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虛擬實境讓人與世隔絕,不喜歡社交? NO!

2021-01-08 澎湃新聞
【編者按

「有人說虛擬實境讓人們與世隔絕,不喜歡社交,這種技術讓人們在非常有限的視野裡認識世界。

我認為恰恰相反,我們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其實都是有限的,我們都有不能去的地方,不能做的事情,不可以見到的人。」

10月11日,Facebook執行長扎克伯格在第四屆Oculus Connect(OC)大會上宣布要讓10億人用上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以下簡稱VR)。自2014年Facebook出價20億美元收購虛擬實境技術生產商Oculus開始,小扎就篤定了VR的未來,在近幾年的OC大會上不斷發布新的VR產品。

以下是小扎在今年OC大會的演講: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第四屆Oculus Connect(OC)大會,我想先說說今天這個大會,對我們有多麼重要,環顧現場,我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與在座的大家一起工作過一段時間。

我想對那些不斷推進VR技術發展的朋友們致以真誠的謝意,謝謝大家。

我們今天之所以聚在這裡,是因為我們都相信美好的未來,也相信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會通過虛擬實境技術來改善我們工作、交流和娛樂的方式。

很多非常重要的技術發明,在剛開始的時候都不是主流,甚至看起來很瘋狂,很不切實際。

傳統的人們,總是傾向於使用比較熟悉的技術,覺得那些已經提供了足夠多的價值。當我們只需要文字處理機的時候,他們會問為什麼要去發明電腦;當人們還在享受電話的時候,他們問為什麼要建設網際網路;當人們只需要一部可以發送簡訊的手機的時候,他們問為什麼還要發明掌上電腦,而當人們還覺得2D屏幕不錯的時候,他們會問為什麼要去發展虛擬實境的技術。

事實上世界的發展都是建立在那些相信未來更加美好的人們的辛勤努力的基礎上的,他們是社會發展的基石。

也正是這一點今天把我們聚在了一起。我感到非常激動,感謝所有到場的觀眾。

很多年前,我們無法想像,醫生可以通過VR技術來開處方藥,解決病人的疼痛;也無法想像今天有超過1億多的VR應用APP。虛擬技術就是還原世界應有的樣貌,去年我們談到VR以人們的體驗為核心,將體驗放在第一位,是VR區別於其他計算機平臺的關鍵點。

VR很獨特,他可以為用戶提供真實的現場感覺,就好像你就站在那裡一樣。

有人說虛擬實境讓人們與世隔絕,不喜歡社交,這種技術讓人們在非常有限的視野裡認識世界。我認為恰恰相反,我們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其實都是有限的,我們都有不能去的地方,不能做的事情,不可以見到的人。為人們開啟一條新的體驗之路,並不是與世隔絕的,不是封閉的 。

很多年前,如果你癱瘓了,痊癒的概率幾近0,今天我們有個項目叫walk again(重新行走),通過虛擬技術,讓人們看到他們走路的情景,加強他們的神經通路和大腦活動,在一項試驗裡,8個受試者重新獲得了運動控制的能力,甚至有人還試圖去踢一腳球。

還有像Dorothy Howard 這樣的人,她是一位住在英國的80歲的老人,她有一套虛擬實境眼鏡,幾周前她在facebook上rift的官方群裡寫道:我由於健康原因,已經無法再自由出門去度假了,於是買了一套rift虛擬設備,我用它看到了美妙的世界。

Dorothy真是太棒了。也許有的朋友會想,我沒有殘疾,也不是一位80多歲的老人,我可以自由看望我的朋友們,根本用不著VR技術。如果這樣你就認為我們的生活已經足夠好了,不需要再改變了,那證明你還沒有認真思考。讓我們想想日常生活,你每天花費在上班路上的時間有多少?很多人有非常不錯的想法,想解決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自動駕駛也好,超級列車hyperloop也好,我喜歡所有的這些觀點。

上個月,我的鄰居告訴我他的公司是散點分布的,他們通過VR開所有的會議。Facebook每周五的例會其實也是通過VR,因為他們在不同的城市裡。通過VR, 你可以看到大家的動作,一起工作,效果遠比簡單的網絡會議好得多。當然,虛擬實境遠不止這些。我在辦公室只有一個大屏幕,可是在VR世界裡,用戶可以自己定義,我可以用不同的屏幕給人們展示我的工作項目。VR遠不止為你節約交通上的時間和金錢。今年,我去很多國家旅遊了一趟,發現那裡並沒有像我們這麼多的市場機會,通過VR技術,我們可以讓人們的工作不再受限於地理位置。

除了工作,想想很多你不可能體驗的經歷,我們大部分人可能沒有機會去太空站體驗零重力的場景,但是通過VR你可以。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帶我的女兒們去那裡。再想想教育,在史丹福大學,他們用VR來教學生發現心臟的一些問題,並學習如何去改善心臟;我們應該在每一個課堂和培訓中都有這樣的設施。

再來說說娛樂,我相信大家一定不希望玩遊戲的時候,團隊的小夥伴們坐在不同的城市裡,面對著一個冰冷的屏幕,打遊戲,大家總是希望待在一起的;通過VR技術,是可以實現這一點的,因為他可以為你提供身臨其境的感覺。今年最好的一款VR遊戲,Echo Arena, 我想應該是很多人都期待玩的一款遊戲,因為我們在中學的時候就讀過《安德的遊戲》這本書了(ender’s game),未來十年的遊戲,會越來越多的向這個方向發展。

再說說音樂會和運動賽事,我們明年會發布一個新的體驗叫venues,他可以讓人們身臨其境的聽演唱會,觀看足球賽事,電影首映、電視節目等等,VR可以讓人們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

人們說,我們發展虛擬實境技術,是因為我們不滿意現實生活?我認同這個觀點,這是好事,我們這麼想是因為我們相信未來世界可以變得更加美好。當然,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現實生活中的物體或人,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的時候,VR可以讓這些變得更加美好。

我們的目標是,我們要讓10億人用上虛擬實境。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我們需要建設安全的環境,需要確保VR是為了世界的美好而發展,還要保證每個人都能夠獲得VR技術。

如今的VR產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可攜式VR,比如三星Gear VR,並不是很貴,你還可以帶著他到處走,但是他沒有電腦那麼強大,也沒有位置追蹤技術;另一類是電腦端VR,比如rift,它能提供世界一流的虛擬實境體驗,不過會稍微貴一些,而且需要依賴電腦。如果我們要吸引10億用戶使用VR,我們需要不斷降低成本,並提高畫面的質量,需要解除人們對電腦的依賴。今天,我非常激動的宣布我們在這方面的第一個產品,一套全新的獨立式虛擬設備,不需要連接到手機上或PC,我們給他起了名字叫『Oculus go』。這是一套一體化的設備,可以為用戶在遊戲、電影以及與小夥伴們聚會等方面提供最真實的體驗,價格僅僅是199美元(約合1311元),將於明年初上市。

去年,我們談到VR體驗的關鍵點在於位置追蹤技術,與其在一個房間裡放大量的攝像頭來跟蹤你的軌跡,不如直接通過一個放在眼鏡上的攝像頭和計算機視覺軟體來定位。去年在OC3大會上,我們顯示了在這方面的進展,今天,我很高興地宣布我們明年會發布Santa Cruz設備,將會有六個維度的位置傳感。這也是史上第一次,僅通過一套頭戴設備和位置追蹤儀便能為用戶提供全新的最真實體驗的虛擬設備。

今天,我比以前對VR的未來更加自信,這並不是讓人們去逃離現實,而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妙。

治癒疾病,與朋友和家人聯繫,同情他人,改善工作和遊戲方式,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一起。

VR就是還原世界的真面目,這條路上充滿了挑戰,不過我們這裡充滿了天才般的人,如果我們一起努力,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虛擬技術一定會可以改變人們認知世界的方式,也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感謝大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扎克伯格facebook怎麼賺錢 社交網絡馬克廣告論並不現實
    劇呱呱記得在電影《社交網絡》裡有這樣一個場景,馬克和愛德華多因為廣告問題起了爭執,他堅持「加廣告會讓臉書變得不酷」,那麼現實當中facebook怎麼賺錢的,真的不靠廣告嗎?馬克在電影裡的經典廣告理論現實當中扎克伯格怎麼看?
  • 造就譯 | Facebook F8大會爆猛料:扎克伯格將這樣統治世界
    你沒看錯,Facebook設計了一款360度攝像機,還要把設計免費送人。扎克伯格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他要讓網際網路超越文字、照片和視頻的局限,開拓一種全新的通信模式。打頭陣的是360度攝像機,但背後的願景,是將它創造的內容延伸至虛擬實境體驗。
  • 扎克伯格對話霍金:如何才能長生不老 吃唐僧肉啊
    Facebook網站上的答問服務上線以來吸引了大量粉絲,其中不乏名人和大腕,扎克伯格本人也親自上陣與粉絲互動。這兩天,他與科學家霍金與施瓦辛格進行了「高端問答」,話題廣泛而深奧,包括人類的生存、社交、健康,乃至機器與人類的競爭等,妙趣橫生。
  • 社交網絡電影經典臺詞語錄 扎克伯格facebook名言解讀
    大衛·芬奇所執導的這部《社交網絡》講述的金錢、天才和背叛的故事,扎克伯格從哈佛裡的一個普通大學生後來創業成功,他和朋友也經歷了各種考驗,電影《社交網絡》當中有很多經典的臺詞語錄,還記得扎克伯格關於facebook的那些名言嗎?
  • 寧可與世隔絕,也不胡亂交友的星座
    在人際關係中,之所以有很多人常常會傷心會失落,都是因為被信任的人欺騙或傷害。有人特別喜歡交朋友,他們對每個人都誠心相待,可是因為盲目的信任導致他們看不清楚一個人的本質;有些人交友非常謹慎,寧願獨自一人逍遙自在也不會什麼朋友都結交。
  • 虛擬得很現實,現實得很虛擬
    2016年被稱為「VR元年」,Facebook、三星、索尼、HTC等各大IT公司紛紛布局虛擬實境設備市場。但很多人不知道,虛擬實境技術早在80年代已經出現。1987,「虛擬實境之父」、美國VPL公司創始人拉尼爾(Jaron Lanier)設計出一款價值10萬美元的虛擬實境頭盔,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投放市場的VR商業產品。在那個年代,當然不可以流行起來。
  • 這才是虛擬實境真正可怕之處:洗腦神器!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com...
    而經過30年電腦、手機、網際網路的發展之後,包括扎克伯格在內的 VR 傳道者普通認為「虛擬實境」是下一代計算平臺。雖然現在離真正的「下一代」還有點遠,但人們已經有意識的開始討論「虛擬實境」的潛在危害,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洗腦!VR 會像 X 教授一樣擁有洗腦能力嗎?
  • 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簡介
    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簡介 AR工業應用 發表於 2021-01-11 11:03:14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
  • 那些「虛擬實境」沒有告訴你的事——讀《虛擬實境:萬象的新開端》
    現年58歲的他被稱為「虛擬實境之父」,但他常開玩笑地反駁道,「這取決於你是否相信存在『虛擬實境之母』」。在傳統、世俗的名利面前,拉尼爾表現得雲淡風輕。如同他的第一本著作《你不是個玩意兒》(You are not a gadget),在書中,他在表達了對技術的深切憂慮——倘若不加以警惕和必要的防範,網際網路將吞噬所有人,人不過是科技的奴役。拉尼爾的觀點多少有點聳人聽聞,且具有煽動性。
  • ...Facebook成長史:始於哈佛宿舍的小網站,是如何變成全球社交網絡...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社交網絡》不應被視為一部關於Facebook的紀錄片,它只不過是部好萊塢電影的類型化電影,但它卻成功塑造了大眾對於扎克伯格這個年輕富豪的印象:渴望獲得姑娘們的注意力,是哈佛青年扎克伯格建立連接20億人社交網絡的初心。但事實上,扎克伯格認為此部影片只有2%是真實的——男主角穿的T恤衫和拖鞋。
  • 增強現實(AR)和虛擬實境(VR),你知道區別嗎?
    作為經常被應用在各種智能展廳裡的常客——增強現實(AR)和虛擬實境(VR),這二者名字相似,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看看這幾點,你就大致明白了。虛擬實境技術(英文名稱:Virtual Reality,縮寫為VR),又稱靈境技術,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項全新的實用技術。虛擬實境技術囊括計算機、電子信息、仿真技術於一體,其基本實現方式是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
  • 扎克伯格喜歡待在Facebook進不來的中國,可能只是個人興趣
    但我不這麼認為。我的觀點是:這其中80%關乎個人因素,他真的喜歡中國;另外20%是機會主義,他正在尋找進入中國的機會。每個人似乎都對第一股力量充滿憧憬,對第二股力量持有所懷疑,卻總是低估第三種力量。對國外網絡公司來講,成功與否實際上並不總是取決於政府的支持。在大部分情況下,這取決於殘酷的當地對手和一點點政府推力的交織,或只不過是因為無法追趕上變化無常的消費者的腳步。
  • 科學|獨處對人的社交能力有什麼影響?
    科學家們猜測,一成不變的生活作息和與世隔絕的狀態可能引起了這樣的改變。這項研究不包括科考隊員去南極前後和在南極期間的社交能力是否有變化。不過,其它類似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南極越冬的人,即便去之前經過嚴格的適應能力評估檢測,到南極後,仍然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未來進行時,虛擬成為現實了嗎?
    不過,虛擬實境相關技術的高歌猛進,也並非毫無可指摘之處。從目前的技術看,靜態虛擬人絕對足夠「以假亂真」,但是動態的虛擬人形象,想要實時達到電影級別的真實、可信、毫無違和感,還要寄望於運算速度和藝術再現的提升。畢竟大家太熟悉和真人交互的感受了,虛擬人要做到的不光是「擬真」,還需要引起人的期待和想像力,甚至把人際社交和情感投射徹底轉移到虛擬空間。
  • 社交溫度:社交軟體上匹配到自己最討厭的人,展開一段溫馨的故事
    被孤立的昭暮迫切的想找一個朋友來分享生活的樂趣,然後在一次偶然的社交軟體上匹配上了距離不遠的宋遠旬,之後兩人便開始了在虛擬網絡上分享生活中的點滴。虛擬的想像很美好,但現實卻又很殘酷。雖然虛擬世界中兩人無話不談,但現實中雙方卻無話可說。隨著了解越深,總會想見一見給自己帶來溫暖的人,便約定兩人見一面,見到對方後方昭暮很震驚,竟是自己一直討厭的人,雖然對方有欺騙,但是對方也給身在異鄉的昭暮帶來了溫暖。為什麼那麼多人會在社交網絡裡找尋朋友聊天,去跟他們分享生活的點滴那?
  • A股虛擬實境概念股全名單:到底誰是真龍
    很多人選擇了向虛擬實境的魅力屈服,寄情於自我幻想,這縱然不切實際卻更能與人安慰。
  • 福州國德醫院:你是一個社交逃犯嗎?不想社交?還是不敢社交?
    13人中或有1人社恐據美國社交焦慮症協會的數據,全球約7.9%的人患有社交恐懼症。《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將社恐定義為精神疾病,是一種過分的境遇性害怕。不過當下許多年輕人自稱的「社恐」,並未到疾病程度;社交疲憊、網絡侵佔現實社交空間等是「社恐」情緒出現的主要原因。
  • 剖析SNS實名制下的網路遊戲:虛擬中的現實
    SNS的另一種常用解釋:全稱SocialNetworkSite,即「社交網站」或「社交網」。3.網路遊戲以遊戲客戶端軟體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實現娛樂、休閒、交流和取得虛擬成就的具有可持續性的個體性多人在線遊戲。網路遊戲的成長加速了社交網絡(SNS)的規模化。
  • 沉浸式虛擬仿真系統:AR應用層出不窮,探索虛擬與現實的邊界
    增強現實(AR)技術的使用已經使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界限越來越模糊。AR技術使用戶能夠像現實世界中一樣,將其思想、夢想和體驗真實化。和虛擬實境VR相比,增強現實AR更容易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最近AR領域又有了一些新動作,AR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 虛擬實境技術是什麼 虛擬實境技術特點介紹【圖文】
    虛擬實境技術,虛擬實境技術是什麼意思   三維 虛擬實境技術  虛擬實境技術是利用計算機生成一個逼真的三維虛擬環境它與傳統的模擬技術完全不同,是將模擬環境、視景系統和仿真系統合三為一,並利用頭盔顯示器、圖形眼鏡、數據服、立體聲耳機、數據手套及腳踏板等傳感裝置,把操作者與計算機生成的三維虛擬環境連結在一起。操作者通過傳感器裝置與虛擬環境交互作用,可獲得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知,並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改變「不如意」的虛擬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