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報廣東記者站7月12日訊(記者 程雲 石巖松)新一輪援疆工作以來,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深圳作為19個援疆省市中唯一計劃單列市,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區的喀什市和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簡稱「塔什庫爾幹縣」),共建喀什經濟開發區。
深圳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疆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治疆方略,緊緊圍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高起點、高標準推動援疆工作,以「深圳速度」和「深圳質量」建成了一批標杆項目和精品工程。其中,打造的深圳產業園、深圳城、喀什大學、喀什綜合保稅區、深喀科技創新中心被譽為南疆「五朵金花」,成為喀什一張嶄新的城市名片和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
9年多來,深圳累計派出援疆幹部人才900多人,累計投入財政資金84億元,市屬國企和駐深央企參與實施援疆投資22.3億元,社會捐贈3.32億元;組織實施和帶動各類援疆項目650多個。在深圳援助下,受援地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喀什市貧困人口74821人,截止到2018年底實現52622人脫貧,佔貧困人口總數的70.3%;塔縣貧困人口16505人,截止2018年底實現12823人脫貧,佔貧困人口總數的77.6%。
以深圳質量、深圳標準打造的深圳產業園成為南疆現代化產業園區的標杆
產業援疆為就業夯實根基
今年24歲的祖麗皮亞·庫爾班,來自喀什市乃則爾巴格鎮。初中畢業後在一家小商店打工。婚後不久便成了家庭婦女,一家5口人的生活主要靠丈夫一個人的收入。
2017年,來到喀什深圳產業園一家服裝企業工作,兩年多來,她不僅學會了技術,補習了文化,還學會了管理。工作的勤懇讓她很快成了班組長。不久前,作為技術能手她被全廠工人以投票方式推選為廠長,用自己的勤奮努力贏得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與尊重。
「感謝深圳,感謝援疆企業,改變了我的人生。現在我每月工資收入有4000多元,生活改善了,非常開心。」記者採訪時,祖麗皮亞高興地說。
在深圳產業園,成千上萬像祖麗皮亞·庫爾班一樣的農村婦女在這裡就業,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庭更加和諧,生活更加幸福。
就業是民生之本。深圳始終把產業援疆作為重點,將深圳的產業、資金、技術、管理優勢與喀什實際相結合,推進產業項目建設。通過引進電子、服裝、食品加工和商貿物流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讓數萬名各族群眾「從灶臺走向機臺、從田間走入車間、從農民到現代產業工人」,實現了人生華麗轉身。
以「深圳質量」精心打造的深圳產業園,累計落戶企業500多家,2018年就實現產值7億元,目前已形成紡織服裝、電子信息和現代物流三大集聚產業,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授予南疆服裝總部基地、南疆紡織品服裝物流基地。
深圳援疆企業火熱的生產車間
深圳產業園擁有近39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吸引了包括美麗奧服裝、兆華電子、光華農業等一大批勞動密集型企業落戶,實現近1.3萬人就業;喀什深圳城成為喀什東部新城首個集辦公、金融、餐飲、商超等為一體的綜合商業區,落戶企業235家,帶動了該區域商業快速聚集與發展;喀什綜合保稅區註冊企業64家,年進出口總額突破1億美元,2018年入選新疆自治區級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產業園區;深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孵化初創企業近百家,引入北鬥雙創、華為創新中心等孵化機構,成為南疆科技產業騰飛的加速器。
深圳產業幫扶還遠不止於此。近年來,不斷完善產業配套服務,強化招商力度。僅2019年就引進10餘家電子加工企業進駐,具備了年產2000萬部手機、智能終端及零部件的生產規模,未來這裡將打造成為南疆集生產、組裝、加工、研發、銷售、物流全產業鏈的電子產業聚集區,全部投產後可新增就業10000人以上。2019年華潤萬家成功入駐喀什,喀什地區的農副產品從此可以進入華潤的商品採購系統,在全國3000多家華潤超市銷售,這對喀什脫貧致富奔小康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加快受援地脫貧,深圳還不斷培育電商產業發展,在深圳設立喀什農產品展示中心和深商e天下喀什館,在百果園的深圳500多家門店實施援疆扶貧產品專賣,同步推廣至全國4000家門店,成為新疆農副產品展示和銷售全新窗口。實施「鵬城百店」項目,在深圳100多家中石化加油站服務區設置專櫃銷售喀什農產品,並向珠三角地區1000家專櫃推廣。
民生援疆 向難點痛點發力
2017年5月11日塔縣地震,阿米力·塔夏克家的房子全部震塌,住在帳棚裡的災民不知道往後的日子怎麼過。震後不久,深圳市黨政代表團就來到震區考察慰問災民並提議緊急援建深圳新村。如今近800套有著塔吉克風情的樓房全部建成,震區災民全部搬遷入住,民族風情商業街等配套設施即將完工,一個集民居、旅遊、商貿為一體的高原民俗風情社區將呈現世人面前。
搬進新居的阿米力·塔夏克是村裡的貧困戶。現如今一家五口分到的是獨門獨戶裝修好的兩層樓。記者採訪時他感動地說:「地震震掉的是自己砌的石頭房,沒有暖氣、自來水。現在的新房裡水、電、暖氣都有了,安全又舒服,感謝政府,感謝深圳人。」
深圳援疆始終以民生為主線,80%以上的援疆資金投入基層民生領域。支持受援地建設安居富民房6.65萬餘套。2017年起,對貧困戶建房補助從1萬元增至2萬元。十三五期間,規劃援建塔什庫爾幹縣安居房8600套已於2018年提前完成,規劃援建喀什25464套安居房,將在2019年前提前完成。
為方便群眾出行,2018年援助喀什的新能源公交車已成為城市靚麗風景。此外,還持續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和「暖心工程」,讓各族群眾充分感受到黨的溫暖。
深圳福民小學老師康蓓蕾給塔縣塔合曼小學學生上音樂公開課
治貧先治愚。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深圳投入資金20餘億元,援建受援地162所幼兒園及喀什市十八小、深塔中學、深喀教育園區、喀什大學等項目,構建了從幼兒園到大學、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的全鏈條、全覆蓋的立體教育援疆體系。其中,深圳投入10億元建設的喀什大學新泉校區建成使用,成為南疆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要基地。深喀教育園區成為全寄宿制教學示範園區。推進深喀千人「雙語」師資計劃,實施「萬名教師援疆」計劃,開展「春蕾」行動,首創「國家通用語言推廣節」。與此同時,援受兩地百餘所學校和幼兒園結對,助力喀什教育教學整體提升。深圳教育援疆被譽為「高原上的深圳紅」,湧現出「最美鄉村教師」、全國援疆先進個人韓世國、深圳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黃光檢等一批先進典型。
深圳醫生黃湧在喀什地區婦幼保健院坐診時,忍不住抱起「小可愛」,呵護她早日康復
為改善喀什醫療水平,深圳投入援疆資金近3億元、選派20批援疆醫療隊支持受援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推進廣東、江蘇-深圳醫療衛生人才「大組團式」戰略聯盟,實現醫療資源優勢互補。培訓醫務人員3萬餘人次,引進新技術新項目200餘項。 深圳50多家醫療機構結對喀什,從人才、設備、專科建設等精準幫扶,為當地百姓提供優質醫療衛生服務。
喀什市人民醫院東城分院坐落在喀什東部新城,項目從設計到建設均按二級甲等醫院標準,2018年投入運營後,進一步提升了喀什醫療衛生條件;由深圳援建並成功創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的塔縣人民醫院,結束了新疆海拔最高的高原縣沒有二甲醫院的歷史,極大提升了塔縣人民醫院管理和診療水平,有效緩解了塔縣人民「看病遠」「看病難」的局面,被當地百姓稱為「深圳醫院」。
科技援疆 點燃南疆「雙創」激情
深圳既是中國最年輕的科技創新城市,也是世界科技創新引領城市。深圳援疆充分發揮深圳科技創新優勢,全力推動科技援疆,構建「科技園+產業群+金融扶貧+公共平臺+專業服務+綜合配套」全鏈條「雙創」生態體系,為喀什未來可持續發展增添新動能。
2018年,升級打造深喀創業創新管理服務中心,搭建創業創新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首批入駐的華為創新中心——喀什大學新一代智慧工場,依託華為雄厚的科技實力,建設雲計算、ICT、智慧機器人等5個創新開發實驗室,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疆北鬥雙創基地致力於推進北鬥產業化實體建設,打造北鬥產業化基地;古城眾創空間引進企業60餘家,為大學生及有志青年提供創新創業平臺。
2013年至今,已連續舉辦六屆「創業之星」大賽。現在,「科技創新、成就大業」的主題已深入人心,通過資源整合,發掘和培育一批「雙創」優秀項目和團隊,呈現出創新創業新的格局。該賽事2015年開始納入國家創新創業大賽體系,賽事規模、報名數量均位居南疆前列。
此外,深圳還積極引進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中環油、深能源等企業在受援地開展海水稻(鹽鹼稻)種植、生物能源、光伏能源、犛牛品種改良等高科技精準扶貧項目。幫扶塔什庫爾幹縣建成的全疆首個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於2018年5月成功併網發電,是「精準+長效」的扶貧範例;犛牛改良中心目前正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所和深圳基因所合作開展野血犛牛的引進,與青海大通種公牛中心合作開展良種繁育實驗,致力於全縣犛牛品種更新換代,助推民生持續改善。
旅遊援疆 讓「明珠」綻放異彩
喀什位於祖國西部邊陲,自然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積澱厚重。如今,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節點、中巴經濟走廊的起點,喀什旅遊業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深圳助力受援地發展旅遊產業,打造核心旅遊圈,努力把喀什建設成為遊客集散中心和國際旅遊目的地。
帕哈太克裡鄉的孩子們在「百姓大舞臺」上表演各民族「戲曲大串燒」
近年來,重點實施了深喀文化旅遊合作交流、帕米爾高原旅遊景區建設、喀什文化旅遊推介會、旅遊從業人員赴深圳培訓等援疆項目。為推動帕米爾高原創建5A級景區,華僑城集團與塔什庫爾幹縣共同規劃、建設、運營帕米爾高原景區,助推全域旅遊和5A景區創建;援建「彩雲之家」民俗風情園,提高旅遊景區管理和綜合服務能力。積極組織深圳旅遊企業參加「絲路明珠-喀什國際文化旅遊節」,開行深圳至喀什旅遊專列及包機,提升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水平。在深圳幫助下,「喀什古城」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塔什庫爾幹縣「帕米爾高原景區」被評為「中國國際高原風情旅遊目的地」,紅其拉甫口岸被評為「中國邊哨文化旅遊目的地」。
社會援疆 彰顯深圳「大愛之城」
「愛心之城」名不虛傳,秉承「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的理念,深圳援疆前指充分發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援疆,將大愛的種子播撒在帕米爾高原。
在「守護天使 鵬城有愛」活動中,深圳援疆幹部人才與喀什福利院小朋友一起做遊戲
率先引入社會工作援疆。2011年3月在喀什市成立深喀社工站,整合資金3600多萬元,長期開展「小母羊」扶貧、留守兒童幫扶、深喀青少年「手拉手」夏令營、職業技能培訓、企業員工心理輔導等特色社工服務項目,累計服務38萬人次,開展殘疾人、婦女免費就業培訓累計達2.3萬人次,其中半數以上實現就業。喀什市成為第一個以社會組織及社工人才力量介入援疆工作的城市,被民政部評為首批全國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化建設示範單位。
探索「村村結對」,開展精準扶貧。南海之濱的深圳南嶺村一度因為貧窮被戲稱為「鴨屎圍」。隨著改革開放,慢慢蛻變成為綠樹成蔭、商場林立、工廠雲集的現代化城市社區。而素有「紅色稻鄉」之稱的喀什帕哈太克裡鄉9個行政村中有6個貧困村。2017年初深圳援疆前指「牽線搭橋」,讓相隔萬裡的南嶺村與帕鄉牽手結對,實施精準幫扶。兩年來,帕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了,環境變好了,許多村民開始主動學習普通話了。「村村結對」不僅增強了兩地群眾交流互動,同時使帕鄉群眾思想觀念有了新變化,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實現扶貧與扶志。
2018年底,深圳福田區上步村又與塔什庫爾幹縣提孜那甫鄉結對,開展基層組織建設、技能培訓、基礎設施配套、文藝隊設備、特困家庭幫扶和教育等幫扶項目。
深喀青少年「手拉手」活動中,各民族小朋友親如姐妹
一批批有社會責任感的深圳企業在受援地實施愛心幫扶,開展少數民族殘疾人、婦女免費就業培訓等,幫助他們融入社會,體現人生價值。萬科集團捐款2300萬元援建塔合曼小學;卓越集團攜手深圳市慈善會成立1000萬元助殘扶貧專項基金,長期在塔什庫爾幹縣幫扶殘障少年兒童;深圳皇崗村捐資1000萬援建塔什庫爾幹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援疆,成為新形勢下援疆生力軍。
不忘初心 新徵程勇擔使命
今年是建國70周年,也是深圳對口支援的喀什市、塔什庫爾幹縣脫貧摘帽年。
集金融、商貿旅遊、文化休閒、商務辦公、科技創新於一體的 深圳城已經成為喀什東部新城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在深圳傾力幫助下,喀什這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絲路古城」煥發出勃勃生機,貧困群眾基本實現了吃穿兩不愁,住房、醫療、教育三保障,各族人民正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展望未來,深圳將以「十三五」援疆規劃中期調整為契機,牢記使命再出發,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緊貼喀什需求,發揮深圳優勢,拿出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推動援疆工作落地見效,力助受援地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實現受援地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