中國有四大淡水名魚,松江鱸魚當之無愧的位列首位,而且其味美程度和珍惜程度在當下遠遠超過其他三種名魚。雖然廣泛分布在中國東部地區的河流湖泊之中,淡水論鮮美程度和口感還是當今上海松江區的鱸魚最佳。只不過由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大肆捕撈以及工業化造成的河流環境汙染,導致野生松江鱸魚的數量急劇減少,到現在(除了不正宗的人工培育)幾乎很難再找到松江鱸魚了,這就有點可惜了,小編是沒有口福了。
現在松江鱸魚已經被錄入二級保護動物了,其現存數量非常稀少,雖然科學家和生物學家正在不遺餘力的培育松江鱸魚,但很遺憾的是沒有多大的進展。其實單論個體來看,松江鱸魚個體其實很小,而且表面看起來其貌不揚,甚至有一點像現在河流中到處泛濫的清道夫魚,但是相比讓廣東人都無從下口的清道夫魚,跟松江鱸魚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現在松江上了歲數的老人應該還是有一部分吃過的,畢竟在那個松江鱸魚繁盛的時代,環境還沒有被破壞的太嚴重,他們應該有幸嘗到這道美味佳餚。松江鱸魚雖然個頭小,但是肉質肥厚、香而不膩,肉色如白雪,吃起來不僅嫩滑爽口,更是沒有一根雜刺,而且不像大多數淡水魚,尤其是草魚、鰱魚等都有著濃鬱的土腥味,松江鱸魚不僅口感上佳,而且還沒有一點腥氣,可以說在吃的時候不需要放調料。
三十多年前,英伊莉莎白曾到訪中國,想嘗嘗這道名冠天下的松江鱸魚,但是很遺憾即便在那個時候都沒能找到野生的鱸魚。熟知三國的讀者們肯定知道這樣一個典故,一日曹操宴請賓客,雖然山珍海味目不暇接,但是曹操還是無不遺憾的說道:「天下美味我都吃過,卻唯獨少了條松江鱸魚」,而有一個叫左慈的人卻立馬釣上來一條,引發眾人的驚嘆,可見在遙遠的三國時期松江鱸魚已經成為這片土地上少有的美味。
就算是在唐宋兩朝的時候,松江鱸魚也是名聲很大,唐代的白居易、王維、杜甫,宋代的韓愈、蘇軾皆曾經對松江鱸魚讚不絕口,大家都知道唐宋兩朝是我國古代社會、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由於有文人雅士對它的讚美和支持,甚至留下了一些詩篇,很快鱸魚就成為了封建王朝上流社會必吃的美食,甚至成為身份的象徵。現今市面上也是有售賣鱸魚的飯館,但大都失去了鱸魚本身的鮮味和活力,希望以後環境能夠得到改善,讓昔日繁盛的鱸魚再次成為民間的美味珍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