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皮書計劃》背後的真實故事:我們,真的只是唯一的一個人嗎?

2020-12-03 不能說的奇趣

話說,最近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在獲獎後接受了現場記者的連線採訪,被問及了一個困擾人類多年的問題:「是否會有外星生命」。

詹姆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引起了全球的興趣和好奇:「這只是我的猜測,目前我們已經非常確認地球之外會有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那裡會有我們可以稱之為生命的存在。但我們也幾乎可以確定永遠也不會看到其他星球上的其他生命。」

(詹姆斯·皮布爾斯)

雖然詹姆斯也並非是確切的肯定這個問題,但是從他相關的研究裡得出地球之外有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那裡有生命的存在,這一個信息不禁令人產生遐想,重新點燃起人們對外星生命的探索。

其實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外星生命的旅程,人類從未停止過腳步。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個項目,就是美國的《藍皮書》計劃。

很多人認識這個名詞,是從2019年1月份開播的歷史時代電視劇裡得知。

這一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學者和空軍人員成立的特別部門,處理計劃中數量多達數千的不明飛行物體未解案件。

但或許沒有多少人知道的是,這一部電視劇裡面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藍皮書》計劃,是真實存在於這個世界上。而這一切,都從幾十年前一份「絕密」文件開始。

1947年,當時一位名叫納森·特溫寧的空軍中將向五角大樓發送了一份機密備忘錄,標題是「飛碟」。

納森在這份備忘錄上寫上自己的話語:「我所報告的現象是真實的,不是虛幻或虛構的。有一種無聲的圓盤狀物體展現出快速的爬升速度、機動性(特別是橫滾)和運動速度,當友軍飛機和雷達看到或接觸到這些物體時,必須遠離這些物體」。

(納森·特溫寧)

於是,在當時位於俄亥俄州代頓郊外的賴特菲爾德(Wright Field)(現為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授權了以一個名為「Sign」的計劃,目的就是收集不明飛行物報告並評估這種現象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現今的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

儘管沒有收集足夠的數據或得出任何可行的結論,但「Sign」計劃最終演變成1952年的「Project Blue Book」(藍皮書計劃),目的是讓公眾相信飛碟是可以解釋的,也就是避免這樣的現象出現之時造成恐慌。

(1952年最初的藍皮書計劃範本)

雖然藍皮書計劃的事實已經向公眾公布了,但這個計劃背後仍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因為令公眾相信飛碟是可以解釋的只是表面的說法。

這個計劃的背後有兩個核心的目的:第一個是確定所謂的飛碟是否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第二個是科學地收集所有關於飛碟的案例和數據。

考慮到這兩個目的,專門為這個項目負責的特別部門成立,為該項目工作的特工基本上將時間都花在了尋找不明飛行物上。

(項目確立之初)

但促成這個計劃最終落實的,是1952年華盛頓特區上空的「雷達案」。當時為數十多個整齊的,看上去像是閃光燈的東西緩慢有序的飄過華盛頓特區的上空,引起軒然大波。

時任美國空軍情報總監約翰·桑福德少將隨後對這一現象作出了新聞發布會,以安撫國民的情緒。

(約翰·桑福德)

這樣的事情促成《藍皮書》計劃項目被排上議程。同時為了更為專業的對所收集的信息,信息的數據研究等,這個部門涵蓋了多個領域的專家,空軍高級將領等。

當時該項目首任負責人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愛德華·J·魯佩爾特上尉,還有天文學科學家,海尼克,這讓計劃正式合法化,同時將計劃從單一的尋找所謂的「神秘燈光」,即飛碟,發展到對地球以外生命的科學探索和研究。

(海尼克)

海尼克是對「飛碟」持懷疑態度的堅定人物之一,他進入該項目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這些所謂的「飛碟」是不存在的。

但他卻在後面不斷的深入研究裡一點點的改變了當初的態度,那個直到今天還在使用的「近距離接觸」名詞,正正就是海尼克創造的。

1950年俄勒岡州老農保特倫特拍到的照片

海尼克態度的改變,那是因為在1953年開始,部門每一天都收到數量不等的不明飛行物報告,在其運作的17年裡,部門共收到了12,618張飛碟照片和報告。

維多利亞州立學校200名學生和老師目睹

其中有11,917例被解釋為是由於雲層遮蓋了飛機的燈光,空軍訓練演習或美國西南部沙漠中的海市蜃樓而造成的,但是其中的701宗案件「尚未解決和證明」。

1952年麻薩諸塞州塞勒姆海岸加油站拍攝

當中除了飛碟事件,甚至還有所謂的被神秘飛碟捉走的案例。1961年,在新罕布夏州的貝蒂和巴尼·希爾聲稱自己被一個網狀外型的飛碟捉走,隨後兩個小時的記憶全都被抹掉。

(貝蒂和巴尼)

當時回到家的兩人發現自己身上的手錶停止走動,身穿的禮服皮鞋均有不同程度的撕裂等等。他們當時身穿的衣服和相關物件被實驗室取走並進行了化學分析。

這件事情曝光後,迅速成為整個美國社會的焦點。因為自從當局釋放「飛碟」這個信息後,貝蒂和巴尼的事件無疑是一個震撼。但這件事,也因為實在缺乏多種追查途徑而最終以兩人被判定為「幻覺」而落幕。

最終,計劃裡尚未被解決的案件在被相關部門以「自然現象」試圖一勞永逸的解決這些謎團,而且後來《藍皮書》計劃的核心成員全面更換,項目的方針在金塔尼拉少校的領導下變成了專注於確保公眾明白不明飛行物是不真實的,逐漸降低事件的關注度。

(中間:金塔尼拉少校)

而海尼克在多年的接觸和研究裡,已經從一開始懷疑的態度變成了想找到真正的不明飛行物,因此在項目整體方針改變,同時在1969年項目終止之後,海尼克自己一個人繼續研究。

(海尼克在接受採訪)

他在1973年成立了不明飛行物研究中心(CUFOS)。在CUFOS進行的無數次調查中,大約80%可以得到解釋,但20%仍然是個謎。

內部人員拍攝的在新墨西哥州上空的光圈

雖然《藍皮書》計劃最終關閉了,但是這些年來公眾對於所謂的不明飛行物體熱情沒有冷卻。並非是民眾刻意製造所謂的飛碟照片用以吸引注意力,這些信息,反而是由相關部門釋放出來。

包括在2006年的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上發現不明飛行物,當時共有12名美聯航員工和在機場之外的幾個證人目擊這個不明飛行物體。

後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拒絕對此事件進行調查,因為沒有在雷達上檢測到不明飛行物,因此將其稱為「天氣現象」。

(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事件)

還有在2004年11月14日的尼米茲飛碟事件。當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部海岸的太平洋上空進行一次戰鬥訓練演習,6駕戰機均報導遇到了不明飛行物體。

這個檔案一直被加密管控,直到2017年當局向公眾放出當時戰機雷達上捕捉到的畫面,引起社會輿論的軒然大波。

(戰機雷達捕捉到的畫面)

在當初《藍皮書》計劃終止的時候,官方對所有所謂目睹的飛碟結果作了一個總結報告:第一,美國民眾普遍的歇斯底裡;第二,個人提出一個騙局以尋求名聲;第三,精神病患者;第四,對傳統物體的錯誤識別。

簡而言之,《藍皮書》在引起人們對不明飛行物存在的興趣的同時,又因無法確切的肯定外星生命是否存在,從而通過將其神秘化為自然現象,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謎團。

(電視劇《藍皮書》劇照)

儘管當局可能認為《藍皮書》的最終報告是正確的,但今天的質疑者和專家仍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真的是宇宙中唯一的一個人嗎?

這個話題,或許會一直在人類的進程裡時而沉寂,時而喧鬧,就像鬼魅一般,纏繞在眾多人的心裡。

相關焦點

  • 藍皮書計劃 第二季:真實外星人入侵案件
    不過我覺得這些人設和我們心目中的外星人並不相符!  麥田怪圈、不明飛碟、外星屍體, 曾幾何時,這些「童年陰影」才是我們對外星生命的最早認知。  「藍皮書計劃」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大名鼎鼎的「UFO」當年就是由該計劃命名。
  • 《藍皮書計劃》——外星人到底啥時發現我們
    宇宙之大,真的只有我們人類一種高等生命存在嗎?難道浩大的銀河系乃至於宇宙就沒有其它高等文明存在嗎?是他們隱藏的很好,還是我們的技術不足以發現他們,亦或是我們只是茫茫宇宙中的唯一存在?已故的霍金老頭子曾經說過,如果我們發現外星文明發出的信號,千萬不要去回應。因為他們既然能尋找到我們,說明他們的技術已經領先我們很久,如果我們回應了,說不定會引發人類文明的滅亡。相傳在50年代,美國空軍為了調查不明飛行物UFO而成立了一個研究計劃,簡稱藍皮書計劃。
  • 「藍皮書計劃」中的UFO是真的嗎?研究者:可信度很高
    如果有人喜歡關注美劇的話,那可能會在前一年,也就是2019年的1月看到了一部比較令人覺得玄幻而又真實的電視劇,那就是《藍皮書》。這部《藍皮書》講述的是一些學者和美國空軍的人員組成了一個較為特俗的部門,這個部門是專業調查和處理美國全國範圍之內的一些不明飛行物目擊事件。
  • 解碼1950藍皮書,黑衣人的故事竟然全是真實的下篇
    其實我們並不孤單,地球只是宇宙的一粒塵埃。上次說到了關於這個人,今天要繼續他的故事,首先這人在1942年的12月下旬,在Ture雜誌發表了以下言論:回到9102年,當初的這篇文章忽然在網絡瘋傳,更加證實了不明飛行物的真實性,普通大眾也越來越接近真相。
  • 《藍皮書計劃》已續第2季 蘿拉•門內爾改變了咪咪和艾倫的戲路
    2月12日的電視劇《藍皮書計劃》的一集改變了咪咪和艾倫的故事情節。蘿拉·門內爾專門講述了這種劇情轉變如何改變他們的關係,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等等。在電視劇《藍皮書計劃》的情節中,咪咪·海尼克正式加快了她的丈夫J·艾倫·海尼克博士一直在為美國政府不知疲倦地調查的速度:潛在的不明飛行物目擊事件。
  • 藍皮書計劃,被美國隱藏的那些外星人(圖文)
    藍皮書計劃在最後總結中提到的大部分ufo事件都是自然現象或者是普通的飛行物,還有部分虛假情報,之後701件被歸類到不明原因,在藍皮書計劃被公開之後,其中大部分的ufo事件中的提到的人物以及證物都被凃去。藍皮書計劃最終在1969年被終止,所有計劃的資訊全部被水瓶座計劃接收,計劃中的資訊被做成了藍皮書報告公開。
  • 【X盤它】一部歪曲了歷史的紀錄片《藍皮書計劃》
    1月8日,期待已久的《藍皮書計劃》第一集在歷史頻道播出了。公眾對這件事的討論現在無可救藥地被混淆視聽了,但人們堅信被「捏造」的元素是真實故事一部分。第一集的片名是《The Fuller Dogfight》,明顯參考了經典不明飛行物案件——1948年戈爾曼「空戰」(the Gorman 「dogfight」 of 1948)。(事實上,在節目結束時所做的聲明證實了這一點。)
  • 美國官方藍皮書計劃報告了12618件不明飛行物
    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二戰剛結束不久,「UFO」在報紙、電影、廣播、小說中大量出現這些不明飛行物的事件或者故事。美國國內也出現了一些自發性的UFO研究機構,致力於研究世界上的不明飛行物、幽浮等超自然現象。
  • 《藍皮書計劃》:人類從未忘記那些天空中的影子
    仿佛一夜之間,那些只屬於我們童年時代的好奇與夢魘,再一次的回到了我們身邊。巧合的是,就在加拿大天文學家的偵測結果傳來的同時,一部名為《藍皮書計劃》的美劇也悄然上映,而這部美劇所講述的,就是一個在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專門研究UFO事件的組織,這個組織的名字就叫「藍皮書計劃」。
  • 你真的了解千手觀音翡翠嗎?背後的故事讓人溫暖
    你真的了解千手觀音翡翠嗎?背後的故事讓人溫暖千手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象徵,又被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和千眼千臂觀世音。你真的了解千手觀音翡翠嗎?背後的故事讓人溫暖但是在實際顯化中我們並不能雕刻一千隻手臂,所以千手觀音菩薩在實際的運用中常用四十二隻手臂來代替,每一隻手中也各有一眼。
  • 大片背後的故事真的有可能復活恐龍嗎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這部電影是世界上最好的恐龍科幻小說,但即便如此,也沒有人會認真對待故事情節和背景。但事實上這部作品有很多真實的來源,甚至主人公也有一個真實的原型。今天我想推薦一部紀錄片,講述影片背後的故事。當然它關注的是侏羅紀公園。1993年上映的《侏羅紀公園》電影實際上源自1981年麥可·克萊頓的幻想。
  • 「時間」真實存在嗎?愛因斯坦、牛頓一語道破:時間只是人類幻覺
    然而別看人們經常討論時間,但是你真的了解時間嗎?人類給予時間的定義其實有很多,在不同的領域時間的概念也是完全不相同的。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時間是能夠衡量一件事情發生長短的存在。一般情況人們也會通過時間來度量事件發生的順序。大家在上小學的時候一定都學過關於管理時間的內容,之後我們就開始不自覺的通過合理地調整事件順序去節省時間。
  • 《藍皮書計劃》官方第一次發布外星人接觸視頻!
    雖然「Project Sign」並沒有對各種不明飛行物的目擊事件下正式結論,但後來在「Project Grudge」之下繼續相關研究,得出以下總結:雖然有23%的不明飛行物報導無法解釋,大多數不明飛行物都只是被誤認的自然現象或是其他普通東西。
  • 你相信外星生物嗎?UFO真實存在嗎?三體世界會成真嗎?
    你相信有外星生物嗎?UFO真實存在嗎?三體世界會成真嗎?這就是獨立的三個問題,那麼我們就分開來依次回答。1、個人認為外星生物是存在的,並且數量不在少數我們可以從統計學角度來回答,首先來說按照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經過這一百多億年的膨脹,可觀測宇宙直徑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據科學家預估不可觀測宇宙直徑34萬億光年。
  • 吳季解讀美國「深空探索和開發新紀元」藍皮書
    該計劃也是我國與歐洲空間局第一次深度合作的航天計劃。之後他又參與了我國的「嫦娥工程」,並提出和作為首席科學家參與了中俄火星聯合探測計劃——螢火一號。該計劃由於我們搭載的俄羅斯探測器深空發動機的故障,進入地球軌道後未能啟動,在發射兩個月後宣布失敗。從2006年起,吳季積極倡導和推動我國空間科學系列衛星的立項和發展。
  • 《丁真的世界》爆紅背後的故事 | 時差島
    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的倉央書房外,丁真的爸爸和三個舅舅坐在草坪上曬太陽,丁真一個人坐在屋內。這是他正式成為「理塘旅遊形象大使」的第1天。6天前,他還是一位在格聶雪山下牧馬放牛的普通康巴藏族少年。  11月12日,丁真的一則短視頻刷爆全網。看慣了娛樂圈量產的精緻男團,丁真「又純又野的面容」一下子擊中了萬千少女的心。
  • 為什麼說「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是真實世界的影子」?
    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我們能夠正確認識這個物質世界嗎?我們可以完全認識這個世界嗎?最具典型的例子就是色盲悖論,即如果一個人有色盲,他從小就把綠色看成藍色,藍色看成綠色,那在他眼中綠色就是藍色,藍色就是綠色,永遠也沒人發現他看到的是錯的。這個悖論告訴我們,五官是會說謊的。
  • 我們看到的世界是真實的嗎?還是只是某種設定的程序?
    我們經常會有這種感覺,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卻感到曾經來過一樣?而今天我們不談這些虛假的自以為是,也不去質疑這個世界是否是真實的,我們就說說眼見為實,談一談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世界,看這個世界是否是真實的。我們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那麼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是真實的嗎?
  • 豆瓣8.7,真實故事改編,揭秘非洲「鑽石」背後真實血腥故事!
    我相信很多的女生都抵不過「鑽石」的誘惑,都幻自己的男友送自己一顆鑽石戒指,因為有一句話說「鑽石代表著永恆」,但是你真的知道「鑽石」背後的故事嗎? 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部關於鑽石背後的故事,足以改變的你的價值觀,——《血鑽》。
  • 《我們的故事》: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我們的故事》是一部新加坡電影,電影從女主角招弟和家人的生活這個視角映射了新加坡的變遷史。平平無奇的電影,卻無比真實的刻畫出了芸芸眾生,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並不多,豆瓣7.9的評分,不算太高,但是比起很多「看不懂」的電影,它很容易看懂,比起很多「無意義」的電影,它卻能令人讀出幾層意義。接地氣大概就是對這部電影最好的評價。在這部電影中,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好人,也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壞人,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也會有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