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說法】誰有權決定死者骨灰安葬地?

2020-12-06 澎湃新聞

【法官說法】誰有權決定死者骨灰安葬地?

2020-04-21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春和景明,是為清明,清明是大家掃墓踏青、祭奠逝者的大日子。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然而並非所有家庭在對待親人身後事時都會一團和氣。近日,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一般人格權糾紛案,原告和被告對於逝去的親人應該「伉儷情深」夫妻合葬還是「落葉歸根」與家人合葬爭執不下,鬧上法庭。最終,虹口區法院駁回了原告三人要讓大哥墓碑「落葉歸根」的訴請。

人不在了,墓碑的落處卻依舊被爭來搶去,這件離奇的案件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大嫂「偷」了哥哥的骨灰

被告趙秀蓮與王軍相識多年,二人2009年結婚後一直相敬如賓,夫妻恩愛。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王軍因勞累過度引發心臟病,多次住院治療後於2015年不幸去世。在遺囑中,王軍曾寫明身後希望自己的骨灰放置在上海福壽園裡父母墓地父親一側的石凳下,從簡處理。王軍去世後,他的三位弟、妹王勇、王磊、王敏與大嫂趙秀蓮商量後決定將其骨灰暫存於上海益善山莊,計劃來年清明將其骨灰按其意願落葬。

2016年的清明,弟弟王勇按照之前的約定來到益善山莊,準備聯繫落葬事宜,卻意外得知大哥的骨灰早在去年年底便被大嫂取走。商量好的事情轉眼變了卦,三兄妹甚至都不知道大嫂已經「偷」走了大哥的骨灰。多番打聽之下,三人才得知大哥已經被大嫂安葬在老家浙江省寧海縣某處。眼看一生都在上海的大哥最終卻安葬在異鄉,在多次聯繫大嫂歸還骨灰被拒絕後,三兄妹一紙訴狀將大嫂告到法院,要求大嫂按照大哥的意願重新安葬其骨灰,並賠償三人精神損害撫慰金及律師費共計人民幣15萬元。

爭執不下的庭審

庭審中,趙秀蓮對於兄妹三人的訴請堅決反對,她認為自己與丈夫生前感情深厚,王軍去世前自己一直奔波於上海浙江兩地照顧他和自己的高齡母親,盡心盡力。如今丈夫去世,自己晚年要回到浙江,這才將丈夫的骨灰帶回老家安葬。原告三兄妹中兩人早年移民國外,對大哥疏於照顧,甚至還在大哥去世後因為繼承糾紛鬧過官司,自己多年的相互照顧比起三兄妹更加情真意切,丈夫理應與自己合葬。

對於原告指責自己違背大哥的遺囑意願,趙秀蓮認為王軍的遺囑中還寫明不開追悼會,從簡辦理,三兄妹違反在先。根據三兄妹提交的證據,直到2019年1月上海福壽園才同意丈夫王軍葬入其父母墓地中。自己作為遺孀不可能任由丈夫的骨灰在外擱置四年,因此獨自出資為其在老家浙江寧海購買墓地落葬。丈夫已經入土為安,於情於理都不應挪動他的墓地。與丈夫多年的恩愛回憶是自己唯一的感情寄託,三兄妹可以隨時去祭拜大哥,但是無權剝奪自己對丈夫骨灰的處置權。

另一段遺囑牽出的真實心意

一邊是三兄妹希望大哥回歸故土,一邊是思念丈夫的妻子希望百年之後合葬,兩邊都承載著濃重的親情,且遷墓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麼王軍當初留下那份遺囑是出於什麼樣的想法呢?

法官在雙方提供的證據中,看到了王軍的另一段遺囑,上面寫道:「願秀蓮能重組新家,相依為命,相互照顧,安度晚年,這是我唯一的心願」。原來遺囑中提到的與父母合葬,並非王軍與妻子感情不睦。恰恰因為多年的深情,王軍在去世前最牽掛的便是妻子的後半生,害怕夫妻合葬會影響妻子以後再找對象開啟新的生活,才留下了這樣一份「奇怪」的遺囑。而妻子也因為這多年的深情,在丈夫去世後不願重組新家,一心只求守著他的墓碑等待百年之後合葬。

結合本案實際情況,最終法院認為:近親屬因其與死者之間特殊的身份關係而對骨灰享有保管、祭奠的權利。當存在數個近親屬時,應根據親疏遠近決定權利歸屬的優先劣後。夫妻關係是最基本的家庭關係,是家庭存在的紐帶,較之於兄弟姐妹關係更為密切。本案中王軍的遺囑處處透露出夫妻感情深厚,互相體貼。趙秀蓮出於夫妻感情考慮,希望將來與丈夫合葬亦符合人之常情。現王軍的骨灰在客觀上已經安葬,如再將骨灰遷離原墓穴,則違背公序良俗。綜合現有狀況,法院最終駁回了三原告的訴訟請求。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法官說法■

骨灰是死者生前人格價值在死後的延續,其安葬權體現的是一種情感價值,當近親屬就骨灰安葬發生爭議時,要綜合考量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尊重死者遺願、依最親近原則確定權利順位等多重因素進行處分,同時應當尊重近親屬對死者骨灰安葬方式的變更權利。

原標題:《【法官說法】誰有權決定死者骨灰安葬地?》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因財產糾紛長子阻止已逝父母合葬 法院要求遵守傳統習俗及時安葬
    央廣記者就此案的判決依據採訪了此案主審法官、北京朝陽法院酒仙橋法庭法官羅曼。王家共有兄弟姐妹四人。2004年,母親去世後,大兒子王哥(化名)在北京市朝陽陵園租下了一個雙穴墓地,籤訂《北京市骨灰安放設施租賃合同》後,將母親安葬。
  • 清明時節雨紛紛 來看國外如何生態節地安葬
    那麼,國內外又有哪些綠色生態殯葬的典範呢?美國:綠色墓園回歸自然據美國綠色安葬協會介紹,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創建了第一個綠色墓地。「塵歸塵,土歸土」,這些墓地沒有任何鋼筋水泥等人工建築,墓穴和周邊環境保持自然狀態。綠色安葬的骨灰盒或棺木都採用降解材料。
  • 親人過世不到3周年能安葬嗎?
    有很多瀋陽市民諮詢老人過世一年能不能安葬,過戶不到三周年能不能安葬,講究眾說紛紜,按照各個地方的風俗來安葬,好讓逝者入土為安。那麼,骨灰到底要在什麼時候安葬比較好呢,下面瀋陽陵園網的小編為您講解到底什麼時間安葬逝者骨灰比較好呢?骨灰要在什麼時候下葬?中國人也很注重選擇適合下葬日。
  • 骨灰安葬流程都有哪些?錯一步驟小心後悔
    我國古時就講究安葬流程的重要性,錯一步都不可,以前的人都是自己給老輩安葬,現在都在外面請一個專業的師傅幫忙下葬,但是有些流程我們還是應該了解一些,以免安葬過程中出現問題,下面瀋陽陵園網的小編為您整理瀋陽地區安葬流程,供您參考。
  • 民政部:安葬烈士骨灰墓穴面積一般不超1平方米
    本報北京4月4日電(記者 潘躍)為使烈士犧牲後得到妥善安葬,以褒揚功績,教育啟迪後人,民政部近日頒布了《烈士安葬辦法》,對烈士安葬地和安葬儀式、烈士骨灰或者遺體(骸)安放等作出明確規定。  在運送烈士骨灰或者遺體(骸)方面,為莊嚴肅穆起見,《辦法》規定,要由烈士犧牲地、烈士安葬地人民政府負責安排,並舉行必要的送迎儀式;烈士骨灰盒或者靈柩應當覆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辦法》還明確要求,安葬烈士骨灰的墓穴面積一般不超過1平方米。允許土葬的地區,安葬烈士遺體(骸)的墓穴面積一般不超過4平方米。
  • 中國最常見的幾種安葬形式,懸棺葬是如何準確安葬的,至今都是謎
    02二、火葬火葬形式是近代主要的安葬形式,主要是為了節約土地資源而被大力推行的安葬形式。火葬是用火把屍體燒成骨灰,然後安置在骨灰甕中,埋於土中或撒於水中、空氣中,在印度教和佛教中很盛行。火葬在中國也有很悠久的歷史,《墨子·節葬下》「秦之西有義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火葬是現代最流行的安葬形式,節約了土地資源。 03三、水葬水是生命之源,將死者的遺體投於江河湖泊的葬法寓意生命的始終,人死後應歸其源。
  • ——浙江永康骨灰堂節地生態葬法...
    ——浙江永康骨灰堂節地生態葬法改革調查新華社記者謝雲挺清明臨近,浙江永康市農村已有不少群眾到新建的骨灰堂祭奠已故親人。自2015年4月在全市農村推行建設骨灰堂方式的節地生態葬法改革以來,永康農村已建成350多座骨灰堂,覆蓋了90%以上的行政村。2017年底,永康市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地區。
  • 瀋陽骨灰安葬在墓地好還是寄存在殯儀館好?
    這幾年瀋陽墓地價格可以說是高居不下,這直接導致了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家庭買不起墓地,將逝者的骨灰寄存在殯儀館或者骨灰堂,這也導致了大部分瀋陽市民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人去世後還是骨灰寄存在殯儀館比較好,其實瀋陽陵園網小編想告訴大家,無論是在瀋陽還是其他地區,逝者去世後安葬在墓地都要比寄存要好
  • 冰葬、樹葬、懸棺葬,人類安葬方式初探
    人類安葬方式有多種,常見的諸如火葬、土葬、樹葬等。除了常見的安葬方式外,還有些人們鮮有耳聞的安葬方式,諸如冰葬、水葬、天葬、崖葬、壁葬、花壇葬、沙葬等,這些平常人少見的安葬方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接下來一起探尋一下,人類不被人熟識的安葬方式。
  • 八旬夫婦立遺囑要水葬:骨灰合一起伴玫瑰花撒河裡
    王老先生昨日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時笑著說:「今年8月我生了一場病,當時就和老伴兒商量,得立個遺囑,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安葬,商量後我們決定死後水葬,誰先死就先把誰的骨灰放置到殯儀館,等老伴兒死後,一同把骨灰撒到渭河,再撒些玫瑰花瓣,讓其向東流入黃河,注入渤海……」面對記者的疑問,王老先生說,「因為渭河是西安人的母親河,向東流入黃河,而黃河是中國北方人的母親河,人死後可以再回到母親的懷抱
  • 霍金葬禮昨晚舉行 骨灰將被安葬在牛頓的墓旁
    霍金葬禮昨晚舉行 骨灰將被安葬在牛頓的墓旁
  • 選日子、備供品、暖墓穴,骨灰下葬前的準備工作全在這了
    由於葬禮中的安葬儀式與傳統易學原理密切相關,又說葬禮儀式太草率會影響後人的運勢等等,因此很多人對下葬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視,用謹言慎行四個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那麼骨灰安葬前要準備哪些工作呢?接下來隨小編一起看一下:首先、穿戴講究:骨灰安葬儀式中為逝者送葬時的穿戴很有講究。直系系白孝帶,平輩戴黑紗。其他親屬戴黑紗。
  • 人類骨灰被送上太空進行安葬,你知道還有哪些形勢的太空葬禮嗎
    近日有一個讓人十分驚訝的事情傳來,那就是人類的骨灰在十二月四日的時候,被送上太空進行安葬。這一百個人將會在滿天的星光下自由翱翔,他們選擇這樣的方式安葬自己,確實是一種讓人十分震驚的舉動。太空安葬給人一種自由的感覺,也許未來會成為一種時尚。
  • 骨灰成分是什麼?為何高僧骨灰中會有舍利子,而普通人沒有?
    曾經有句古詩,其中一句話是:人生自古誰無死,說的是誰也逃脫不了死亡,這個是人必須要走的一個過程。但是死後,遺體如何安葬,由於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所選擇的方式五花八門,最為熟知的有土葬、火葬、天葬、水葬等。我國古代大多選擇土葬,由於封建思想的存在,認為人要入土為安。
  • 浙江被老虎咬死男子家屬:今天將上山安葬死者
    【被老虎咬死男子家屬:今天將上山安葬死者】 1月29日,寧波雅戈爾動物園發生老虎咬人事件。被咬死男子家屬透露,男子40歲左右,2000年左右來寧波打工,「是最基層打工者」,月收入幾千元,帶著老婆小孩一起去的動物園。1月30日,將按恩施的風俗上山安葬死者。
  • 骨灰融為泥土 死後化作一棵樹
    核心提示: 死後化作一棵樹,不留墳頭、不刻碑、不能燃放爆竹、不能焚燒紙錢,骨灰盒埋入樹下,一年後降解,骨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今天,我省首個生態樹葬區,安葬了第一位逝者,她患肺癌去世,希望通過如此安葬方式倡導環保葬。
  • 記者調查:節地生態 綠色簡約——國外殯葬新風尚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專電 記者調查:節地生態 綠色簡約——國外殯葬新風尚  新華社記者  民政部等九部門24日聯合發布《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培育現代喪葬文化。  美國:骨灰合成人工珊瑚  美國綠色墓葬的形式有很多。以海葬為例,美國人將骨灰與混凝土混合後做成人工珊瑚,沉入海底,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之地。許多死者親屬認為,讓自己心愛的人棲息在大自然中更富有人情味。  上個世紀90年代末,美國創建了第一個綠色墓地,目前全美有32個州有綠色墓地。
  • 海葬、壁葬、樹葬、花壇葬……你知道什麼是節地生態安葬嗎?
    傳統規格墓仍是主流  節地生態安葬接受度低  節地生態安葬,就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採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把骨灰送上天,日本奇葩葬禮爆火:地球已經阻止不了他們了
    乘氣球或者坐火箭「宇宙葬」,顧名思義,就是把死者送上天去安葬。具體如何操作呢?首先得提前給自己挑選一個材質過硬的大氣球。死者火化後,將骨灰磨成1毫米以下的細粉。然後放到氣球內,注入氫氣。每個骨灰膠囊都有編號,發射升空後能準確追蹤定位,攝影留念。
  • 德天文迷了卻身後心願 骨灰將送入太空安葬
    據《中國日報》報導,俄通社-塔斯社13日消息稱,德國柏林的一名死者將在浩淼的太空找到自己的安息之地。4月30日,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將把盛有其骨灰的微型太空艙送入近地軌道。報導稱,這將是歷史上首位死後埋葬於太空的地球公民。 這位柏林死者名叫繆勒,死於2002年,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