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 爬 猴
作者:王河北 王河南
上世紀六十年代,大約是1969年秋天,在我的老家王家坊集市上,經常出現一個坐在簡易四輪車上要飯的殘疾人,人們都戲稱他「拖爬猴」! 「拖爬猴」實在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說他「熟悉」,是因為他每逢王家坊集,都要到集市上要飯,人們總能看到他那熟悉、獨特而又滑稽的身影。所謂「陌生」,是雖然滿集市的人都知道他,但幾乎沒人知道他的過去、底細。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殘疾人。有上身沒下肢,平時走路,殘疾的身子就綁到自製的四輪車上。說是四輪車,其實就是把他的半截身子硬捆在四個簡易的小車輪子上,雙手就像在水裡划船一樣慢慢地劃著地面支撐著四輪行走。這簡易的四輪說白了,就是他的獨步工具。此人年紀約50歲左右,黝黑的面色,破爛的衣衫捆在代步車上,幾乎還露著白花花的棉花套子,但那雙眼睛卻滴溜溜地轉動著,炯炯有神,露著幾分狡黠,透著幾分精明,也稍微流露著一絲警覺,他的行為卻也有些孤傲和偏執,這一切表現和行為都似乎與這殘缺的身軀不太般配---- 誰也說不清他的來歷,也沒有人有興趣去打聽他的身世,家住何方,他的前世今生。街上的擺攤人都好像繼承了中華民族樂善好施、同情弱者的優良傳統和基因。「拖爬猴」每爬過一個攤位,大家都好像有一種默契一般,隨手施捨給他一點所賣的東西。如賣包子的,就隨手給他個包子,賣橘子的,就送給他幾個橘子。有一次,一個賣涼粉兒的大爺竟然破天荒地給他乘了一碗涼粉兒!要知道,在那個物資奇缺,肚子經常嘰裡咕嚕的年代,我們一幫兒童常常會盯著「賣涼粉兒」的攤位饞的直流口水呀!這個時候,「拖爬猴」竟然心安理得一般地接受了「賣涼粉兒」大爺的饋贈,並沒有表現出多少「受寵若驚」的感恩表情!那一陣子,他的表現真是讓人多少有點反感!還有一次,一個賣甜瓜的大娘可能家裡有點不痛快的事兒,正在不爽, 「拖爬猴」正好爬到了她的攤位旁,大娘想著心事,冷著臉,就隨手拿起一個大甜瓜丟給了「拖爬猴」。結果,奇特的一幕出現了。「拖爬猴」竟然用那雙布滿複雜表情的眼睛狠狠地瞪了大娘一眼,隨手用故意誇大的姿勢將甜瓜又扔回到了大娘的攤位-----「拖爬猴」真是一個不知道自己身份和進退的人,竟然還有一身傲骨,不吃「嗟來之食」! 「拖爬猴」的傲慢和偏執,也多多少少給自己帶來了一些消極的負面影響。後來,每當他再出現在集市上,總有一些和我一樣不懂事的小孩,像跟屁蟲一樣,在集市上追逐著,跟隨著,甚至吆喝著------大家爭相看著他古怪的裝束,跟在他後面起鬨,吵嚷、瞎鬧。儘管大人們一再告誡,儘量不要虐待這位沒有雙腿的可憐的半截人,但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只顧自己玩耍痛快,誰還顧得了那些!再說,儘管孩子們再頑劣,但也僅僅是把「拖爬猴」看成一種「異類」人,也沒有多少不禮貌和厭棄的成分呀!再加上「拖爬猴」的倔強脾氣,孤傲的神情,也都大大加劇了孩子們對他的不理解和不尊重。面對孩子們的頑劣和戲耍,「拖爬猴」幾乎從沒有語言應對,只有那一雙滴溜溜轉動的眼睛,誇張性地假裝出惡狠狠地表情和眼神,衝著向他起鬨的孩子們怒目而視,以維護和保護自己的自尊和身體。 初冬的一天,一個對「拖爬猴」極為不利的消息在集市上逐漸散播開來。「拖爬猴」是潛藏在人民群眾當中的敵特分子!據小道消息來源說,有一個了解底細的中年人站出來,到公安派出所公開指認說,「拖爬猴」是潛伏在大陸的國民黨反革命特務分子,別看他平時裝聾作啞,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實則是以殘疾身體為掩護,妄圖竊取國家機密情報,顛覆無產階級紅色政權!他身上說不定就藏著隨時可發報的電臺!在那個敏感的年代,這可是一個大是大非的的政治問題。這時候,人們才猛然想起,已經有兩三個大集,「拖爬猴」已經沒有在集市上出現了!人們不免扼腕嘆息,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吶!難怪主席他老人家講「千萬不能忘記階級鬥爭!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誰成想,一個半截身軀的「拖爬猴」,竟然是禍害人民的大特務! 夜間,一陣小雪飄過,地上鋪上了一層薄薄的銀裝,但這點雪還不至於影響到第二天王家坊的集市。趕集的人們照樣按部就班地忙碌著自己的生計。這時,消失了半個多月的「拖爬猴」竟然又劃著四輪車出現了!只是與先前相比,他的精神頭已大不如從前,尤其是那一雙滴溜溜轉悠的眼睛顯然已布滿血絲,眼神中也透露出些許的疲憊、無奈、失望和落寞----- 「拖爬猴」又露頭的消息,使趕集的大人孩子們的神經一下子被興奮地撩撥起來,大家似乎都形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被壞人給欺騙了!原來人們同情可憐周濟的弱勢殘疾人竟是一個禍國殃民,埋藏很深的蔣匪特務!無疑,怒火中燒的人們,對待「拖爬猴」的態度也隨即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拖爬猴」再也享受不到原先每個攤位上給予的慷慨施捨的優厚待遇。即使偶爾得到一個小小的施捨,多半也是伴隨著蔑視、鄙夷、厭惡的表情夾雜在裡頭。那個賣涼粉的大爺更是怒不可遏,對著爬到攤位前的「拖爬猴」厲聲怒喝一聲「滾!」。更有那些頑劣調皮的兒童,一邊高喊著:「打倒狗特務!打死大壞蛋!」,一邊好不客氣地往他身上投擲著爛蘋果核、爛菜葉子、爛土渣子等髒東西,對他進行著人格侮辱,使他狼狽不堪。那些平時約束孩子的家長,好像達成默契一般,也對孩子們過分胡鬧的舉動秉持起冷漠觀望甚至有點縱容的態度來,全然不像以前那樣,惡狠狠地亂罵一通,約束著孩子們過分的不禮貌言行。一個階級敵人,過街的老鼠,享受人人喊打的待遇,還不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天氣越來越冷,眼看著大雪節氣就到了。在人們的戲弄和虐待下,「拖爬猴」出現在集市上的頻率也越來越少!當然,他每一次的出現,伴隨的無疑是一輪又一輪越來越厲害的耍弄和打罵。有一次,一個小孩將一團雪攥成「雪蛋蛋」,毫不客氣地從他的後脖領裡塞進了他的後背,惹來的是他呲牙裂嘴的痛苦呻吟表情和旁邊人們的哈哈大笑!但「拖爬猴」又是一個極端固執和偏執的怪人!面對著人們的羞辱,他卻沒有一點磕頭求饒,祈求大家原諒和饒恕的因素在裡面。雖然和先前一樣,沒有語言,但他臉上表現出來的卻更是滿臉的憤懣、委屈、孤傲,甚至仇視的神情,尤其是他那雙滴溜溜轉動的眼睛,傳遞出的信號,表達出的複雜表情更增添了人們對他的厭惡———一個大壞蛋,特務分子,不老老實實,接受人們的懲罰,還脹飽啥?神氣啥? 終於,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人們在王家坊西南10裡多地的李寨子村村東公路邊上,發現了「拖爬猴」凍僵的屍體。大隊書記派人給公社派出所簡單說明了下情況,就隨便找了幾個青壯勞力把「拖爬猴」掩埋到村東公路邊一片亂樹叢子裡,挖了個坑,就地掩埋了。 「拖爬猴」凍死的消息在王家坊集市上流傳了一陣後,也就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人們逐漸淡忘。畢竟一個這種身份的人,落到如此下場,還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嗎?
1990年清明節,李寨子村村東來了幾個莊戶人,據說是「拖爬猴」的親侄子和幾個本家院中人。他們表情很凝重,眼圈發紅,小心翼翼地挖出了「拖爬猴」的遺骨,恭恭敬敬地收殮好,裝進了新買來的一口棺材裡,將「拖爬猴」迎回到了自家的祖墳地,並隆重地進行了掩埋。不久,「拖爬猴」的親侄子當選為縣政協委員。「遷墳」舉動和當選政協委員一事又一次在王家坊集市中熱播開來,一時成了大家最火爆的談資和話題。 直到1990年8月的一天,縣裡電視臺播出了一檔子紀念抗戰勝利45周年的「抗戰老兵--為了民族的自由」專題節目。縣政協文史委員會也出版了一本專門介紹本地軍民堅持八年頑強抗戰的歷史性書籍《抗戰老兵英烈傳》。大多數人們才明白了「拖爬猴」的真實身份和傳奇經歷。籠罩在「拖爬猴」頭上的神秘面紗才終於被緩緩地揭開。原來,他竟然是一位功勳卓著的抗戰老兵!
當時的專題節目好像大體是這樣描述「拖爬猴」的。侯長虹,生於1919年,卒於1969年。1937年被強行抓丁入伍,參加國民黨部隊。抗日戰爭中,身經數戰,1940年參加長沙會戰,系薛嶽部下,擔任尖刀排排長,率部與日寇血戰,一人獨滅日本鬼子13人。為掩護部屬,不幸被倭寇炮彈炸掉雙腿,昏死,耳聾。被部屬救回,醒後,發現痛失雙腿,遂萬分痛苦,絕望欲自裁。經部屬再三勸解,戰地醫院收容救治,後放棄輕生念頭。部屬幫其製造簡易四輪,以作代步工具。
因失去作戰能力,欲護送歸鄉。無奈戰事焦灼,路途遙遠,遂頑強自立,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維持生命。蔣政權潰逃臺灣,自知身份特殊,不忍連累家人,輾轉數年,一直徘徊於江浙一代流浪,因失去雙腿,靠簡易四輪支撐上部身體,民間起綽號為「拖爬猴」。1969年夏,因身體日漸衰老,又疾病纏身,遂萌生歸家之意,千裡迢迢返回家園,於王家坊集市乞討為生。不久,有同鄉反映其歷史問題,疑是蔣幫特務,被扭送至公社派出所,經調查,因抗戰致殘,有功,其脫離舊部隊日久,沒有發現歷史罪惡,念其身體殘疾,暫對其歷史問題不予追究,但需嚴密監視其言行。後逢大雪天,在李寨子村東凍溺身亡。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尤其兩岸實現「三通」後,臺灣老兵大陸探親人員增多,經嚴格核查其抗戰經歷,均屬實。黨委政府嚴格按照統戰政策,對其歷史功績給予肯定並積極評價,對其家屬給予適當撫恤和照顧-----
王家坊的集市依舊在周而復始,有條不序地運轉著、進行著,無論寒暑冬夏。只是趕集的,擺攤的商販,臉上的表情都比以前多了幾份沉重。 「拖爬猴」!-----大家是不是都虧欠你一個大大的歉意呀?
王河北,男,山東禹城人,中學高級教師,德州作家協會會員、禹城市作家協會會員。平時愛好讀書、上網學習、旅遊,喜歡村志挖掘與整理。文章散見於《魯北文學》、《德州日報》、《德州》、《德州晚報》、《禹城市報》、《禹城文萃》、《禹城大禹文化》等報刊,《德州作家協會》、《山東精短文學微刊》、《史志花開》、《人文禹城》、《今日頭條》等網絡平臺。 最喜歡的一句名言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王河南,男,山東禹城人,中共黨員,大學,經濟師,現供職於農行禹城市支行,從事黨務、監察、文秘、人力資源等綜合管理工作。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協山東創作中心創作員,精短小說(雜誌)籤約作家,《蝴蝶誦讀》朗誦平臺特約作者,德州市作家協會會員,禹城市作家協會會員、詩歌協會會員、理事。自2007年開始,連續12年獲評省農行「優秀通訊員」。閒暇時間,喜歡「舞文弄墨」,寫詩作文,抒發心中情愫,點綴五彩生活。詩歌、散文、圖片及理論文章等作品散見於《中國城鄉金融報》、《中國金融工運》、《金融文壇》、《農行黨建通訊》、《農村金融研究》、《山東工人報》、《魯北文學》《德州日報》、《德州晚報》、《禹城文萃》、《禹城市報》等各級紙媒及農行《文化農行》,《齊魯文學》、《山東精短文學微刊》、《詩人名片》、《金融界網》、《山東金融文學》《大禹城》、《人文禹城》等公眾號。 平時最喜歡的一句古諺是:「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座右銘: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