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家族體型最小的種類,跟鼠類差不多大小,進化過程接近人類

2020-12-03 幻之獅

鼠龍曾被認為是遠古恐龍界中體型最小的恐龍,屬於恐龍界的「小老鼠」。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鼠龍剛孵化的時候以四足行走,但這種恐龍隨著逐漸長大,它的身體質量中心會隨著生長而改變,運動方式從四條腿爬行變為雙腿步行。這十分類似於人類的成長過程,人類在嬰兒時期,同樣用手足爬行,等到身體長到一定程度後,開始搖搖擺擺的學著走路,而後隨著年齡逐漸長大,走路變得越發平穩。最終,利用雙腿來支撐身體並做各種動作。

這種轉變在動物王國是極為罕見的,只有極少數物種被認為也會隨著年齡經歷從爬行到直立步行的轉變,而且它們全都是恐龍。而鼠龍是其中最明顯的種類。

鼠龍剛孵化的時候,體型可算是「微型」,小到如老鼠的幼崽一樣,因此得名「鼠龍」。它們是食草類恐龍,主要以蕨類植物為食,也許是蕨類過於營養,它們在8-10年的時間內,體重從幾十克變為1噸重。儘管如此,它們依舊是溫順的,食肉龍會將其作為食物,尤其是暴龍哥,它們很喜歡以鼠龍為食。

除了鼠龍之外,科學家通過分析恐龍的系譜樹,認為慈母龍,禽龍、鸚鵡嘴龍、橡樹龍、大椎龍等幾種恐龍,都如鼠龍一樣,從最初的四肢著地,變為雙足著地。這些恐龍無一例外都是食草類,而食肉龍恐龍不具備這種「進化」功能。看來,素食主義者在進化方面更勝一籌。

儘管鼠龍與人類一樣,都是用雙腿走路,但實質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更不是什麼「親戚」。

除了恐龍,在人類目前所發現的動物中,沒有任何動物可以做到這一點。按照這種進化理論,這些恐龍像極了人類,有生物學家認為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也許經歷千百年後,它們會進化為智慧物種,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並產生出文明。也許最終成為地球主宰者的是它們也說不定。到那時,坐在電腦前面「吃雞」的或許不是人類,而是它們。

相關焦點

  • 最苗條的食肉恐龍,這體型堪稱是恐龍家族的超級模特了
    什麼恐龍最強悍?什麼恐龍體型最大?什麼恐龍防禦力最強?什麼恐龍長相最奇怪?關於這些話題我們此前也都分別進行過討論。
  • 巴掌大小的恐龍?在成年後雙腳直立行走,這是向人類進化的趨勢?
    科學家認為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出現了5次生物大滅絕,而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就是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隨著一顆小行星的到來,這些龐然大物在地球上逐步的走向了滅亡。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恐龍就是體型龐大,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生物,它們並沒有高等智慧生命的形成,即使他們在地球上統治了1.6億年的時間。
  • 韓國發現世界上最小恐龍足印,長度僅1釐米,體型或如麻雀大
    提起恐龍,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它們超龐大的身軀,如兇猛的肉食恐龍霸王龍等體長大多都超過了10米,而梁龍裡面的地震龍身長33.5米,和藍鯨的體長差不多。不過實際上恐龍的體型相差萬別。如歐洲地區出現了一種非常嬌小的恐龍——秀頜龍,體長只有60釐米左右。
  • 人類的"遠親"體型賽大象 "直系表親"小且像鼩鼱
    2008年,研究人員發現一根56釐米長的二齒獸股骨後,意識到這是一種體型較大的動物。然而,蘇萊賈和同事發現的二齒獸骨骼化石更大,其股骨長度超過80釐米。涅德威茲基說:「獲得這一考古發現之後,更加清晰地表明我們正在研究一種體型巨大的遠古物種。我們認為這是三疊紀歐洲地區最意想不到的考古發現之一,誰會想到這裡會發現接近大象大小的哺乳動物遠親物種化石證據?」
  • 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體重只有14克,是唯一會飛翔的鼠類
    說起哺乳動物,這個種類的數量很多,其中從人類到獅子老虎、大象、再到豹和狼,老鼠和貓狗等等,都是哺乳動物的一員,可以說,在這個類目中,雖然人類的數量沒有昆蟲種類那麼多,但是人類卻是陸地上最有力量的一員。知道了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那麼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你知道是什麼嗎?答案就是羽尾袋鼯。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讓我們來看看,翻開生物學,在名稱上一般名為袋鼯的一般是指那些可以從樹上跳下來,然後滑翔落地的鼠類。
  • 人類的"遠親"體型賽大象,"直系表親"小且像鼩鼱
    2008年,研究人員發現一根56釐米長的二齒獸股骨後,意識到這是一種體型較大的動物。然而,蘇萊賈和同事發現的二齒獸骨骼化石更大,其股骨長度超過80釐米。涅德威茲基說:「獲得這一考古發現之後,更加清晰地表明我們正在研究一種體型巨大的遠古物種。我們認為這是三疊紀歐洲地區最意想不到的考古發現之一,誰會想到這裡會發現接近大象大小的哺乳動物遠親物種化石證據?」
  • 恐龍存活1.6億年為何沒進化?人類憑什麼取代恐龍稱霸地球?
    恐龍在地球上統治足足有一億多年,為什麼沒有進化成高級物種,反而最終落得滅的下場?達爾文說過,能夠生存下來的生物不是最強壯的生物,也不是最聰明的生物,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生物。如果六千五百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導致恐龍滅絕,那麼恐龍中的傷齒龍或者馳龍就完全可能進化成代替人類的一種動物。
  • 恐龍的祖先是誰,可能只有兔子一般大小!
    恐龍這充滿了神秘性的生物,在地球上活躍了數億年之久,人類的歷史和它們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而反過來看,正說明人類有著巨大的潛力。即便是從南方古猿開始算起,也不過僅僅只存在了三千萬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就已經到達了現在的高度,還有機會調侃恐龍,只希望不步後塵。
  • 恐龍存活1.6億年為何沒進化?人類憑什麼取代恐龍,成為地球霸主
    恐龍在地球上統治足足有一億多年,為什麼沒有進化成高級物種,反而最終落得滅的下場?達爾文說過,能夠生存下來的生物不是最強壯的生物,也不是最聰明的生物,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生物。如果六千五百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導致恐龍滅絕,那麼恐龍中的傷齒龍或者馳龍就完全可能進化成代替人類的一種動物。人類是地球的智慧生命,起源於五百萬年前,人類能夠在幾百萬年的時間就進化為智慧生命,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科學家都感到吃驚。同時,科學家也一直有個疑問。
  • 選錯了進化方向,恐龍1.6億年沒進化出文明,人類僅用了四百萬年
    生物進化的大方向是運動能力的普遍增強,比如跑的更快、跳的更高甚至是飛行距離更遠。由於地球遠古時期大氣中氧氣含量比較高,史前動物的體型普遍高大,但如今地球空氣氧氣含量已經大幅減小,動物的體型也跟著縮小。當然,不同的物種選擇了不同的進化方向,比如體型較小的蛇類為了更有效的捕獵,擁有了毒液以及毒牙,而大型的蟒蛇卻不需要這麼做。
  • 恐龍統治地球1.6億年,為何沒進化出高等文明?只因選對了方向
    主要體現在雜,恐龍數量雖然多,種類也多,相互之間克制性太強。恐龍主要體現的是動物生存本能特質,也就是說和其他動物一樣。站在恐龍家族頂端的食肉恐龍,基本是富家公子,不愁吃喝,可能由此導致缺乏思考。並且霸王龍之類數量也比其他龍少,就跟現在的獅子老虎一樣,更多的是羚羊、斑馬之類。遠古地球雖然提供給恐龍一個適宜生存的環境,但是也造就恐龍生態的雜亂,最終無法孵化出文明。
  • 如果人類的體型縮小10倍,還能保住地球的霸主嗎?
    在地球漫長的生物進化史中,主宰這個星球的物種不斷發生變化。1億年前,恐龍曾是這個星球上最成功的物種。當人的體型縮小為原來的十分之一後,我們可以解決很多資源短缺的問題。人的體型小了,交通工具以及生活用品都可以做得很小,能耗將會大幅度下降,排放出的廢熱和二氧化碳也會隨之降低。人類所需的食物和水也都會顯著減少,很多資源不再會捉襟見肘,地球可以容納更多的人生存。
  • 科學家首次發現單指恐龍 體型只有鸚鵡大小
    京報網訊(記者劉冕)在內蒙古臨河地區的巖石中,一種體型宛若鸚鵡的小型恐龍重見天日。昨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首次發布,這種被命名為單指臨河爪龍的小型恐龍,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只發育一個手指的恐龍。
  • 10大恐龍之最,最小的恐龍體重僅有0.26千克?
    10大恐龍之最,最小的恐龍體重僅有0.26千克?想必大家都多少對恐龍有一些了解吧,可能在很多人眼中他們是威猛兇狠的,令人恐懼的,但是具體的應該沒什麼了解,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恐龍吧。中華鳥龍最色彩繽紛的恐龍有很多恐龍都是長羽毛的,但是有些根本看不出來。中華鳥類是第一種被發現化石中帶有羽毛的非鳥類恐龍,也是第一種被確定羽毛顏色的非鳥類恐龍。它生活在早白堊紀的中國,與秀頜龍(最小的恐龍)有著相近的親緣關係。
  • 恐龍從誕生到進化,經歷了1.6億年,又為何能稱霸地球?
    肉食恐龍中進一步進化一部分,兇猛一部分比較溫順兇猛的,專吃大動物享用的是大油大葷,個個五大三粗,非常兇猛強悍,但是有一些專吃小動物了,就如同昆蟲,蜥蜴等和某些植物,他們都是體型比較小的。三疊紀結束時,終於迎來了恐龍時代,進化中的恐龍終於登場了,按照恐龍結構,可以分為鳥臀目和細臀目兩種種類,兩大種類,新木類又可以分化為獸腳亞目和蜥腳亞目,三疊紀後期出現的早期恐龍已經分化成三大種類,所以說可以看出在短時間內基本確立了恐龍的進化路線。
  • 為什麼人類只用十萬年就進化到高級文明,而恐龍幾億年都沒有?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在地球上存活的時間足足高達1.7億年,但是直接恐龍滅絕之時,恐龍的智慧與習性居然沒有任何變化。有人稱再給恐龍1億年時間,恐龍依然進化不出智慧。智慧的誕生本來就是非常偶然的事情,地球上出現了300萬種動物中,也只有人類變成了高等動物,誕生了智慧,形成了文明,這種概率不亞於刮彩票中獎。
  • 這個就是恐龍的祖先?美國出土小個子恐龍,被認為是恐龍的祖先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眾所周知,恐龍家族中普遍都是龐然大物,連飛行在空中的翼龍也比如今的角雕大幾倍,因此不少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的祖先可能也是龐然大物。然而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龐大的恐龍反而可能起源於一種嬌小的恐龍。根據報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期出現了一篇關於探索恐龍祖先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一種體型十分嬌小的恐龍,並且通過研究認為它很可能就是所有恐龍的祖先。那麼這隻嬌小的恐龍到底是什麼來頭?為什麼研究人員認為它是所有恐龍的祖先?這隻小恐龍是什麼來頭?
  • 電影史上出現過很多「恐龍」,最不正經的是……
    沒看出來的,跟空姐一起補習下雷龍知識。雷龍是最廣為人知的蜥腳類恐龍之一,它身長約26米,體重介於24到32公噸。位於Tellus科學博物館的雷龍標本。雷龍和劍龍一樣,都是食草性恐龍,它的顯著特點是長頸、長尾巴,與身體相比,頭部相當小。
  • 「恐龍大明星」角龍家族中的老前輩——原角龍
    在龐大的恐龍王國中,提到角龍家族的明星恐龍第一個深入人心的非三角龍莫屬。但今天要介紹的則是角龍家族中較早出現的一位——原角龍!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恐龍 與蜂鳥大小相當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3月12日編譯報導】科學家日前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研究人員將它命名為「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據英國《太陽報》11日報導,這隻恐龍的頭部比黑醋慄還要小,被完整地包裹在琥珀裡。它的細節也被琥珀完整地保留了下來,研究人員可以很好地利用3D技術還原它原本的結構。報導稱,這種恐龍生活在大約一億年前,長度只有2英寸,重量不足1盎司(約28克),與世界上現存最小的鳥類——蜂鳥的體型差不多大。它眼睛碩大,可以適應日光。此外,這種恐龍牙齒密集,約有100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