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知識計算,助力企業構建可持續傳承的知識體系

2020-12-01 IT168

  從計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再到認知智能,是業界普遍認同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路徑。隨著技術的演進,人工智慧已經在「聽、說、看」等感知智能領域達到或超越了人類水準,但是在需要邏輯推理的認知智能領域還處於初級階段。當前被廣泛使用的深度學習方法容易受到對抗樣本的幹擾已經是研究者們達成的共識,追其根本原因,張鈸院士曾總結為:大家只是在燈亮的方向對模型修修補補,沒有向人類深入學習。更為具體的是:沒有在數據驅動的基礎上引入知識,沒有改變深度學習網絡的模型與結構。

  那麼,引入了知識的人工智慧,將給產業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11月12日,華為雲知識圖譜負責人鄭毅博士在我國人工智慧領域頂尖學術會議—2020全國知識圖譜與語義計算大會(CCKS)上帶來《知識計算即服務:賦能企業知識化轉型》主題演講。

  鄭毅博士認為,各行各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沉澱了大量的知識,比如生產系統中的機理模型、豐富的技術典籍文獻、專家大腦裡面的寶貴經驗、方法總結、測試報告等等。但是這些知識分散在不同部門,分散在不同地域,分散在不同介質中。對於一些專業領域,例如石油勘探,煤焦化配比,行業經驗都沉澱在專家頭腦中,新進人員需要漫長的學習過程才能逐漸掌握業務所需的知識,這些知識都無法做到高效傳承,嚴重製約了企業業務的拓展。企業亟需一個內部的平臺,將專家的寶貴知識,整理成統一的知識底座,消除知識孤島,實現知識標準化、共享化和智能化,構建可持續傳承的知識體系。

  在工業領域,工業機理模型是工業生產的核心,而由於認知程度、假設因素、計算簡化等眾多因素,機理模型在實際運用中往往會產生偏差。用打靶做個比喻,機理模型可以保證打中靶標,但是穩定命中靶心還是很難。通過知識計算,把機理模型帶入深度神經網絡,一起參與大規模數據驅動的運算,就可以實現二者的優勢融合,將打靶的水平穩定到10環,彌補機理模型局限。

  為助力企業知識化轉型,華為雲推出業界首個全生命周期知識計算解決方案,賦能企業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計算平臺。該方案提供從知識獲取、知識建模、知識管理到知識應用的全流程服務,形成知識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及使用。

  如今,知識計算正在成為行業知識與 AI 結合的一條全新且高效的路徑,逐漸被應用到各類行業場景中,使能企業進行知識化轉型。知識計算不僅能夠賦能機器,還可以賦能於人,讓專家經驗直達一線,大幅提升行業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在汽車領域,一汽通過使用知識計算平臺可以讓4S門店一次修復率提升4%、等待時間下降23%,讓車企專家培養周期縮短30%。在油氣領域的儲層識別場景中,華為雲知識計算解決方案將多源異構數據、空間地質關係、錄井傳感器特徵等進行聯合表徵,通過結合聯合表徵與深度學習預測模型,使得符合率提升6%,通過一站式知識圖譜流水線平臺降低了圖譜構建維護門檻,提升了知識建模及更新的效率,縮短了70%的油氣層評估時間。鄭毅表示知識計算已經在知識聚合、降本增效、增儲上產等多方面為油氣企業帶來了巨大價值。

  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計算將深度改變知識的使用方式,再次釋放知識的強大⼒量,突破當下的 AI 認知瓶頸,全方位地賦能企業,提高產業智能化程度,實現商業場景的迭代和升級,讓AI真正做到普惠大眾。

相關焦點

  • 「鋼鐵俠」背後的AI,華為雲知識計算的突破
    煙臺華新不鏽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新不鏽鋼」)是重要的不鏽鋼、合金鋼生產企業。基於華為雲知識計算解決方案,華新不鏽鋼對鋼材生產的合金配料環節進行了優化,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還帶來了生產成本的降低,每年可節省2000萬元。將行業知識與AI深度融合,從解決企業痛點、提升企業效率、提供知識化服務的角度全面賦能企業,是華為雲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 華為鄭葉來:新一代AI正在走向「知識計算」,由「三體」走向「四體」
    鄭葉來在發言時表示,華為雲一直在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產業智能升級。通過600多個項目的實踐,到目前為止,華為雲已經有30%的項目進入到企業核心生產系統。經過測算,AI進入企業核心生產系統會帶來超過18%的盈利和效率提升。
  • 華為雲獲DigSci科學數據挖掘大賽冠軍
    本次比賽吸引了來自包括清華、北大、浙大、復旦等全國著名高校和企業組成的100多支專業隊伍參加。(KaaS)框架在已有的自然語言理解、對話機器人、語音交互等語音語義類服務基礎上,華為雲語音語義創新Lab持續創新,於2019年推出了知識計算即服務(KaaS)框架,助力政企客戶破解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的智能化知識挖掘和管理難題,實現知識化轉型。
  • 華為鄭葉來:知識計算是實現行業知識與AI結合的全新途徑
    鄭葉來在發言時表示,華為雲一直在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產業智能升級。通過600多個項目的實踐,到目前為止,華為雲已經有30%的項目進入到企業核心生產系統。經過測算,AI進入企業核心生產系統會帶來超過18%的盈利和效率提升。而關於人工智慧技術發展,鄭葉來認為,AI正由「人工」智能走向真正的「人工智慧」。
  • 華為首發全生命周期知識計算解決方案,讓鋼企一年省2000萬
    張鈸院士指出,在人工智慧頂級國際會議 IJCAI 上,關於深度學習的論文只佔全部論文的 1/3,其中 60% 的論文來自中國;而另外 2/ 3 的關於知識表示、知識推理等的論文中,則幾乎沒有來自中國的論文。業界致力於知識計算的公司也是寥寥無幾。但華為雲提前邁出了關鍵一步,2018 年就提出了行業 AI 的落地理念,致力於企業知識圖譜和知識計算平臺的構建。
  • 華為開發者大會HDC.Cloud硬核技術解讀:知識圖譜構建流程及方法
    與以往不同的是,在這一波浪潮中,企業不僅是向數位化轉型,更是向知識化轉型。那麼,如何助力企業破解智能化知識挖掘和管理難題,實現知識化轉型?3月13日下午14:00起舉行的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Cloud)第三期華為DevRun Live開發者沙龍中,華為雲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專家鄭毅將分享《企業級知識計算平臺的技術解讀和案例實踐》,帶你了解華為雲知識計算平臺及相關技術、知識圖譜構建流程及方法,以及知識計算行業案例。下文主要講述「知識圖譜構建流程及方法」,讓我們先睹為快。一、什麼是知識圖譜?
  • 智能升級新階段,華為雲助力新雲原生企業駛出加速度
    為了加碼雲原生 2.0,華為雲基於數十年來的實戰經驗,打造出「雲原生 2.0 全景圖」,硬核技術全面助力「新雲原生企業」智能升級:張宇昕表示,在資源高效上,華為雲打造「以容器為核心的統一計算,以應用為中心的基礎設施」,其中包含了雲原生邊緣平臺 KubeEdge,雲原生批量計算平臺 Volcano等。
  • ...知識計算解決方案,讓鋼企一年省2000萬,合金成分預測精準度超 95%
    但華為雲提前邁出了關鍵一步,2018 年就提出了行業 AI 的落地理念,致力於企業知識圖譜和知識計算平臺的構建。9 月 24 日第五屆 HUAWEI CONNECT,華為雲發布了基於 AI 開發平臺 ModeArts 打造的全生命周期知識計算解決方案,賦能企業打造企業級知識計算平臺,推動了 AI 進入企業核心業務系統。
  • 工業網際網路成中國製造升級「關鍵變量」,華為雲如何撬動工業網際網路?
    面對不同類型行業和企業對三大流程的差異化需求,華為雲有針對性地提供不同的技術,比如應用開發使能,數據使能和AI使能。工業網際網路的落地,也更需要企業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推動。」而具體到實踐環節,華為雲在助力工業企業進行數位化、智能化升級方面是如何做的?
  • 華為雲GaussDB構建雲原生全棧能力,助力企業新升級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華為雲最新資訊 > 正文 華為雲GaussDB構建雲原生全棧能力,助力企業新升級
  • 華為鄭葉來:讓AI賦能實體經濟 共贏智能時代新機遇
    鄭葉來在本次論壇上還強調,華為雲希望與客戶、夥伴以及產業各界攜手並進,共贏智能新機遇,進而推進AI對實體經濟的賦能。不僅如此,在此前舉行的華為全聯接2020上,華為雲發布了智能體,這是業界首次針對政企智能升級提出的系統化參考架構。
  • 華為雲IoT助力構建數字孿生,打造智能化基礎設施 - IT業界_CIO時代...
    導語:隨著數字孿生技術步入風口,華為雲推出了IoTA一站式物聯網數據分析服務,以幫助企業構建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之間溝通的橋梁。隨著工業4.0與物聯網的發展,數字孿生也成為了時下的技術熱點。
  • 華為鄭葉來:新一代人工智慧從「三體」走向「四體」
    通過600多個項目實踐,我們發現已經有30%的項目進入企業核心生產系統,人工智慧正在加速進入行業核心業務系統,AI正由「人工」智能走向真正的人工智慧。經過測算,AI進入企業核心生產系統會帶來超過18%的盈利和效率提升。  在AI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知識驅動和數據驅動兩個階段。
  •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知識中心成立儀式隆重舉行,發布知識計算...
    研究支持魯棒可解釋人工智慧的大規模知識的表示、獲取、推理與計算的基礎理論和方法。構建知識平臺。建設包含語言知識、常識知識、世界知識、認知知識的大規模知識圖譜以及典型行業知識庫,建成清華大學知識計算開放平臺。促進交流合作。舉辦開放的、國際化的與知識智能相關的學術活動,增進學術交流;普及知識智能技術,促進產學合作。
  • 5G+雲+AI使能產業升級,華為雲助力企業智慧化轉型
    如何應用好新興技術推動企業降本增效?2020年11月19日「華為雲專屬月」江蘇泛網際網路行業高端閉門會在南京舉行。會上,華為雲的專家與嘉賓一道為參會企業提供了華為雲在企業數位化轉型中的經典案例和前沿信息。
  • 華為雲如何一路向前?
    在AI的助力下,華新不鏽鋼現在只需要10秒就能完成最優合金配比計算,實現成本最優,還能精準預測終點鋼水成分,準確率高達95%以上,僅此環節一年就能為公司節省成本2000萬元。這是當下正在湧現的政企智能化大潮的縮影,智能化正在給千行百業帶來脫胎換骨的改變,而2017年成立的華為雲也趁勢而起,在時代的潮頭奔跑。
  • 雲原生2.0的邏輯之辯,如何讓每個企業都成為新雲原生企業
    方國偉表示,過去講雲原生往往停留在資源和應用兩個維度,而華為雲原生2.0則希望,企業在構建新的雲原生應用裡面能夠充分的利用數據的智能,和AI的能力,來達到業務智能。第四,安全可信。應該說對於安全性的考量,一直是傳統企業上雲最大的顧慮,畢竟網際網路場景沒有涉及到傳統大行業的關鍵業務領域。而新原生企業則需要將安全可信,作為一個重要的衡量基準。
  • 厚積薄發,華為雲構築原生冰山安全體系,守護雲上安全
    企業客戶在數位化轉型和上雲過程中,需要系統化構建安全體系以應對新的安全挑戰。 如果把雲安全比作「冰山」,不僅要關注冰山上的「安全服務和特性」,還要關注冰山下各種基礎安全建設。   冰山安全能力一:自主研發的安全服務,與客戶共享華為安全能力。 基於華為20多年安全能力積累,華為雲通過自主研發,打造出保護應用安全、保護雲負載安全、保護數據安全、管理安全態勢4大領域的多款雲安全服務,包括Web應用防火牆、DDoS高防、企業主機安全、態勢感知服務等。
  • 華為上海展示「四大Engine」新品:助力智能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
    華為全球產業展望(GIV)預測,到2025年數位化將在生活、商業、社會形態領域掀起前所未有的變革,將創造23萬億美元的市場空間;與此同時,人工智慧(AI)、5G、Wi-Fi 6、雲等新興技術的成熟與普及,對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新的挑戰。  網絡走向智能化時不我待。
  • 生態攜手,鼎捷軟體&華為雲聯合發布智能製造融合解決方案!
    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對人、機、物的全面互聯,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新型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實現途徑。正是在此共識下,數位化轉型的場景變得越來越豐富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