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港科技金融論壇 錢軍:數字貨幣與紙鈔一樣是法定貨幣 可以1:1...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29 22:20:52 來源: 南海網海南新聞

舉報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9日消息(記者 汪慧)科技如何顛覆傳統金融?數字貨幣在金融體系中發揮怎樣的作用?11月29日在海口舉行的自由貿易港科技金融高峰論壇期間,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錢軍接受了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和南國都市報採訪,就公眾關心的數字貨幣知識進行了解答。

  數字人民幣已經在一批城市率先試點,試點範圍還在繼續擴大。據業界最新消息,除了已經公布的雄安、蘇州、成都、深圳和冬奧會場景,還將新增上海、長沙、海南、青島、大連、西安六地試點。

  

  錢軍。記者 汪慧攝

  如何認識數字人民幣?「如果根據現在試點的情況以及我個人跟包括央行層面一些負責人士溝通情況,我的理解就是現在我們數字人民幣的功能主要是替代M0(流通中的現金),即替代或部分替代已經在流通中的紙幣、硬幣。」錢軍表示,根據央行的公告,公眾所持有的央行數字貨幣,與紙鈔和硬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就意味著數字貨幣完全可跟現在的紙幣一對一兌換。

  數字貨幣有何特點?錢軍指出,除了具備法定貨幣屬性,數字人民幣採取雙層運營體系,即人民銀行不直接對公眾發行和兌換數字貨幣,而是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指定的運營機構,比如商業銀行等,再由機構兌換給公眾。同時,數字貨幣具有離線交易特點,即可不依賴於網絡進行點對點交易。

  社會公眾普遍比較好奇,怎麼樣去更好的理解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和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區別體現在哪裡?對此,錢軍表示,「對老百姓來講,最直接的就是以前有紙幣、硬幣,後來新增了各類電子支付,而現在相當於又多了一種電子的支付工具。」錢軍表示,數字人民幣的使用並不會影響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功能,大家可以理解成你的電子錢包裡面有了更多支付方式。當然,隨著數字貨幣應用場景的拓展,必然給百姓帶來更便捷的體驗。

  談到海南自貿港數字貨幣前景,錢軍認為,數字貨幣的普及不會太遙遠。他表示,海南自貿港是一個雙向的面向國際的市場,自貿港建設的過程中,會有越來越多的跨境支付,而跨境支付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重要推動力。「跨境支付領域是數字貨幣很好的舞臺,相信數字貨幣在海南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錢軍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漸行漸近,數字貨幣即未來
    11月18日,以「金融科技 點亮未來」為主題的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由上海報業集團·澎湃新聞主辦,圍繞金融科技在技術研發、業態應用、創新監管等多個層面,立足三大國家戰略試點——「央行小微企業數字徵信試驗區」、「數字貨幣」、「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同期匯聚北京的優勢,邀請金融行業頂級智庫、專家學者、企業家共赴北京,深入探討金融科技如何賦能整個金融行業,點亮未來。
  • 「法定貨幣」與「加密數字通證」的差異(上篇)
    1.1 「法定貨幣」與「加密數字通證」的差異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您走進麥當勞購買漢堡時,如何能查看並即時用3,000多種不同加密數字通證的不斷跳動價格來直接購買漢堡呢?在正常情況下,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由於價格的不穩定,意味著加密數字通證只能是跟任何個別法定貨幣兌換後才能使用的,而其價格很難獨立於任何個別法定貨幣之外來直接取代用於購買的特性。因此加密數字通證不因帶有任何法幣的特徵,其更像是一個與個別法定貨幣掛鈎的支付網關。
  • FBEC2020|何亦凡:虛擬貨幣促使各國央行研究法定數字貨幣
    虛擬貨幣的意義巨大,舉個例子,無論網際網路和電腦多麼發達,起始可以說是電報,這是最簡單的通過電傳達信息的邏輯,我個人認為50年後大家再看這時的IT系統、網際網路的模式、商業環境、支付手段最後的鼻祖都是現在的虛擬貨幣,可以這樣定性,虛擬貨幣相當於一百年前的電報一樣重要。為什麼?
  •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本質上金融科技風險依然是金融風險
    雖然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被寄託了顛覆法定貨幣的夢想,但實質上從價值支撐、交易費用、貨幣功能等角度看,私人數字貨幣離真正的貨幣還有很大距離。目前,私人「準」數字貨幣的發展尚不足以影響金融體系穩定,但在稅收、三反、跨國資本流動監管、投資者保護等方面給經濟金融體系帶來了擾動。隨著私人準數字貨幣的發展,學術界、業界對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也開始發力。
  • 雄安新區召開法定數字貨幣推介會,數字貨幣、區塊鏈概念午後發力
    據媒體消息,4月22日下午,雄安新區召開了法定數字人民幣(DC/EP)試點推介會。推介會由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改革發展局組織。包括數字貨幣的研發機構、試點商戶都受邀參加。【數字貨幣、區塊鏈概念股】匯金股份(300368):2018年年報披露的《基於區塊鏈的貨幣交接系統的研究及開發 》項目主要是:貨幣(人民幣)的實物與匹配冠字號的同步封裝並按照要求上傳三方開發的區塊鏈的貨幣交接系統;項目最終以二維碼(貨幣封裝標記)及特定FSN(人行冠字號封裝標準)文件方式完成貨幣及封裝信息的同步交接,該項目目前應用功能為現鈔封裝形成的實物流與冠字號信息流匹配
  • 人民幣數字貨幣背後的底層設計,究竟是什麼?
    二、數字貨幣的推出,能否取代微信和支付寶?首先,「數字貨幣」的概念非常單純易懂,數字貨幣只是單純的替代了紙幣而已。央行不論發行現金還是數字貨幣,央行就是信用背書,它具有最強的流動性,因為擁有無限法定的償還能力。舉個例子來說:當你在超市購物用選擇用支付寶支付的時候,商家有權拒絕;但你選擇數字貨幣支付,商家無權拒絕,拒絕就違法。
  • 數字貨幣——貨幣的第四次革命
    這就使得傳統貨幣如果跟隨數據量的增長而膨脹的話,直接失去價值尺度職能,也就是變成廢紙。而數字貨幣則不同,它雖然也是「通貨」,但卻可以攜帶信息,於是自身具備穩定性,可以作為數據資產的「錨」而不是被數據資產「帶飛」。 實際上,最早實踐數字貨幣理念的比特幣,其核心屬性就是總量可控,從而可以用于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而非被其他商品決定其供給量。
  • 央行透露,未來中國的數字貨幣體系是這樣的
    大數據風控行業密集整治、數字貨幣雛形初現、刷臉支付納入金融科技試點等大事件的發生都在預示著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相輔相成的未來。  頂層設計也在加強。2019年8月,央行正式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作為首份規範金融科技發展的頂層文件,這份規劃出臺意義重大,明確了科技創新邊界與發力方向,標誌著金融科技創新和金融科技輸出正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 一本書讀懂數字貨幣 王騰鶴 辛泓睿 黃永彬編著 數字貨幣發展歷程
    編輯推薦適讀人群 :本書適合對數字貨幣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閱讀,也適合作為投資者、網際網路金融從業者、企業管理者了解數字貨幣,尤其是央行數字貨幣的參考讀物。全書共六章,包括:認識貨幣、什麼是數字貨幣、匿名幣—注重隱私保護的數字貨幣、穩定幣—注重價值穩定的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數位化的主權信用貨幣、全球數字貨幣體系的發展趨勢。《一本書讀懂數字貨幣》適合對數字貨幣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閱讀,也適合作為投資者、網際網路金融從業者、企業管理者了解數字貨幣,尤其是央行數字貨幣的參考讀物。
  • 數字貨幣引發的金融變革
    本文來源大數據文摘投稿作品作者/袁峻峰10月24日,馬雲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舉辦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提到數字貨幣,發表了非常高遠的觀點:「拿數字貨幣來說,如果用未來的眼光打造30年後世界所需的金融體系,數字貨幣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
  • 央行數字貨幣試點落地北京 專家解析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區別
    央廣網北京1月2日消息(記者譚朕 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繼深圳、蘇州陸續試點央行數字貨幣以來,近期,由央行主導的數字貨幣試點落地北京。首個試點地為北京豐臺的一家咖啡店,獲得授權的消費者可以用數字人民幣錢包支付購買店內的各類商品。
  • IMF《跨境支付的數字貨幣》報告解讀(七):數字貨幣能否成為全球...
    1.前言本文是這系列文章的第七篇文章,第一篇文章介紹了IMF報告裡的四個場景[1],第二篇文章分析了這些場景[2],第三篇文章則針對報告中的第四個場景及引起的宏觀金融後果展開討論[3],並研究數字貨幣對主權貨幣政策的影響,第四篇文章來討論外幣(數字貨幣)取代當地貨幣的現象[4],第五篇文章分析了CBDC/GSC對金融穩定造成的影響,並對比了數字代幣和GSC的發展與風險
  • 中國首推主權數字貨幣DCEP,央行的初心是什麼?
    因此,數字貨幣與紙幣一樣,具有貨幣基礎職能如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貯藏價值,而目前的支付寶等電子支付是基於現有的銀行帳戶體系,將M1、M2電子化的支付工具。因此,數字貨幣跟目前已有的第三方支付是有本質上區別的。此外,銀行數字貨幣可以極大地降低紙幣、硬幣發行流通成本,提高支付清算的效率。
  • 【李禮輝:在我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必須保證可靠性和安全性】中國...
    【李禮輝:在我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必須保證可靠性和安全性】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11月25日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在我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必須要保證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 貨幣數位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 要重視數字貨幣與數字鴻溝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張野:貨幣數位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野表示,貨幣的形式是與人類文明程度密切相關的,因此貨幣數位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數字貨幣在提升支付、撥付效率、打擊洗錢犯罪、降低貨幣製造管理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張野同時認為,在數字貨幣的設計上,要堅持幾個原則。一是貨幣的主權性,二是使用上的便利性,三是安全性,四是匿名性。
  • 深度解析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二元模式,又稱為「雙層運行體系」,指中央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以100%準備金兌換給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在通過這些機構向社會公眾進行發放法定數字貨幣。二元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商業銀行現有貨幣發行流通系統,並將部分軟硬體設計任務分擔到相關金融機構,有效降低中央銀行所承擔風險,專業化中央銀行監管職能,減緩「狹義銀行」對現有貨幣體系的衝擊。
  • 鄧迪受邀參加第三屆十字門金融周「金融+數字經濟與數字科技」分論壇
    11月18日,第三屆十字門金融周「金融+數字經濟與數字科技」分論壇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召開,全國工商聯併購公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太一集團董事長鄧迪受邀參加。鄧迪與其他數字經濟專家《實踐數字經濟 發展數字產業》圓桌論壇隨著國家 「產業轉型升級」政策深入,數字經濟與數字科技滲入到眾多領域。
  • 2020年全球加密貨幣監管關鍵詞與趨勢|區塊鏈|數字貨幣|...
    一般認為,區塊鏈可以分為底層區塊鏈和基於其上的數字貨幣兩個單元。我國政府認為,鏈和幣是可以分離的,因此,幣鏈分離」是我國自上而下一以貫之的監管原則,即一方面依法嚴格監管數字貨幣的發展,並持續收緊對數字貨幣的監管,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區塊鏈技術發展。
  • ...涉及區塊鏈的金融科技公司;巴西最大投資公司啟動加密貨幣兌換
    全球政策澳門金管局:虛擬貨幣不屬法定貨幣4月18日,澳門金融管理局發布《虛擬貨幣不屬法定貨幣 金管局提醒居民防欺詐》公告,稱虛擬貨幣屬「虛擬商品」,不屬法定貨幣或金融工具,要注意提防欺詐或被利用進行違法犯罪活動。
  • IMF《跨境支付的數字貨幣:宏觀金融的影響》報告解讀(六)——新...
    前言本文是這系列文章的第六篇文章,第一篇文章介紹了IMF報告裡的四個場景[1],第二篇文章分析了這些場景[2],第三篇文章則針對報告中的第四個場景及引起的宏觀金融後果展開討論[3],並研究數字貨幣對主權貨幣政策的影響,第四篇文章來討論外幣(數字貨幣)取代當地貨幣的現象[4],第五篇文章分析了CBDC/GSC對金融穩定造成的影響,並對比了數字代幣和GSC的發展與風險[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