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舊金山一家叫Elysium Space的公司推出了一項服務,叫做「流星紀念」(Shooting Star Memorial),這項全新的安葬服務將在價格、環保等方面都將超越傳統的安葬模式。
在這周周一(12月3日),這家公司在收集了100名逝者的骨灰後,又與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合作,將這100名逝者的骨灰送上了太空。

據悉,裝載骨灰的是一個4平方英寸的立方體衛星,在獵鷹9號把這個衛星送到軌道後,將圍繞著地球飛行大約4年,在此期間,親屬可以通過IOS、Android上的程序查看骨灰與衛星的實時所在地。
而在籤訂的4年時間到期後,這個衛星將會返回地球。在路過大氣層流的時候,衛星表面與空氣劇烈摩擦產生的超高溫將會把衛星燃燒殆盡,仿佛流星一樣在天際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
發明這項服務的公司在官網上稱,這是一份「充滿詩意的悼念」。
相對於高價的城市公墓,這份詩意的悼念似乎在價格上佔了上風。
許多太空愛好者的夢想,在去世後能被完成,並且會讓人永遠記得逝去的親人在頭頂上的星空陪伴的每個夜晚,這不僅在商業模式上,在安葬文化上來說也是一次創新。

不僅是在外國,在中國也是如此,傳統的喪葬文化包含著太多的講究與學問,就說在中國,就要有「停屍、報喪、弔唁、入殮、喪服、哭喪、下葬」這些儀式,不僅步驟繁瑣,而且勞民傷財。
簡單來說,現在在北上廣深,在人去世後骨灰的「安家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小編的家鄉是在農村,不過算是在全國百強縣裡面的,就拿今年來說,一塊墓地都要個小几萬,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價格還要再貴些。
而不僅是價格問題,墓位緊張是一塊,環保也是一方面,因此近些年也衍生出了很多「環保葬」的行業來。
這種環保葬確實是又經濟又環保,但是更大的問題是在於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深入人心,對於共用墓地,或者「隨隨便便撒骨灰」「死後要走得體面點」的傳統觀念來說,又是一個矛盾。
同樣都是「詩意的悼念」,一個是回歸大自然,一個是在太空中再閃耀出最後的光芒,兩者各有優點。
但是這種新型的喪葬服務,在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而今城市墓地空間越來越緊俏,價格也越來越貴,太空安葬在未來的發展還是值得期待的。
相對價格昂貴的墓地,就拿太空安葬來說,只要2500美元左右的價格確實不貴,換算成人民幣也要17000左右。
而在明年,Elysium Space計劃和匹茲堡一家月球物流服務公司Astrobotic合作,把這個太空安葬的生意做到月球上去,實現真正的「千裡共嬋娟」。
對於喪葬文化,以後的發展相信也會變得多元化起來,只是要做出一個能讓人在價格與模式上都能接受的方案,還期待更多的有點子的公司做出更多好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