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晶片上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在我國誕生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

    11月26日,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王育竹院士領導的「973」冷原子系綜量子信息存儲技術-原子晶片研究小組實現了我國第一個原子晶片上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BEC)。實現晶片BEC是「973」項目的主要指標,也是冷原子研究和量子信息存儲技術研究的重大標誌性進展。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擁有了晶片BEC,但在亞洲,我國是第二個實現晶片BEC的國家。目前,國內尚無實現晶片BEC的報導,本項研究結果為國內首例。

    隨著科學技物理術的發展,超冷原子介質在超高精度原子頻率標準、原子幹涉儀、量子信息存儲和信息處理等方面獲得了重要的應用。但是獲得超冷原子氣體和BEC凝聚體的實驗裝置過於複雜和龐大,而且價格十分昂貴,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向應用技術的發展。因此,研製小型化的冷原子實驗裝置(即原子晶片實驗裝置)成為國際上冷原子應用技術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原子晶片是利用成熟的半導體製作工藝和MEMS技術,將磁場系統和光學系統集成到一塊矽基底晶片上。利用表面電流產生的近表面梯度磁場形成晶片原子磁阱,進而實現集成化的冷原子實驗裝置。晶片磁阱對原子的束縛非常緊,蒸發冷卻時可以快速實現BEC相變,原子晶片不僅提高了冷原子裝置的穩定性、可靠性 和便攜性,而且能夠實現一些宏觀冷原子裝置所不能實現的功能。

    2003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原子晶片組,承擔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超冷原子和BEC物理性質研究」和「973」冷原子系綜量子信息存儲研究。該小組是由四位博士、碩士研究生組成的青年研究組,他們一切從零開始,建立了我國第一套集光、機、電為一體的原子晶片實驗裝置,包括超高真空系統、光學系統、雷射穩頻系統、外磁場系統、高分辯超冷原子成像系統和電腦程式控制系統等等。提出和設計了具有創新學術思想的H型靜磁阱晶片和高頻勢阱晶片。他們與浙江大學物理系光學所合作,利用半導體微加工技術和我所的鍍膜技術,它們成功地研製出國內第一塊靜磁阱原子晶片和高頻勢阱晶片。他們利用晶片曾進行了雷射冷卻氣體原子、晶片表面蒸發冷卻氣體原子、磁光阱囚禁、原子波導和超冷原子團分裂等研究等,並在此基礎上開始了晶片BEC研究。實現BEC相變對實驗條件的要求極為苛刻,他們優化了各個部件的設計和優化了各個實驗環節,並利用高頻蒸發冷卻技術,使超冷原子氣體的溫度冷卻到300納K,實現了BEC相變,凝聚體的原子數為3000個,與國際同類實驗相同。給出了BEC相變的證據,即當凝聚體從磁阱中下落時,在自由膨脹的過程中凝聚體的縱橫比旋轉900,這是相變的判據。

    上海光機所量子光學實驗室繼實現國內首個磁阱BEC後,又實現了首個晶片BEC,取得了BEC研究的又一重大進展。BEC的實現為量子信息存儲、量子信息「複印」和量子路由器研究打下基礎,為BEC的更廣泛應用打開了大門。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獲得原子晶片上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新華網上海12月9日電(記者楊金志)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悉,由中科院院士王育竹領導的研究小組,近日實現了我國第一個原子晶片上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標誌著我國冷原子物理研究和量子信息存儲技術研究取得標誌性進展。
  • 我國實現晶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我國實現晶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 首次證明:曾不可能的超導體,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被發現
    但在溫度計的另一端有第五種物質狀態,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東京大學固態物理研究所的岡崎小三副教授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一種獨特的物質狀態,因為它不是由粒子構成的,而是由波構成的。直到目前,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還只是理論上的,但科學家現在已經在實驗室裡用一種基於鐵和硒(一種非金屬元素)的新型材料證明了這一點。這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第一次被實驗證實是作為超導體是可行的;然而,物質的其他表現形式或狀態也可以引起超導。
  • 首次證明:曾不可能的超導體,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被發現!
    東京大學固態物理研究所的岡崎小三副教授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一種獨特的物質狀態,因為它不是由粒子構成的,而是由波構成的。當它們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某些材料的原子就會散落在太空中。這種塗抹會增加,直到原子(現在更像波而不是粒子)重疊,彼此變得難以區分。
  • 暗物質是由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構成的?愛因斯坦遺產又作重大貢獻
    比如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當1924年愛因斯坦寫下關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論文時,他自己還不大相信這種奇異的現象和物質態能很快被人們所發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簡稱BEC)是愛因斯坦在九十多年前預言的一種新物態。
  • 中國科學家成功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中新社上海七月七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悉,該所原子光學研究組的科學家們經過三年的努力,已成功地觀察到了銣原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現象。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專業網站上幾天前已飄起了五星紅旗,認可並向全球發布了我們的實驗結果。」領導這一項目實驗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育竹言語欣慰而興奮。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個什麼鬼!
    但是,現在竟然有人說這些原子不能分辨這是要翻天的感覺說這話的人是玻色1924年,這位年輕的印度物理學家寄給愛因斯坦一篇論文認為在原子尺度上根本不可能區分兩個同類原子(如兩個氧原子)愛因斯坦將玻色的理論用於原子氣體中得出了一個驚人的推測在非常低的溫度下大部分原子會像練兵場上散亂的士兵當他們聽到指揮官的命令"向前齊步走"的命令後會迅速集合起來,整齊劃一地向前走去如同變成了一個人
  • 物理學家使用中子探測奇特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物質的宏觀量子相,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才會出現。更多地了解物質的這些階段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基本的量子行為,並可能為未來的量子技術做出貢獻。來自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凱特·羅斯和加文·海斯特在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探測一種叫做矽酸鐿的物質。
  • 宇宙最冷的物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科學家用它來尋找暗物質
    在一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新文章中,強調了利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的獨特性質尋找軸子。軸子被認為是極低質量的粒子,在空間中流動,很少與普通物質相互作用。它們的信號非常微弱,使得探測變得非常困難。這大致相當於你從火星上使用手機的人身上獲得的信號功率。如果它存在的話,將意味著「奇異的自旋相關力」。
  • 雷射冷卻及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光明日報-光明網
    1925年,愛因斯坦將玻色的理論推廣到有質量的原子體系中,預言了一種新的物質狀態的存在。根據預言,在極低的溫度下,由服從玻色-愛因斯坦統計的原子構成的氣體可能會發生神奇的轉變,處於最低的能量狀態上的原子數目會隨著溫度的降低逐漸增大,直到幾乎所有的原子都處於這一個能量狀態上,而整體呈現出一個量子狀態。這種狀態後來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很多實驗物理學家致力實現的預言。
  • 一種新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背景大約一百年之前,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與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 )預測量子力學會使得大量粒子「齊聲歌唱」,其表現如同單一的粒子。這個現象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一物理現象。
  • NASA創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
  • 「高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研究獲突破性進展—新聞—科學網
    讓原子「凝聚一心」 大量相同量子態的粒子拷貝可以通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來實現。1925年,愛因斯坦預言,在極低的溫度下,由服從玻色-愛因斯坦統計的原子可能會發生神奇的轉變。隨著溫度不斷逼近絕對零度,越來越多的原子會聚集於最低的能量狀態上,直到幾乎所有的原子都處於這一個能量狀態上,而整體呈現出一個量子狀態,所有的原子似乎都變成了同一個原子,不再分你我他了。這種狀態後來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BEC)」,被稱為是與氣態、液態、固態、等離子態並列的,物質的「第五態」。
  • 人類首次遠程製作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
    Amruta Gadge博士是英國蘇塞克斯大學數學與物理科學學院的物理學家,她製造的是名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簡稱BEC)的物質狀態。這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所呈現出的一種氣態的、超流性的物質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極低溫的原子聚集在一起,表現得如同一個單一的實體。
  • 最新研究:太空微重力條件下製備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量子物理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國際空間站上製備產生了第五種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該研究成果使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讓科學家得以在這種奇異物質狀態中探索基礎物理學。
  • NASA創造出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原標題:NASA創造出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舞者同臺起舞,動作一致時,妙不可言。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
  • NASA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據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冷原子實驗室(CAL)宣布,其團隊在NASA噴氣推進器研究室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磁性粒子的排斥行為
    大約15年前,德國明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ünster,Germany)的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在室溫下實現了磁子的一種新量子態——磁粒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也被稱為「超光速體」,即通常只發生在極低溫度下的物質極端狀態。從那時起,人們注意到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在空間上保持穩定,儘管理論預測,作為吸引人的粒子的磁子凝聚體應該會坍塌。
  • 遲到的科普: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本來今天早上起來,本來想著講解一下霍金先生的《時間簡史》,但是突然有一個朋友告訴冷言之前再講玻色子和費米子的時候說過,要在講一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所以冷言今天再填以前的坑講一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怎麼一回事。在講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之前,我們還是先回顧一下什麼是玻色子什麼是費米子。(今天主要講的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所以玻色子和費米子就不做詳細介紹做個比喻就行了。)
  • NASA利用雷射製冷造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