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加格勒州
(俄語:Волгогра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Волгоград))
(英語:Volgograd)
簡介
州名。1961年前稱「史達林格勒州」。在俄羅斯伏爾加河下遊。面積11.31萬平方公裡。人口256.4萬(1987),俄羅斯人佔90%以上,餘為烏克蘭人、哈薩克人和韃靼人等。1936年設州,首府伏爾加格勒。伏爾加河右岸為低丘,左岸為平原。礦藏有石油和天然氣。溫帶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12--8℃,7月23℃。草原帶佔全州80%以上,東南部屬半荒漠帶。年降水量從西北至東南遞減(450-270毫米)。建有伏爾加河-頓河運河、伏爾加格勒及齊姆良斯克兩水庫。為俄羅斯歐洲部分東南水陸交通要衝。工業半數以上集中在伏爾加格勒,以電力、冶金(鋼鐵和煉鋁)、機械製造(拖拉機、電機、船舶等)、石油與天然氣的開採和加工、化工為主。耕地約佔土地半數,牧場和草場佔30%以上,盛產小麥、玉米和肉乳畜產品。主要城市尚有伏爾加斯基、卡梅申和米哈伊洛夫卡。
市名。1925年前稱「察裡津」。1925-1961年名「史達林格勒」 。俄羅斯名城,重要河港。伏爾加格勒州首府。在伏爾加河下遊。人口97.4萬(1985)。建於1589年。十八世紀起為軍事要塞。水陸交通要衝和貿易中心。伏爾加河-頓河運河鑿通後,成為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南部水陸交通樞紐。1918-1919年和1942-1943年在此進行著名的察裡津戰役和史達林格勒戰役。工業以機械製造(拖拉機、船舶、石油設備及建築機具)、電力、優質鋼冶煉、煉油(年加工能力800萬噸)及石油化工為主。還有煉鋁、木材加工等。有7所高等學校和多處科研機構。
原名察裡津,後名史達林格勒,1961年改伏爾加格勒。俄羅斯城市。位於該國歐洲部分南部,臨伏爾加河。是重要工業基地和水陸交通中心。蘇俄國內戰爭時期的察裡津保衛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史達林格勒戰役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伏爾加格勒建立於1589年。察裡津史達林格勒伏爾加格勒無論何時都從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上受益,它是連接歐洲和亞洲陸路和水路交通的樞紐,註定了它擔當重要的角色,而這個城市也的確總是在俄羅斯的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Muscovan Rus、俄羅斯帝國、還是蘇聯和俄羅斯聯邦。城市最初選在了西伯利亞的大草原上,起名為察裡津,建在一個島嶼上,那兒察裡津河流入伏爾加河。把它作為堡壘設計是為了保護俄羅斯東南邊界和大伏爾加徵程免受遊牧民族的侵襲。1943年2月2日在史達林格勒的偉大勝利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那時法西斯主義的敗退已經很明顯。
智利詩人聶魯達對這次戰爭的評價語是:「勇氣規則獎賞給了這片土地」。戰爭結束後,城市不得不幾乎全部重建,這實際上意味著史達林格勒的重新現代開發。整個國家在戰爭期間都支持史達林格勒,整個國家都幫助它醫治戰爭的創傷,並幫助它復甦。對這座被毀的城市的重建、Volga-Don船舶信道的建設以及歐洲最大水電站的建設,實際上說明了包括來自到重建點的全蘇聯平民和專家的巨大努力。伏爾加格勒沿河岸綿延約一百公裡的地方建有新工廠和漂亮的公園。它是戰略交通中心,是主要鐵路和聯邦機動車信道的樞紐,航線和水路系統通過Volga-Don信道提供河道和海上的交通。伏爾加河和ergeninsky礦泉水,加上其優良的氣候條件,使得它從遠古時候起,就吸引著許多人,展示著民族的多樣性。城市有巨大的科學和文化潛力。這兒有俄羅斯科學學院的一所分校和十四個學術機構,包括地質、自動控制、海洋學、生物學和其它學院。在科學學院裡科學家們研究海洋和地質層,尋求利用和拯救自然資源的方法。城市有一大批光榮的市民,其中有伊莉莎白女王皇后陛下,她友好地接受了伏爾加格勒榮譽市民的稱號。這種給予標明伏爾加格勒人民對女王皇后陛下和前國王喬治一世的無比的真誠敬仰和喜愛和對他們的幫助的讚賞,他們為俄羅斯人民和英國人民架起了友誼之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對皇家夫婦為史達林格勒提供了他們的幫助。
地理位置
伏爾加格勒州位於東歐平原的東南部,伏爾加河下遊。其南部與卡爾梅克共和國相連,西南和西部與羅斯託夫州連接,西北與沃羅涅日州接壤,北連薩拉託夫州,東連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東南連接阿斯特拉罕州。
伏爾加河將伏爾加格勒州分割為右岸的丘陵地帶(高度達358米)和左岸的低地(伏爾加河中下遊左岸地區)兩部分。境內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頓河,伏爾加格勒水庫和齊姆良水庫坐落於本州。州內還有眾多鹽湖(埃利通湖及其它鹽湖)及鹹湖。
伏爾加格勒州氣候屬大陸性氣候。土質屬黑鈣土、黑棕色土壤,州內遍地是長滿喬本科植物和各種草類的原野(大部分已被開墾)。
該州平均氣溫一月份零下8---12度,七月份22---24度。
領土及行政區劃
伏爾加格勒州成立於1934年1月10日,領土面積是11.39萬平方公裡,佔俄聯邦領土總面積的0.67%。州的行政單位數量為33個區、6個州屬市、13個區屬市、8個市屬區、27個市鎮、445個行政農莊。伏爾加格勒州的行政中心為伏爾加格勒市。該市成立於1589年,居民人口達102.82萬人。莫斯科距伏爾加格勒市的距離為1073公裡。伏爾加格勒市內有8個區,分別為捷爾任斯基區、基洛夫區、紅軍區、沃洛什洛夫區、紅十月區、蘇維埃區、拖拉機廠區和中央區。城市查詢號(84-42)330-301。
伏爾加格勒是一個南方城市,平均氣溫夏季為26度,冬季為零下9度,城市位於伏爾加河畔(歐洲最大的河流之一),受伏爾加河的滋潤,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歷來被稱為俄羅斯的"南部糧倉"。由於當地人民的生活相對仍然比較穩定,物價水平相對教低,其生活方面的消費,基本與國內持平。因此,留學生一般不必打工。
交通
伏爾加格勒也是一個重要的交通中心,聯結俄羅斯中部地區的高加索山脈西部和東部地區。該市與各大城市鐵路接軌,航空搭線,交通四通八達,尤其是去裏海,烏拉爾,索契等旅遊勝地,既便宜又方便。從伏爾加格勒有到義大利、德國、阿拉伯、科威特、希臘、土耳其、印度、斯裡蘭卡、黎巴嫩及前蘇聯各聯邦的定期直達航班。莫斯科和伏爾加格勒之間每天有5-6班次往返程航班,航程時間大約為1小時,此外,每天有3次火車從莫斯科出發,經18小時到伏爾加格勒,伏爾加格勒還是俄南部的一個旅遊中心,每年有十多萬餘外國遊客遊覽伏爾加格勒,它不但是一個漂亮、廣闊、美麗的城市,並且有許多的歷史古蹟、博物館、劇院、音樂廳、餐館。
伏爾加格勒是俄南部一個大的科學和教育中心,市有22所高等教育機構和6萬多名學生,數十個科研機構,還有100多個公共圖書館、3個博物館和4家劇院。
其它州屬城市有:伏爾加斯基市、卡梅申市、米哈伊洛夫卡市、烏留平斯克市、弗羅洛沃市。
人口
2003年,該州人口為2,581,900人。在伏爾加格勒州居民的民族構成中,俄羅斯族佔89.1%,烏克蘭族佔3.1%,喀山族佔1.6%,日耳曼人佔1.1%,韃靼族佔1%,白俄羅斯族佔0.6%,車臣族、楚瓦什族各佔0.4%,其它民族佔2.7%。
全州有56個研究所和設計院,150名教授和1330名副博士,8所大學,44所中專,69所技工學校,大學和中專在校生8萬人。此外還有5個劇院,17個博物館,1千個圖書館,藏書2千萬冊。
工業
伏爾加格勒州的基礎工業領域有機械製造業和金屬加工業(生產拖拉機,船舶,塔吊,軸承及石油工業、電子技術工業、食品工業專用的儀器設備,生產鑽探設備,倉儲式運輸設備,醫療機械設備和商貿用設備),燃料業(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石油再加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工業(其中包括苛性鹼,化學纖維),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業。州內建築材料加工業及紡織業、木材加工業和食品加工業都發展得很出色。
在伏爾加格勒州1993年的工業結構中,電力能源佔3.8%,原料加工業佔22.4%,汽車機械製造業佔17%,化學工業佔15.7%,輕工業和食品加工業佔20%。
主要的工業中心有伏爾加格勒市、伏爾加斯基市和卡梅申市。
大型企業有:伏爾加格勒市的「拖拉機製造廠」股份有限公司,有職工19,500人;「紅色十月」冶金廠有職工12,000人;「街壘」工廠,有職工12,500人;「伏爾加格勒CC」股份公司,有職工5,500人;卡梅申市的棉紡聯合體,有職工1,100人;伏爾加斯基市的國營軸承廠,有職工159,000人,伏爾加斯基制管廠有職工9,000人。
農業
伏爾加格勒州生長有硬杆小麥、蔬菜和瓜果。乳肉兼用是畜牧業發展的方向,同時還在發展家禽飼養、養蜂業和山羊養殖業。
歷史
伏爾加格勒原名叫察裡津,1589年建城。17世紀初毀於大火,1615年在伏爾加河右岸重建,是伏爾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8世紀起為軍事要塞,19世紀後期建成鐵路,城市迅速發展,成為俄羅斯南疆重要的工業與商業貿易中心。蘇聯革命戰爭時期,史達林在這裡領導了著名的察裡津保衛戰,擊潰了來勢洶洶的哥薩克白軍,對鞏固十月革命成果、捍衛初建的蘇維埃政權具有重大意義。1925年為紀念史達林改稱史達林格勒。1942年7月,德國法西斯先後動用150多萬兵力,企圖攻佔史達林格勒,切斷伏爾加河並控制高加索地區,然後北攻莫斯科。史達林格勒軍民浴血奮戰了200多個日日夜夜,將德軍全部殲滅,最後迫使德國法西斯停止了戰略進攻並且開始走向崩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從根本上扭轉了二次大戰的戰局,奠定了蘇聯衛國戰爭和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基礎。1961年該城改名為伏爾加格勒。
現在的伏爾加格勒是戰後重建的,整潔而漂亮。列寧大街兩側的高樓鱗次櫛比,伏爾加沿河街和崔可夫元帥街之間是一塊塊綠草坪,英雄林蔭道兩旁有白楊、松柏、樺樹和丁香,路邊花壇上盛開著色彩豔麗的鬱金香。
伏爾加格勒全城有近百座紀念碑和雕像以及數十處供人們憑弔和瞻仰的紀念地,大部分和革命歷史事件和革命歷史人物有關,如市中心烈士廣場上的無名戰士墓,位於列寧大街和蘇維埃路之間的「巴甫洛夫樓房」,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全景畫紀念館,馬馬耶夫高地紀念碑群,察裡津保衛戰紀念碑以及分別矗立在州府大廈前和列寧廣場上的列寧雕像等。其中,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全景畫紀念館聞名遐邇,紀念館是一幢造型高大、式樣新穎的白色建築物,位於市中心。全景畫懸掛在紀念館中央大廳中。沿大廳中央的螺旋型樓梯拾級而上,登上頂層,當年震撼世界的激戰場面就會躍然再現。畫面是以當年的主戰場--城市制高點馬馬耶夫山崗為中心向四方鋪陳展開。全景畫巧妙地把畫面同模型、實物、地形融為一體,具有強烈的真實感和立體感。全景畫長5米,高3米,由8人花費兩年時間才創作完成,是俄羅斯最大的全景畫。紀念館外陳列著「卡秋莎」火箭炮、飛機、坦克。紀念館地下大廳裡,陳列著一些烈士的遺物和當年用過的武器。紀念館的旁邊有一幢5層樓房的殘垣斷壁,大戰時,全城房屋被毀,這是特意保留下來的。
另一個著名的紀念地是馬馬耶夫山崗。這裡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的主戰場,蘇聯紅軍與德國法西斯軍隊最後決戰的地方。入口處,左右各有一座巨大浮雕,名為「世代永記」。拾級而上,兩側大樹參天,戰況浮雕與英雄塑像交替出現。高地中部,是誓死保衛廣場,中間的噴泉池內有一個一手持槍,一手握雷的赤膊英雄雕像。再往上走,左右各有一面浮雕,名為「殘垣斷壁」,上面有許多英雄形象和戰時的口號,當人們走近這些浮雕時,耳邊就響起了當年的實況錄音:敵機轟炸聲,對空射擊的機槍聲,戰士們衝鋒殺敵的呼喊聲。還有當年莫斯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列維坦的洪亮的聲音。他在宣讀捷報,號召人們為勝利流盡最後一滴血……
走過雕像林立的英雄廣場,便是哀悼廣場,廣場邊上有一幢碑石環繞的圓形建築,是陣亡將士紀念大廳。大廳正中是一隻巨手,手中高舉著一支長明火炬,旁邊有4名衛兵守衛著,周圍牆壁上的數十面紅旗上,有700O多名陣亡官兵的名字。在山崗的頂部,聳立著一座氣勢雄偉的「祖國母親在召喚」塑像,高85米,連底座重8000噸,她右手持劍,左手遙指敵人進犯的方向,大聲呼喚兒女們奮起英勇殺敵。這尊塑像好像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女神,被視為伏爾加格勒市和整個俄羅斯的象徵。
由喀山乘船經烏裡揚諾夫斯克可直達伏爾加格勒市,伏爾加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遊右岸,距莫斯科1000公裡處。伏爾加格勒在十月革命前稱察裡津,因史達林格勒軍民的浴血奮戰殲滅了敵軍,被授於英雄城市的光榮稱號,改稱為史達林格勒。在1961年史達林格勒又改名為伏爾加格勒城。作為連接伏爾加河和頓河的著名運河的起始點而廣為人知。
現在的伏爾加格勒是戰後重建的,整潔而漂亮。全長100多公裡的列寧運河(即伏爾加河-頓河)流過改稱南郊,城北有綠色防護林帶。列寧大街兩側的高樓鱗次櫛比,伏爾加河沿河街和朱可夫元帥街之間是一塊塊綠草坪,英雄林蔭道兩旁有白楊、松柏、樺樹和鬱金香。
市中心的無名戰士墓上聳立著高大的尖塔,上面燃燒著長明火炬。在果戈裡大街上設有衛國戰爭博物館。伏爾加格勒全城有近百座紀念碑和雕像,大部分和革命歷史事件及革命歷史人物有關,如史達林格勒大會戰全景畫紀念館聞名遐邇。全境再現了當年大激戰的場景,形象逼真,壯烈動人。
伏爾加格勒有一個著名的紀念地是馬馬耶夫山崗,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的主戰場。入口處,左右各有一尊巨大的浮雕名為"世代永記"。山崗上聳立著一尊象徵"祖國-母親"得高大的婦女塑像,高85米,連底座重達8000噸。這尊塑像好像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女神,被視為伏爾加格勒市和整個俄羅斯的象徵。走過雕像林立的英雄廣場便是哀悼廣場,廣場邊上有一幢碑石環繞的圓形建築,是陣亡將士紀念大廳。大廳正中是一隻巨手,手中高舉著一支長明火炬,旁邊有四名衛兵守衛著。周圍牆壁上的數十面紅旗上有7000多名陣亡官兵的名字。
歷史評價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俄羅斯(包括蘇聯)社會對蘇聯70年歷史的評價有兩次大的變化。第一次發生在1987年,時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戈巴契夫發動了政治改革。政治體制的變化引起了歷史學的反響,史學界提出在蘇聯歷史中「不應該有被遺忘的人物和空白點」,由此在全國掀起一場「重評蘇聯歷史的運動」。這場運動在衝破以往史學領域比較盛行的教條主義和僵化地理解馬克思主義方面有過一些作用,但在「公開性、民主化」的口號下走到了極端,其結果導致對蘇聯歷史的全盤否定,社會的混亂、國家的解體。
蘇聯解體之初,原蘇共領導人的塑像、紀念碑等曾經遭到瘋狂的破壞。也正是這個時候史達林格勒更名為伏爾加格勒。不過在2003年,伏爾加格勒州政府作出恢復城市原來的名稱「史達林格勒」的決議。州議會議長說道:「史達林格勒是俄羅斯歷史中最光榮的名字。史達林是強大俄羅斯的象徵。重新使用這個名字,有助於使俄羅斯人對國家的未來充滿希望」。己有十幾個州政府籤名支持伏爾加格勒市政府的改名要求。
2003年11月13日,俄羅斯秋明州伊希姆市政府決定,在原來被推倒的史達林塑像位置上重新豎立史達林紀念碑。副市長伊·法傑伊娃指出:衛國戰爭時期,由伊希姆市人組建的軍團呼喊著「為了祖國!為了史達林!」的口號從這個廣場走向前線。而政府這個決定得到了普遍的支持。這是還歷史的公正。
據最近的統計,重新肯定史達林者已經不限於共產黨(佔該黨被調查者的75%)。自由民主黨肯定史達林者比例最高(佔該黨被調查者的83%),而在親總統的俄羅斯政權黨「統一俄羅斯」中,肯定史達林的也佔到被調查者的58%。
只是現在還沒有定下來是否要重新命名為史達林格勒。
5月9日是俄羅斯勝利日,俄羅斯歷史名城伏爾加格勒(原史達林格勒)全城當天舉行慶祝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活動。隆重的儀式,熱烈的場面,讓人再度感受到當年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勝利後人們的喜悅情景,銘記這裡曾發出過歷史的最強音——蘇聯人民能徹底戰勝法西斯。
作為俄羅斯最大的城市之一,伏爾加格勒在全球以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史達林格勒而聞名,史達林格勒戰役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保證了俄羅斯和它的盟國——英國、法國和美國在二戰中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