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 12:00:11
本文來自 「國泰君安網際網路傳媒研究」微信公眾號。
招股書核心數據:
公司定位: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音樂娛樂平臺,旗下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四大中國移動用戶活躍度最高的音樂軟體。
MAU:2018年Q2MAU超過8億,其中在線音樂業務MAU從2016Q3的5.79億增長到2018Q2的6.44億;移動社交娛樂MAU從2016Q3的1.44億增長到2018Q2的2.28億。
單用戶日均使用時長:2018年Q2超過70分鐘/天。
版權庫:截至2018年Q2,公司擁有最大的音樂內容庫,包括來自200多個國內和國際音樂品牌的超過2000萬首歌曲。
付費情況:截止2018年Q2,在線音樂用戶付費率為3.6%,社交娛樂用戶的付費率為4.2%;在線音樂業務付費人數2330萬人,移動社交娛樂付費人數950萬。
收入:2018年H1實現收入86.19億元,與2017年H1的44.85億元相比,增長了92%。2016年及2017年收入分別為43.61億元及109.81億元。
利潤:2018年H1實現淨利潤17.43億元,同比增長341.27%,2017年全年實現淨利潤13.19億元,同比增長1451.76%。
2.2 平臺五大構成要素
用戶:2018年第二季度MAU超過8億,活躍用戶平均日活時間超過70分鐘。
產品:通過將不同的音樂娛樂服務完全集成到一個平臺上,用戶不僅可以在平臺上欣賞音樂,還可以分享自己的歌唱作品和參與音樂直播。
內容:擁有中國最全的音頻視頻格式的音樂內容儲存,包括來自200多個國內和國際音樂品牌的超過2000萬首歌曲(截至2018年6月30日)。
數據和技術:大量用戶數據積累用於創新產品和提高用戶體驗。開發音樂版權監控和保護技術。
變現:變現模式多元,包括訂閱,數位音樂銷售,虛擬禮品和高級會員。
2.3 業務結構
包括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和全民K歌四大品牌渠道,並擁有騰訊音樂人、5Sing;演藝直播業務酷狗直播、酷我聚星。
2.4 盈利模式
在在線音樂業務上,公司主要通過付費音樂、內容訂閱及廣告盈利。
在社交娛樂及其他業務上,公司主要通過在直播及在線唱歌中出售虛擬禮物,及專屬會員盈利。
2.5 核心經營數據
MAU持續增長。公司在線音樂業務MAU從2016Q3的5.79億增長到2018Q2的6.44億;移動社交娛樂MAU從2016Q3的1.44億增長到2018Q2的2.28億。
付費人數及付費率不斷增加。公司在線音樂業務付費人數從2016Q3的1220萬人增長到2018Q2的2330萬人,付費率從2016Q3的2.1%提高到2018Q2的3.60%;移動社交娛樂付費人數從2016Q3的290萬增長到2018Q2的950萬,付費率從2016Q3的2%提高到2018Q2的4.2%。在線音樂業務的單付費用戶月平均收益ARPPU從2016Q3的8.6元提高到2018Q2的8.7元,社交娛樂業務的單付費用戶月平均收益ARPPU從2016Q3的100.7元提高到2018Q2的111.8元。
4. 股權結構
騰訊是騰訊音樂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58.1%。根據騰訊與Spotify的協議,騰訊音樂娛樂持有Spotify 2.5%股權。
5.行業概覽
5.1 中國在線音樂泛娛樂市場
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在線遊戲市場和第二大在線視頻市場,然而中國在線娛樂的付費率僅為3.7%,付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也遠低於其他形式的娛樂活動,如付費遊戲和付費視頻。
未來推動中國在線音樂泛娛樂市場增長的因素有:
版權保護環境的改善:中國少數領先的在線音樂平臺的版權保護工作使其成為主要音樂內容合作夥伴的首選合作夥伴。
碎片化的音樂內容提供商和長尾內容的普及:相較於發到國家,中國的音樂內容創作更加碎片化。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中國前五大品牌流媒體品牌市場份額佔比不到30%,而全球前五大品牌已佔到市場份額的85%。
中國Z世代是長尾內容市場的重要驅動力:他們通過在線音樂互動平臺積極參與長尾內容的創作,推動長尾內容的供給和需求。
5.2 中國在線音樂泛娛樂市場規模
中國的在線音樂泛娛樂市場主要包括在線音樂服務,在線卡拉OK,以音樂為中心的直播,在線廣告和在線音樂版權運營。
2017年中國在線音樂泛娛樂市場的總體規模達到約人民幣330億元,預計到2023年將增長至人民幣2,152億元,2017年至2023年複合年增長率為36.7%。
5.3 中國在線音樂細分娛樂市場
A. 在線音樂服務:
在線音樂服務指中國的付費音樂服務,用戶通過會員訂閱和數位音樂購買來支付音樂費用。
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2017年中國在線音樂服務的整體市場規模約44億元,預計到2023年將增長至367億元,2017年至2023年複合年增長率為42.7%。
2013年至2017年間,中國的在線音樂支付率從0.4%上升至3.9%,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28.7%。目前,大部分在線音樂流媒體服務收入來自基於下載的收費模式,即允許用戶在指定時間段內下載一定數量的歌曲。 在線音樂平臺一直在探索付費流媒體費用模式,這些模式在不久的將來為該行業提供巨大的增長潛力。
B. 在線卡拉OK和音樂直播流媒體服務:
中國在線卡拉OK和以音樂為中心的直播服務的收入主要來自虛擬禮品的銷售,以及使付費用戶獲得各種額外特權的高級會員資格,例如更高的音軌解析度和額外的應用主題。
2017年中國在線卡拉OK和以音樂為中心的直播服務的總體規模達到約人民幣220億元,預計到2023年將增長至人民幣1305億元,2017年至2023年複合年增長率為34.6%。
D. 在線音樂版權運營:
該部分涉及原創音樂版權授權,音樂內容的再授權,選秀節目產生的音樂相關內容和在線平臺製作的現場表演的授權,以及在創作音樂和電影等衍生娛樂產品時改編在線音樂內容。
2017年中國在線音樂版權業務的整體市場規模達到約22億元,預計到2023年將增長至137億元,2017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36.1%。
5.4 競爭格局
從在線音樂的主要月活用戶數據來看,酷狗音樂,QQ音樂及酷我音樂分別佔據行業前三,三大品牌均為騰訊音樂集團旗下,騰訊音樂在在線音樂行業佔據絕對優勢地位。
5.5 騰訊音樂版權優勢突出
騰訊音樂在版權方面的提前布局使其掌握了主動權。在目前的移動音樂市場上,騰訊音樂的版權覆蓋面最廣,至少擁有了22家唱片公司的版權。2014年11月籤下華納,2016年9月籤下索尼,2018年5月籤下環球,至此,騰訊音樂包攬了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在大陸的獨家版權。此外,還有YG 娛樂、杰威爾音樂等音樂版權。在中國音樂版權環境持續優化的形勢下,這成為了騰訊音樂立足行業的一大核心競爭力。
6. 財務數據
6.1 收入淨利不斷增長,費用率有所下降
營收快速增長,淨利潤增速接近350%,社交娛樂業務貢獻7成收入。營收方面,公司2018年H1實現營收86.19億元,同比增長92.17%,2017年全年實現營收109.81億元,同比增長151.80%。淨利潤方面,2018年H1實現淨利潤17.43億元,同比增長341.27%,2017年全年實現淨利潤13.19億元,同比增長1451.76%。從收入構成來看,社交娛樂業務貢獻收入的70.38%。
毛利率穩中有升。公司毛利從2017H1的13.82億元增加151.7%,2018年H1實現毛利34.78億元;毛利率從2017H1的30.81%提升到2018H1的40.35%。
銷售費用率保持穩定,管理費用率有所下降。公司銷售費用率從2017H1的2.98億元增加147.7%至2018H1的7.38億元,主要是由於增加支出以推廣品牌,產品和內容產品以及增加用戶獲取渠道的支出。公司管理費用支出由2017H1的6.82億元增加32.7%至2018H1的9.05億元,主要是由於僱員福利開支及專業服務開支增加所致。
6.2 分業務板塊
A. 在線音樂業務
在線音樂業務收入2018年H1為25.53億元,同比2017年H1的13.64億元增加了87.2%,主要是由於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率的提高以及在線音樂服務用戶群增長的結果,還包括向第三方授權收入。
從2017年Q2到2018年Q2,公司移動在線音樂服務的MAU從大約6.06億增長到6.44億;付費用戶數量從大約1660萬增加到2330萬,在線音樂服務的付費率從2.7%增長到3.6%。
B. 社交娛樂及其他業務
社交娛樂及其他業務收入2018年H1為60.66億元,同比2017年H1的31.21億元增加了94.4%,主要是由於在線卡拉OK和直播服務收入增加所致。其中在線卡拉OK和直播服務產生的收入增加主要是由於因推出額外功能而引起的用戶,例如虛擬卡拉OK房和WeSing的高級會員資格帶來人均支付的增加,同時通過提高用戶購買虛擬禮物的意願來推動付費用戶比例增加及由於表演者數量和活動的增加以及直播內容的質量提升等。
從2017年Q2到2018年Q2,公司社交娛樂服務的MAU從大約2億增長到2.28億,社交娛樂服務的付費用戶數量從大約710萬增加到950萬,社交娛樂服務的付費率從3.5%增長到4.2%。
7. 與騰訊關係
在2016年7月之前,騰訊持有中國音樂集團(China Music Corporation,簡稱「CMC」)15.8%的股權。2016年7月,通過一系列交易,騰訊成為了CMC的控股股東,持有近61.6%的股權。2016年12月,CMC更名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自從完成對CMC的收購之後,騰訊一直是我們的控股股東,預計公司完成IPO上市之後,騰訊會繼續作為控股股東。
公司是騰訊內容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司也受益於騰訊在中國的品牌名聲和市場地位。一直以來,公司與騰訊在多個領域展開了合作,例如獲取用戶、廣告、科技以及計算機基礎設施。我們喜歡這種互惠關係帶來的協同增效作用,也計劃在未來繼續利用這種關係。
8. 風險因素
8.1 版權風險
公司依賴第三方許可來獲取音樂服務的內容,公司與這些音樂內容提供商的關係的任何不利變化或損失都可能對公司的業務、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重大的不利影響。
8.2 資金風險
公司需要大量資金來支持音樂內容收購、用戶獲取與技術投資。倘若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和前景都將可能受到重大的不利影響。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