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常見的幾種安葬形式,懸棺葬是如何準確安葬的,至今都是謎

2021-01-08 文化天天說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歷經了5000多年的發展,各民族之間進行一定的融合,相對於以前而言,民族間的差別不是很大,但畢竟是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受到的教育以及根深蒂固的民族風俗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少數民族的一些習俗,被保留了下來,並一直發展到今天,成了一道奇特的風景線,也為研究和延續少數民族文化提供了依據和現實資料。

生死嫁娶一直都是比較重要的大事,在中國人的傳統裡是很講究的,尤其是娶和死,這是一生中至關重要的兩件事。娶什麼樣的人,能直接影響一個家族的發展。一個女人能咽下影響的不止自己的丈夫,上可以影響自己的公婆,下可以影響自己的子女。所以我們都講究門當戶對,要求賢良淑德。對於娶很苛刻的中國人對死也是很講究的,尤其是墓葬的選擇,更是有諸多的要求和忌諱。下面我們看看中國人最常見的幾種安葬形式。

01一、土葬

土葬曾是世界上安葬逝者最常用的形式,一般是把人的遺體裝在棺材裡,然後再把棺材埋於選好的墓穴中。土葬的形式有很長的歷史,《周禮》規定「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土葬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如今還在延續,但規模沒有以前那麼宏大了,慢慢的被火葬代替了。土葬在各民族,甚至世界各地都很流行,在中國漢族人講究「入土為安」,所以漢族人對土葬是很講究的。

02二、火葬

火葬形式是近代主要的安葬形式,主要是為了節約土地資源而被大力推行的安葬形式。火葬是用火把屍體燒成骨灰,然後安置在骨灰甕中,埋於土中或撒於水中、空氣中,在印度教和佛教中很盛行。火葬在中國也有很悠久的歷史,《墨子·節葬下》「秦之西有義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火葬是現代最流行的安葬形式,節約了土地資源。

03三、水葬

水是生命之源,將死者的遺體投於江河湖泊的葬法寓意生命的始終,人死後應歸其源。將死者的遺體固定在木筏上,將木筏放於河流中,隨水漂流。一直飄蕩到不知道什麼地方的岸上,被野獸食之,也算是有始有終,死得其所。還有是將死者的遺體用白布包裹,和石頭綁在一起沉入河底或是湖底,被河裡或湖裡的魚蝦蠶食,也算是功德圓滿了。水葬之前在西藏和西南有些地區盛行,現在已經不允許水葬了,出於對水資源的保護。

04四、天葬

天葬是藏族的一種傳統喪葬方式,在人死後將屍體運到指定的地點,讓禿鷲或其他食肉鳥類吞食。天藏講究的是靈魂的不滅和重生,是佛教的境界,既捨身布施,是對死者的尊重和祝福。天葬的歷史也是很悠久的,《孟子·滕文公上》中寫道:「蓋上也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欲壑。他日過之,狐狸食之,蠅蚊嘬之」。

05五、風葬

風葬又稱為「露天葬」,是一種風化的喪葬方式。樹葬、崖葬、懸棺葬、洞葬都屬於風葬的形式。風葬在中國東北和西南部分地區流行,一般是將死者遺體放於棺柩中,置於樹上、懸崖上或放在洞穴中的安葬形式。江西龍虎山懸崖峭壁上現如今還能看到很多的懸棺葬,至今都沒人知道哪些棺材是怎麼被準確放到懸崖峭壁上的,新疆羅布泊地區也出現了大型的風葬墓場。

06六、塔葬

塔葬是藏族的一種安葬形式,是藏族葬禮中最為高貴,待遇和規格最高的葬禮。一般是得道高僧或是活佛圓寂才有資格塔葬。塔葬的過程非常複雜,要對屍體脫水,對塔內的環境要求也很高,要保證處理後的屍體不能腐爛,要長久保存,所以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塔葬的。

07七、衣冠冢

衣冠冢就是用死者生前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遺體下葬,這種情況一般是死者的遺體無法找到,或是已經安葬到了別處,在此地設衣冠冢以示紀念。很多歷史上的名人除了遺體安葬之外,還有很多地方設衣冠冢。像蜀漢丞相諸葛亮死後遺體被安葬在了定軍山,而在我們所熟知的成都的諸葛墓其實就是人們為了紀念諸葛亮而設的衣冠冢。

08八、二次葬

二次葬顧名思義就是將死者的屍骨進行兩次或兩次以上的埋葬,這主要是異地安葬或是因為風水等問題進行二次或多次安葬。二次葬在生活中很常見,異地搬遷、祖墳徵用都會牽扯到二次葬。二次葬雖然很常見,但在講究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下,如果不是某種不得不的原因,一般是不會折騰已經死去的人的。

當然安葬的形式還有很多種,因為習俗的不同,形式也就不同了,但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安葬,其實都是讓死者死後能在另一個世界找到棲息之地,能在那裡獲得幸福。對於生長而言,也是一種美好的慰藉和寄託。

相關焦點

  • 冰葬、樹葬、懸棺葬,人類安葬方式初探
    人類安葬方式有多種,常見的諸如火葬、土葬、樹葬等。除了常見的安葬方式外,還有些人們鮮有耳聞的安葬方式,諸如冰葬、水葬、天葬、崖葬、壁葬、花壇葬、沙葬等,這些平常人少見的安葬方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接下來一起探尋一下,人類不被人熟識的安葬方式。
  • 世界十大下葬方式 世界各地安葬形式盤點
    在西方一些國家,人們認為水是不朽的,所以許多政府首腦和傑出人物、民族英雄死亡時,就採用此種葬法。投河式在中國古代和現在西藏地區比較常見,即是將死屍背到河邊肢解後,投入河中,或將屍體用布匹包捆後,墜上大石塊拋到河中。 4.風葬 又稱露天葬,是一種著名的風化殯葬方式,包括崖葬、樹葬、洞葬等。
  • 懸棺之謎:上古遺存,千年不朽,三大懸疑至今難解
    在我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有一種古老而神奇的墓葬形式,就是在江河沿岸的懸崖峭壁之上,用我們至今仍不知曉的方法,將仙逝者連同裝殮他的尺棺高高地懸掛於壁立千仞的懸崖上。人站在懸崖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懸掛的棺木,常常會有一種驚駭的感覺。這種懸棺葬的形式在我國的川、黔、滇、湘、桂、粵、浙、贛、閩、皖等省均有發現,北方山西寧武也有少量出現。
  • 清明時節雨紛紛 來看國外如何生態節地安葬
    作為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逐漸被賦予綠色環保的理念。那麼,國內外又有哪些綠色生態殯葬的典範呢?美國:綠色墓園回歸自然據美國綠色安葬協會介紹,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創建了第一個綠色墓地。綠色安葬的骨灰盒或棺木都採用降解材料。土葬者屍體不塗抹防腐劑,用毯子、白布包裹或採用未上過油漆的薄木板、紙板做棺材。據了解,紐約州綠色墓園是一片廢棄的奶牛場改建的,佔地3200多公頃。四周森林與河流環繞,環境優美。據該墓園管理方介紹,墓園一切都保持原始狀態,不用除草劑,也不用人工澆水維護,但允許在天然石頭上銘刻死者的名字。
  • 中國神秘懸棺葬,嚇得外國人不敢看的奇觀,至今依然謎團未解開
    今天過府君帶大家探秘中國最恐怖的關於喪葬文化的奇特景觀。在我國的古代發展至今的過程,南方的少數民族不像漢人一樣,他們有著自己的獨特文化,在古代少數民族中,喪葬文化最奇特的要數南方的懸棺葬;我國南方的百越、幹越、僚人、僰人(都掌人)族都有懸棺葬的習俗;但是至今保存完整的,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重點保護單位的,也只有四川南部當地僰人懸棺葬和福建省的船型懸棺葬,讓世界都覺得驚奇可怕的就是四川南部的僰人懸棺葬,真的是外國人都不敢靠近的奇觀
  • 志願軍至少犧牲18萬,只有不超過3000人安葬在國內
    檜倉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依山而建。園內有按照中國民族傳統風格修建的紀念亭、牌樓等。陵園正中央是雄偉的志願軍銅像,銅像昂首屹立在高大的基座上,基座的四面均有題詞。大門的牌樓上是郭沫若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大字。陵園四周群山起伏,蒼松翠柏環繞,山下溪水潺潺。陵園由下至上分三層景觀,每一層均以塑像、碑文、浮雕、繪畫等藝術形式,展現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勇形象。
  • 安葬霍金的西敏寺大教堂是個什麼地方?
    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的生日,也是霍金的忌日,2018年3月14日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這個一生都在解釋時間的人最終還是被時間帶走了。根據外媒報導,霍金的骨灰今年稍後將安放在英國倫敦的西敏寺大教堂,那麼這個能夠安葬霍金的地方到底是個什麼所在呢,竟有幸成為當今時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的長眠之所?
  • 霍金葬禮昨晚舉行 骨灰將被安葬在牛頓的墓旁
    霍金葬禮昨晚舉行 骨灰將被安葬在牛頓的墓旁
  • 親人過世不到3周年能安葬嗎?
    有很多瀋陽市民諮詢老人過世一年能不能安葬,過戶不到三周年能不能安葬,講究眾說紛紜,按照各個地方的風俗來安葬,好讓逝者入土為安。那麼,骨灰到底要在什麼時候安葬比較好呢,下面瀋陽陵園網的小編為您講解到底什麼時間安葬逝者骨灰比較好呢?骨灰要在什麼時候下葬?中國人也很注重選擇適合下葬日。
  • 世界上「最棒」的哥德式教堂,也是英國許多名人的安葬之地!
    來到倫敦,自我認為最值得推薦的地方,特別是巴黎聖母院被燒了之後,剩下的經典就不多了。西敏寺至今仍是英國王室加冕儀式的舉辦地,教堂內每天都會有很多活動,有興趣的不防可以來體驗一下威斯敏斯特教堂又名西敏寺,坐落在泰晤士河北岸,是英國國教禮拜堂,也是歷代國王加冕和王室成員舉行婚禮之地,威廉王子的婚禮就在此舉行的。
  • 下葬安葬擇日大全
    8.楊公忌日 神仙留下十三日,舉動須防多損失;一切起造和興工,不遭火盜定遭兇; 婚姻嫁娶亦非宜,不到白頭終不吉;人生出世遇此日,勞勞碌碌得還失; 安葬若還逢此日,後代兒孫必乞食;上官赴任用此日,破賊多愁主革職。
  • 海葬、壁葬、樹葬、花壇葬……你知道什麼是節地生態安葬嗎?
    我和爸一切都好,你放心吧!」「孩子,時間過得真快啊,你都走了十年了。」  一束束鮮花寄託著親人對逝者的哀思和懷念,一聲聲低語交談仿若一家人正圍坐在一起聊著各自的近況,這是一次特殊的團圓,一次跨越了生與死的團聚。  又是一年清明節。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嘉興市沈家橋公墓,雖然還沒有進入清明祭掃的高峰期,但墓區裡已經有不少市民前來祭掃。
  • 張作霖死後為何長達9年不能安葬,最後卻草草安葬在遼寧驛馬坊
    張作霖的遺體卻長達9年不能安葬。在撫順修建了豪華的元帥林,最後卻草草安葬在錦縣驛馬坊。 千裡之外的張學良忐忑不安 北京天壇是皇帝祭天的地方。1927年6月,張作霖就任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之後,也照例來到這裡祭告中華列祖列宗。 正當張作霖捧金爵而祭,喃喃祝禱之時,一不小心,金爵竟然摔落在地上。
  • 骨灰安葬流程都有哪些?錯一步驟小心後悔
    我國古時就講究安葬流程的重要性,錯一步都不可,以前的人都是自己給老輩安葬,現在都在外面請一個專業的師傅幫忙下葬,但是有些流程我們還是應該了解一些,以免安葬過程中出現問題,下面瀋陽陵園網的小編為您整理瀋陽地區安葬流程,供您參考。
  • 【法官說法】誰有權決定死者骨灰安葬地?
    商量好的事情轉眼變了卦,三兄妹甚至都不知道大嫂已經「偷」走了大哥的骨灰。多番打聽之下,三人才得知大哥已經被大嫂安葬在老家浙江省寧海縣某處。眼看一生都在上海的大哥最終卻安葬在異鄉,在多次聯繫大嫂歸還骨灰被拒絕後,三兄妹一紙訴狀將大嫂告到法院,要求大嫂按照大哥的意願重新安葬其骨灰,並賠償三人精神損害撫慰金及律師費共計人民幣15萬元。
  • 膽小勿入,恐怖葬禮習俗—「懸棺葬」終於揭開其神秘的外紗
    這就是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關注的古老而又奇特的葬俗懸棺葬。民俗學將懸棺葬歸為崖葬(亦即風葬)的一種形式。這種把死者遺體或遺骨放入棺中置於懸崖上使之風化的葬法,可分為多種類型:利用人工禊入木樁或於天然巖縫懸置棺材、利用天然巖洞或人工鑿巖為穴插入棺材使之半懸於外等。懸棺葬研究是一個多學科交又的綜合性課題,其中的每個具體項目幾乎都是迷團,所以,也有人以「懸棺葬之迷」作為統稱。
  • 民政部:安葬烈士骨灰墓穴面積一般不超1平方米
    本報北京4月4日電(記者 潘躍)為使烈士犧牲後得到妥善安葬,以褒揚功績,教育啟迪後人,民政部近日頒布了《烈士安葬辦法》,對烈士安葬地和安葬儀式、烈士骨灰或者遺體(骸)安放等作出明確規定。  在運送烈士骨灰或者遺體(骸)方面,為莊嚴肅穆起見,《辦法》規定,要由烈士犧牲地、烈士安葬地人民政府負責安排,並舉行必要的送迎儀式;烈士骨灰盒或者靈柩應當覆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辦法》還明確要求,安葬烈士骨灰的墓穴面積一般不超過1平方米。允許土葬的地區,安葬烈士遺體(骸)的墓穴面積一般不超過4平方米。
  • 因財產糾紛長子阻止已逝父母合葬 法院要求遵守傳統習俗及時安葬
    央廣網北京4月6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生同裘,死同穴」,很多恩愛的夫妻都希望死後合葬在一起。北京的王老先生去世將近兩年,卻依然不能與2004年去世的老伴葬在一起。究竟是怎樣的原因導致老人沒能入土為安?「安葬權」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權利?
  •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英國國教禮拜堂,牛頓、達爾文和邱吉爾安葬地
    它可以說是英國地位最高的教堂,除了王室成員以外,很多名人都安葬於此,並被視為至高無上的榮譽,其中包括牛頓、達爾文和邱吉爾等。所以有人說,人們去威斯敏斯特教堂,不是瞻仰國君,而是那些對國家有過貢獻的人。整個教堂的建築是哥德式風格的代表,既富麗堂皇又莊嚴靜謐,陽光透過彩色的玻璃呈現出斑斕的色彩。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始建於10世紀。
  • 古代墓葬文化:帶你揭開懸棺葬的神秘面紗!
    其實懸棺葬作為古代的一種墓葬制度,是處理死者屍骨的比較特殊的墓葬方式,與土葬、火葬等,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懸棺葬主要分布在少數民族地區。懸棺葬是古代墓葬文化的一種,通過了解墓葬,我們可以從側面去了解各族人民所處的歷史階段、社會物質生活、社會文化習俗等等,是重要的史料。根據目前我們所掌握的考古資料,懸棺葬有哪些方式呢?一共四種,我們這這裡便簡單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