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終於出手了,在網上大名鼎鼎的楊永信電擊療法被一擊即倒,網上一片歡騰。從新聞評論到各大論壇再到百度貼吧,很多網友都在慶祝「勝利」。百度楊永信吧裡主帖《【普天同慶】楊永信被偉大的衛生部和諧了》下面是一片各地網友發來的「賀電」。
這條新聞的跟帖中,網友們用一貫的搞笑方式來表達:「電傻了就戒掉了」「主治人應該立即逮捕,然後判它每天電擊半小時,刑期三年,不得保釋。」「電擊腦袋可以製造電腦啊,怎麼就停了呢?」……
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業務副院長崔義才接受財經網採訪時說,在媒體質疑電刺激療法時,該院就停止了這一療法。但崔義才未透露楊永信和醫院是否受到了處罰。該院至今還在接收戒網者治療。
一電成名
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的精神病科大夫楊永信認為,網癮患者存在的問題並不僅僅是網癮自身,還包括認知偏差和性格缺陷。沉溺於網癮的人會逐漸失去人性,而漸漸出現「獸性」。因此,為了治療網癮,最重要的就是要矯正患者的性格缺陷。2006年初開始,楊永信開始在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癮戒治中心展開網癮治療工作,並探索出一套「心理+藥物+物理+工娛」的治療方法。
作家劉明銀一直關注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問題,他對楊永信長時間跟蹤採訪,歷時兩年多,2008年出版了一部20多萬字的紀實文學《戰網魔》。相關的電視節目讓楊永信一舉成名。
成名前後,他還因為對網癮的治療獲得一系列的高檔次榮譽:2007年,當選山東省「首屆未成年人保護十大傑出公民」。2008年2月,榮獲首屆「感動山東健康衛士」稱號並記二等功。2009年2月,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009年5月5日,入選山東省道德模範候選人。
危機始於反水學員
楊永信的危機始於2008年2月。一名叫武旭影(某大學心理系女學生)的前學員離開楊永信網癮戒治中心之後,在網上發帖,描述在裡面受到的非人道待遇,其中有監禁和虐待手段並非法使用電休克儀器,且對被監禁人員進行傳銷洗腦式的精神摧殘,強迫其人員必須「絕對服從楊叔的命令」等內容。「在被傷害的日子裡,每個夜裡我都在夢中回到被電擊的現場,驚醒,冷汗,痛哭……冤枉與委屈的感覺互相交錯,並曾一度支配著我的精神,痛苦難忍。我甚至,在這次事件發生後的半年時間裡,只待在一間屋子中,躺在床上,完全沒了思緒。拒絕外出,封閉了自己。」
此後不停地有「逃出」的前學員在網上講述被折磨的慘痛經歷。網上還有傳聞稱楊永信戒網中心學員逃亡,流離失所有家不敢回。
輿論風向悄然轉變。2009年5月7日,《中國青年報》整版報導了對楊永信及其治療中心的調查,這篇報導詳細描述了楊永信如何用電擊療法,甚至可能導致被電擊的禁令達86條之多,「吃巧克力」「空腹吃藥」「盟友未經許可坐楊叔椅子」和「上廁所鎖門」都在其列。
對此,楊永信也發文反擊,聲稱此文嚴重失實。
衛生部發文叫停
7月8日《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停止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臨床應用的通知》稱,「專家一致認為,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國內外並無相關臨床研究和循證醫學依據,暫不宜應用於臨床。」「停止(山東省衛生廳)轄區內有關醫療機構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的臨床應用。若開展科學研究,應按規定申報,經批准後須充分尊重受試者知情權和選擇權,不得收取相關費用。」
衛生部的通知,一邊讓很多網民振奮,但未必會得到部分患者家長的認可。
維基百科的楊永信條目,經過多位網友整理,對楊永信這樣介紹:
多數網民厭惡楊永信和相關報導對網路遊戲的抹黑和失實報導,並對其治療方式不以為然,甚至對其大加諷刺。網絡上常見人稱呼其「羊叫獸」、「羊叔」等,部分網民製作了視頻對其進行惡搞。一款網頁遊戲《魔法火槍手》中還設計了敵方頭目「羊角獸」,擁有「微電流」技能,廣告上更直接聲稱「挑戰羊叫獸」。
另一方面,很多患者家長則對楊永信的治療給予支持和感謝,認為網上說法和部分媒體報導失實。曾有媒體報導,許多家長們認為,一般大眾根本無法理解網癮對他們家庭造成的傷害。由於將孩子送治的家長往往飽受其子沉溺網絡之害,他們一般都不再寄望於單純的心理輔導,並通過籤訂協議認可了楊永信電擊和藥物治療的方式,甚至有家長主動要求對其孩子進行電擊治療。(南方都市報)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