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陳賢江
2020年伊始,各大音樂平臺紛紛公布了各自針對音樂人的激勵補貼計劃。
看起來頗複雜的補貼規則背後,哪家平臺的現金補貼、流量補貼力度更大、覆蓋面更廣、誠意更足,成為音樂人非常關心的問題。而作為其中的佼佼者,騰訊音樂人「億元激勵計劃」獲得了最高的關注度,該計劃與其他計劃相比有何優勢?這是本文將深入探討的話題。
「授人以漁」是近年來音樂人平臺發展的基本思路,在這個思路下,音樂人平臺越來越強調 「服務性」和「工具化」。
以騰訊音樂人為例,2019年,全面升級之後的騰訊音樂人開放平臺,開啟了線上單曲籤約、機構入駐、詞曲作品上傳及交易、官方微信小程序等新功能,音樂人不但可以自主籤約,還可以通過手機微信「一鍵」入駐及上傳作品,並在線上進行詞曲作品線上交易。
在音樂眾創化的大環境下,隨著加入音樂創作行列的音樂愛好者越來越多,「授人以漁」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我看來,「授之以漁」固然重要,「授人以魚」也同樣重要。只有讓音樂人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真正能捕到魚,才能證明「授人以漁」的合理性。
解讀騰訊音樂人的「億元激勵計劃」,我們會發現,平臺在強化「授人以漁」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授人以魚」的重要性,而敢於承諾「億元」投入,則說明騰訊音樂人對於自身體系的自信——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TME)的支持下,完成了平臺升級的騰訊音樂人,有更多能力來扶持中國原創音樂,在授人以漁的同時,也授人以魚。
授人以魚,「億元激勵計劃」的三大優勢
原創音樂價值釋放,是2019年音樂行業的一個現象。在騰訊音樂人平臺上,原創音樂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活力,令人為之側目。據騰訊音樂人公布的數據,至2019年年底,騰訊音樂人入駐音樂人數量超過8萬、全平臺年播放量超過2000億,過去一年,年播放量增長近兩倍。
「釋放」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在傳統模式的內容生產萎縮多年之後,自我經營、網絡化傳播的原創音樂人已經成為行業中最為活躍的內容生產群體,另一方面也得益於騰訊音樂人平臺上線以來,對原創音樂的扶持以及相應的音樂生態建設。
騰訊音樂人早前發布的「億元激勵計劃」可以視為平臺原創音樂扶持戰略的一次重要升級,在基本完成了後端的生態搭建後,騰訊音樂人需要這樣一個計劃來檢驗前端的實際效果。而相比市場上的同類型原創音樂扶持項目,騰訊音樂人的「億元激勵計劃」有著三大優勢。
1. 對於音樂人來說更普惠
按照「億元激勵計劃」的解釋,騰訊音樂人平臺上的獨家籤約音樂人,單曲訂購、會員收入、廣告收入和樂幣收入全面提高到100%分成,非獨家籤約的音樂人,單曲訂購收入的分配比例也享受100%分成。這個分成力度,可謂全網最高。
這100%的比例裡,有50%是激勵金。如果收入不超過10萬元,音樂人可以獲得100%的激勵補貼,直接實現收入翻倍,如果激勵金超過10萬,超出部分的分成比例按60%來計算。
個人理解,「億元激勵計劃」更有利於處於市場尾部的絕大多數音樂人。根據中國傳媒大學的《中國音樂人報告》,月收入8000及以上的音樂人佔15%,也就是說有15%的音樂人年收入在10萬及以上,但是,在音樂人的收入構成中,演出、直播、製作等佔了大部分,作品直接帶來的收入佔比很低。(如下圖)
據此我們可以估計,每年靠作品播放量帶來10萬元收入的音樂人非常少。按照「長尾理論」提出者克裡斯·安德森的說法,市場裡的長尾,佔90%以上,頭部僅佔2%。而根據《中國音樂人報告》的數據,騰訊音樂平臺上,粉絲量5萬以下的音樂人,佔96.6%,其中粉絲量1千以下的音樂人佔70.7%。
根據《中國音樂人報告》,有85%的音樂人年收入在10萬以下,這意味著,騰訊音樂人平臺上至少85%以上的獨家籤約音樂人能享受到「億元激勵計劃」100%的激勵補貼。
2.更多會員收入
選擇合作平臺,自然需要考慮平臺的實力。這裡面有一點我認為可能比較容易被忽略,那就是付費會員量。
音樂產業已經進入流媒體時代,流媒體收入已經成為錄製音樂市場的支柱,這一點在中國內地市場表現得尤其明顯。按照IFPI的數據,在中國市場,流媒體收入的貢獻率高達93.5%,而流媒體收入主要來自付費會員。
根據TME財報公布的數據計算,付費會員帶來的收入佔在線音樂收入的60%。而付費會員對於音樂人收入的貢獻更高,佔80%。也就是說,會員收入對於音樂人收入高低,起決定性作用。所以,平臺的付費會員量是音樂人選擇平臺時值得關注的指標。
在這方面,背靠TME的騰訊音樂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TME三大在線音樂服務平臺(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去年第三季度的付費用戶量達到3540萬,在目前全球公開用戶數據的音樂服務商裡排第三,在中國市場排第一,巨大的會員量將成為音樂人收入的堅實基礎。
在「億元激勵計劃」中獨家歌曲的會員收入比例也提高至100%(激勵金超過10w的部分為60%),在佔音樂人收入大頭的收入類型上大比例補貼,對於音樂人來說,應該很有吸引力。
3.更大流量,更多玩法
上文提到,2019年,騰訊音樂人的作品全平臺播放量超過2000億。這2000億來自哪?來自TME旗下三大平臺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這三大平臺的在線音樂服務總用戶高達6.61億。這就是騰訊音樂人的一大優勢。
騰訊音樂人獲得的扶持,並不僅來自單一平臺,而是多平臺聯合的資源和渠道投入,這無疑為音樂人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所有入駐的音樂人,都有機會獲得TME旗下多平臺高達千億級的流量扶持。
實際上,騰訊音樂人的「億元激勵計劃」不只是單一平臺的項目,是一個有著多平臺聯合支持的項目。除了騰訊音樂人平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各平臺,如QQ音樂和酷狗音樂也都推出了各自特色的扶持計劃。比如QQ音樂開放平臺的「S製造」和酷狗音樂的「星曜計劃」。值得注意的是,騰訊音樂人補貼的是實打實的「播放量」。在流媒體平臺的付費體系中,「播放量」直接跟收入掛鈎,「播放量」高低直接決定收入高低,相對於其他激勵計劃補貼的「曝光量」,騰訊音樂人的扶持更直接和實在。
「播放量」補貼已經成為TME各大平臺的長效機制。在QQ音樂開放平臺,音樂人可以通過籤到、發布動態、發布歌曲、回複評論等方式換取「音貝」。1音貝可以兌換1播放量,即1位聽眾真實收聽歌曲。即使無暇做日常任務,音樂人也可以通過和平臺籤約直接享受流量扶持——歌曲籤約:獨家籤約獎勵3000音貝/首、非獨家籤約獎勵1000音貝/首;音樂人籤約,無論籤獨家或非獨家,自籤約之日後每首新發布的歌曲均有機會獲得1000播放量的流量激勵(政策預計在2月內生效)。實際上,這是播放量的直接補貼,對於音樂人來說就是實打實的收入。
酷狗音樂也有類似的「酷豆」兌換機制,所有入駐的音樂人都能用酷豆兌換流量。此外,酷狗音樂人近期推出的「星曜計劃」,也推出了極大力度的補貼機制。「入選「星曜計劃」的音樂人有機會得到站內價值1000萬元的推廣流量包,同時,額外給予音樂人最高可價值30萬元/每首歌的推廣金。」除此之外,酷狗音樂還與外部熱門短視頻平臺、新聞媒體、社交媒體等組成「站內+站外」的流量矩陣,通過立體化多渠道曝光,幫助音樂人出圈,讓音樂作品獲得最大聲量。
而騰訊音樂人在TME旗下眾平臺之間扮演著「中樞紐帶」、「輸送中臺」的角色,騰訊音樂人把優質的音樂人和作品輸出到其他平臺,以矩陣優勢幫音樂人放大價值。在各個項目中,音樂人能同時獲得多個平臺多個項目和計劃的頂級流量扶持。
與此同時,騰訊音樂人也在開拓自有資源和渠道。比如2019年,騰訊音樂人跟丹麥駐華大使館和王者榮耀等多方合作,聯合推出了不同的創意合作項目,幫平臺上的音樂人擴展曝光空間和增值區間。
除了致力於為音樂人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一直以來都熱心於社會公益,圍繞「音樂關愛、文化傳承、音樂教育」,不斷為原創音樂人提供機會,聯結音樂與公益。其中既有聚焦優質原創民族音樂的「新民韻計劃」,也有著眼音樂教育、幫助偏遠山區兒童圓夢的「樂圃音樂空間」。
音樂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商業收益,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全面提升,才能讓音樂的價值獲得充分的釋放。在這條路上,TME走在了前面。
總結:要授人以漁,也要授人以魚
音樂產業正在變成一個「服務業」。這是我近年來觀察音樂產業發展的一個心得。無論是網際網路平臺還是唱片公司、版權公司,都是服務商,服務對象是作為內容生產者的音樂人和作為消費者的普通大眾。
「授人以漁」強調的是服務性和技能化,這是音樂眾創化的必經之路。通過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傳播工具的效率,幫不同層次的音樂人找到各自的聽眾、享受到相應的樂趣。與此同時,解決核心問題——收入來源——也不容忽視。
網際網路去中心化的傳播模式,儘管從某種程度上帶來了傳播便利,但同時也造成了渠道的分散和傳播效應的稀釋。由於網際網路上,音樂作品的收入通常跟傳播掛鈎,播放量已經成為收入的重要來源,「稀釋」影響的不只是傳播,同樣影響收入。
由於種種原因,在音樂工業化的百年歷史中,音樂創作者始終處於弱勢地位。在網際網路音樂時代,隨著產業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新的音樂生態中,作為內容生產者的音樂人,應該居於中心,獲得更好的服務,以及合理的收入。
不容忽視的另一個問題是,網際網路音樂生態仍在建構中,騰訊音樂人的「億元激勵計劃」正是其中一步。在收入分配模式仍待完善的情況下,網際網路音樂平臺有責任多走一步,主動去為音樂人著想,摸索更合理的生產激勵機制,真正發揮出「網際網路」應有的價值。
從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對比其它平臺的補貼計劃,騰訊音樂人的「億元激勵計劃」目前是目前市場上扶持力度最大、最具誠意的一個。可以預見,在平臺的扶持下,原創音樂新的十年會更有活力。前提是,音樂人學會捕魚的同時,也真正能捕到魚。
本文為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