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又開始回顧日本老電影《入殮師》,講述一位入殮新手的故事,看著的時候真的是各種感動,用入殮新手的角度去觀察各種人的死亡,有情有愛,有生存就有死亡,讓人無法避免。
生存要面對很多問題,工作,住房等問題不可避免,工作迅速變化,房價迅速上漲,各種問題隨之而來。俗話說:房子就是家。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房子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而房價的迅速上漲,讓人們更是難以負擔地買房子的壓力。雖然國家在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房價逐漸趨向於穩定,但買房還是很多人難以承擔的起的。
房價很貴,還有一個東西更貴,那就是墓地,有生存也有死亡,都是人的一輩子中會遇到的問題,「生活要為房子而打算,死亡又要提前準備墓地」。
房地產市場的飛速上漲,誕生了炒房客、房產中介等職位,而墓地價格的上漲,也誕生了墓地行業、殯葬服務等新職業。
與其他行業相比,墓地行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也是一個相對落後的行業。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各地公墓的運作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墓地完全由地方民政部門建立和經營,有些是公私合營企業,而有些是全體私營企業。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成本的提高,公墓的經營成本也在逐年增加。在土地財政的影響下,土地的「招標拍賣」也被地方政府用於墓地,墓地成本也在逐年增加。
特別是在土地稀缺的一線城市,土地價格正在迅速上漲。可見,土地價格的飛速上漲,喪葬用地的使用成本也在迅速增加。調查顯示,不僅在北京,而且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墓地的價格往往在數萬到數十萬元之間。
目前,中國還沒有權威的墓地價格宣傳平臺。不過,中國最大的喪葬服務提供商福壽園的財務數據顯示,墓地價格正在迅速上漲。其中,最貴的一塊墓地,賣價竟然高達42萬元。活著為了買房而發愁,死亡又要為墓地而發愁。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壓制在自己身上一輩子的難題。
墓地買不起,有人甚至買了子來放骨灰
奮鬥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終於攢了錢給自己買了新房,然後房主高高興興地搬到了新家,但他驚訝地發現,原來他的鄰居竟是一個骨灰盒……這不是開玩笑,這是真的發生了,據說隔壁的房主只有在清明節才回家。
很快就要到清明節了,踏青,祭祖,本是一個有紀念性的節日,不過對於那些自家旁邊有「放骨灰」的房主,誰的心裡能承受呢?
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其實,有一部分人想出了一定的辦法,來解決墓地價格過高的問題。就房子和墓地而言,兩者之間相比較,其實買房子更為划算。究竟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先從兩者的使用期限來說。房產的使用時間一般是70年,而墓地的使用權是20年,一旦滿了20年,那就要再次繳納管理費,雖然房子的整體價格可能相對較高,但增加了使用時間,降低了成本,同時房子是可以選擇的,是「活」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間。
使用房子既省心又有升值空間,這也成為了很多人選擇的重要原因。但是,房主省心了,鄰居緊張了,畢竟在我們的思想中,人活著和人死亡就相當於是兩個世界的人了,如果你的鄰居是「骨灰盒」,誰能接受呢?雖然說在家中擺放骨灰盒並不違法,但無論如何都是不太合適的。從中也可以看出,殯業十分暴利。
面對難題,如何化解「殯葬貴」?
當今,隨著網際網路平臺的發展,墓地的出售平臺也越來越完善。墓地的位置、價格、大小、面積計算等信息都與房地產網站一樣清晰,而且還支持「地圖墳墓」、評估等功能。馬雷說,通過減少中間商,網站上發布的墓地價格大大低於消費者通過渠道購買的價格,從而降低了居民所需的殯葬費用。
全國各地的有關部門也在採取法律行動,解決墓地成本過高的問題。違反規定或是構成犯罪的,都有一定的處罰,甚至是由司法機關依法究竟刑事責任。
社會熱點專家王曉勇博士:「數百萬墳墓的非法銷售暴露了監管問題。雖然有明確的政策和規定,但墓地卻在追求暴利和惡性競爭。這種情況仍然是監管不嚴造成的。另一方面,墓地資源短缺,同時要考慮綠色環保問題,不應該造成資源的浪費。」
當今社會中,土葬已經基本上被火葬所取代,對於墓地所需的面積在減少,但是對於墓地價格的上漲,以及墓地環境的選擇,在當今的生活中也成為了一個難題,你對這種現象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