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威遠縣山王鎮村民在葫蘆口發現一條巨型野生娃娃魚,體長近1米,重達16斤。
村民放牛,尋著狗吠聲發現娃娃魚
當日上午9點過,山王鎮躍進村12組村民劉清壽到葫蘆口水庫附近放牛,忽然聽到岸邊有隻狗在不停地叫,他立即跑過去,發現一條四隻腳的魚卡在了石頭之間,因為以前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魚,感到十分好奇。劉清壽就將其抱回家中,餵在水缸裡面。隨後,他打電話通知了村支部書記解金正,想問清楚這個是什麼魚。
解金正來到劉清壽家中一看,「這個是娃娃魚,是國家保護動物,不能吃也不能賣。」解金正一眼就認出這是娃娃魚,早在幾年前他就看見過。
隨後,解金正撥打了鎮上派出所的電話,告知了此事。
放生大自然
中午12點過,山王鎮派出所民警會同鎮政府相關工作人員,一起來到躍進村12組。他們對這條娃娃魚進行了稱重和測量體長,經測量,這條娃娃魚重16斤、長接近1米。
「我們對它的身體進行了簡單檢查,包括肚皮、腳掌有沒有劃傷,確認沒有受傷之後,大家一起把它放回了河裡。」山王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王仕偉告訴江小弟。
從幾位現場人員發回的視頻和照片來看,這隻娃娃魚呈棕褐色,頭部扁平,放生時,它用四隻腳緩緩爬行,像一隻動作緩慢的矮腳鴨子,爬入水裡後,扇動著扁平的尾巴遊走了。相比娃娃魚的淡定,在場圍觀的人像目送稀世珍寶一樣,歡送它回歸大自然。
近年來,威遠第二次發現巨型娃娃魚
據了解,這不是威遠葫蘆口水庫第一次發現巨型娃娃魚,早在2012年就發現了一條長1.2米、體重26斤的娃娃魚,在川內也很罕見。娃娃魚又名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
娃娃魚會在葫蘆口水域出現,這與近年來的生態環境改善大有關係。威遠縣長葫管理站工作人員告訴江小弟:「早在五年前,從長沙湖到葫蘆口之間的水域,就取締了網箱養魚和大庫養魚。去年,縣環保局在水源一級保護區兩岸設置了隔離網,禁止人和牲畜進入。葫蘆口的水質逐步改善,從日常檢測情況來看都是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以上,達到了集中式生活飲用水一級保護區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