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安葬烈士骨灰墓穴面積一般不超1平方米

2020-12-06 正義網

  本報北京4月4日電(記者 潘躍)為使烈士犧牲後得到妥善安葬,以褒揚功績,教育啟迪後人,民政部近日頒布了《烈士安葬辦法》,對烈士安葬地和安葬儀式、烈士骨灰或者遺體(骸)安放等作出明確規定。

  在運送烈士骨灰或者遺體(骸)方面,為莊嚴肅穆起見,《辦法》規定,要由烈士犧牲地、烈士安葬地人民政府負責安排,並舉行必要的送迎儀式;烈士骨灰盒或者靈柩應當覆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辦法》還明確要求,安葬烈士骨灰的墓穴面積一般不超過1平方米。允許土葬的地區,安葬烈士遺體(骸)的墓穴面積一般不超過4平方米。

  據普查,全國有61.2萬座散葬烈士墓1.2萬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大多無人管理或者疏於管理,損毀嚴重。從2011年起,民政部、財政部開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利用四年時間對61萬座散葬烈士墓和近1.2萬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進行遷移、整合和修繕,並納入相應保護體系。

相關焦點

  • 成都出爐家庭合葬墓穴設計圖 最快今年5月推出
    「這是4人合葬墓穴,這是6人合葬墓穴。」3月17日,成都首屆綠色殯葬公益大講堂第三次講座結束後,成都市某公墓負責人打開圖紙向記者介紹了初步擬定的家庭合葬墓穴設計圖。2月底,民政部、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家庭成員採用合葬方式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
  • 骨灰安葬流程都有哪些?錯一步驟小心後悔
    我國古時就講究安葬流程的重要性,錯一步都不可,以前的人都是自己給老輩安葬,現在都在外面請一個專業的師傅幫忙下葬,但是有些流程我們還是應該了解一些,以免安葬過程中出現問題,下面瀋陽陵園網的小編為您整理瀋陽地區安葬流程,供您參考。
  • 不留骨灰的家庭合葬墓碑,講究「入土為安」的江西人能接受嗎?
    2016年國家公布了《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鼓勵推行樹葬、花壇葬、海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其中還有鼓勵家庭成員採用合葬方式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今年,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又大力推行節地生態安葬,鼓勵不佔或少佔土地、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節地生態安葬方式,進一步地鼓勵了生態安葬方式的發展。
  • 【法官說法】誰有權決定死者骨灰安葬地?
    近日,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一般人格權糾紛案,原告和被告對於逝去的親人應該「伉儷情深」夫妻合葬還是「落葉歸根」與家人合葬爭執不下,鬧上法庭。最終,虹口區法院駁回了原告三人要讓大哥墓碑「落葉歸根」的訴請。 人不在了,墓碑的落處卻依舊被爭來搶去,這件離奇的案件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選日子、備供品、暖墓穴,骨灰下葬前的準備工作全在這了
    由於葬禮中的安葬儀式與傳統易學原理密切相關,又說葬禮儀式太草率會影響後人的運勢等等,因此很多人對下葬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視,用謹言慎行四個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那麼骨灰安葬前要準備哪些工作呢?接下來隨小編一起看一下:首先、穿戴講究:骨灰安葬儀式中為逝者送葬時的穿戴很有講究。直系系白孝帶,平輩戴黑紗。其他親屬戴黑紗。
  • 親人過世不到3周年能安葬嗎?
    有很多瀋陽市民諮詢老人過世一年能不能安葬,過戶不到三周年能不能安葬,講究眾說紛紜,按照各個地方的風俗來安葬,好讓逝者入土為安。那麼,骨灰到底要在什麼時候安葬比較好呢,下面瀋陽陵園網的小編為您講解到底什麼時間安葬逝者骨灰比較好呢?骨灰要在什麼時候下葬?中國人也很注重選擇適合下葬日。
  • 骨灰融為泥土 死後化作一棵樹
    核心提示: 死後化作一棵樹,不留墳頭、不刻碑、不能燃放爆竹、不能焚燒紙錢,骨灰盒埋入樹下,一年後降解,骨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今天,我省首個生態樹葬區,安葬了第一位逝者,她患肺癌去世,希望通過如此安葬方式倡導環保葬。
  • 海葬、壁葬、樹葬、花壇葬……你知道什麼是節地生態安葬嗎?
    傳統規格墓仍是主流  節地生態安葬接受度低  節地生態安葬,就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採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志願軍至少犧牲18萬,只有不超過3000人安葬在國內
    1954年,即《朝鮮停戰協定》籤署一年後,志願軍烈士陵園開始興建,1957年建成,佔地面積九萬平方米。檜倉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依山而建。園內有按照中國民族傳統風格修建的紀念亭、牌樓等。陵園正中央是雄偉的志願軍銅像,銅像昂首屹立在高大的基座上,基座的四面均有題詞。大門的牌樓上是郭沫若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大字。陵園四周群山起伏,蒼松翠柏環繞,山下溪水潺潺。
  • 瀋陽骨灰安葬在墓地好還是寄存在殯儀館好?
    這幾年瀋陽墓地價格可以說是高居不下,這直接導致了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家庭買不起墓地,將逝者的骨灰寄存在殯儀館或者骨灰堂,這也導致了大部分瀋陽市民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人去世後還是骨灰寄存在殯儀館比較好,其實瀋陽陵園網小編想告訴大家,無論是在瀋陽還是其他地區,逝者去世後安葬在墓地都要比寄存要好
  • 北海舉行骨灰撒海儀式!
    12月2日上午,2020年廣西骨灰撒海活動儀式在廣西海葬紀念園(市殯儀館旁)舉行,伴隨著花瓣飄落,來自廣西14個地市和貴陽市的648名逝者骨灰在親屬代表的見證下撒入北部灣定點海域,融入大海,回歸自然。圖:2020年廣西骨灰撒海活動正式啟動骨灰撒海活動是北海市乃至廣西節地生態安葬的名片,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旗幟。自2013年北海市作為首屆廣西骨灰撒海活動試點城市以來,已連續圓滿承辦了8次廣西骨灰撒海活動,共為3300名逝者實現了魂歸大海的美好願望。為紀念骨灰撒海逝者,北海市民政部門正籌備修建海葬文化長廊和悼念牆,供逝者親屬祭奠。
  • 生命晶石、骨灰鑽石、骨灰飾品——生態葬是否有春天?
    2018年4月,民政部等16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實現火葬區殯儀館縣級行政區域全覆蓋並達到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遺體火化率逐年提高,骨灰格位存放、樹葬、海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到50%以上。作為衡量殯葬行業發展空間的重要指標,火化率高,殯葬行業的市場規模就大,反之市場規模就會難以突破。
  • 清明時節雨紛紛 來看國外如何生態節地安葬
    美國:綠色墓園回歸自然據美國綠色安葬協會介紹,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創建了第一個綠色墓地。「塵歸塵,土歸土」,這些墓地沒有任何鋼筋水泥等人工建築,墓穴和周邊環境保持自然狀態。綠色安葬的骨灰盒或棺木都採用降解材料。
  • 因財產糾紛長子阻止已逝父母合葬 法院要求遵守傳統習俗及時安葬
    在父親去世之後,關於骨灰安葬的問題,長子跟次子產生矛盾,小兒子到法院提出起訴,要求將父親的骨灰安葬進之前母親下葬的雙穴墓地內。但長子拒絕配合,因為之前安葬骨灰的協議是長子,也就是本案的被告與朝陽區陵園籤訂的合同。
  • 八寶山有一特別墓地,一半骨灰存在此,另一半在北京中心,他是誰
    八寶山是我國著名的烈士陵園,高約130米,地勢平坦,因其附近盛產耐火、白土、灰土等八種建築材料而聞名,1950年,這裡被定為烈士陵園,專門埋葬一些抗戰老兵以及革命烈士的遺體,南面有一延壽寺,後來改名為褒忠護國寺,明清兩代,一些宦官被允許在此安葬,除了廟宇外,這裡還有農田和菜園。
  • 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
    本屆博覽會積極響應民政部等九部門倡導的「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倡導綠色環保殯葬、科技殯葬、人文殯葬新理念,推廣新技術產品,新理念,為國內外殯葬同仁提供國際交流的平臺,分享最新的市場諮詢和發展趨勢。作為國內創新企業重慶念恩生命文化,首次把中國自有紀念鑽石品牌「念世情」在此次展會展出,並受到殯葬同行熱烈的關注。
  • 中國最常見的幾種安葬形式,懸棺葬是如何準確安葬的,至今都是謎
    下面我們看看中國人最常見的幾種安葬形式。01一、土葬土葬曾是世界上安葬逝者最常用的形式,一般是把人的遺體裝在棺材裡,然後再把棺材埋於選好的墓穴中。02二、火葬火葬形式是近代主要的安葬形式,主要是為了節約土地資源而被大力推行的安葬形式。火葬是用火把屍體燒成骨灰,然後安置在骨灰甕中,埋於土中或撒於水中、空氣中,在印度教和佛教中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