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自科|7項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發布

2020-09-27 麥達知道

9月2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極端條件電磁能裝備科學基礎等7項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極端條件電磁能裝備科學基礎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極端條件電磁能裝備科學基礎重大研究計劃以電磁能裝備領域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牽引,以建立電磁熱力多場耦合極端衝擊條件電磁能裝備基礎理論為核心,通過在等價實驗機理、在線測量原理、複雜系統建模理論、快速數值求解算法、材料評價與設計方法和數據處理及分析方法方面的不斷創新,為電磁能裝備的研製及發展提供科學基礎。

  一、科學目標

  聚焦電磁能裝備及其所用儲能電介質材料和直線推進金屬材料在多場耦合極端衝擊條件下的構效關係和物性演化,以材料調控為基礎,以耦合測試為手段,以長效服役為目標,揭示電磁熱力多場耦合極端衝擊條件電磁能與材料相互作用時空演化機理,構建電磁熱力多場耦合極端衝擊條件電磁能裝備科學基礎,引領電磁能裝備研發模式變革,產生重大原始創新,佔領電磁能技術領域制高點,形成代表世界電磁能技術水平的戰略科技力量。

  二、核心科學問題

  本重大研究計劃的核心科學問題是:電磁熱力多場耦合極端衝擊條件電磁能與材料相互作用時空演化機理。

  三、2020 年度重點資助研究方向

  本重大研究計劃所述的電磁能裝備特指實現電磁能與動能間瞬時高功率轉換的裝備;所述的極端條件特指多場耦合和極端衝擊的共同作用,其中極端衝擊指的是極高功率、極短時間(ms級)、極大電流(MA級)和極高速度,多場耦合指的是電磁熱力共同作用下的多物理場強耦合;本重大研究計劃所述的電磁能裝備材料聚焦電磁能裝備所用的儲能電介質材料和直線推進金屬材料兩類。

  2020年度各項申請應符合上述限定條件,申請類型為培育項目或重點支持項目,擬重點資助(但不限於)的方向有:

  (一)電磁能裝備材料極端條件等價試驗與測量技術。

  發展極端條件下電磁能裝備電磁熱力多場強耦合作用的同步加載方法(溫升速率≥105K/s、電流密度≥108A/m²、電熱耦合衝擊下的應變速率≥104s-1);研究極端條件電磁能裝備電磁熱力等參數的高時空解析度(時間解析度≤1μs,空間解析度≤0.1mm)高精度(誤差≤1‰)測試方法;研究儲能電介質材料極端條件等價試驗和等效測試技術(解析度≤0.1μm);研究電磁能裝備超高速載流滑動摩擦特性的等價試驗技術和測量方法;研究電磁能裝備超高速運動過程發射體形貌的連續觀測技術(時間解析度≤1μs,空間解析度≤0.1mm,連續觀測時間≥10ms)。

  (二)極端條件電磁能裝備材料非線性構效關係與物性演變機理。

  建立完善極端條件電磁能裝備材料的全尺度組織特徵評價體系和方法;探索極端條件電磁能裝備材料服役性能的各參量時空演化規律和機理;研究儲能電介質材料多場耦合循環作用下的動態性能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電磁能裝備直線推進材料的極端條件動態特性評價方法;建立電磁能裝備材料極端條件非線性響應的精細描述模型;發展極端條件電磁能裝備材料非線性構效關係理論。

  (三)電磁能裝備極端條件服役建模與性能評估。

  發展電磁能裝備極端條件電磁熱力多場耦合超高速載流運動下的高精度數值建模方法;發展電磁能裝備發射動力學特性建模方法;研究極端條件電磁能裝備與材料相互影響機理;提出電磁能裝備動態性能評估的指標體系和方法。

  (四)極端條件電磁能裝備顛覆性新材料探索研究。

  面向未來電磁能裝備發展需求,應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探索關鍵性能顯著提升、滿足極端條件電磁熱力多場耦合服役需求、促進電磁能裝備輕量化和長壽化的顛覆性新概念材料。

  四、2020 年度資助計劃

  2020年度擬資助培育項目16項,直接費用的資助強度約為 80 萬元/項,資助期限為 3 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擬資助重點支持項目9項,直接費用的資助強度約為 30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 4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鼓勵來自電氣、材料、數學、物理、信息等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隊伍聯合參與申請。

  五、項目遴選的基本原則

  為確保實現總體目標,本重大研究計劃要求:

  (一)研究內容必須符合本《指南》要求。

  (二)鼓勵開展前沿領域探索性研究,優先支持具有原創性的極端條件電磁能裝備科學基礎的新概念、新理論、新體系、新方法的研究。

  (三)鼓勵通過電磁能與材料相互作用,發現新現象、新機理,開發相應的原創技術,並有望產生重大應用的研究。

  (四)鼓勵多學科實質性交叉合作研究,特別是電磁能裝備在電氣、材料、數理和信息領域的交叉探索。

  (五)注重理論與實驗的有機結合。

  六、申請注意事項

  (一)申請條件。

  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 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託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二)限項申請規定。

  1. 申請人同年只能申請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其中: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中的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除外);上一年度獲得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本年度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2. 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的限制規定。

  (1)除特別說明外,申請當年資助期滿的項目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正在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以下類型項目總數合計限為2項: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聯合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直接費用大於 200 萬元/項的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僅限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負責人承擔,作為主要參與者不限)、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含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項目)、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資助期限超過 1 年的應急管理項目、原創探索計劃項目以及資助期限超過 1 年的專項項目[特殊說明的除外;應急管理項目中的局(室)委託任務及軟課題研究項目、專項項目中的科技活動項目除外]。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作為主要參與者正在承擔的 2019 年(含)以前批准資助的項目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2020 年(含)以後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批准(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項目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2)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人員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項目負責人正在承擔的項目數合計限為 1 項;在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與項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為主要參與者申請或者承擔各類型項目數量不限。晉升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後,原來作為負責人正在承擔的項目計入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範圍,原來作為主要參與者正在承擔的項目不計入。

  3. 計入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的部分項目類型的特殊要求。

  (1)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時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正式接收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得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2)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申請時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正式接收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得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負責人及主要參與者(骨幹成員)在結題前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3)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部門推薦)獲得資助後,項目負責人在準予結題前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4)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從預申請開始直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獲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三)申請注意事項。

  1. 本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申請書報送日期為2020年10月23日- 26日16時。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採取無紙化申請。

  2. 項目申請書採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1)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項目指南和《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申請須知和限項申請規定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申請項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計劃旨在緊密圍繞核心科學問題,將對多學科相關研究進行戰略性的方向引導和優勢整合,成為一個項目集群。申請人應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擬解決的具體科學問題和項目指南公布的擬資助研究方向,自行擬定項目名稱、科學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和相應的研究經費等。

  (3)申請人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isisn.nsfc.gov.cn/(以下簡稱信息系統;沒有系統帳號的申請人請向依託單位基金管理聯繫人申請開戶),按照撰寫提綱及相關要求撰寫申請書。

  (4)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重大研究計劃」,亞類說明選擇「重點支持項目」或「培育項目」,附註說明選擇「極端條件電磁能裝備科學基礎」,根據申請的具體研究內容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

  培育項目和重點支持項目的合作研究單位不得超過2個。

  (5)申請人應當在摘要第一句註明申請內容對應的本指南重點資助研究方向中確切的研究重點,同時在「立項依據與研究內容」部分論述與項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學問題的關係,以及對解決核心科學問題和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目標的貢獻。

  項目申請書選題應符合本重大研究計劃的實施原則,具有明確的關鍵科學問題。申請書的目標和內容應瞄準核心科學問題,突出有限目標,強調創新點與前沿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

  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重大研究計劃相關的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繫。

  (6)申請人應當認真閱讀《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預算編報要求的內容,嚴格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的補充通知》《關於進一步完善科學基金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編制說明》的具體要求,按照「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經濟合理性」的基本原則,認真編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預算表》。多個單位共同承擔一個項目的,項目申請人和合作研究單位的參與者應當分別編制項目預算,經所在單位審核後,由申請人匯總編制。

  (7)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後,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申請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關證明信、推薦信和其他特別說明要求提交的紙質材料原件),全部以電子掃描件上傳。

  3. 依託單位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進行審核,對申請人編制項目預算的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審核,並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申請材料至自然科學基金委。具體要求如下:

  (1)應在項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時間前(2020年10月26日16時)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提交本單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無需報送紙質申請書。項目獲批准後,將申請書的紙質籤字蓋章頁裝訂在《資助項目計劃書》最後,一併提交。籤字蓋章的信息應與電子申請書嚴格保持一致。

  (2)依託單位完成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的逐項確認後,應於申請材料提交截止時間前通過信息系統上傳本單位科研誠信承諾書的電子掃描件(請在信息系統中下載模板,列印填寫後由法定代表人親筆籤字、依託單位加蓋公章),無需提供紙質材料。

  4. 本重大研究計劃諮詢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

  聯繫電話:010-62327131

  (四)其他注意事項。

  1. 為實現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科學目標和多學科集成,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應當承諾遵守相關數據和資料管理與共享的規定,項目執行過程中應關注與本重大研究計劃其他項目之間的相互支撐關係。

  2. 為加強項目的學術交流,促進項目群的形成和多學科交叉與集成,本重大研究計劃將每年舉辦1次資助項目的年度學術交流會,並將不定期地組織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討會。獲資助項目負責人有義務參加本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和管理工作組所組織的上述學術交流活動,並認真開展學術交流。

未來工業網際網路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未來工業網際網路是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技術與工業製造深度融合的全新工業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通過人機物的安全可靠智聯,實現生產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推動製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形成全新的工業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顯著提升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本重大研究計劃瞄準工業網際網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的重大核心科學問題,打通未來工業網際網路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最先一公裡」和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市場化應用的「最後一公裡」,為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水平走在國際前列奠定理論和技術基礎。

  一、科學目標

  瞄準工業網際網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把握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創新工業網際網路全要素互聯的結構化組織機理、生產製造流程的柔性構造機制、產業鏈與價值鏈的網絡化調控原理等基礎理論與方法,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完成三個以上工業製造典型場景的集成示範驗證,形成若干重大基礎性原創成果,培養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才和團隊,推動工業網際網路應用與服務的範式變革,為構建要素互聯結構化、生產製造流程化、工業網絡體系化的產業新生態奠定理論和技術基礎,引領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的科學發展。

  二、核心科學問題

  本重大研究計劃針對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生產要素互聯的時空關係演變及調控規律這一核心問題,圍繞以下三個科學問題展開研究:

  (一)全要素互聯的結構化組織機理。

  針對未來工業網際網路人機物全要素安全可靠互聯的系統複雜性難題,重點解決如何刻畫未來工業網際網路全要素互聯的聯接關係與結構關係,如何度量其複雜性並構建相互控制關係等問題。重點研究未來工業網際網路按需聯接的本徵模型與調控機理、生產要素數據多維表徵及結構化組織機理、全要素互聯的系統熵理論。

  (二)生產製造流程的柔性構造理論與方法。

  面向未來工業網際網路柔性化製造全流程的流暢性與穩定性要求,重點解決如何精準刻畫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生產鏈製造全流程中的誤差傳播、有效識別生產流程的脆弱性、定量評估生產線重構的收斂性等問題。重點研究未來工業網際網路柔性化製造全流程的容差分析與傳播模型、全流程穩定性構建方法、全流程重構的理論與方法。

  (三)產業鏈與價值鏈的網絡化調控原理。

  針對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生產製造的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耦合與複雜調控關係,重點解決如何從效率角度建立網絡化產業鏈模型、從效用角度建立網絡化價值鏈模型,如何實現跨產業鏈與價值鏈聯動的多目標調控優化等問題。重點研究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生產製造的全產業鏈構建模型、全價值鏈構建模型、跨鏈耦合的網絡化調控原理。

  三、2020年度重點資助研究方向

  (一)培育項目。

  圍繞上述科學問題,以總體科學目標為牽引,2020年度對於探索性強、選題新穎、前期研究基礎較好、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申請項目,將以培育項目方式予以資助,建議研究內容圍繞以下方向:

  1.生產要素多維數據表徵方法與結構化組織機理。

  探索語義信息與領域知識混合的人機物全要素表徵方法與結構化組織機理,研究生產要素數據生成、轉換、傳輸規律,多源異構數據資源的統一表徵與融合管理機制,面向製造服務比特流、信息流、知識流互動的多維數據結構化組織與高效分發技術等,實現對生產全要素互聯的聯接關係與結構關係的精準刻畫。

  2.網絡化全流程製造的容差分析與傳播模型。

  探索多器件參數、多特徵、多時間尺度的網絡化全流程製造的容差分析新原理,研究與網絡化全流程製造工藝兼容的容差分析方法和傳播模型,提出適用於不同場景的網絡化全流程製造工藝新型容差設計體系,突破傳統傳播模型精度低、可擴展性差的技術瓶頸。

  3.面向製造過程的安全可靠互聯理論與方法。

  探索複雜環境下生產設備、控制系統等生產要素間安全可靠傳輸的新方法,研究工業製造各類數據採集/傳輸/控制的安全可靠互聯模型、生產要素標識安全認證方法與高效協商機制,支撐複雜環境下生產要素間的安全可靠互聯。

  4.面向工業網際網路複雜系統的拓撲幾何結構理論。

  探索麵向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的人機物全要素互聯的幾何原理,研究相關複雜系統的拓撲結構與連通性,拓展多層次、多維度複雜網絡穩定運行相關理論。

  (二)重點支持項目。

  圍繞核心科學問題,以總體科學目標為牽引,2020年對於前期研究成果積累較好、對總體目標在理論和關鍵技術上有較大貢獻、具備產學研用合作基礎的申請項目,將以重點支持項目方式予以資助,重點支持方向如下:

  1.按需聯接的工業網際網路新型體系架構與信息模型。

  針對未來工業網際網路中非確定性業務需求與網絡效率的矛盾,研究按需聯接的新型網絡體系架構,實現業務信息與網絡體系泛在融合。研究全鏈條生產要素信息模型與網絡化表徵方法,建立比特流、信息流、知識流互動的人機物協同計算與高效分發機制,突破信息中心網絡、網內泛在計算、網內功能虛擬化等理論與技術。選擇典型應用示範場景,建立未來工業網際網路按需聯接服務質量評估體系,開展模型和架構的有效性仿真驗證,網絡連接生產要素規模不小於10000個。

  2.基於語義驅動的工業網際網路原生智簡組織理論。

  針對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的複雜組織結構,研究原生語義信息的表徵與編碼理論、極化處理新方法,突破信源-信道協同傳輸、語義驅動的智能信號處理等關鍵技術,引入系統熵度量,建立基於語義驅動的工業網際網路原生智簡組織理論,支撐工業網際網路智能簡約組織與自主演進。面向智能製造等場景,開展理論與方法的有效性驗證,在百萬量級網絡節點規模下系統能效提升2個數量級,端到端業務重構時延降低1個數量級。

  3.工業網際網路人機物全要素協同機理。

  針對未來工業網際網路柔性化製造全流程的流暢性與穩定性要求,研究工業網際網路結構、計算、交互與管理的複雜性,突破比特流、信息流、知識流的「互動」瓶頸,提出新一代工業網際網路智能協同預測、決策和管控方法,支撐生產全要素、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的網絡化協同。面向航空航天、化工等典型場景,開展生產全流程優化或大規模供應鏈協同管控機理和方法的有效性驗證,支持百萬級工業網際網路資源調度管控、毫秒級單點雲邊協同數據智能處理和調度控制閉環。

  4.複雜場景精準作業的跨域協同與實時控制。

  針對高危險複雜生產場景下高精密作業的行業需求,研究基於跨域協同容差分析與誤差實時控制的人機協同精準作業新理論、新方法,突破離散生產過程流程化構建、容差分析的跨域信息建模與互操作、人機操作級協同的高實時交互、動態環境的高精度操作優化控制等關鍵技術。面向特殊行業需求,開展複雜場景精準作業的跨域協同與實時控制理論與方法的有效性驗證,人機協作的時間同步精度達到微秒級。

  5.工業製造系統的跨時空多粒度製造資源配置與調控理論。

  針對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生產要素互聯的時空關係演變及調控問題,研究工業網際網路動態演化、資源柔性配置與優化調控理論方法,揭示生產流通系統的資源要素及其作用機理,突破多粒度生產流通單元的態勢感知與認知分析、網絡自組織新架構與協同調控等關鍵技術,建立生產流通系統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可信柔性協同以及體系化優化調控運行方式。面向高端裝備、消費電子等行業,開展理論與方法的有效性驗證,資源配置效率和協同運行效率提升50%以上。

  四、項目遴選的基本原則

  (一)緊密圍繞核心科學問題,鼓勵有價值的前沿探索和創新研究。

  (二)優先資助能解決未來工業網際網路中的實際難題、具有應用前景的研究項目。

  (三)鼓勵多學科交叉研究。

  (四)重點資助具有良好研究基礎和前期積累、對總體目標有直接貢獻的研究項目。

  五、2020年度資助計劃

  2020年度擬資助培育項目10項左右,直接費用的平均資助強度約為8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3年,培育項目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擬資助重點支持項目5項左右,直接費用的平均資助強度約為26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3年,重點支持項目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六、申請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條件。

  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託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二)限項申請規定。

  1.申請人同年只能申請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其中: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中的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除外);上一年度獲得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本年度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2.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的限制規定。

  (1)除特別說明外,申請當年資助期滿的項目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正在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以下類型項目總數合計限為2項: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聯合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直接費用大於 200 萬元/項的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僅限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負責人承擔,作為主要參與者不限)、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含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項目)、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資助期限超過 1 年的應急管理項目、原創探索計劃項目以及資助期限超過 1 年的專項項目[特殊說明的除外;應急管理項目中的局(室)委託任務及軟課題研究項目、專項項目中的科技活動項目除外]。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作為主要參與者正在承擔的 2019 年(含)以前批准資助的項目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2020 年(含)以後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批准(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項目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2)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人員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項目負責人正在承擔的項目數合計限為 1 項;在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與項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為主要參與者申請或者承擔各類型項目數量不限。晉升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後,原來作為負責人正在承擔的項目計入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範圍,原來作為主要參與者正在承擔的項目不計入。

  3.計入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的部分項目類型的特殊要求。

  (1)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時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正式接收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得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2)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申請時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正式接收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得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負責人及主要參與者(骨幹成員)在結題前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3)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部門推薦)獲得資助後,項目負責人在準予結題前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4)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從預申請開始直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獲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三)申請注意事項。

  1.本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申請書報送日期為2020年10月23日- 26日16時。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採取無紙化申請。

  2.項目申請書採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1)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項目指南和《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申請須知和限項申請規定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申請項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計劃旨在緊密圍繞核心科學問題,將對多學科相關研究進行戰略性的方向引導和優勢整合,成為一個項目集群。申請人應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擬解決的具體科學問題和項目指南公布的擬資助研究方向,自行擬定項目名稱、科學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和相應的研究經費等。

  (3)申請人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isisn.nsfc.gov.cn/(以下簡稱信息系統;沒有系統帳號的申請人請向依託單位基金管理聯繫人申請開戶),按照撰寫提綱及相關要求撰寫申請書。

  (4)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重大研究計劃」,亞類說明選擇「重點支持項目」或「培育項目」,附註說明選擇「未來工業網際網路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根據申請的具體研究內容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

  培育項目和重點支持項目的合作研究單位不得超過2個。

  (5)申請人應當按照重大研究計劃申請書的撰寫提綱撰寫申請書,在「立項依據與研究內容」部分,需要首先說明本次申請符合指南中哪一個重點資助的研究方向。在論述部分,應明確提出假說,論述其科學意義和依據,以及對解決本重大研究計劃核心科學問題、實現本重大研究計劃科學目標的貢獻。

  項目申請書選題應符合本重大研究計劃的實施原則,具有明確的關鍵科學問題。申請書的目標和內容應瞄準核心科學問題,突出有限目標,強調創新點與前沿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

  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重大研究計劃相關的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繫。

  (6)申請人應當認真閱讀《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預算編報要求的內容,嚴格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的補充通知》《關於進一步完善科學基金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編制說明》的具體要求,按照「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經濟合理性」的基本原則,認真編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預算表》。多個單位共同承擔一個項目的,項目申請人和合作研究單位的參與者應當分別編制項目預算,經所在單位審核後,由申請人匯總編制。

  (7)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後,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申請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關證明信、推薦信和其他特別說明要求提交的紙質材料原件),全部以電子掃描件上傳。

  3.依託單位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進行審核,對申請人編制項目預算的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審核,並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申請材料至自然科學基金委。具體要求如下:

  (1)應在項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時間前(2020年10月26日16時)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提交本單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無需報送紙質申請書。項目獲批准後,將申請書的紙質籤字蓋章頁裝訂在《資助項目計劃書》最後,一併提交。籤字蓋章的信息應與電子申請書嚴格保持一致。

  (2)依託單位完成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的逐項確認後,應於申請材料提交截止時間前通過信息系統上傳本單位科研誠信承諾書的電子掃描件(請在信息系統中下載模板,列印填寫後由法定代表人親筆籤字、依託單位加蓋公章),無需提供紙質材料。

  4.本重大研究計劃諮詢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三處

  聯繫電話:010-62327929, 62327149

  (四)其他注意事項。

  1.為實現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科學目標和多學科集成,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應當承諾遵守相關數據和資料管理與共享的規定,項目執行過程中應關注與本重大研究計劃其他項目之間的相互支撐關係。

  2.為加強項目的學術交流,促進項目群的形成和多學科交叉與集成,本重大研究計劃將每年舉辦1次資助項目的年度學術交流會,並將不定期地組織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討會。獲資助項目負責人有義務參加本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和管理工作組所組織的上述學術交流活動,並認真開展學術交流。

中國大氣複合汙染的成因與應對機制的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中國大氣汙染成因複雜,是環境領域的國際前沿科學問題。大氣複合汙染來自於多種汙染源排放的氣態和顆粒態一次汙染物,以及經系列的物理、化學過程形成的二次細顆粒物和臭氧等二次汙染物。這些汙染物與天氣、氣候系統相互作用和影響,形成高濃度的汙染,並在大範圍的區域間相互輸送與反應。大氣複合汙染應對機制研究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治理大氣複合汙染的創新思想來源於對大氣物理、化學過程的深入認識,揭示大氣複合汙染的成因、發展應對機制需要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

  一、科學目標

  圍繞大氣複合汙染形成的物理與化學過程及控制技術原理的重大科學問題,揭示形成大氣複合汙染的關鍵化學過程與關鍵大氣物理過程,闡明大氣複合汙染的成因,建立大氣複合汙染成因的理論體系,發展大氣複合汙染探測、來源解析、決策系統分析的新原理與新方法,提出控制我國大氣複合汙染的創新性思路。

  二、核心科學問題

  核心科學問題是「大氣複合汙染形成的物理和化學過程及控制的關鍵技術原理與應對機制」。圍繞以下三個關鍵科學問題組織實施:

  (一)大氣氧化性與大氣複合汙染生成的關鍵化學過程。

  (二)大氣多尺度物理過程與大氣複合汙染的相互作用。

  (三)大氣複合汙染的關鍵控制技術原理與應對機制。

  三、2020年度重點資助研究方向

  針對重大研究計劃層面的科學目標進一步綜合集成,以建立和完善大氣複合汙染成因的理論體系,形成系統的我國大氣複合汙染控制的創新性思路和減排路線圖,大力推動和開展大氣汙染研究和治理的國際合作。本年度重點資助研究方向如下:

  (一)大氣複合汙染資料與數據中心。

  (1)收集整理包括但不限於本重大研究計劃獲得的大氣複合汙染相關的資料和數據,如:源譜與清單數據,地面監測網數據,外場觀測數據,衛星遙感數據,多源同化數據,實驗室測量參數數據;(2)建立經多種質量檢驗方法檢驗的同化數據集,包括大氣汙染源排放清單集,大氣汙染濃度高時空分辨同化數據集,大氣汙染綜合觀測數據集;發展用戶友好的數據集使用界面,方便數據共享使用;(3)系統評價本重大研究計劃資助研發的測量技術,如在線源解析技術,大氣汙染理化參數測量技術等。

  (二)大氣複合汙染成因外場綜合觀測。

  為系統檢驗本計劃建立的大氣複合汙染成因理論體系及大氣汙染排放、物理和化學過程的新認識,包括大氣氧化性與顆粒物增長、大氣汙染與大氣多尺度物理過程的相互作用等,從而量化大氣汙染形成過程中化學、物理貢獻:(1)收集和分析已有的觀測實驗數據,設計完整的大氣物理和大氣化學綜合觀測實驗方案,包括關鍵化學成分、化學反應性、物理參數的閉合實驗方案,及同類儀器比對校準方案;(2)在代表性區域(如京津冀和長三角)和季節組織開展有國際影響力的集成觀測研究,及時獲得並分析觀測資料,以進一步完善大氣複合汙染成因理論體系;(3)獲得一套高質量大氣物理、化學觀測資料,用於大氣複合汙染模擬模型的輸入與驗證及大氣汙染暴露的健康效應分析。

  (三)大氣複合汙染模擬和預報預測。

  基於基金重大計劃項目對大氣複合汙染與多尺度大氣理化過程相互影響的研究成果:(1)在中國自主的氣象、排放和觀測數據的支撐下,組織實施多尺度大氣化學模式對比研究計劃,評估前期基金項目獲得的各種物理和化學過程方案在模式中適應性和效果並提出改進方向;(2)集成、完善和優化前期基金項目獲得的關鍵物理和化學反應機制,形成模式可用、適合中國汙染特徵的參數化方案和機制,並在模式中應用,探索不同機制對我國大氣汙染的影響程度,提高我國整體大氣汙染模擬水平;(3)建立多尺度大氣複合汙染的長期趨勢預測和短期精準預報系統,為我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提供科學支撐。

  四、遴選項目的基本原則

  本重大研究計劃實施以來,圍繞核心科學問題共資助培育項目21項、重點支持項目46項,布局和資助集成項目3項。本年度資助將繼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凝練重大科學問題,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礎上,資助相關綜合集成研究,擬資助的3項集成項目對實現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目標有決定作用,通過資料、數據及觀測技術的集成,觀測實驗的集成,數值模型預測預報的集成,完善大氣複合汙染成因的理論體系,形成系統的我國大氣複合汙染控制的創新性思路和減排路線圖。

  申請書應緊密結合本項目指南的要求,瞄準研究計劃的重大科學問題,圍繞核心目標和任務開展集成研究。集成研究的內容應該包含本重大研究計劃取得的主要學術成果,申請書應論述與其他集成項目之間的聯繫與合作關係。不符合本指南的申請將不予受理。

  五、2020年度資助計劃

  2020年度擬資助集成項目3項,其中,研究方向(一)擬資助集成項目1項,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約500萬元;研究方向(二)擬資助集成項目1項,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約1700萬元;研究方向(三)擬資助集成項目1項,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約1200萬元。資助期限為3年,集成項目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資助項目數和資助經費將根據申請情況和申請項目研究工作的實際需要而定。

  六、申請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條件。

  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託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3.申請集成項目的研究團隊應具備大項目集成經驗,在擬申請研究領域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關鍵技術積累。承擔集成項目的團隊主要由參與本重大研究計劃並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的人員組成。

  (二)限項申請規定。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或參與申請本次發布的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不計入限項。

  (三)申請注意事項。

  1.本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申請書報送日期為2020年10月23日-26日16時。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採取無紙化申請。

  2.項目申請書採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1)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項目指南和《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項目申請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計劃旨在緊密圍繞核心科學問題,將對多學科相關研究進行戰略性的方向引導和優勢整合,成為一個項目集群。申請人應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擬解決的具體科學問題和項目指南公布的擬資助研究方向,自行擬定項目名稱、科學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和相應的研究經費等。

  (3)申請人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isisn. nsfc.gov.cn/(以下簡稱信息系統;沒有系統帳號的申請人請向依託單位基金管理聯繫人申請開戶),按照撰寫提綱及相關要求撰寫申請書。

  (4)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重大研究計劃」,亞類說明選擇「集成項目」,附註說明選擇「中國大氣複合汙染的成因與應對機制的基礎研究」,根據申請的具體研究內容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以上選擇不準確或未選擇的項目申請將不予受理。

  集成項目的合作研究單位不得超過4個。

  (5)申請人應當按照重大研究計劃申請書的撰寫提綱撰寫申請書,在正文第一句應當註明申請內容對應的本指南重點資助研究方向,同時在「立項依據與研究內容」部分論述與項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學問題的關係,以及對解決核心科學問題和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目標的貢獻。

  申請書選題應符合本重大研究計劃的實施原則,具有明確的關鍵科學問題。申請書的內容應瞄準核心科學問題,突出有限目標,強調創新點與前沿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

  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重大研究計劃相關的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繫,應避免同一研究內容在不同資助機構申請的情況。

  (6)申請人應當嚴格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的補充通知》《關於進一步完善科學基金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預算表編制說明》的具體要求,堅持「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經濟合理性」的基本原則,認真如實填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預算表(定額補助)》和《預算說明書(定額補助)》。多個單位共同承擔一個項目的,項目申請人和合作研究單位的參與者應當分別編制項目預算,經所在單位審核後,由申請人匯總編制。

  (7)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後,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申請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關證明信、推薦信和其他特別說明要求提交的紙質材料原件),全部以電子掃描件上傳。

  3.依託單位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進行審核。具體要求如下:

  (1)應在項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時間前(2020年10月26日16時)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提交本單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無需報送紙質申請書。項目獲批准後,將申請書的紙質籤字蓋章頁裝訂在《資助項目計劃書》最後,一併提交。籤字蓋章的信息應與電子申請書嚴格保持一致。

  (2)依託單位完成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的逐項確認後,應於申請材料提交截止時間前通過信息系統上傳本單位科研誠信承諾書的電子掃描件(請在信息系統中下載模板,列印填寫後由法定代表人親筆籤字、依託單位加蓋公章),無須提供紙質材料。

  4.本重大研究計劃諮詢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綜合與戰略規劃處

  聯繫電話:010-62327162

  (四)其他注意事項。

  1.為實現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科學目標和多學科集成,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應當承諾遵守相關數據和資料管理與共享的規定,項目執行過程中應關注與本重大研究計劃其他項目之間的相互支撐關係。

  2.為加強項目的學術交流,促進項目群的形成和多學科交叉與集成,本重大研究計劃將每年舉辦1次資助項目的年度學術交流會,並將不定期地組織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討會。獲資助項目負責人有義務參加本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和管理工作組所組織的上述學術交流活動,並認真開展學術交流。

第二代量子體系的構築和操控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本重大研究計劃旨在通過對展示糾纏/疊加量子態等量子行為的第二代量子體系進行構築和操控,開展量子信息科學方面的前瞻性和基礎性的研究,推動數理、信息、工材、化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為實現量子計算機等量子技術奠定物理基礎。

  一、科學目標

  本項目的總體科學目標為:(1) 探索和製備可用於量子計算和量子探測的高質量材料,實現量子態精準構築,探索新型量子體系;(2) 發展量子態測量和操控技術,提升探測和調控精度,探索新的技術方法;(3) 針對可糾錯固態量子計算、高溫超導機理、拓撲量子體系和低維量子體系開展前瞻性研究,在若干方向取得重大科學突破。

  二、核心科學問題

  (一)關鍵量子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備與量子態體系的精準構築。

  (二)量子態精密探測與操控實驗技術及理論方法。

  (三)面向超導等固態量子計算的研究。

  (四)新型量子計算體系和實現方案探索。

  三、2020年度重點資助的研究方向

  本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重點關注面向量子計算的物理體系的相關前瞻性和基礎性研究,圍繞第二代量子體系的構築和操控以「培育項目」和「重點支持項目」的方式進行資助。重點資助研究方向如下:

  (一)關鍵量子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備與量子態體系的精準構築。

  (1) 液氮溫區無能耗拓撲邊緣態材料製備,如突破液氮溫區的量子反常霍爾態等;

  (2) 能夠展示馬約拉納零能模或其它非阿貝爾任意子的各種高質量異質結等材料的製備;

  (3) 基於各類量子態的量子比特構築。

  (二)量子態精密探測與操控實驗技術及理論方法。

  (1) 逼近量子極限的單量子態測量技術與方法;

  (2) 量子態的糾纏和量子門的操控技術與方案;

  (3) 量子計算機糾錯的理論、方法和量子算法研究;

  (4) 極低溫量子調控、測量技術的自主研發和集成。

  (三)面向超導等固態量子計算的研究。

  (1) 長相干時間、高轉變溫度的超導材料、低損耗介質和約瑟夫森結構築等;

  (2) 量子門操控的保真度提高;

  (3) 量子比特的集成。

  (四)新型量子計算體系和實現方案探索。

  (1) 馬約拉納零能模非阿貝爾性質的確定性證明;

  (2) 拓撲量子比特的物理實現。

   四、遴選項目的基本原則

  為確保實現總體目標,本重大研究計劃要求所有申請應聚焦到第二代量子體系的構築和操控。具體要求如下:

  (一)優先支持前沿領域的關鍵量子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備與量子態體系的精準構築的研究。

  (二)開展量子態精密探測與操控實驗技術及理論方法研究,鼓勵開發相應的原創技術與方法,並有望產生重大應用的研究。

  (三)開展面向超導等固態量子計算的研究,鼓勵探索具有原創性的全新方案。

  (四)支持新型量子計算體系和實現方案探索,譬如基於馬約拉納零能模等任意子的拓撲量子比特物理體系的構築等。

  (五)鼓勵多學科實質性交叉合作研究,特別是第二代量子體系在信息、工程與材料科學以及化學領域的交叉性研究。

  (六)注重理論與實驗的有機結合。

  五、2020年度資助計劃

  2020年度擬資助培育項目15項左右,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約為8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3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擬資助重點支持項目7項左右,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約為35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4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1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

  六、申請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條件。

  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 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託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二)限項申請規定。

  1. 申請人同年只能申請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其中: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中的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除外);上一年度獲得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本年度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2. 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的限制規定。

  (1)除特別說明外,申請當年資助期滿的項目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正在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以下類型項目總數合計限為2項: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聯合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直接費用大於 200 萬元/項的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僅限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負責人承擔,作為主要參與者不限)、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含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項目)、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資助期限超過 1 年的應急管理項目、原創探索計劃項目以及資助期限超過 1 年的專項項目[特殊說明的除外;應急管理項目中的局(室)委託任務及軟課題研究項目、專項項目中的科技活動項目除外]。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作為主要參與者正在承擔的 2019 年(含)以前批准資助的項目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2020 年(含)以後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批准(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項目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2)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人員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項目負責人正在承擔的項目數合計限為 1 項;在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與項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為主要參與者申請或者承擔各類型項目數量不限。晉升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後,原來作為負責人正在承擔的項目計入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範圍,原來作為主要參與者正在承擔的項目不計入。

  3. 計入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的部分項目類型的特殊要求。

  (1)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時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正式接收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得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2)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申請時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正式接收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得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負責人及主要參與者(骨幹成員)在結題前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3)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部門推薦)獲得資助後,項目負責人在準予結題前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4)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從預申請開始直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獲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三)申請注意事項。

  1. 本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申請書報送日期為2020年10月23日- 26日16時。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採取無紙化申請。

  2. 項目申請書採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1)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項目指南和《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申請須知和限項申請規定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申請項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計劃旨在緊密圍繞核心科學問題,將對多學科相關研究進行戰略性的方向引導和優勢整合,成為一個項目集群。申請人應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擬解決的具體科學問題和項目指南公布的擬資助研究方向,自行擬定項目名稱、科學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和相應的研究經費等。

  (3)申請人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isisn.nsfc.gov.cn/(以下簡稱信息系統;沒有系統帳號的申請人請向依託單位基金管理聯繫人申請開戶),按照撰寫提綱及相關要求撰寫申請書。

  (4)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重大研究計劃」,亞類說明選擇「重點支持項目」或「培育項目」,附註說明選擇「第二代量子體系的構築和操控」,根據申請的具體研究內容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

  培育項目和重點支持項目的合作研究單位不得超過2個。

  (5)申請人應當在摘要第一句註明申請內容對應的本指南重點資助研究方向中確切的研究重點,同時在「立項依據與研究內容」部分論述與項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學問題的關係,以及對解決核心科學問題和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目標的貢獻。

  項目申請書選題應符合本重大研究計劃的實施原則,具有明確的關鍵科學問題。申請書的目標和內容應瞄準核心科學問題,突出有限目標,強調創新點與前沿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

  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重大研究計劃相關的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繫。

  (6)申請人應當認真閱讀《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預算編報要求的內容,嚴格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的補充通知》《關於進一步完善科學基金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編制說明》的具體要求,按照「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經濟合理性」的基本原則,認真編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預算表》。多個單位共同承擔一個項目的,項目申請人和合作研究單位的參與者應當分別編制項目預算,經所在單位審核後,由申請人匯總編制。

  (7)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後,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申請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關證明信、推薦信和其他特別說明要求提交的紙質材料原件),全部以電子掃描件上傳。

  3. 依託單位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進行審核,對申請人編制項目預算的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審核,並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申請材料至自然科學基金委。具體要求如下:

  (1)應在項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時間前(2020年10月26日16時)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提交本單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無需報送紙質申請書。項目獲批准後,將申請書的紙質籤字蓋章頁裝訂在《資助項目計劃書》最後,一併提交。籤字蓋章的信息應與電子申請書嚴格保持一致。

  (2)依託單位完成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的逐項確認後,應於申請材料提交截止時間前通過信息系統上傳本單位科研誠信承諾書的電子掃描件(請在信息系統中下載模板,列印填寫後由法定代表人親筆籤字、依託單位加蓋公章),無需提供紙質材料。

  4. 本重大研究計劃諮詢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物理科學一處

  聯繫電話:010-62325055

  (四)其他注意事項。

  1. 為實現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科學目標和多學科集成,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應當承諾遵守相關數據和資料管理與共享的規定,項目執行過程中應關注與本重大研究計劃其他項目之間的相互支撐關係。

  2. 為加強項目的學術交流,促進項目群的形成和多學科交叉與集成,本重大研究計劃將每年舉辦1次資助項目的年度學術交流會,並將不定期地組織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討會。獲資助項目負責人有義務參加本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和管理工作組所組織的上述學術交流活動,並認真開展學術交流。

空間信息網絡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空間信息網絡是以空間平臺(如同步衛星或中、低軌道衛星、平流層氣球和有人或無人駕駛飛機等)為載體,實時獲取、傳輸和處理空間信息的網絡系統。作為國家重要基礎設施,空間信息網絡在服務遠洋航行、應急救援、導航定位、航空運輸、航天測控等重大應用的同時,向下可支持對地觀測的高動態、寬帶實時傳輸,向上可支持深空探測的超遠程、大時延可靠傳輸,從而將人類科學、文化、生產活動拓展至空間、遠洋、乃至深空,是全球範圍的研究熱點。空間信息網絡的發展,受頻譜和軌道等資源的制約,在全域覆蓋、傳輸容量和協同處理等方面亟待提高,迫切需要開展空間信息網絡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通過新理論、新方法探索,支持空間信息服務能力的大幅提升。

  一、科學目標

  本重大研究計劃的總體科學目標是:瞄準信息網絡科學的學科發展前沿,針對空間信息網絡大時空跨度網絡體系結構、動態網絡環境下的高速信息傳輸、稀疏觀測數據的連續反演與高時效應用等基礎性的重大挑戰,研究大尺度時空約束下空間網絡及空間信息傳輸處理等機理,重點突破動態網絡容量優化、高速信息傳輸及多維數據融合應用等技術難題,通過傳輸網絡化、處理智能化和應用體系化等方法,將網絡資源動態聚合到局部時空區域,解決空間信息網絡在大覆蓋範圍、高動態斷續條件下空間信息的時空連續性支持問題,為提升全球範圍、全天候、全天時的快速響應和空間信息的時空連續支撐能力,實現我國空間網絡理論與技術高起點、跨越式發展,並有效支撐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導航、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專項的發展奠定理論基礎。同時,通過重大研究計劃的實施,培養空間信息網絡理論與技術領域領軍人才及優秀科研群體。

  二、核心科學問題

  本重大研究計劃面向網絡理論與空間信息科學發展前沿,瞄準空間網絡體系結構、動態網絡信息傳輸理論、空間信息表徵與時空融合處理等重大基礎科學理論,圍繞高解析度對地觀測、中國衛星導航系統、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專項發展需求,重點解決以下三個核心科學問題:

  (一)空間信息網絡模型與高效組網機理。

  空間節點高動態運動、網絡時空行為複雜,業務需求隨任務變化,要求空間網絡可重構,能力可伸縮。其難點在於常規網絡基於靜態拓撲可採用圖模型與優化理論,而空間網絡涉及多種異構動態變化的節點連接,必須發展動態圖模型與優化理論。需要重點研究:大時空尺度下的網絡結構模型、可擴展的異質異構組網關鍵技術、空間動態網絡容量理論,實現空間節點高效組網,涉及數學、宇航與通信等學科。

  (二)空間動態網絡高速傳輸理論與方法。

  空間節點和鏈路動態變化且稀疏分布,導致多點到多點的信息傳輸容量隨網絡拓撲的時變空變而發生變化,高動態時變網絡給傳統信息傳輸理論帶來巨大的挑戰,致使大時空跨度下實時端到端傳輸容量優化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成為突出難題。需重點研究:時變網絡的信息傳輸理論、空間信息網絡資源感知與優化調度、高動態時變網絡的智能協同方法等,涉及通信、數學與空間物理等學科。

  (三)空間信息稀疏表徵與融合處理。

  多維、多尺度空間信息的獲取、處理、網絡化共享與應用服務的核心問題是鏈路傳輸與處理瓶頸,一方面涉及空間信息的特徵提取與稀疏表徵;另一方面,由於多維信息尺度不同、時空基準存在差異,離散時空採樣的融合處理將面臨信息時空特性深層次精準表徵等基礎問題。為此需重點研究:空間信息網絡的時空基準與統一表徵、多維信息的時空同化與融合處理、空間信息的快速提取與知識發現等,涉及遙感/地學、信息、計算機等學科。

  三、2020年度重點資助研究方向

  2020年度圍繞本重大研究計劃的三個核心科學問題,在前期天地一體網絡體系架構與空間信息網絡理論研究布局的基礎上,重點安排支撐集成演示實施的有關課題,加強人工智慧處理在遙感影像稀疏表徵與處理領域應用。擬資助如下集成項目。

  (一)基於多功能衛星平臺的空間信息網絡關鍵技術集成驗證。

  圍繞空間信息網絡新技術、新成果的集成演示驗證,面向應急救援任務等多類保障任務高實時性應用需求,充分整合重大研究計劃前期項目成果,開展基於在軌衛星的空間信息網絡動態組網等關鍵技術研究,利用多功能衛星平臺與地面配套設施構建空間信息網絡集成驗證環境,支持不同軌道衛星、不同頻段間星上組網傳輸試驗與在軌任務規劃,縮短系統響應時間,為空間信息網絡建設和應用提供技術支撐和集成驗證平臺。

  考核目標:在軌衛星數量不少於3顆,軌道類型不少於2類;地面節點不少於2個;星間速率不低於1Gbps;支持星地一體化組網;信息類型包括數據、視頻、圖像、語音和控制信息等。

  (二)空間信息稀疏表徵與融合處理遙感影像數據集及開源深度網絡模型研究。

  圍繞空間信息稀疏表徵與融合處理新理論、新技術與新成果綜合集成和演示驗證的實際效果評估需求,開展空間信息稀疏表徵與融合處理遙感影像數據集分類標準、標註規範、標註工具、眾籌模式的標註數據集製作和版權保護研究;研發支持網際網路協同的遙感影像標註工具和數據集發布平臺,構建多種類、百萬規模的亞米級標註數據,形成具有獨立版權、可公開發布和業界認可的標準數據集;針對遙感影像特點以及目標識別與動態監測等應用需求,構建融合地學知識的可靠性與可解釋性分析理論體系,研發遙感影像深度神經網絡開源架構、模型與網絡優化方法,形成尺度通道可靈活創建、數據通道可自適應優選、多層級聯合優化的遙感深度學習框架與模型,為空間信息稀疏表徵與融合處理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成果的驗證奠定基礎。

  考核目標:制定數據集標準規範;完成標註影像數據集製作與發布,遙感影像解析度為米級至亞米級,樣本標註數據集種類不少於5種,包括場景標註樣本庫,建築物等影像分割樣本庫,地表覆蓋全要素分類樣本庫,三維目標樣本庫等,總樣本數不少於500萬,米級樣本庫覆蓋面積不少於20萬平方公裡,亞米級樣本庫覆蓋面積不少於100平方公裡;構建開源的遙感影像深度神經網絡架構與模型;研發遙感影像網際網路協同標註工具。

  四、2020年度資助計劃

  2020年度擬資助集成項目2項,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約100萬元/項和30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1年,集成項目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資助項目數和資助經費將根據申請情況和申請項目研究工作的實際需要而定。

  五、申請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條件。

  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託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二)限項申請規定。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或參與申請本次發布的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不限項。

  (三)申請注意事項。

  1.本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申請接收截止時間為2020年10月23日-26日16時。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採取無紙化申請。

  2.項目申請書採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1)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項目指南和《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項目申請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計劃旨在緊密圍繞核心科學問題,將對多學科相關研究進行戰略性的方向引導和優勢整合,成為一個項目集群。申請人應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擬解決的具體科學問題和項目指南公布的擬資助研究方向,自行擬定項目名稱、科學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和相應的研究經費等。

  (3)申請人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isisn.nsfc.gov.cn/(以下簡稱信息系統;沒有系統帳號的申請人請向依託單位基金管理聯繫人申請開戶),按照撰寫提綱及相關要求撰寫申請書。

  (4)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重大研究計劃」,亞類說明選擇「集成項目」,附註說明選擇「空間信息網絡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根據申請的具體研究內容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以上選擇不準確或未選擇的項目申請將不予受理。

  集成項目的合作研究單位不得超過4個。集成項目主要參與者必須是重大研究計劃的實際貢獻者。

  (5)申請人應當按照重大研究計劃申請書的撰寫提綱撰寫申請書,在摘要第一句應當註明申請內容對應的本指南重點資助研究方向中確切的研究重點,同時在「立項依據與研究內容」部分論述與項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學問題的關係,以及對解決核心科學問題和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目標的貢獻。

  申請書選題應符合本重大研究計劃的實施原則,具有明確的關鍵科學問題。申請書的內容應瞄準核心科學問題,突出有限目標,強調創新點與前沿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

  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重大研究計劃相關的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繫,應避免同一研究內容在不同資助機構申請的情況。

  (6)申請人應當嚴格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的補充通知》《關於進一步完善科學基金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預算表編制說明》的具體要求,堅持「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經濟合理性」的基本原則,認真如實填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預算表(定額補助)》和《預算說明書(定額補助)》。多個單位共同承擔一個項目的,項目申請人和合作研究單位的參與者應當分別編制項目預算,經所在單位審核後,由申請人匯總編制。

  (7)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後,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申請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關證明信、推薦信和其他特別說明要求提交的紙質材料原件),全部以電子掃描件上傳。

  3.依託單位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進行審核。具體要求如下:

  (1)應在項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時間前(2020年10月26日16時)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提交本單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無需報送紙質申請書。項目獲批准後,將申請書的紙質籤字蓋章頁裝訂在《資助項目計劃書》最後,一併提交。籤字蓋章的信息應與電子申請書嚴格保持一致。

  (2)依託單位完成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的逐項確認後,應於申請材料提交截止時間前通過信息系統上傳本單位科研誠信承諾書的電子掃描件(請在信息系統中下載模板,列印填寫後由法定代表人親筆籤字、依託單位加蓋公章),無須提供紙質材料。

  4.本重大研究計劃諮詢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一處

  聯繫電話:010-62327927

  (四)其他注意事項。

  1.為實現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科學目標和多學科集成,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應當承諾遵守相關數據和資料管理與共享的規定,項目執行過程中應關注與本重大研究計劃其他項目之間的相互支撐關係。

  2.為加強項目的學術交流,促進項目群的形成和多學科交叉與集成,本重大研究計劃將每年舉辦1次資助項目的年度學術交流會,並將不定期地組織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討會。獲資助項目負責人有義務參加本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和管理工作組所組織的上述學術交流活動,並認真開展學術交流。

組織器官再生修復的信息解碼及有序調控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一、科學目標

  本重大研究計劃以組織器官再生修復過程中相關細胞屬性的動態演變及調控網絡為研究切入點,突破研究瓶頸,建立再生醫學研究新範式;創建再生修復研究的新模型、新技術與新方法,解碼再生修復的多維度、多尺度信息,全景式繪製再生修復過程的關鍵細胞與分子調控網絡;闡釋損傷組織器官再生修復障礙的病理基礎與關鍵調控機制;在解碼機制的基礎上,建立促進重要組織和器官再生修復的有序調控與幹預新策略。

  二、核心科學問題

  組織器官再生修復過程中再生細胞屬性演變及其調控的多維信息解碼,與逆轉再生修復障礙,促進再生的有序調控策略。

  三、2020年度重點資助研究方向

  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總體布局,鼓勵申請人採用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手段,注重與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數理科學、化學科學、工程材料等領域的合作。2020年度擬重點資助如下研究方向:

  (一)組織器官再生修復的新模型、新技術與新方法。

  圍繞重要組織器官在生理和疾病狀態下再生修復及再生障礙,建立新型體內外組織器官再生修復研究模型;建立單細胞解析度在體實時成像與檢測分析新技術等;發展多尺度、多維度、動態採集、分析、整合再生修復全過程信息的新技術與新方法,實現組織器官再生修復關鍵過程多維信息的可視化以及數學模擬。關注損傷控制等臨床再生相關技術的科學基礎,針對部分臨床組織再生修復效果良好的治療技術,探究其對再生修復過程的調節及機制。

  (二)組織器官再生修復的多維網絡信息解碼。

  闡明不同損傷與疾病情況下,功能細胞響應及再生修復終止的分子及細胞過程和規律;鑑定再生修復過程中的功能細胞,揭示其在發育過程中的譜系建立機制;探究組織器官再生修復過程中細胞屬性演變,結構、功能重建的細胞過程及其分子調控機制,闡釋位置信息控制、組織協調修復調控的關鍵機制和調控網絡,深入解碼組織器官再生修復過程中的遺傳、表觀遺傳及分子網絡機制;解析再生微環境組份及其對修復再生的調控與機制;揭示物種/組織間再生修復能力差異以及再生修復能力保持的關鍵機制。

  (三)組織器官再生與結構功能重構障礙的機制。

  解析重要器官、組織損傷修復或再生障礙的細胞、分子機制;探討生理、病理狀態對組織器官再生修復障礙的影響和機制;探索免疫、代謝以及節律紊亂等系統環境在再生修復障礙中發揮的作用及機制;建立重要組織器官在疾病或損傷狀態下,再生障礙的風險評估與預警方法。

  (四)組織器官再生修復的有序調控與幹預策略。

  基於修復再生機制,開展組織器官原位再生的有序調控與幹預研究,形成經激活內源性再生能力與調控再生微環境促進重要組織、器官損傷後再生修復的新策略與新方案。探索幹預關鍵再生促進通路,提高高等動物在特定損傷情況下再生修復能力的新策略;基於類器官、組織工程等技術,探尋替代性組織器官的在體修復或結構、功能重建新策略;對接特定臨床場景,提出新的促進組織器官有序再生修復的幹預策略。

  四、2020年度資助計劃

  2020年度擬資助培育項目約20項,直接費用的資助強度約為60-8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3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擬資助重點支持項目約7項,直接費用的平均資助強度約為30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4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1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

  五、申請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條件。

  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 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託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二)限項申請規定。

  1. 申請人同年只能申請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其中: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中的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除外);上一年度獲得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本年度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2. 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的限制規定。

  (1)除特別說明外,申請當年資助期滿的項目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正在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以下類型項目總數合計限為2項: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聯合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直接費用大於 200 萬元/項的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僅限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負責人承擔,作為主要參與者不限)、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含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項目)、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資助期限超過 1 年的應急管理項目、原創探索計劃項目以及資助期限超過 1 年的專項項目[特殊說明的除外;應急管理項目中的局(室)委託任務及軟課題研究項目、專項項目中的科技活動項目除外]。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作為主要參與者正在承擔的 2019 年(含)以前批准資助的項目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2020 年(含)以後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批准(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項目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2)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人員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項目負責人正在承擔的項目數合計限為 1 項;在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與項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為主要參與者申請或者承擔各類型項目數量不限。晉升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後,原來作為負責人正在承擔的項目計入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範圍,原來作為主要參與者正在承擔的項目不計入。

  3. 計入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的部分項目類型的特殊要求。

  (1)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時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正式接收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得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2)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申請時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正式接收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得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負責人及主要參與者(骨幹成員)在結題前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3)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部門推薦)獲得資助後,項目負責人在準予結題前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4)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從預申請開始直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獲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三)申請注意事項。

  1. 本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申請書報送日期為2020年10月23日-26日16時。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採取無紙化申請。

  2. 項目申請書採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1)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項目指南和《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申請須知和限項申請規定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申請項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計劃旨在緊密圍繞核心科學問題,將對多學科相關研究進行戰略性的方向引導和優勢整合,成為一個項目集群。申請人應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擬解決的具體科學問題和項目指南公布的擬資助研究方向,自行擬定項目名稱、科學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和相應的研究經費等。

  (3)申請人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isisn.nsfc.gov.cn/(以下簡稱信息系統;沒有系統帳號的申請人請向依託單位基金管理聯繫人申請開戶),按照撰寫提綱及相關要求撰寫申請書。

  (4)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重大研究計劃」,亞類說明選擇「重點支持項目」或「培育項目」,附註說明選擇「組織器官再生修復的信息解碼及有序調控」,根據申請的具體研究內容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

  培育項目和重點支持項目的合作研究單位不得超過2個。

  (5)申請人應當在摘要第一句註明申請內容對應的本指南重點資助研究方向中確切的研究重點,同時在「立項依據與研究內容」部分論述與項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學問題的關係,以及對解決核心科學問題和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目標的貢獻。

  項目申請書選題應符合本重大研究計劃的實施原則,具有明確的關鍵科學問題。申請書的目標和內容應瞄準核心科學問題,突出有限目標,強調創新點與前沿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

  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重大研究計劃相關的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繫。

  (6)申請人應當認真閱讀《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預算編報要求的內容,嚴格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的補充通知》《關於進一步完善科學基金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編制說明》的具體要求,按照「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經濟合理性」的基本原則,認真編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預算表》。多個單位共同承擔一個項目的,項目申請人和合作研究單位的參與者應當分別編制項目預算,經所在單位審核後,由申請人匯總編制。

  (7)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後,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申請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關證明信、推薦信和其他特別說明要求提交的紙質材料原件),全部以電子掃描件上傳。

  3. 依託單位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進行審核,對申請人編制項目預算的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審核,並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申請材料至自然科學基金委。具體要求如下:

  (1)應在項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時間前(2020年10月26日16時)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提交本單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無需報送紙質申請書。項目獲批准後,將申請書的紙質籤字蓋章頁裝訂在《資助項目計劃書》最後,一併提交。籤字蓋章的信息應與電子申請書嚴格保持一致。

  (2)依託單位完成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的逐項確認後,應於申請材料提交截止時間前通過信息系統上傳本單位科研誠信承諾書的電子掃描件(請在信息系統中下載模板,列印填寫後由法定代表人親筆籤字、依託單位加蓋公章),無需提供紙質材料。

  4. 本重大研究計劃諮詢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六處

  聯繫電話:010-62328775;010-62329131

  (四)其他注意事項。

  1. 為實現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科學目標和多學科集成,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應當承諾遵守相關數據和資料管理與共享的規定,項目執行過程中應關注與本重大研究計劃其他項目之間的相互支撐關係。

  2. 為加強項目的學術交流,促進項目群的形成和多學科交叉與集成,本重大研究計劃將每年舉辦1次資助項目的年度學術交流會,並將不定期地組織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討會。獲資助項目負責人有義務參加本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和管理工作組所組織的上述學術交流活動,並認真開展學術交流。

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移動互聯環境下的新興技術快速發展與應用(如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增強/虛擬實境等)催生了新模式、新業態和新人群,為社會經濟生活注入了新活力,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大數據應用創新領域,為學術界、產業界以及政府部門帶來許多新的重要課題。

  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呈現出高頻實時、深度定製化、全周期沉浸式交互、跨組織整合、多主體決策等特性。本重大研究計劃以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為研究對象,充分發揮管理、信息、數理、醫學等多學科合作研究的優勢,著重研究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理論範式,大數據資源治理機制與管理,大數據管理與決策價值分析與發現,大數據分析方法與支撐技術,並利用總集成升華平臺集成相關研究成果。

  期望通過本重大研究計劃的執行,使我國在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相關領域躋身國際前列,培養一批跨學科交叉型骨幹人才和創新團隊,並為國家在相關領域的管理決策和智庫提供支持。

  一、科學目標

  揭示管理與決策範式轉變的機理與規律,建立面向大數據的全景式管理與決策理論和方法體系,發展針對管理與決策問題的大數據分析技術與計算方法,使得我國在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相關領域躋身國際前列;開展在公共管理、商務、金融、醫療健康等應用領域的示範應用與平臺構建。

  二、核心科學問題

  圍繞學科領域趨勢、理論應用特點,注重基礎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研究創新,結合國家戰略需求,針對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範式轉變機理與理論、大數據資源治理機制設計與協同管理、領域導向的大數據價值發現理論與方法三個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研究。

  (一)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範式轉變機理與理論。

  在大數據背景下,傳統的管理與決策正從以管理流程為主的線性範式逐漸向以數據為中心的扁平化範式轉變,管理與決策中各參與方的角色和相關信息流向更趨於多元和交互。相關的問題視角和關鍵方面包括範式轉變的要素、關係和路徑,融合微觀和宏觀各個層次行為和目標的全景式管理與決策模型,以及相應的管理與決策理論和方法創新等。

  (二)大數據資源治理機制設計與協同管理。

  隨著大數據與社會經濟生活的融合不斷深化,數位化生態系統正在形成。在此背景下,大數據資源治理和協同管理成為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和應用的核心問題。相關的問題視角和關鍵方面包括大數據資源共享及權屬的基本運行機理,大數據標準化和質量測度模型與方法,相關隱私和倫理機制設計等。

  (三)領域導向的大數據價值發現理論與方法。

  大數據價值的產生機理和轉換規律具有高度的應用領域依賴性。領域導向的大數據價值發現和決策分析問題通常具有關聯交互、趨勢走向、全局視圖和縮放、實時與動態性,以及社會化特徵。相關的問題視角和關鍵方面包括面向管理與決策情景的統計與預測建模,多源異構和非結構化大數據的關聯、融合及全景式分析,實時動態計算、挖掘技術方法與平臺構建等。

  三、2020年度重點資助研究方向

  本重大研究計劃針對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關鍵基礎問題,組織前瞻性、交叉性的研究。鼓勵來自不同學科領域(如管理、信息、數理、醫學等)的項目申請。

  2020年度將在已有項目布局和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索,強化亮點,加強聚合,集成升華,力爭形成更具突破性成果。2020年度將以重點支持項目(2年期)與培育項目(1年期)的形式予以資助。

  資助項目應研究目標明確,能夠產生突出體現「國情特徵」、結合重大案例和應用的高水平國家級政策影響和示範成果,或產生體現高水平國際影響的領域頂尖學術成果。

  (一)重點支持項目(2年期)。

  重點支持項目資助立足國家重大需求、面向領域前沿、創新性強、有堅實的研究基礎和高水平的研究隊伍、有望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並能夠對重大研究計劃目標的完成作出實質性重要貢獻的項目。重點支持項目的研究應目標明確、內容聚焦。重點支持項目資助的研究方向包括:

  1.面向管理決策大數據分析的理論與方法。

  研究內容聚焦於解決管理決策大數據問題的基礎性、創新性理論和方法的前沿探索。在數理分析、統計推斷、數據科學等某一學科領域產生對重大研究計劃有重要貢獻的高水平學術成果。重點關注管理決策大數據情境下的諸如數據缺失、填補、稀疏、降維、分塊等方面的解析/統計/計算問題,以及人工智慧方法的可解釋性等問題。

  2.大數據使能的價值創造與應用示範。

  研究內容聚焦於國家重大需求和經濟建設主戰場,通過大數據使能提升管理決策水平,驅動重要應用領域的價值創造和管理創新。在公共管理、醫療健康、金融或商務等某一應用領域產生對重大研究計劃有重要貢獻的高水平應用示範性和政策影響性成果。重點關注基於大數據使能的、面向我國重要管理決策應用場景的諸如社會/生態治理決策範式、數據要素配置與資源價值效用、大數據相關技術的驅動與協同決策模式等方面的問題。

  3.面向多領域情境平臺的整體架構設計。

  研究內容聚焦於全景式PAGE框架下的多領域情境平臺的聚合,設計和實現反映重大研究計劃全局視圖的整體架構。在整合呈現總體研究進展方面產生對重大研究計劃集成升華有重要貢獻的高水平提煉和匯聚性成果。重點關注圍繞PAGE要素矩陣與各項目對應關係的諸如關聯契合性與成果貢獻度分析、內容主題聚合與知識圖譜構建、系統性創新的提煉與升華、全景視圖映射與架構功能設計等方面的問題。

  (二)培育項目(1年期)。

  一是滾動資助前期成果優秀並於2020年底之前(含)結題的培育項目、重點支持項目,且對重大研究計劃目標完成和集成升華有實質性重要貢獻的項目;或與本重大研究計劃研究內容密切相關的近3年(2018-2020年)結題的管理、信息、數理、醫學科學部項目(請在申請書中明確註明該項目批准號及其前期研究成果)。

  二是延展資助有堅實的研究基礎和高水平的研究隊伍、有望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並對重大研究計劃目標完成作出實質性重要貢獻的申請項目。

  資助的研究方向包括:

  1.大數據資源治理與共享。

  研究內容聚焦於大數據資源治理與共享領域的國際和國家級標準制定,產生重要的國內外政策和行業影響。

  2.大數據驅動的公共衛生決策。

  研究內容聚焦於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管理決策問題,產生高水平應用成果和政策影響。

  3.基於大數據的醫療健康理論與方法。

  研究內容聚焦於利用大數據相關技術(如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進行醫療診斷或健康管理,產生高水平理論與方法創新。

  4.新型決策範式的轉變模式與理論擴展。

  研究內容聚焦於大數據背景下的決策範式轉變,拓展傳統決策理論,產生新型決策特徵、模式、體系、範式等方面的高水平創新。

  5.面向金融大數據的統計與計量理論與方法。

  研究內容聚焦於金融大數據分析中的分布式計算和統計學習等問題,產生在統計推斷和計量建模方面的高水平理論與方法創新。

  四、項目遴選的基本原則

  為確保實現總體目標,本重大研究計劃在擇優支持的基礎上,優先支持具有如下特點的申請項目:

  (一)強調凝練、整合與升華,特別是與重大研究計劃總體思路框架內容的契合性和貢獻度(參照「全景式PAGE框架」,「管理決策情境下大數據驅動的研究和應用挑戰——範式轉變與研究方向」《管理科學學報》2018年第7期)。

  (二)具有堅實的研究基礎和高水平的項目團隊。

  (三)研究目標明確,研究內容聚焦並具有明確的大數據特徵,能夠產生突出體現「國情特徵」、結合重大案例和應用的國家級政策影響和高水平示範成果,或產生體現高水平國際影響的領域頂尖學術成果。

  五、2020年度資助計劃

  2020年度擬資助重點支持項目5項左右,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約為13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2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擬資助培育項目10項左右,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約為2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1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六、申請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條件。

  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託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作為項目負責人近5年(2015年1月1日後)已經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助,但在本重大研究計劃申請截至日前,尚未獲得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頒發的《結項證書》者不得申請。

  註:已獲得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頒發的《結項證書》且申報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者,應在提交的申請書後附《結項證書》複印件,且在《結項證書》複印件上加蓋依託單位法人公章。

  (二)限項申請規定。

  1.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正在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項目總數合計限為2項,1年期的培育項目不計入限項統計。

  2.申請人(不含參與者)同年只能申請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上一年度獲得重大研究計劃項目資助的項目負責人(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本年度不得再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3. 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的限制規定。

  (1)除特別說明外,申請當年資助期滿的項目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正在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以下類型項目總數合計限為2項: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聯合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直接費用大於 200 萬元/項的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僅限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負責人承擔,作為主要參與者不限)、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含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項目)、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資助期限超過 1 年的應急管理項目、原創探索計劃項目以及資助期限超過 1 年的專項項目[特殊說明的除外;應急管理項目中的局(室)委託任務及軟課題研究項目、專項項目中的科技活動項目除外]。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作為主要參與者正在承擔的 2019 年(含)以前批准資助的項目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2020 年(含)以後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批准(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項目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2)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人員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項目負責人正在承擔的項目數合計限為 1 項;在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與項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為主要參與者申請或者承擔各類型項目數量不限。晉升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後,原來作為負責人正在承擔的項目計入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範圍,原來作為主要參與者正在承擔的項目不計入。

  4. 計入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的部分項目類型的特殊要求。

  (1)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時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正式接收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得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2)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申請時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正式接收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得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負責人及主要參與者(骨幹成員)在結題前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3)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部門推薦)獲得資助後,項目負責人在準予結題前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4)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從預申請開始直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獲資助後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範圍。

  (三)申請注意事項。

  1. 本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申請書報送日期為2020年10月23日 - 26日16時。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採取無紙化申請。

  2.項目申請書採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1)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項目指南和《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申請須知和限項申請規定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申請項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計劃旨在緊密圍繞核心科學問題,將對多學科相關研究進行戰略性的方向引導和優勢整合,成為一個項目集群。申請人應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擬解決的具體科學問題和項目指南公布的擬資助研究方向,自行擬定項目名稱、科學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和相應的研究經費等。

  (3)申請人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isisn.nsfc.gov. cn/(以下簡稱信息系統;沒有系統帳號的申請人請向依託單位基金管理聯繫人申請開戶),按照重大研究計劃申請書的撰寫提綱及相關要求撰寫申請書。

  (4)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重大研究計劃」,亞類說明選擇「培育項目」或「重點支持項目」,附註說明選擇「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根據申請的具體研究內容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

  培育項目和重點支持項目的合作研究單位不得超過2個。

  (5)申請人應當在「立項依據與研究內容」部分首先論述與項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學問題的關係,以及對解決核心科學問題和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目標的貢獻。

  項目申請書選題應符合本重大研究計劃的實施原則,具有明確的關鍵科學問題。申請書的目標和內容應瞄準核心科學問題,突出有限目標,強調創新點與前沿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

  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重大研究計劃相關的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繫。

  (6)申請人應當認真閱讀《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預算編報要求的內容,嚴格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的補充通知》《關於進一步完善科學基金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編制說明》的具體要求,按照「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經濟合理性」的基本原則,認真編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預算表》。多個單位共同承擔一個項目的,項目申請人和合作研究單位的參與者應當分別編制項目預算,經所在單位審核後,由申請人匯總編制。

  (7)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後,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申請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關證明信、推薦信和其他特別說明要求提交的紙質材料原件),全部以電子掃描件上傳。

  3.依託單位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進行審核,對申請人編制項目預算的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審核,並在規定時間內將申請材料報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具體要求如下:

  (1)應在項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時間前(2020年10月26日16時)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提交本單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無需報送紙質申請書。項目獲批准後,將申請書的紙質籤字蓋章頁裝訂在《資助項目計劃書》最後,一併提交。籤字蓋章的信息應與電子申請書嚴格保持一致。

  (2)依託單位完成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的逐項確認後,應於申請材料提交截止時間前通過信息系統上傳本單位科研誠信承諾書的電子掃描件(請在信息系統中下載模板,列印填寫後由法定代表人親筆籤字、依託單位加蓋公章),無需提供紙質材料。

  4.本重大研究計劃諮詢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二處

  聯繫電話:010-62327152

  (四)其他注意事項

  1. 為實現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科學目標和多學科集成,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應當承諾遵守相關數據和資料管理與共享的規定,項目執行過程中應關注與本重大研究計劃其他項目之間的相互支撐關係。

  2. 為加強項目的學術交流,促進項目群的形成和多學科交叉與集成,本重大研究計劃將每年舉辦1次資助項目的年度學術交流會,並將不定期地組織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討會。獲資助項目負責人有義務參加本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和管理工作組所組織的上述學術交流活動,並認真開展學術交流。

(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相關焦點

  • 國自科|2020年度徵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考察需求
    2020年度共享航次計劃徵集的考察需求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是申請搭載年度常規航次(既有航次)的考察需求,二是提出針對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的考察需求(2020年新增,以下簡稱「重大科學考察需求」)。其中重大科學考察航次可以不同於既有航次,但也鼓勵在既有航次基礎上強化突出重大科學考察需求。
  • 國家基金委發布7個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項目指南(附資助詳情)
    1、主要農作物產量性狀的遺傳網絡解析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本重大研究計劃以主要農作物為研究對象,圍繞控制產量性狀的遺傳網絡解析,綜合應用生物學、農學及信息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手段,集中深入地探討株型發育和籽粒形成這兩個密切相關並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性狀的重要生物學過程的遺傳及生理生化調控機理,進一步通過分析籽粒形成和株型發育過程中不同階段生物學過程之間的互作關係
  • 最高1500萬元/項,基金委發布四個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
    今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四個重大研究計劃的2020年項目指南,分別是:「團簇構造、功能及多級演化」、「多相反應過程中的介尺度機制及調控」、「大氣細顆粒物的毒理與健康效應」、「碳基能源轉化利用的催化科學」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託單位按項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申請。
  • 國自科|航天先進位造技術研究聯合基金2020年項目指南(第二批)
    二、資助計劃  本聯合基金擬通過集成項目予以支持。集成項目資助期限均為4年, 申請書中的研究期限應填寫「2021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為800萬元/項。三、申請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條件。
  • 項目指南 | 水圈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的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19年度項目指南
    (二)限項申請規定。1. 申請人同年只能申請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其中: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中的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除外);上一年度獲得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本年度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2.
  • 不限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髮布2個項目指南
    共收到普惠型航次搭載需求申請460項,來自63家依託單位,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基金項目類型;收到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研究科學考察航次需求(含普惠型航次基礎上強化突出重大科學考察需求)6項。  二、共享航次計劃2020年度資助計劃  經專家審核、論證,本著科學、合理、經濟和公平的原則,確定385項可以搭載以下11個普惠型航次;擬組織3個重大科學考察航次(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研究科學考察項目),其中兩個為普惠型航次基礎上強化突出對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的考察研究
  • 檢驗醫學領域「國自科」大數據盤點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86年設立,是我國加強基礎性研究工作的重大改革措施,業已成為我國支持基礎研究的主渠道之一。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發布通告,2020年度「國自科」評審結果已經公布,但是由於面向因抗擊疫情延誤申請的一線科研人員定向開放申請,醫學領域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地區科學基金項目,以及集中接收期間接收的其他類型項目正在評審或審批過程中。
  • 共90項!又一批自科基金項目獲批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合作交流項目批准通知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STINT)的雙邊工作計劃,雙方共同資助中國與瑞典科研人員之間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開展的合作交流(含小型雙邊研討會)項目。經過公開徵集,共受理申請133項。
  • 國家公布22項「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2019年度撥款近3.7億
    2019年10月13日,國家科學技術部發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2019年度擬立項項目公示清單》,根據《國務院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等文件要求,對「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擬立項項目信息進行公示。
  • 西太平洋地球系統多圈層重大研究計劃項目指南—新聞—科學網
    3.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申請時不限項,獲得資助後項目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骨幹成員)在結題前不得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   4.申請人(不含參與者)同年只能申請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 九項!「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2020擬立項公示
    11月16日,科學技術部發布了關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安排公示的通知。]64號)、《科技部、財政部關於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文件要求,現對「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2020年度擬立項項目信息進行公示(詳見附表)。
  •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啟動項目一覽
    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一批項目申報指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啟動73個項目,其中有58個項目已結束申報。2020年7月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合作局發布《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合作交流項目指南》。
  •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公示名單發布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  重大項目公示名單  根據《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管理辦法》《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將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擬立項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時間為2020年7月7日至2020年7月13日。公示期內,如有異議,請以書面方式向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反映,並提供必要的證據材料,以便核實查證。提出異議者須提供本人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聯繫電話等有效聯繫方式(我辦將予以嚴格保密),凡匿名、冒名或超出期限的異議不予受理。
  • 2019年度重大研究計劃項目指南|資助方向:大洋重要微生物功能類群及其驅動碳氮硫循環機制、近海與河口微生物驅動碳氮硫循環機制……
    五、2019年度資助計劃  2019年度擬資助培育項目20-25項, 資助期限為3年,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約為80-100萬元/項,優先支持探索性強、有望開拓新方向的研究申請,培育項目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為「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擬資助重點支持項目10-11項,資助期限為4年,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約為250-350萬元
  •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啟動項目一覽(截至7月20日)
    7月2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傳染病的生態學與演進」合作研究與交流項目指南》,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啟動76個項目,其中有61個項目已結束申報。
  • 基金委發布細胞器互作網絡及其功能研究項目指南—新聞—科學網
    五、2019年度資助計劃 2019年度擬資助培育項目20-25項, 資助期限為3年,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約為80-100萬元/項,優先支持探索性強、有望開拓新方向的研究申請,培育項目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為「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擬資助重點支持項目8-12項,資助期限為4年,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約為250-350萬元/項
  • 科技部發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關於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的通知根據《國務院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64號)、《科技部財政部關於進一步優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
  • 2020自科基金重大項目資助名單公布,多所高校已官宣
    吉林大學據中南大學商學院官網消息,學院李大元教授主持申報的「數字創新驅動的新企業創業模式研究」獲得自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資助。該項目隸屬於吉林大學蔡莉教授牽頭的總項目「創新驅動創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整個項目聯合了吉林大學、中南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多所知名高校與研究機構相關領域的頂尖研究團隊。
  • 基金委數學物理科學部徵集2021年度重大項目立項建議
    8月18日,基金委數學物理科學部發布徵集2021年度重大項目立項建議的通告。通知顯示,數理學部2021年度擬遴選重大項目11項左右,資助強度(直接經費)一般不超過2000萬元。數理學部同日發布2020年度第二期專項項目(科技活動項目)申請通知。
  • 蘭大二院2020年度獲批1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9月27日,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立項結果公布,我院共計獲批19項國基金,其中面上項目2項、青年科學基金2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15項。萃英生物醫學中心和骨科分別獲得3項國基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和檢驗醫學中心分別獲得2項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