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毒快遞致死事件:寄送單位是第一責任人

2021-01-12 網易新聞

央視《新聞1+1》2013年12月23日播出《「奪命」快遞,致命漏洞!》節目中,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阮齊林這樣說:「首先是從事危險品的生產管理運輸的單位,應該嚴格按照危險品的管理規定來運送有關的危險品,如果違反這個規定,可能涉嫌危險物品肇事罪,所以應該是寄送單位是第一責任人。」以下為文字實錄:

(節目導視)

解說:

從武漢到濰坊,再到東營,一雙網購的新鞋,為什麼會變成奪命快遞?

廣饒縣居民 焦女士:

我就這樣趴下一聞,就瞬間感覺到我的頭暈了一下,就開始噁心。

解說:

9人中毒,1人死亡,有毒化學品,怎麼可以進入快遞領域?

物流公司員工:

當時問他的情況,他說的是氯乙腈,這個東西,說沒有什麼危害。

解說:

8大管理區,6千配送點,9億快件量,產值130億,這樣的大公司,安全靠什麼?

上海圓通速遞有限公司總裁 相峰:

業務員通常只能根據他的個人的生活日常經驗,他所受到培訓,甚至說他個人的感官,來判斷一個物品的性質。

解說:

《新聞1+1》今日關注,奪命快遞,致命漏洞。

評論員 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在幾天以來,一個奪命的快遞,幾乎佔走了相當多媒體的版面。這個快遞,是從武漢出發,經過了濰坊,最後到達了東營,最後導致1人死亡,9人受傷。但是在這幾天的關注之中,我依然有三個疑問,並且逐漸地還越發升溫了這三個疑問。

第一個疑問是,在媒體的報導當中,相當大的比例是在關注著快遞這樣一個流通的行業,小比例關注的是寄這種違禁物品的企業。但問題是,寄這個違禁物品的企業是違法,但是快遞公司是違規,我們該不該放大其實違法的這個領域,真正去管理源頭。

第二個,這件事情一出來之後,快遞行業就火速地規定,今後每件物品必須進行檢視,就像人要過安檢一樣,但是問題是,在如此量大的快遞行業,加上我們快遞人員的人力的限制,這個規定能落地嗎?如果不能落地,這會不會是一種帶有面對公眾情緒的時候一個短期性的行為?如何讓它真正地落地呢?

第三個疑問,可能很多人沒仔細去看,在這個報導當中,寄這個違禁物品的企業人士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不可能聞了它,甚至不可能碰了它就導致死亡啊,我敢當著所有人面聞這個違禁的物品,甚至敢把它塗在我的皮膚上,他懷疑是不是在搶救、轉治,或者其它的因素出了問題導致死亡呢?這個事情我們需要有一種科學和醫學的回答,否則將來還會出問題,我們要去證明,是不是真的像他說的這樣,還是這家企業的人在說謊?好了,今天我們重點要關注的是前兩個疑問,來,從奪命快遞開始說起。

解說:

一個有毒化學品郵件怎麼就可以進入快遞公司的運輸環節?1人死亡,多人中毒,這樣的人禍今後能盡力避免嗎?

廣饒縣居民 焦女士:

這個聚划算品牌搶購上,一看這雙鞋比較划算,當時孩子也喜歡,所以我們就買下了這雙鞋。

解說:

一次普通的網購,給孩子買的鞋三天後,也就是11月29日就收到了。但當丈夫繆興亮接到包裹後,不但發現鞋盒溼滑發黑,上面還有粘稠的液體。打開包裝後,新鞋的氣味刺鼻難聞。

廣饒縣居民 焦女士:

我就這樣趴下一聞,就不行了,瞬間一股氣味,就直接進入了我的呼吸道,就瞬間感覺到我的頭暈了一下以後,就開始噁心。

解說:

很快繆興亮因為反應劇烈,自行前往醫院治療,但僅過了半個小時,他就進入了被搶救階段,最終在當天晚上,因搶救無效死亡。院方出示的診斷死因為有毒化學液體氟乙酸甲酯中毒。

廣饒縣公安局刑警隊 民警:

氟乙酸甲酯,從這個鞋和鞋盒上都檢測出那種成分,都是氟乙酸甲酯,反正有毒。

解說:

除了焦女士夫婦倆,負責此次快遞運輸的圓通速遞濰坊加盟公司的多名工作人員,在卸載貨物時就發現有物質洩漏,並出現中毒反應。

圓通速遞公司 工作人員 張韓勝:

趕快把她們送醫院去檢查去,然後這個期間,我們又打電話問這個發貨方,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們現在員工有感到不適的。第二次發件方,告訴我的是氟乙酸甲酯。

解說:

經過調查,奪命快遞的元兇,有毒液體氟乙酸甲酯,是從湖北荊門沙洋縣的荊門熊興化工廠寄出的。在這起事件的全過程中,發件企業違規寄送有毒化學品,而圓通公司湖北加盟公司,也沒有按照規定對包裹進行嚴格驗視。最後圓通公司濰坊加盟公司明知物品有問題,還照常投遞,種種不規範,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昨天,國家郵政局,這個以負責快遞等郵政業務的市場準入,負責郵政行業安全生產監管等工作為主要職責的部門,發出緊急通知,從即日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一次落實收寄驗視制度專項整治活動。重點檢查郵政企業,還有快遞企業,是否是在用戶在場的情況下,當面來驗視交寄物品和是否屬於國家禁止或者限制寄遞的物品,以及物品的名稱。

12月21日,湖北省郵政管理局吊銷收寄該業態化學品快遞公司的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此次有毒化學品的發件人,湖北設施化工廠的工作人員楊某,也因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被警方刑拘。

相關焦點

  • 圓通奪命快遞事件調查:小件化學品運輸亂象叢生
    危險品混同普通快遞一起郵寄圓通公司加盟網點因違規快遞有毒化學品氟乙酸甲酯洩漏,導致9人中毒1人死亡,此事引發整個快遞行業的震動並未平息,相關企業也加強了運送物品的安全檢驗,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小件危險化學品的寄送似乎並未受到多少限制。
  • 石家莊:1月10日早6點後快遞小哥可憑健康碼工作證寄送快遞!
    從1月10日早6點起,被檢測合格的快遞小哥,憑藉健康碼和工作證可以到社區、村鎮寄送快遞。 1月9日,經積極溝通協調,石家莊市疫情辦印發了《石家莊市郵政快遞從業人員二次核酸檢測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要求,在全市範圍內,對行業從業人員開展全覆蓋二次核酸檢測(中、高風險地區除外)。
  • 網購活體危險動物致受傷事件頻發 蠍子蜘蛛快遞仍有禁不止
    此前,消費者因為網購活體動物導致受傷事件頻發。  9月29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搜索看到,目前電商平臺仍有活體蠍子、蜘蛛等售賣,在一些聊天群中,有人聲稱可以出售蛇類等動物。相關法規則明確禁止活體動物的郵寄運輸。同日,記者諮詢一家電商平臺,客服人員稱,平臺禁止銷售國家保護動物,如發現會進行嚴格排查,而其他非保護性活體動物,暫時沒有明確規定不能售賣。
  • 教育部:「毒跑道」事件事屬監管不力 將嚴查責任人
    導讀:11月26日,針對多地出現的「毒」跑道傷害學生健康的事件,教育部回應,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對媒體和群眾反映的有毒的塑膠跑道進行調查核實,經過核實後會公布結果。  央廣網 圖  據新華網報導,針對近日在蘇州、無錫、深圳等地出現的「毒」跑道傷害學生健康的事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26日表示,教育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對媒體和群眾反映的有毒的塑膠跑道進行調查核實,經過核實後會公布結果。
  • 調查稱快遞寄送多高危品:管制刀具 劇毒藥物
    「尖刀變成衛浴用品,劇毒農藥也不標示,在淘寶網體驗購買管制刀具,快遞還能順利將這些貨物寄送的經歷,著實把記者嚇了一跳。」  近日,記者在淘寶網上購買了菜刀、長刀、農藥等物品,隔了兩三天,各家快遞陸續從全國多地將這些危險品送達。
  • ...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二:誤食毒蘑菇——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研究員就「誤食毒蘑菇--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分享。   熱點二:誤食毒蘑菇--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  解讀專家:   吳清平   研究員
  • 江西12歲男童被虐打致死!其父母何其毒也!
    說實在的看到12歲男童被親生父母虐打致死深感震驚!這真是慘絕人寰!截圖令人氣憤的是12歲男童被虐待死後其父母到到派出所報案稱孩子死在家中公安機偵查,被虐待致死男童家長有犯罪事實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據說當晚不少鄰居聽見了悽厲的哭喊卻無一人主動報警這起悲劇的發生固然與施暴者的殘忍密切相關但也與周圍人的漠視有某種聯繫如果有人及時報警此類事件或可避免
  • 郵政快遞類碩博研究生怎麼培養?通用寄遞地址編碼是啥?專家解讀
    新京報訊(記者 吳婷婷)加快培養郵政快遞類碩士、博士研究生,推進通用寄遞地址編碼項目試點……昨日,記者從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21年,郵政快遞業將發生新變化。會上,國家郵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馬軍勝還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包裹快遞市場規模連年穩居世界第一。預計2021年郵(快)件業務量完成1219億件,同比增長12%左右。
  • 活體蠍子等能快遞
    男孩被網購寵物蛇咬傷 記者調查發現 被「毒蟲」傷害事件頻發   有禁不止 活體蠍子蜘蛛竟能快遞   9月21日晚上,長春市民楊女士接到兒子小志(化名)電話,稱被網上買來的寵物「竹葉青」蛇咬傷。雖經全力治療,女子仍無法自主呼吸,相關專家經多方評估宣布女子腦死亡。  據人民網此前消息,2016年1月,武漢一名大學生小張在網上買了只小蠍子在寢室裡養,但在收拾籠子的時候不小心被咬傷,手腫得厲害,被送往醫院就診。  2019年4月,一名13歲的男孩在網上購買了一條銀環蛇,並被蛇咬傷,被送往醫院救治。
  • 中通快遞同城快件10天未送到 被戲稱最遙遠距離
    直線距離24公裡的同城快遞從發件人寄送到收件人手中要多久?在北京望京工作的鄭羽(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可能就是從望京到昌平的中通同城快遞。   9月28日,鄭羽使用中通快遞從望京寄送快件至昌平,然而一直等了十餘天,收件人都未能收到快件。
  • 申通寄送同城快遞5天仍未到 在西安鹹陽兩地輾轉13次
    同城快遞5天後仍在路上  短短幾天,在西安、鹹陽往返13次  華商報訊(記者 楊德合)本來兩三天就應到達的一個同城快遞,卻在西安鹹陽往返13次,5天後仍在路上。
  • 專家:有毒但不會致死
    專家:有毒但不會致死   近日來微博、微信裡一條「隱翅蟲致命」的消息被廣泛轉發,令很多人感到害怕。「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跟你的孩子、朋友講,萬一身上有這蟲,用嘴巴輕輕吹走就好。絕對不要用手打,或用手指彈。」遇到隱翅蟲到底怎麼辦?北京疾控中心的專家提醒市民,遇到隱翅蟲最好手下留情,因為它的體液具有一定的毒性。
  • RNA寄送樣品需注意,你知道嗎?
    一、危險樣品需注意:多數公司拒絕接收《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中危害程度為第一、 第 二類的高致病組織、血液、細菌等樣品,只接收提取得到的核酸樣品。危害程度為第三 、 第四類的致病性或傳染性的組織、血液、細菌等樣品,必須事先通過銷售、客服或運營經理與技術人員聯繫,確定無高致病性和傳染性後才能寄送樣品。
  • 世界上最毒的蛇排名
    蛇類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害怕,唯恐避之不及。主要還是因為蛇的劇毒,傳遞給人死亡的恐怖信息。世界上最毒的蛇是什麼蛇?下面我們一起來聊聊世界上最毒的哪些蛇。第一名 貝爾徹海蛇貝爾徹海蛇半數致死量0.013毫克。
  • 專家:不採不吃陌生野生菌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理論武裝抓實「第一責任人」
    3月中旬,武警河南總隊將所屬支隊級單位黨委書記撰寫的第一季度理論學習情況報告,經總隊黨委審閱後,掛在網上公示,接受官兵評議。
  • 劇毒蘑菇少量食用可致死 專家提醒市民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劇毒蘑菇難鑑別 少量食用可致死 專家提醒市民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長沙晚報6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張勁夫)近期,長沙已連續發生幾起誤食灰花紋鵝膏菌和裂皮鵝膏菌導致的蘑菇中毒事件。這兩種野生菌均為劇毒蘑菇,少量食用即可致人死亡。
  • 肝損傷型毒蘑菇中毒「九死一生」
    本期話題:毒蘑菇中毒  本期專家:張興國  專家單位:山東省立醫院  最近,濟南有一對老兩口吃了自採的野蘑菇後,感覺頭暈乎乎的,看到自己家裡的東西變形了、變小了。「不好,蘑菇有毒!」
  • 女子涉嫌向川普寄毒信被捕 信中含無解蓖麻毒素
    女子涉嫌向川普寄毒信被捕【環球網快訊】CNN21日援引一名美國執法官員消息表示,一名涉嫌向美國總統川普寄送含毒蓖麻的信件的女子已經被逮捕。報導稱,該女子當時試圖從加拿大逃往紐約州時當場被捕。女子涉嫌向川普寄毒信被捕根據慣例,所有寄給白宮的包裹和信件,都要事先在白宮外的檢查中心接受檢查。一名美國執法官員稱,調查人員正在調查這個包裹來自加拿大的可能性。
  • 珍愛生命,遠離毒蘑菇!權威專家教你識別常見毒蘑菇
    今年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已發生6起,發病19人, 《通知》要求加強對食品和食用農(林)產品生產經營單位的日常監管,教育督促各類食品生產經營者不得加工、經營有毒的野生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