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大:加點石墨烯,顯著提升金屬層狀複合材料強韌性

2020-09-04 材料material

層狀金屬基材料通過藉助各組元層的複合效應、增強相的尺寸效應和界面效應,可實現材料的高性能化及功能化。其中Cu/Ni層狀金屬複合材料已廣泛應用於燃料電池系統、換熱系統、微型電池負極材料容器系統。但是傳統Cu/Ni層狀複合材料在熱軋複合成型過程中,由於高溫狀態下Cu和Ni原子在界面處的擴散速率差別,會導致柯肯達爾孔洞發生。這一直限制著置換互溶體系的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研發和應用。


自1947年,柯肯達爾效應被發現以來一直處於不慍不火狀態,2011年,殷亞東教授用做製備納米空心材料之後才煥發新春,然而,在冶金領域,它極大的影響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界面結合性能,因此工程師致力於消除它。


近日,河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能源裝備材料技術研究院殷福星教授團隊在《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上發布了一篇關於石墨烯薄膜調控Cu/Ni多層複合材料界面及力學性能的文章,題為「Thickness effect of graphene film on optimizing the interfa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u/Ni multilayer composites」。創造性的藉助於石墨烯薄膜來消除柯肯達爾效應,從而顯著的提升了熱軋Cu/Ni層狀複合材料的界面結合強度,同時,複合材料的強度和韌性也獲得了明顯的提升。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msea.2020.140111


由於複合材料強化的主要原因為增強體的有效承載以及打斷基體的塑性變形過程,增強體的含量,形貌以及分布對複合材料性能有著重要影響。此外,石墨烯的力學性能具有高度各向異性的特點,均勻分布的結構不能充分發揮材料複合構型化的優勢。因此,文中採用電沉積方法+溶液處理的方法將石墨烯引到層界面,通過調控電沉積參數,調控石墨烯薄膜厚度,進而探討複合材料界面設計的重要性。研究發現適當厚度的石墨烯薄膜可以有效抑制了銅、鎳元素不對稱的擴散行為,減少了柯肯達爾孔洞的形成,強化了銅/鎳界面的結合強度,有效抑制了鎳層的過早局部縮頸和斷裂破壞,從而使材料具有良好均勻的塑性變形能力。


圖1 石墨烯增強Cu/Ni多層複合材料製備過程示意圖


圖2 複合材料力學性能


圖3 複合材料的微觀組織


圖4 複合材料的界面微觀結構


圖5 複合材料斷裂過程示意圖


*感謝論文作者團隊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河工大:加點石墨烯,顯著提升金屬層狀複合材料強韌性
    層狀金屬基材料通過藉助各組元層的複合效應、增強相的尺寸效應和界面效應,可實現材料的高性能化及功能化。其中Cu/Ni層狀金屬複合材料已廣泛應用於燃料電池系統、換熱系統、微型電池負極材料容器系統。但是傳統Cu/Ni層狀複合材料在熱軋複合成型過程中,由於高溫狀態下Cu和Ni原子在界面處的擴散速率差別,會導致柯肯達爾孔洞發生。這一直限制著置換互溶體系的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研發和應用。
  • 河工大《MSEA》加點石墨烯,顯著提升金屬層狀複合材料強韌性!
    層狀金屬基材料通過藉助各組元層的複合效應、增強相的尺寸效應和界面效應,可實現材料的高性能化及功能化。其中Cu/Ni層狀金屬複合材料已廣泛應用於燃料電池系統、換熱系統、微型電池負極材料容器系統。但是傳統Cu/Ni層狀複合材料在熱軋複合成型過程中,由於高溫狀態下Cu和Ni原子在界面處的擴散速率差別,會導致柯肯達爾孔洞發生。這一直限制著置換互溶體系的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研發和應用。
  • 西安交大《MSEA》:新工藝獲得兼強韌性的層狀結構鋼
    然而,如何生產既有高強度又有良好延展性的金屬和合金是一個挑戰。這是因為一種材料可能或強或韌,但很少同時兼具兩者。晶粒細化是強化金屬和合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超晶粒金屬(UFG)和納米結構金屬的強度可以比傳統的粗晶粒金屬(CG)強很多倍。但是晶粒細化到1μm以下通常會導致加工硬化或均勻延伸的下降,導致UFG鋼的低拉伸延展性和塑性不穩定性,這嚴重限制了其潛在的應用。
  • 西安交大《MSEA》:新工藝獲得兼強韌性的層狀結構鋼!
    然而,如何生產既有高強度又有良好延展性的金屬和合金是一個挑戰。這是因為一種材料可能或強或韌,但很少同時兼具兩者。晶粒細化是強化金屬和合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超晶粒金屬(UFG)和納米結構金屬的強度可以比傳統的粗晶粒金屬(CG)強很多倍。但是晶粒細化到1μm以下通常會導致加工硬化或均勻延伸的下降,導致UFG鋼的低拉伸延展性和塑性不穩定性,這嚴重限制了其潛在的應用。
  • 環氧樹脂膠粘劑粘結的Al2O3/Al層狀複合材料
    1∶0.8時,膠粘劑的粘結強度最大;在粘結接頭中間添加不同表面研磨處理的鋁薄片後,當進行單向研磨時環氧樹脂膠粘劑的粘結強度較大.層狀複合材料的顯微結構顯示,該複合材料的層間結合緊密;力學性能測試表明,該複合材料的抗彎強度雖比氧化鋁稍低,但斷裂韌性和斷裂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這得益於裂紋擴展過程中形成的多裂紋特徵.
  • 《Science》子刊實現層狀Fe-Al合金脆性-韌性轉變
    開發輕質且易延展的Fe-Al複合材料的挑戰在於Al濃度與脆性至延性轉變溫度之間的內在平衡。本文實現了FeAl / FeAl2層狀複合材料中室溫延性的響應。發現在臨界層厚度1μm以下,FeAl2層與FeAl層均勻地發生共變形。FeAl2層經歷了從多峰滑移到單峰滑移的基本變化,單峰滑移在FeAl / FeAl 2界面上對齊並完全傳輸。
  • 石墨烯複合材料:介紹和市場現狀
    影響端部複合材料成型的三個主要因素是基體、鋼筋和製造工藝。作為基體,許多複合材料使用樹脂,這是熱固性或熱固性塑料(因此得名「增強塑料」往往給他們)。這些聚合物將增強層連接在一起,有助於確定最終複合材料的物理性能。熱固性塑料一開始是液體,但加熱後變硬。它們不會回到液體狀態,因此即使在極端暴露於化學品和磨損下,它們也很耐用。熱敏塑料在低溫下是硬的,但在高溫下會軟化。
  • 球形、板狀、棒狀、角狀、海綿狀納米顆粒
    用化學方法製備得到的金屬納米粉體可以根據不同品種和形貌要求選擇不同方法,具有選擇性強,產物純度高等優點。含納米Co的新型PDC複合片鋅鈷基氧硫化物納米片NiO/石墨烯納米片複合材料碲化物ZnAgInTe納米片鐵酸鉍Bi2Fe4O9單晶納米片薄片狀鉬酸鉍(Bi2MoO6)石墨烯-亞穩態鈦酸鉍(Bi20TiO32)介孔納米片複合材料單晶Bi20TiO32納米片硫化鉍(Bi2S3)納米薄片和納米棒
  • 石墨烯材料在鋰電池中的應用與前景
    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納米材料,以其特殊的二維單層延伸碳結構、出色的導電性、導熱性、韌性及強度等優異性能,在功能材料、能源等多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其中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優化改進方面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將石墨烯材料用作電極材料或與其他材料的複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優勢,對電池性能的提升有一定的效果。
  • 故都科技:石墨烯材料在鋰電池中的應用與前景!
    由於石墨烯材料的特殊性,在正極方面對石墨烯材料的研究相對較少。研究表明,用水熱法將石墨烯直接覆蓋在LiFePO4表面上製成複合材料的倍率性能提升效果並不理想,其原因可能是石墨烯材料結構的堆疊或破壞。
  • 戰略研究丨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在此基礎上,列舉了對裝備升級換代產生顯著推動作用、具有代表性的金屬基複合材料工程應用案例,預測了未來5~10年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發展趨勢。針對當前國防與國民經濟領域裝備技術發展對材料技術提出的挑戰,分析了金屬基複合材料在軍民兩用市場的發展機遇與前景,同時就產業化技術和產業環境的不足,提出了發展建議。
  • 碳化和硫化合成的的海綿狀複合材料將提高電化學儲能性能
    Dalin Sun教授課題組通過沸石咪唑鹽骨架的熱還原,碳化和硫化而合成的@GO前驅體製備了硫化鈷量子點(Co9S8 QD),中孔中空碳多面體(HCP)基體和氧化石墨烯(rGO)包裹片組裝而成的海綿狀複合材料。
  • 清華大學:新方法,讓陶瓷材料韌性提高250-500%
    儘管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導電性,但其更大應用的研究仍在進行中。一個很有前途的主要方向是用石墨烯作為內部填充劑來製造複合材料;石墨烯層在空間上是孤立的,可能保持其二維狀態,因此可以批量獲得石墨烯層的驚人特性。同時,複合材料通過石墨烯填料進行機械強化,並具有熱、電、屏蔽等多種功能。
  • 西工大李賀軍院士團隊《AFM》綜述:石墨烯和MXene基高性能吸波材料...
    最近,不同類型的納米材料的蓬勃發展,包括零維(0D)納米顆粒(NP),1D納米線和納米管,和2D石墨烯,MXene,MoS2等,顯著促進電磁防護技術的進步。對於「薄,寬,輕和強」的MA材料,二維納米材料(尤其是石墨烯和MXene)無疑是首選,因為它們的長徑比大,有可調節的電性能和豐富的官能團。
  • 混入填料,鎵複合材料「捏」出新用途
    鎵是一種熔點很低的金屬,在略高於室溫時,鎵是液體。此外,鎵能夠與其他金屬形成幾種共晶體系統(熔點比其任何成分都低的合金)。純鎵和鎵基液態金屬合金均具有很高的表面張力,在大多數表面上是「不可展開的」。因此,這類材料的加工處理難度非常高,導致它們無法充分發揮自身潛力。
  • 石墨烯複合材料在超級電容器中的研究進展
    在石墨烯諸多性質中,其中比表面積高和導電性好,最重要的是石墨烯本身的電容為21μF/cm2,達到了所有碳基雙電層電容器的上限,這比其他碳材料都要高,是製造超級電容器的理想材料。由於石墨烯是理想的超級電容器填充材料,所以將其與其他材料複合來製備超級電容器材料備受大家關注。複合材料主要有兩類,第一種是石墨烯與高分子導電材料複合,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石墨烯與聚苯胺複合材料。第二種是石墨烯與金屬氧化物複合,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石墨烯與二氧化錳複合材料。本文主要就這兩種複合材料的研究做一簡單綜述。
  • 前沿|當石墨烯「遇上」碳納米管,原來增韌機理是這樣!
    發表時間:2018/8/7 完美的石墨烯是最強的材料之一,但是它的抗斷裂韌性仍需進一步提高。
  • 北航再發《Nature》高性能超強納米複合材料!
    當使用粘土納米片時,所得納米複合材料的韌性是天然珍珠的20.4倍,抗拉強度為1195±60MPa。這種策略可以很容易地擴展各種二維納米填料,應用於各種結構複合材料的製備,進而促進高性能複合材料的發展。這樣的性質通常歸因於無機成分增強了納米纖維的層狀微觀結構,尤其是具有韌性有機基質的二維(2D)納米片。在這些生物結構的啟發下,包括逐層組裝法,澆鑄法,真空過濾和磁場輔助在內的合成策略已用於開發層狀納米複合材料。如何以一種普遍、可行和可擴展的方式生產超強層狀納米複合材料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金屬頂刊《Acta Materialia》:三維界面,大幅提升納米金屬複合材料...
    編輯推薦:本文研究了含二維和三維界面的Cu/Nb納米複合材料的結構和變形行為。發現三維界面複合材料能夠在提升強度的同時不降低塑性,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可以分別提高50%和22%,為設計具有高強度而不降低塑性的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 西工大博士生在Science與Nature兩大雜誌子刊上發表重要文章
    在長期研究的積累上,趙星博士所在研究團隊將目光聚焦到無帶隙的非半導體材料金屬納米顆粒體系中,通過器件結構的創新,實現了金屬納米顆粒二極體的構建。即採用碳納米管/石墨烯複合薄膜與金薄膜作為不對稱電極對,帶電金納米顆粒作為活性層,利用兩個電極特徵電容值的差別,創造偏壓下的不對稱電荷分布,從而實現整流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