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伏爾加格勒
容納人數:45568人
啟用時間:2017年11月26日
承辦賽事:
6月19日,突尼西亞vs英格蘭(G組)
6月22日,奈及利亞vs冰島(D組)
6月25日,沙特vs埃及(A組)
6月28日,日本vs波蘭(H組)
(圖)伏爾加格勒的世界盃海報上使用了大量機械幾何拼接圖案,呼應的是生活和運動中的新技術。
伏爾加格勒是伏爾加格勒州首府,始建於1589年,位於莫斯科東南1000公裡處,坐落在伏爾加河下遊平原上。人口100多萬人。原稱「察裡津」,是伏爾加河下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截至20世紀初,察裡津已經設有230家輕工業和重工業工廠。它逐步從一個中轉貿易小城變成了一個開有許多工業企業的工業中心,現在依然如此。1925年在居民點更名的群眾運動中,為了紀念史達林在國內戰爭期間保衛城市的功績,察裡津市更名為史達林格勒,而察裡津小河更名為皮奧涅爾卡。城市正是以史達林格勒之名而被載入所有世界歷史教科書中。
(圖)伏爾加格勒的城市風光
從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在城市要衝和市內開展了最重要的一場戰役,成為二戰轉折點。史達林格勒戰役總共持續200天,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陸戰。它是整個二戰甚至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也是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它與中途島、阿拉曼一起構成了二戰的重要轉折,以巨大的傷亡與破壞,絕望的攻伐與殘酷殺戮被世人所銘記。希特勒將其精銳悉數派到了這個俄羅斯南部樞紐,一旦攻克,德軍便可向北包抄莫斯科,向南奪取高加索油田和秋明油田,其燃料供應問題便得以解決。
(圖)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的一場突擊戰
持續將近一年的戰爭將偌大的城市碾成粉末,雙方幾乎在每一寸土地上開展了殊死爭奪,激烈交戰的雙方往往僅有一牆之隔,連對方的呼吸聲都清楚可聞,「即便攻佔了客廳,也要在廚房再打一仗」。紅軍將士的平均存活時間不超過24小時,而德國人則每天會損失2000多名士兵,這場戰役最終造成了近200萬的傷亡。在蘇德前線作戰的德國全部軍隊的大約四分之一都消耗在史達林格勒,蘇聯軍隊的損失與德國軍隊不相上下,史達林格勒完全被摧毀,蘇聯軍民成就了一場偉大的勝利,也鑄造了一次慘痛的失敗,而那些鮮活又脆弱的生命,在似乎無比遼闊的歷史面前,最終只淪為了空洞的數字與注釋。
(圖)伏爾加格勒街景一瞥
今天的伏爾加格勒整潔而漂亮,一切都是戰後重建的。全長100多公裡的列寧運河流過該城南郊,城北有綠色防護林帶。城市的街道寧靜,任由火車來回穿梭。儘管七十多年前炮火恆天,但是這座城市卻安靜如斯,仿佛一切都未發生過。在這裡您可以留連勇士廣場,徜徉英雄林蔭道,參觀位於伏爾加河水電站旁邊的坦克炮群,和馬馬耶夫崗上的大型群雕。這一切似乎在向經過的人們講述著76年前那場在史達林格勒進行的殘酷戰鬥。如果說戰後重建是這個城市的一次重生,那舉辦世界盃無疑將使它再次重生。
(圖)伏爾加格勒競技場的選址就位於馬馬耶夫崗
伏爾加格勒競技場所在的馬馬耶夫崗,是蘇軍與德軍爭奪最為激烈的一個高地,幾度易主。現在,蘇聯母親雕像仍然屹立在馬馬耶夫崗,那裡還修建了一座納粹元帥保盧斯投降的雕像。將世界盃球場修建在這樣一個歷史厚重的地點,在外界看來是對德國的一種嘲諷,就連德國前總理施洛德在訪問伏爾加格勒的時候都曾表示,伏爾加格勒對德國來說就是一根刺。
伏爾加格勒州的州長安德烈-博查羅夫倒是相當樂觀,他認為,伏爾加格勒現在與德國的關係非常友好,若兩國的比賽在這裡進行,也是對當今和平時代的最好紀念。不過,伏爾加格勒競技場只承辦四場小組賽,州長大人可能會有些小失望咯。
(圖)伏爾加格勒的早期設計圖
伏爾加格勒競技場的設計非常新穎,是俄羅斯首個牽索結構的球場。球場的外牆採用倒置的截頂圓錐形結構,為整座建築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球場立面支架的設計和防風帶保障了勝利日的焰火表演。它擁有格子狀的外觀,穹頂的特殊建造方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自行車輪的輻條,但它的設計者更願意將球場的造型描述成為節日禮花。按照計算,伏爾加格勒競技場可容納約4.5萬名觀眾,看臺上方以及帶有加熱系統的自然場地上方裝備有遮護板,因此總造價將近4.6億美元。伏爾加格勒競技場落成之後,它承辦的的第一場正式比賽將是2017-18賽季的俄羅斯杯決賽,比賽時間則定在了2018年5月9日——俄羅斯偉大的衛國戰爭迎來勝利日73周年之際。這也是俄羅斯杯決賽最後一次在首都以外的城市舉行,此後這項賽事的冠軍角逐將被固定在莫斯科盧日尼基體育場。
(圖)伏爾加格勒旋翼的現有主場中央體育場
伏爾加格勒原本有一座伏爾加格勒中央體育場,建成於1964年,可容納約3.2萬人,一直是伏爾加格勒旋翼(FC Rotor Volgograd)的主場。由於球場在設計時沒有考慮過後期的翻新,所以當中央體育場在國際足聯的標準中落選時,當地市政府決定建造一座新的球場,也就是伏爾加格勒競技場。這座球場在世界盃賽事結束之後,也將取代中央體育場成為旋翼的主場。說起旋翼,這支組建於1929年的老牌球隊曾經在1995年的歐洲聯盟杯上淘汰過曼城。1998年,伏爾加格勒旋翼來到了中國,參加當時在上海舉辦的遠東俱樂部足球錦標賽。旋翼先是在小組賽中4-3擊敗了上海申花,又在決賽中4-3擊敗了大連萬達,驚險地奪得賽事冠軍。
(圖)伏爾加格勒競技場內景
伏爾加格勒的另一支球隊伏爾加格勒奧林匹亞(FC Olimpia Volgograd)雖然年輕,卻也極富傳奇色彩。率領俄羅斯隊徵戰2016年歐洲杯的「零工資」主教練萊昂尼德-斯盧茨基(Leonid Slutsky)就曾經在奧林匹亞創造「凱澤斯勞滕奇蹟」。這支組建於1989年的球隊,原本只是一個足球學校,偶爾參加一些青少組的比賽。1993年,斯盧茨基加盟了奧林匹亞。在他的調教下,德尼斯-科洛丁(Denis Kolodin),羅曼-阿達莫夫(Roman Adamov),安德烈-博克霍夫(Andrei Bochkov),馬克西姆-布爾琴科(Maksim Burchenko),阿列克謝-日丹諾夫(Aleksei Zhdanov)等一眾後來的俄超球員在這裡開始了足球生涯,82-83梯隊也成為奧林匹亞的「92班」,他們在1998年開始參加聯賽,從最低級別的地區業餘聯賽一路殺進了俄乙聯賽,連續三個賽季與升甲失之交臂。
(圖)伏爾加格勒競技場與河畔美景融為一體
有趣的是,在離開奧林匹亞之後,斯盧茨基還執教過莫斯科中央陸軍這樣的俄超豪門,並在2015年接過了俄羅斯隊的教鞭。但是,由於俄羅斯足協在支付了前任主帥卡佩羅的1050萬英鎊違約金之後瀕臨破產,因此斯盧茨基無法從國家隊領到任何的固定工資,只有率領俄羅斯隊在歐洲杯小組出線才能領到一些獎金。結果,俄羅斯隊在小組賽中就慘遭淘汰,白幹一年的斯盧茨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辭職。
(圖)「情意綿綿」的三支伏爾加格勒球隊(左為奧林匹亞,中為FC伏爾加格勒,右為旋翼)
在其他城市裡,同城球隊之間往往存在著「誰才是城市代表」的爭議話題,但在伏爾加格勒並不存在。2005年,伏爾加格勒旋翼開始出現財政危機,球隊幾度傳出搬遷或破產的新聞。2009年,隨著俄羅斯開始為申辦世界盃而努力,伏爾加格勒政府也在積極做著準備。鑑於中央體育場無法改造,伏爾加格勒當局提出要新建球場的方案,但根據俄羅斯組委會的要求,賽事承辦城市需要有一支職業球隊在世界盃之後繼續使用新建的體育場。考慮到走在破產邊緣的旋翼不一定能撐多久,主力球員流失的奧林匹亞也風雨飄搖,政府直接拿來奧林匹亞的俄乙參賽資質,新建了一支伏爾加格勒足球俱樂部(FC Volgograd),作為新建場館的候選球隊。如果老球隊旋翼破產,FC伏爾加格勒就會成為伏爾加格勒競技場的新主人。結果,頑強的旋翼沒有破產,相對年輕的奧林匹亞卻從俄丙降到了第五級別的地區聯賽。
(圖)夕陽餘暉中的伏爾加格勒競技場
2010年,在俄羅斯確認申辦之後,伏爾加格勒也獲得了賽事承辦的資格,但旋翼依然頑強地「活著」,且財政狀況有所好轉。此時,俄甲波多爾斯克勇士隊( FC Vityaz Podolsk)宣告破產,他的名額最終由俄乙南區排名第三的FC伏爾加格勒遞補。州政府決定,將FC伏爾加格勒和伏爾加格勒旋翼兩支球隊合併成為一支,以「旋翼」的名字直接參加俄甲聯賽。此時,伏爾加格勒競技場的建設與使用方案已經確定,球場新主人就是合併之後的伏爾加格勒旋翼。
(圖)伏爾加格勒競技場與祖國母親雕像遙相呼應
可惜,遞補參賽的旋翼沒有做好參加俄甲的充分準備,以倒數第二名的身份再次降回俄乙,並在2014-15賽季一路降入俄丙聯賽;而奧林匹亞雖然一度重回俄乙,但也在競爭壓力之下難堪重負,降回到了地區聯賽。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來到俄丙的旋翼觸底反彈,先是強勢贏得了2015賽季俄丙西南區的冠軍,隨後又在2016-17賽季贏得了俄乙南區的冠軍。回歸俄甲之後,儘管沒有繼續保持強勢,但旋翼依然在為保級而拼盡全力。畢竟伏爾加格勒競技場就坐落在祖國母親雕像腳下,如果不能在世界盃開始前留在俄甲,不必說「被降級」的奧林匹亞和「被合併」的FC伏爾加格勒,就算是「祖國母親」應該都會傷心落淚吧?
祖國母親像
馬馬耶夫崗上聳立著一尊名為「祖國母親在召喚」的高大雕像,由雕塑家葉夫根尼-烏切季奇及結構工程家尼古拉-尼基金所設計。這座雕像於1967年完工,是當時最高的雕像,也是目前最高的非宗教或神話雕像。雕像高85米,連底座重8000噸,本體為一右手持劍高舉,左手水平伸展的祖國母親。她面向波濤滾滾的伏爾加河,右手執利劍,左手指向柏林,她在號召自己的英雄兒女衝鋒陷陣,消滅敵人。這位頂天立地的女神,被視為伏爾加格勒市和整個俄羅斯的象徵。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全景圖博物館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全景圖博物館建造在因轟炸而只殘存了外圍一部分的原麵粉廠旁邊。——這個麵粉廠是整座城市裡唯一在戰火中倖存下來的建築。這裡收集著豐富的關於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資料。被戰火焚燒成一片荒原的1942年的史達林格勒模型、當時使用的武器、各種軍用品等諸多展示,一起充當著這段光榮歷史的證言。另外,這裡還排列著當時將校們的肖像,其中也有史達林的肖像。如今在整個原蘇聯土地上,都已經消失的史達林形象,在這裡卻有保存。博物館上面部分繪有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戰況巨型全景圖,是俄羅斯最大的油畫,佔地約2000平方米,講述著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最後階段,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博物館大樓內展覽的還有保留至今的武器、地圖、獎章、衣服、照片等。博物館中還陳列著大量珍貴的二戰文物,其中包括著名的狙擊手瓦西裡-扎伊採夫的步槍,槍身上刻著「敬蘇聯英雄瓦西裡-扎伊採夫,在史達林格勒殺死了超過300個法西斯份子。」瓦西裡的遺體就葬在馬馬耶夫崗,就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紀念碑旁,墓志銘上只有一句話:「我們沒有任何撤退的餘地。」
在市中心散步也會留下美好印象。伏爾加格勒有許多公園、街心花園、紀念碑和雕塑作品,它們都處在優美的史達林建築的環抱之中。如果有體力和時間,可以前往伏爾加河水電站大壩。這個水電站於1961年啟動,其規模直到今天仍讓人嘆為觀止,是俄羅斯歐洲部分最大的水電站。在城市的另一端,在伏爾加河與頓河通航水道開始的地方, 有另一座創紀錄的建築物——弗拉基米爾-列寧雕像。這座雕像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歷史人物紀念雕像而載入了《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一書中。去俄羅斯旅遊,不妨也去這座英雄城市感受一下,除去慘烈的戰爭史,伏爾加河畔美麗的風光會讓你陶醉。靜靜的伏爾加河在這裡變得象湖海般寬闊,河流如海水一樣呈蔚藍色,近觀清澈見底,遠望煙波浩淼,氣象萬千。今天的伏爾加格勒正敞開她博大的胸懷,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
我國在伏爾加格勒沒有使領館,那裡屬駐俄羅斯聯邦大使館領區,電話:007-499-9518661。
【本文僅授權懂球帝發表,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