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衝擊下 臺灣高校出路何方

2021-01-09 央廣網

據臺灣媒體報導,據臺當局內部事務管理部門統計,截至2020年11月底,島內新生兒總數為14萬7702人,創史上新低 。由於臺灣近年少子化加上人口老化嚴重,臺灣2020年首度出現「生不如死」的人口負成長情形。

島內人口老齡化不僅牽涉諸多議題,更影響島內勞動力市場和產業發展。而受到最直接衝擊的,莫過於島內的高校。 少子化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多年,根據島內教育機構的最新數據,島內有十二所大專校院註冊率未達六成,瀕臨「淹水線」,校數創近三年來最高。

對此,臺灣觀光學院代理校長王燕軍表示,受少子化等因素影響,今年註冊率偏低,學校已停招併力拼轉型。某私立大學財務部門負責人表示,私校主要收入來自學雜費,學生數減少,學雜費收入就會不穩,若學校現金餘額一直減少,代表收入小於支出,就是警訊。

臺灣少子化日趨嚴重,大學倒閉、合併潮正在洶湧襲來。為解決學生來源短缺危機,招收短期赴臺就學的大陸研修生,曾是不少島內高校增加財務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今因兩岸關係降至冰點,大陸研修生赴臺人數持續下滑,島內高校想透過陸生來填補學生來源缺口,恐將難以為繼。 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認為,如要紓解島內少子化困境,還是得守住大陸這個最大的境外生招生市場。

然而,想守住陸生市場,恐怕很難。民進黨當局持續將防疫當「反陸」操作,讓陸生返臺過程歷經千辛萬苦,而大陸研修生來臺更即將中斷。對此,島內私立大學校長與主管紛紛表示,陸生來臺有助於累積兩岸交流和平紅利,甚至能降低政治不確定性 ,如今陸生與家長對於臺灣社會難免心生恐懼,直說:「兩岸展望和平,變得非常辛苦」,民進黨當局更必須深度檢討。

「臺獨」作祟導致陸生招生中斷,蔡英文又把目光投向了東南亞地區。民進黨當局力推所謂的「高教新南向政策」,被理解為是要填補大陸招生的缺額,但招生漏洞百出。不少大學都傳出東南亞國家學生違法打工事件。事實證明,所謂的「高校新南向」同樣是一項失敗的政策,想依靠東南亞生源填補陸生的空白,無異於飲鴆止渴。

真正能為因少子化而失血的島內高校「補血」的良藥,唯有陸生。這一點,島內高校的管理者心知肚明。但眼看這次民進黨政府將防疫當成政治操作,不只陸生對臺灣心寒,家長們同樣有所擔心,部分人士摻動「仇陸」心態,讓兩岸充滿不確定性。 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表示,前段時間民進黨當局禁止陸生返臺,後來重新開放,「憑良心來說,陸生與家長的心情,都是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

持續多年的少子化,加深島內私立大學招生壓力。許多公立大學校長也一樣勒緊褲帶度日,有時甚至連硬體修繕的預算都編不出來。在維持教育品質與減輕學生負擔的天秤兩端,臺灣的大學已無法維持平衡 ,未來能否稱職扮演培育人才、促進社會進步的角色,也讓人深感憂慮。

主編/曉 培

編輯/騰 陽

來源/綜合臺媒

相關焦點

  • 臺灣世新大學校長:島內私立高校2016年後將陸續倒閉
    受到少子化衝擊,島內愈來愈多大學招不到學生,面臨生存危機(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2月7日消息 臺灣的大學學測剛落下帷幕,許多考生正考慮要填什麼志願。但「少子化」讓許多學校招生不足,私校的情況更是嚴重。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認為,2016年開始臺灣的私立學校會陸續倒閉。他主張,應該擴大招收大陸學生,增加生源。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1998年逢虎年,當年的新生兒只有28萬人,算是特別少,這些人將在2016年進入大學就讀,就算全部讀,也填滿不了臺灣快170所大學。
  •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原標題: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臺灣高校在大陸招生已有三年,但每年都沒有招滿。昨天,在2013年海峽兩岸教育論壇上,多位臺灣高校校長建議臺灣教育部門出臺更多支持性政策,吸引大陸學生報考。  2011年,臺灣高校首次面向大陸招生。
  • 受「少子化」影響 臺灣政大科大兩大學謀求合併
    受「少子化」影響 臺灣政大科大兩大學謀求合併 2016-02-18 09:12:22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2016年02月18日 09:12 來源:中國臺灣網 參與互動
  • 臺胞投書:臺灣高等教育真的被「教改」害慘了
    大陸把科教興國作為基本國策,制定了諸多方針,從1990年代末期的高校擴招、「985工程」、「211工程」到今日的「雙一流建設」,如今大陸3000多所高校中有很多都已經在全世界的高校排名和科研成果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再來談談臺灣的高考,臺灣今年的考試方式跟20年前大學聯考差不多,學生可以一次考全部九科內容,也可以依照自身的文組和理組專業進行選科考試,也被稱為「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
  • 臺灣三所科技大學商討合併,合併後學生人數將破3.2萬人
    這是臺灣最大的大學合併案,因此引發熱議。如果合併成功,它將是臺灣首個橫跨臺灣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大學合併案,學生人數超越知名的臺灣大學,從而成為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在合併會議上,臺科大校長廖慶榮稱,此前和屏科大談論合併時,已預留伏筆,若有其他學校合適也能加入合併。
  • 臺灣高教敲喪鐘!教師老齡化嚴重 未來恐將沒有一流大學
    據臺教育主管部門分析,主因是少子化的衝擊令生源減少,部分學校尤其是私立高校,預為因應此問題而控管專任教師員額,如此就造成了師資員額的成長停滯,故而當原有教師年齡日漸增長時,補進的年輕教師人數就受限了。沒錯啦,除了少子化的衝擊,蔡當局力推的、激起無數民怨的年改也絕對「功不可沒」!郭大維還憂心表示,臺當局年改後,已造成未來臺大65歲退休教授的月退俸低於55歲的中小學退休教師的窘況 ,如此要留下資深的優秀教授也更加不容易,而臺當局若再不提出因應對策,臺灣高教恐會沉淪為「第三世界水平」。
  • 碩士論文與專業不符 臺灣一高校研究所遭勒令停止招生
    新華社臺北12月3日電(記者查文曄 吳濟海)臺灣中州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工程技術碩士班,被舉報部分學位論文與專業不符,出現命理、夜市、教師幽默感教學等題目。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邀學者專家檢視,認定確有偏離專業領域,日前提報私立學校諮詢會討論後,決定該所從2020學年起停招。
  • 在三線城市讀二本院校,畢業後有出路嗎?出路在哪裡?
    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剛入校的在校學生還是即將實習的畢業生,都應該仔細思考並認真準備,以應對今後嚴峻的就業形勢。從歷年來高校就業情況來看,就業最充分的當屬「雙一流」建設高校的畢業生,這其中位於一二線城市的「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率在整個就業群體中屬於最高水平。
  • 陸韓FTA衝擊經濟 馬英九:臺灣無對立惡鬥空間
    陸韓FTA衝擊經濟 馬英九:臺灣無對立惡鬥空間 2014-07-29 08:54:10  臺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28日上午出席「經貿國是會議」致詞時表示,一年來服貿協議引發的誤解與爭執,雖然為臺灣社會帶來對立與紛擾,但卻充分顯示臺灣社會的多元價值與公民意識,這本來就是民主社會的常態;不同的意見反映了社會各界對臺灣前景高度關切與期待,這都是臺灣未來不斷提升的潛在動能。
  • 臺灣面臨另一場世紀大海嘯
    ,人口風暴卻早已襲擊各個相關產業,影響消費力、實力,甚至你我的未來。  但真正令人憂心的是,少子化引來的「人口風暴」,高醫師的故事並非特例,在臺灣不同領域,卻上演著類似的劇情。   警訊2/少子化衝擊校園,教授變成行李員   對於今年三十六歲,曾經是大學講師的洪老師來說,近半年來,可說是畢生最難熬的寒冬,畢竟到現在已經好幾個月了,他仍然無法接受自己已經「失業了!」
  • 臺灣三所科技大學商討合併,稱將打造全臺「旗艦型」大學
    【觀察者網 訊】 近年來,由於臺灣經濟低迷和「少子化」現象,臺灣高校生源和生存均面臨困境,不少私立大學紛紛倒閉與合併。 根據「中時電子報」報導稱,7月18日上午,臺灣科技大學(臺科大)、屏東科技大學(屏科大)和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的三位校長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舉行會議,宣布三所科技大學正式商討合併事宜。
  • 大陸齊心忙未來,臺灣上下茫出路
    對此,有臺灣學者認為,「現在大陸上下齊心忙未來,臺灣上下卻在茫出路」。 蘭亭首屆國際院士論壇僅是大陸眾多城市舉辦的科技交流活動之一,縱觀近日大陸城市舉辦的2020重慶英才大會、2020 深圳國際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第五屆雲南國際人才交流會等等,搭平臺,聚英才,共享發展機遇儼然成為大陸各地的主旋律。
  •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與臺灣東南科技大學合辦專業將於7月招生
    5月4日,臺灣東南科技大學副校長董益吾一行來到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兩校就下一步的交流合作進行洽談。  臺灣東南科技大學創立於1970年8月,位於臺灣新北市。據董益吾介紹,東南科技大學入學報到率連續兩年蟬聯臺灣高校第一,是一所辦學嚴謹的臺灣民辦技職高校。自2011年以來,該校與大陸64所高校陸續開展合作,截止目前,已約有250名大陸學生到該校交流學習。
  • 臺灣「教育部長」在哪?
    「教育部長」及臺大校長雙雙懸缺,高等教育幾如停擺,眾多改革大計被迫延宕;前瞻臺灣教育發展前景,可謂陷入茫茫空轉的休眠,令人憂心。    在今年初舉行的全臺大學校長會議上,「教育部高教司」針對「高教人才外流」的議題進行說明,「高教司長」李彥儀表示,受限於「法規」,臺灣公立大學很難延攬到海外優秀人才,因此才考慮修正「大學法」,讓臺灣公立大學朝向法人化制度發展。
  • 南昌九龍湖出路在何方?網友評論亮瞎
    熱點事件每天有,段子手在民間~每次爆出些熱點事件後,網友評論也是一個比一個精彩~下面就和大家一起看下引發了不少網友討論的【南昌九龍湖出路在何方~】,這條新聞短短1小時內已經收到了1963條評論,有人表示質疑,有人贊同,有人甚至還在評論區激烈討論了起來,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吧~
  • 經濟差不敢生 臺灣生育率全球最低
    臺灣生育率是全球最低,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今年第一季度甚至出現人口負增長,即出生率低於死亡率。若綜合第一季來看,臺灣總人口數已減少6553人。島內年輕人向大公報表示,臺灣薪資停滯十幾年,樓價不斷上升,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哪敢生小孩?
  • 經濟學最強十大高校,哪些有望衝擊世界一流?
    文|劉冷絲欄目|絲說大學專業和就業國內所有社會科學中,經濟學應該是最為規範、最有系統的學科,曾經有專家預言:經濟學是最有望衝擊世界一流國內學科。那麼,到底哪10所高校經濟學實力最強?國內還有哪些高校經濟學學科實力比較靠前?
  • 大陸又對臺灣放「狠招」 放寬臺生申請大陸高校標準
    據環球時報7月6日報導,大陸方面日前宣布放寬臺灣學生申請大陸高校的標準,引發島內擔憂。有臺灣高校的校長稱,大陸這波放寬會搶走臺灣一些中等程度學生,對臺灣中段大學招生造成重大衝擊。 「學測」(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是臺灣最大規模的高校招生考試。考試科目5科,各科最高為15分,滿分75分。考試成績分為五級:頂標級(佔參考人數總數的前12%)、前標級(前25%)、均標級(前50%)、後標級(前75%)和底標級。大陸從2010年開始接受臺灣學生以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當年由於是試辦,門檻是相當高的頂標(前12.5%)。
  • 臺灣大學校長互評調查 臺灣科技大學辦學績效最佳
    華夏經緯網2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了解各大學辦學績效,根據雜誌最新大學校長互評調查顯示,臺灣科技大學獲選為辦學績效最佳,其次是逢甲大學,進步幅度最大的則是雲林科技大學。    根據大學校長互評調查顯示,臺科大由去年的亞軍竄升為辦學績效第1名,票數增加幅度在各校中居冠,去年的冠軍逢甲大學今年獲得第2名,但得票數和去年相同,第3名為臺北科技大學,第4名為亞洲大學,第5名為臺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