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皮書計劃》:人類從未忘記那些天空中的影子

2021-01-19 白羊先生

2018年12月,發行了38年的科普雜誌《飛碟探索》宣布休刊一年,引發了不少網友的唏噓,大家都在用略帶戲謔的語氣感嘆當年對UFO和外星人的痴迷,仿佛那些只是童年的一場夢。然而,就在《飛碟探索》雜誌宣布休刊的一個月後,從國外傳來了加拿大天文學家偵測到了遠自15億光年外某處所發射的「快速電波爆發」,且不斷爆發推送的消息,這一下子又引發了人們對於外星文明的興趣和討論。仿佛一夜之間,那些只屬於我們童年時代的好奇與夢魘,再一次的回到了我們身邊。



巧合的是,就在加拿大天文學家的偵測結果傳來的同時,一部名為《藍皮書計劃》的美劇也悄然上映,而這部美劇所講述的,就是一個在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專門研究UFO事件的組織,這個組織的名字就叫「藍皮書計劃」



提到外星文明和UFO,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便是1947年發生在美國的「羅斯威爾事件」了,從那時開始,UFO和外星人徹底激發起了大眾的興趣,在之後的數十年裡,在全球範圍內,特別是美國境內,關於UFO的目擊事件層出不窮,甚至引發了社會的恐慌情緒。為了穩定民心和弄清楚這些UFO事件的真相,美國空軍成立了一個特別組織,這個組織名為「藍皮書計劃」,成員多數為科學家,目的就在於通過科學的手段解釋每一起UFO事件,營造出UFO純屬無稽之談的氛圍。

尼採的那句「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雖然已經成了一句爛大街的話,但我仍不得不再一次將它說出來,因為這幾乎是一句真理。在「藍皮書計劃」中,最核心的骨幹成員就是約瑟夫·艾倫·海尼克博士了。這位天體物理學博士在加入「藍皮書計劃」後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懷疑精神,拆穿了大量的所謂「UFO目擊事件以及外星人接觸事件」,然而隨著不斷地研究,海尼克自己也對「外星人造訪地球是不存在的」這一組織核心思想產生了懷疑。



後來,海尼克博士更是提出了著名的外星生物接觸等級,其中第一類接觸為近距離目擊;第二類接觸為人體的某一部分觸及UFO上某一東西或目擊觸擊遺留痕跡;第三類接觸為看清了UFO,特別是看清了其中載的類人高級生命體。後來的UFO研究者們又為這個等級序列添加了兩類,分別是第四類接觸:直接與UFO或宇宙人接觸,其方式有被劫持、被檢查第五類接觸:人類用友好信息與外星文明聯繫。而這個由海尼克博士所創造的外星生物接觸等級理論也為其後關於外星文明的文藝創作提供了大量的靈感,比較有名的就要數美國電影導演史蒂文史匹柏在1977年上映的作品《第三類接觸》了,海尼克博士本人還擔當了這部電影的技術顧問。



作為科學研究UFO的奠基人,約瑟夫·艾倫·海尼克博士自然不會被遺忘。這部新開播的美劇《藍皮書計劃》的故事就是以約瑟夫·艾倫·海尼克博士為中心而展開的,目前該局已經播出了兩集,雖然UFO這個題材在當今時代已經不怎麼討喜,但《藍皮書計劃》的表現仍然是令人比較滿意的,不但劇情緊湊,還加入了「時代特色」,也就是美蘇冷戰,這讓海尼克博士在面對「外星事件」的同時還要面對來自美國政府、蘇聯間諜和神秘組織三方面的壓力,很是一個精彩。



最後說點題外話,雖然「藍皮書計劃」於1969年12月便被命令終止,但在20世紀剩下的時間裡,人們對UFO的研究熱情始終沒有減弱。而在我國,隨著「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蒸汽」的大潮湧動,人們腦袋上扣起鋁鍋邊練氣功邊接收超聲波,吸收大地之氣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仰望星空,而隨著九十年代初我國對氣功的取締,中國人民的雙腳徹底離地了,仰望星空的念頭就佔領高地了。因此,整個九十年代,也是國內對UFO研究最火熱的年代,各種文藝作品也層出不窮,比如《霹靂貝貝》、《瘋狂的兔子》等等,所以對於很多像我一樣的八零後九零後的朋友來說,UFO幾乎是童年時期不可磨滅的一個符號了。

當時不止是國內,國外也一樣,1993年,主打UFO內容的美劇《X檔案》開播,成為火爆全球的「神劇」,也將人們對外星文明的研究熱情推上了頂峰。然而這股熱潮在新世紀開始後便迅速減退,因為「9.11事件」發生了,人們紛紛將視線轉到了反恐戰爭上,一時間反恐類、罪案類書籍和影視劇佔據了全球文化生活的主體,似乎再也沒人對UFO和外星文明抱有熱情了。

但暫時的熱情減退並不代表著遺忘,那些來自遙遠星空的神秘身影始終使我們心中的好奇與夢魘。從去年開始,關於外星文明的文藝作品開始重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人們也再一次的抬起頭仰望,即使天空被霧霾所遮蔽,我們也仍抱著巨大希望想在浩渺的宇宙中發現那些神秘的身影,不論外星文明存不存在,我們都不會停止對那些天空中「影子」的探索。因為根植於我們人類本性之中的好奇和想像力促使我們必須仰望星空,只有那浩瀚的星空,才能承載我們無盡的想像力,只有那星辰大海,才能承載人類永遠的夢想與激情。



相關焦點

  • 藍皮書計劃,被美國隱藏的那些外星人(圖文)
    藍皮書計劃收集了12618件ufo事件的報告,成立於1952年,由美國空軍負責。在羅斯威爾事件發生之前國家安全都是由當時杜魯門總統負責,在事件之後,杜魯門總統組建了一隻由科學家組成的特別組織,專門負責ufo事件的跟蹤以及事件處理。
  • 《藍皮書計劃》官方第一次發布外星人接觸視頻!
    但實際上外星人更是泛指人類對假象中的地球以外類人生命的統稱。不明飛行物即未確認飛行物(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縮寫:UFO),是指不明來歷、不明性質,漂浮及飛行在天空的物體。所以在本質意義上,是不一樣。
  • 神秘的藍皮書計劃,持續12年,專門調查美國早期UFO目擊事件
    自從人類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入宇宙探索時期以來,我們從沒放棄過尋找外星生物及外星文明,從人類登陸月球,再到蘇聯近30架金星探測器,一直到如今的NASA火星探測車,各個國家不惜花費重金,也要加快探索地外文明的腳步。
  • 《藍皮書計劃》背後的真實故事:我們,真的只是唯一的一個人嗎?
    其實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外星生命的旅程,人類從未停止過腳步。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個項目,就是美國的《藍皮書》計劃。很多人認識這個名詞,是從2019年1月份開播的歷史時代電視劇裡得知。這一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學者和空軍人員成立的特別部門,處理計劃中數量多達數千的不明飛行物體未解案件。但或許沒有多少人知道的是,這一部電視劇裡面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藍皮書》計劃,是真實存在於這個世界上。而這一切,都從幾十年前一份「絕密」文件開始。
  • 《藍皮書計劃》——外星人到底啥時發現我們
    宇宙之大,真的只有我們人類一種高等生命存在嗎?難道浩大的銀河系乃至於宇宙就沒有其它高等文明存在嗎?是他們隱藏的很好,還是我們的技術不足以發現他們,亦或是我們只是茫茫宇宙中的唯一存在?因為他們既然能尋找到我們,說明他們的技術已經領先我們很久,如果我們回應了,說不定會引發人類文明的滅亡。相傳在50年代,美國空軍為了調查不明飛行物UFO而成立了一個研究計劃,簡稱藍皮書計劃。
  • 藍皮書計劃 第二季:真實外星人入侵案件
    「藍皮書計劃」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大名鼎鼎的「UFO」當年就是由該計劃命名。  從52年計劃立項,到69年項目終止,藍皮書數計劃共收集和調查了12618起有關「第三類接觸」的事件。 而美劇《藍皮書》,正是將其中最經典的UFO案件改編成劇。
  • 「藍皮書計劃」中的UFO是真的嗎?研究者:可信度很高
    如果有人喜歡關注美劇的話,那可能會在前一年,也就是2019年的1月看到了一部比較令人覺得玄幻而又真實的電視劇,那就是《藍皮書》。這部《藍皮書》講述的是一些學者和美國空軍的人員組成了一個較為特俗的部門,這個部門是專業調查和處理美國全國範圍之內的一些不明飛行物目擊事件。
  • 「藍皮書」計劃:美國官方對UFO調查有何發現?他們怎樣探索的?
    位於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藍皮書」計劃辦公室配備了一名軍官、兩名警長和一名平民速記員。因此,所有對UFO目擊事件的初步調查事項就由最近的空軍基地指揮官承擔。但在UFO事件的後續分析中,會召集許多組織和專業人士來協助。自成立以來,「藍皮書」計劃的項目顧問一直是西北大學迪爾伯恩天文臺臺長、天體物理學家約瑟夫·艾倫·海尼克博士,直到他離世。
  • 【X盤它】一部歪曲了歷史的紀錄片《藍皮書計劃》
    1月8日,期待已久的《藍皮書計劃》第一集在歷史頻道播出了。這指的是藍皮書檔案中記載的是發生在法戈附近的一個著名案例,在這個案例中,一位經驗豐富的二戰飛行員報告了一場與發光的物體的「空戰」。他們忘記了J·亞倫·海尼克(J.Allen Hynek)自己寫的:「令人驚訝的是,商業和軍事飛行員似乎是相對較差的目擊者」(Hynek UFO報告,1977年,p271)這應該會讓我們想起另一個經典UFO案例,這是一個悲劇:1978年,年輕的飛行員弗雷德裡克·瓦倫什(Frederick Valentich)在澳大利亞遇難。
  • 美國官方藍皮書計劃報告了12618件不明飛行物
    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二戰剛結束不久,「UFO」在報紙、電影、廣播、小說中大量出現這些不明飛行物的事件或者故事。美國國內也出現了一些自發性的UFO研究機構,致力於研究世界上的不明飛行物、幽浮等超自然現象。
  • 簡讀《身體從未忘記》:情緒按鈕下那些被隱藏的秘密、禁忌
    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一本詳細介紹創傷的書——《身體從未忘記》。這本書的作者巴塞爾·范德考克,是世界聞名心理創傷治療大師,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科教授。他在心理創傷這個領域已有超過30年的前沿研究和臨床實踐經驗,治療過幾千個受過創傷的兒童和成年人。
  • 吳季解讀美國「深空探索和開發新紀元」藍皮書
    同時,該藍皮書還提出了一系列相關願景和實施政策。為了深入解讀這個也許對人類未來探索太空的發展影響很遠的政策文件,《環球財經》記者再次來到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採訪了該中心原主任、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吳季研究員。吳季是我國空間科學領域重要的推動和開拓者。他曾經協助劉振興院士推動和實施了我國第一個空間科學計劃——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
  • 「512防災減災日」12年,我們從未忘記
    12年,我們從未忘記那一地的殘垣斷壁2008年5月19日,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泥石流掩埋了一個村莊。中新社記者 賈國榮 攝12年,我們從未忘記瓦礫之上的尋找和等待2008年5月17日,映秀鎮地震後的景象。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12年,我們從未忘記廢墟之下那些渴盼的眼神2008年5月14日,在汶川地震中受傷的兒童。
  • 先看下美國「藍皮書計劃」!
    有趣的是,神秘電波信號事件還處於熱議之中,又恰好有一部關於外星生物題材的美劇開播,可謂十分應景——《藍皮書計劃》>所謂藍皮書計劃形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蘇冷戰時期。當時是太空探索的黃金時期,阿波羅計劃也誕生於此時期。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天外來客,甚至開始擔心它們是否已經秘密滲透進人類社會,無數相關題材的影視文學作品因此大受追捧。
  • 《收容失效》中還能被影子攻擊!恐怖的SCP-205「影子燈」!
    如果燈因其他原因停止工作則必須將205的房間封閉最少30天,在這段時間內房間內的設備經常被洗劫一空,儘管SCP-205有時被移動了但燈從未被損壞。03《收容失效》中的SCP-205收容失效中玩家可以找到SCP-205的收容間,入口是一個L形隧道一樣的走廊,入口的牆上貼著SCP-205的警示牌。
  • 不要因為低頭太久就忘記仰望天空:你見過最美的天空是什麼樣的?
    離家太遠會忘記故鄉嗎?我想不會,離家越遠便越思念故鄉,而每當想家,我便喜歡抬頭看看天空,想著我和那片故土在同一片天空之下。我也喜歡拍天空,各種各樣的雲彩,各種顏色的光芒,長時間的觀察天空,你會發現天空的顏色變幻無常,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地點,那種夢幻的美好也變得不同。這是一篇關於天空的特輯,我想分享出我珍藏的那些綺麗風景。這是站在小區內記錄下的火燒雲,那時我還在高中。
  • 《偷影子的人》書評:每一次偷影子,都是在點亮一盞生命的燈火
    無法在現實中擊敗對手,只能在想像中痛毆敵人了。於是,特異功能便在這強烈的想像中誕生了——我能偷走別人的影子,能聽到影子說話,能知道別人的心事。擁有了特異功能的我,第一次勇敢地像個男人一樣用堅定的語氣對馬格說:我要和你競選班長,希望我們之間的帳能算得清清楚楚!
  • 人類為什麼仰望天空?| 地球知識局
    天空,自古以來就對人類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浩瀚的蒼穹蘊含著無盡的奧秘與待解的疑問,我們仰望天空,也是在探尋自身,了解世界。全民關注的「金邊日食」北半球夏至日是一年中陽光最強烈的時候,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這一天太陽光線與北回歸線呈90°直角。
  • 當你習慣了低頭努力,請別忘記抬頭仰望天空
    今天,當你習慣了低頭努力的時候,請不要忘記抬頭看看美麗的天空。我們的夢想都曾寄托在這廣闊無垠的天空之城!當你抬頭仰望這美麗的藍天白雲,心情會為之出現久違的振奮。如此明媚的陽光你有多久沒有用心感受了?太陽源源不斷地向宇宙發射著能量巨大的太陽風,正是這太陽風護佑了地球免予其它對人類傷害巨大的射線和輻射。這一切都是生命的神奇和壯麗!是這片宇宙的厚愛和饋贈!在習慣了低頭努力,我們不要忘記抬頭仰望天空!整個銀河系都在深愛護佑著你,你當抬頭挺胸驕傲的告訴全世界,像太陽一樣去溫暖你的周遭。
  • 黑衣人是飛碟的影子?
    據飛碟愛好者考證,從1947年12月開始,美國政府先後執行了「信號計劃」和「怨恨計劃」,專門搜集飛碟與外星人的相關情報,並且評估外星人是否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規模最大也最為公眾所熟知的是美國空軍於1952年實施的「藍皮書計劃」(Blue Book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