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機新型糾錯代碼!來自量子物理學家的最新突破

2020-08-28 科學新聞前沿

班傑明·布朗博士是雪梨大學納米研究所和物理學院的研究員。 出處:雪梨大學

雪梨大學的一位科學家實現了一位量子業內人士所說的「許多研究人員認為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物理學院的班傑明·布朗博士已經為量子計算機開發了一種糾錯碼,它將釋放更多的硬體來進行有用的計算。它還提供了一種方法,可以讓谷歌和IBM等公司設計出更好的量子微晶片。

他通過將已知的三維操作代碼應用於二維框架來做到這一點。

布朗博士說,「訣竅是把時間作為第三個維度。我使用兩個物理維度,加上時間作為第三個維度。」 「這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這有點像編織,」他說。「每一排就像一條一維的線。你一排又一排地編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就產生了一個二維的材料板。」

量子計算概念圖

容錯量子計算機

在科學家建造足夠大的機器來解決有用的問題之前,減少量子計算中的錯誤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量子信息非常脆弱,因此它會產生很多錯誤,」布朗博士說。

完全消除這些錯誤是不可能的,因此目標是開發一種「容錯」體系結構,其中有用的處理操作遠遠超過糾錯操作。

「直到一個錯誤觸發白屏或其他故障之前,你的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已經在很多年裡執行了數十億次操作,目前的量子操作很幸運,每20次操作中只有不到1次錯誤,而這也意味著每小時有數百萬次錯誤。」「這將帶來很多次白屏。」

如今實驗量子計算機中的大部分構件——量子比特或量子比特的發部分組成部分,都被用於糾錯的「開銷」所佔據。

布朗博士說,「我抑制錯誤的方法是使用一種代碼,這種代碼在二維的架構表面上運行。這樣做的效果是把很多硬體從糾錯中解放出來,讓它繼續處理有用的東西。」

內奧米·尼克森(Naomi Nickerson)博士是加州帕洛阿爾託PsiQuantum的量子架構部主任(她與這項研究無關)。她說:「這一結果為執行容錯門建立了新的選擇,它有可能極大地減少開銷,讓我們離實用的量子計算的到來更加接近。」

量子處理器渲染圖

通向通用計算的途徑

像PsiQuantum這樣的初創企業,以及谷歌、IBM和微軟等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帶頭開發大規模量子技術。 迫切需要找到能夠讓他們的機器擴大規模的糾錯碼。

微軟量子公司(Microsoft Quantum)高級研究員麥可·貝弗蘭(Michael Beverland)博士也與這項研究無關,他說:「這篇論文探索了一種令人興奮的奇特方法來執行容錯量子計算,為無需蒸餾就可能實現二維通用量子計算指明了方向,而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目前存在的二維代碼需要貝弗蘭博士所說的蒸餾,更準確地說是「魔態蒸餾」。 這是量子處理器對多個計算進行排序並提取有用計算的地方。

這就消耗了大量的計算硬體,僅僅是為了抑制錯誤。

布朗博士說,「我已經應用了三維碼的強大功能,並將其改造成二維框架。」

今年3月,他與來自EQUS和雪梨大學的同事在頂級物理雜誌「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在這項研究中,他和他的同事開發了一種解碼器,可以識別和糾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的錯誤,實現了糾錯的世界紀錄。

「識別更常見的錯誤是我們釋放更多處理能力進行有用計算的另一種方式。」

史蒂芬·巴特利特(Stephen Bartlett)教授是該論文的合著者之一,也是雪梨大學量子信息理論研究小組的負責人。說到:「我們在雪梨的團隊非常專注於發現我們如何放大量子效應,以便它們能夠為大規模設備提供動力。」

「布朗博士的研究已經證明了如何為量子晶片做到這一點。這類進展將使我們能夠從少量的量子位發展到非常大量的量子位,並建造超強大的量子計算機,解決未來的重大問題。」

相關焦點

  • 新的糾錯碼為通用量子計算開闢了新的途徑
    為了讓量子計算機處理複雜的任務,糾錯碼需要能夠執行量子門操作;這些是對量子比特信息執行的小邏輯操作,當組合起來時,可以運行算法。經典的計算類比是與門、異或門等。物理學家描述了實現通用計算所必需的兩種量子門操作(以其不同的數學方法區分)。
  • 量子計算機最新動態:大腦式量子計算機
    據谷歌最新報導,科學家正在構建一種「像大腦一樣」的量子計算機。這一最新研究項目旨在利用量子計算機的威力來構建一種新型的神經網絡,為量子神經網絡做準備。研究人員表示這項工作可以引領下一代人工智慧。人的大腦具有驚人的能力,使其在許多方面比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都更強大。
  • 量子電路壓縮新方法:有望提前實現商用量子計算機
    「嘈雜的中級量子」技術,英語:Noisy Intermediate-Scale Quantum technology,簡稱:NISQ,這一術語由著名量子物理學家、量子信息科學先驅、加州理工學院量子信息與物質研究所所長、約翰·普雷斯基爾(John Preskilll)提出。
  • 量子電路壓縮新方法:有望提前實現商用量子計算機
    儘管量子計算硬體的進步將可能解決這一資源缺口,但從目前來看還需要較長的一段時期才能有所突破。,潛在地減少了對量子計算機硬體改進的需求,有望通過這一電路壓縮的新方法,可以提前數年交付現實世界的量子計算機。
  • 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的量子糾錯碼
    ,該代碼一次只能測量幾個量子位,以確保計算的一個階段與下一階段的一致性。量子計算機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論上的設備,可以比常規計算機以指數方式更快地執行某些計算。對於大多數量子計算機設計而言,至關重要的是量子誤差校正,它有助於保留量子計算所依賴的脆弱的量子狀態。
  • 新型二維量子點陣列:朝著通用量子計算機邁出重要一步!
    目前,製造真正的通用量子計算機還需克服種種難題,比如實現更多的量子位、克服溫度和環境因素影響、具備量子糾錯能力、實現量子位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用現有的晶片工藝和原材料來製造等。創新近年來,法國微電子領導者 CEA-Leti 參與的一項泛歐洲的合作,一直在研究如何將日常的電晶體(我們手機中總共有數十億個這樣的器件)作為量子位使用。
  • 量子編程取得突破:量子計算機的第一種直觀語言
    在追求強大的量子計算機方面,最近已經取得了一些技術進步。目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家已經在程式語言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們的量子語言是此類語言中的第一種,它與古典計算機語言一樣優雅,簡單且安全。
  • 谷歌量子計算再次重大突破!首次模擬化學反應,可用於開發新物質
    此外,Google 團隊已經發布了實驗的代碼,它使用了化學量子計算的開源庫 OpenFermion。而之所以量子計算機進度緩慢,「糾錯」就是阻礙其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Rigetti 的創始人兼 CEO,物理學家 Chad Rigetti 對此打了一個生動的比方,假如你花一億美元造了一臺 10000 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當糾錯問題被解決的時候,它的威力巨大,而反之則是一臺隨機噪聲發生器。
  • 最新量子計算機單價1500萬美金成功出售
    加拿大量子計算機公司D-Wave System近日宣布,其最新研製出的量子計算機2000Q的計算能力是此前設備的2倍。儘管該新型計算機目前處於最先進的水平,但仍然無法消除很多科學家心頭的疑雲,他們質疑其是否名副其實。
  • 技術之戰——量子計算機競賽愈演愈烈
    離子阱量子計算機並非新奇事物,早在1995年第一個基本量子電路中量子比特中,離子阱就有所應用,遠先於超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量子物理學家丹尼爾·斯裡希特(Daniel Slichter)表示,將所有的努力都用以構建一個商業系統,倒是十分新奇。
  • 新型量子計算機首個基本元件問世 運算速度更快
    新型量子計算機首個基本元件問世  單量子比特裡德伯門擴展性更強、運算速度更快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典和奧地利物理學家攜手,研製出了單量子比特裡德伯(Rydberg)門,這是新型量子計算機——囚禁裡德伯離子量子計算機的首個基本元件。
  • 中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取得了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超過美國?
    根據華安證券於今年10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可望通過探索研究量子信息技術,從而在全球科技產業中完成「換道超車」,在未來核心科技產業鏈上取得足夠的話語權。基於產業技術演進的角度,第一次量子產業浪潮誕生了包括雷射、半導體和磁共振成像等具有劃時代的重大科技突破。而隨著基礎研究帶來的技術突破,量子科技產業將會迎來第二次發展浪潮。
  • 新型量子光源:為光學量子計算機鋪路!
    導讀據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物理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以僅幾納米的精度成功地將光源安放在原子薄度的材料層中。這種新方法將帶來許多的量子技術應用,從智慧型手機中的量子傳感器和電晶體到數據傳輸所用的新型加密技術。背景之前,晶片上的電路以電子作為信息載體。未來,以光速傳遞信息的光子將可以在光學電路上完成這項任務。
  • 美國霍尼韋爾量子計算機又有新突破
    上周,霍尼韋爾在官網宣布推出最新一代的離子阱量子計算機,即System Model H1, H1使用了離子阱技術,擁有10個完全連接的量子比特,可以達到128的量子體積。除了最新的System Model H1量子計算機外,霍尼韋爾表示已經開始System Model H2的交互活動,H3以及更往後的開發也在進行中,未來十年將從10個量子比特到40個量子比特,實現All- to-all連接,朝著下一代可容錯、可大規模部署的設備邁進。
  • 量子計算機迎來最新突破 量子處理器將成計算之王
    量子計算對於現在的計算機來說,性能優異的處理器則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而人們在傳統的處理器研發方面,也正在趨於研製的極限,不管是理論上的極限,還是物理條件下的極限,那麼應該怎麼突破處理器的發展困擾呢?
  • 美、日、中,三國的量子計算機,進度如何?
    當前,量子計算機仍然處於實驗室研發階段,通用量子計算機的研究仍面臨消除量子噪聲、減少數據丟失和糾錯等問題,但全球範圍內對量子計算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量子計算技術科研攻關也在不斷獲得突破。此外,美國IBM公司還公開發布了量子計算相關教科書和視頻教程,幫助研究人員理解並使用其量子計算最新成果。6.谷歌在《自然》期刊發表其量子計算機最新成果2019年10月,谷歌在《自然》期刊發表關於量子計算機最新成果的文章。
  • 量子計算與量子計算機進展隨議
    量子一詞最早是由德國物理學家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經愛因斯坦、玻爾、德布羅意、海森伯、薛丁格、狄拉克、玻恩等人不斷完善,在20世紀的上半葉,建立了完整的量子力學理論體系。目前量子計算研究進展很快,但量子計算的真正突破取決於真正的量子計算機的進展,尤其是量子存儲和計算器件(注意,這裡沒有使用晶片,因為量子器件和傳統的晶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為量子計算機可以實現存儲容量的指數級增長,同時具有天然的並行計算能力,它可以極大提升存儲能力和計算能力。
  • 霍金提出的「黑洞信息悖論」有望通過量子誤差修正得到解決?
    現在,即使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正出現小型量子計算機,但我們還需要幾年或幾十年才能造出那些遠勝於普通計算機的有用量子計算機。需要更有效的量子糾錯碼來應對真實量子位元令人生畏的錯誤率。阿倫森表示,努力設計更好的代碼是該領域的主要推動力之一,當然同時也要改進硬體。
  • 通用量子計算機和容錯量子計算——概念、現狀和展望
    量子計算技術近年來快速發展並受到廣泛關注。文章將介紹一些量子計算的基本概念、現狀以及遠期和近期的主要挑戰,使讀者可以更準確地理解一些新近的進展,避免誤解。通用量子計算機的主要應用之一是破解RSA密碼。沒有量子糾錯,我們很難實現密碼破解規模的量子計算。因此,量子計算技術的一大挑戰是如何實現有量子糾錯保護的量子計算,也就是容錯量子計算。
  • Google量子計算首次模擬化學反應 可用於開發新化學物質
    雖然計算集中在一個真實化學系統的Hartree-Fock近似模擬上,但它是之前用量子計算機進行化學計算的兩倍大,並且包含了十倍多的量子門操作。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驗證了目前的量子算法可以達到實驗預測所需的精度,並打開了通向真實模擬量子化學系統之路。此外,Google團隊已經發布了實驗的代碼,它使用了化學量子計算的開源庫OpenFerm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