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發表中國天文學家南極冰穹A重要成果

2020-12-05 澎湃新聞

《自然》雜誌發表中國天文學家南極冰穹A重要成果

2020-07-30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北京時間2020年7月30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的一項重大成果——首次測量並獲得了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南極冰蓋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天文臺址。這項研究成果確認了崑崙站有珍貴的天文觀測臺址資源,為我國進一步開展南極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圖為夜間視寧度測量結果。峰值處表明自由大氣視寧度的中值為0.31角秒。

視寧度表徵大氣抖動對望遠鏡觀測星象造成的模糊程度。在視寧度好(數值小)的條件下,觀測恆星因大氣湍流帶來的抖動比較小,照片上星象更加銳利清晰,對觀測暗弱的天體效率更高。在視寧度優異的天文臺,一臺小口徑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可以與其他地方的大望遠鏡相媲美。因此天文臺的選址,至關重要,而視寧度是最重要的參數之一。

崑崙站所在的南極冰穹A地區的地理和大氣條件表明,大氣湍流主要在近地表的邊界層,上面的自由大氣非常穩定,預計有很好的視寧度。這次的成果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第一次用實測數據對冰穹A的視寧度進行了定量地科學統計和評估,進一步證明了冰穹A的大氣邊界層很低,有利於未來的天文臺工程建設和成本控制。

圖為工作現場照片。中間是DIMM的8米高的塔架,前面是15米高的多層大氣參數測量塔KLAWS-2G,其數據也用於了這項研究成果。右側的黃色貨櫃是PLATO-A的儀器艙。

研究團隊自主研製了崑崙視寧度望遠鏡KL-DIMM,於2018年11月參加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時,赴崑崙站現場安裝調試成功,立即投入觀測,並實現無人值守,越冬長期全自動運行,獲取了珍貴的夜間視寧度測量數據。數據表明,自由大氣視寧度的中值只有0.31角秒,最佳值達到0.13角秒,在離地面8米的高度,有31%的時間可獲得自由大氣視寧度;在離地面14米的高度,有近一半的時間可獲得自由大氣視寧度。相比較而言,同在南極的冰穹C的邊界層高度中值達30米時,比冰穹A難於獲得自由大氣視寧度。天文觀測對成像質量要求極高,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望遠鏡集中在夏威夷和智利北部優良的臺址上,視寧度一般在0.6-0.8角秒。冰穹A的天文觀測條件,明顯優於上述兩個地區,有望成為優秀的地面天文臺。

《自然》也為此項研究成果做了新聞發布。

崑崙站位於海拔4093米的南極冰穹A。中國南極考察隊在2005年第一次到達冰穹A,也是唯一從陸地到達這個地區的國家。自2007年參與南極內陸科考以來,中國天文界獲得了一系列天文觀測和臺址測量的成果。崑崙站冬季氣溫可以低至零下80攝氏度,設備要面對低溫、霜雪、有限能源和通訊等多重挑戰。研究團隊基於南極天文多年的經驗積累,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研製了適應極低溫下運行的視寧度望遠鏡KL-DIMM,並在帕米爾高原的新疆天文臺慕士塔格觀測站進行野外測試和比對,確認了儀器的性能。KL-DIMM及其他設備隨第35次南極科考(2018/2019),安裝於冰穹A,成功地全自動越冬運行。安裝過程中,內陸科考隊克服了高原缺氧、低溫等各種困難,並且在現場維護更新了為天文設備提供能源和通訊的設施PLATO-A,這是澳大利亞UNSW科學家為冰穹A南極天文定製的系統。

圖為南極崑崙站2臺冗餘的視寧度望遠鏡及其8米高的塔架(安裝時照片)。

這項工作是基於KL-DIMM的數據,與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科學家合作完成。本研究共包括9位作者,參與單位有國家天文臺、天津師範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南極天文的發展一直得到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鼎力支持。

論文連結:

附錄:

圖為南極地圖,顯示冰穹A、C、F,以及南極點、中山站和泰山站。感謝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龐小平、王詩云提供原圖。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微信公眾號「i自然全媒體」獨家編輯。未經授權,謝絕媒體(包括公眾號)轉載。轉載請在醒目位置標註來源:i自然全媒體。i自然投稿郵箱:izrqmt@126.com。電話: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體

記者:趙建東

原標題:《《自然》雜誌發表中國天文學家南極冰穹A重要成果》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冰穹A為最佳
    中國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冰穹A為最佳!中新網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30日發布消息說,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該臺商朝暉研究團隊首次測量並獲得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
  • 南極冰穹A,夜間觀星最清晰
    依託安裝於我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首次測量了南極冰穹A的夜間大氣視寧度,發現冰穹A是地球上夜間觀測恆星最清晰的地方,證明了崑崙站所在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綜合性能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相關研究成果2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在地球上,「仰望星空」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視寧度問題。
  • 中國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冰穹A為地面最佳天文觀測臺址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北京時間7月29日夜,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的一項重大成果。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研究團隊首次測量並獲得了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天文觀測臺址。
  • 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冰穹A為地面最佳光學天文觀測臺址
    圖為位於南極冰穹A地區崑崙站的崑崙視寧度望遠鏡KL-DIMM工作現場照片 國家天文臺供圖新華網北京7月30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北京時間7月30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了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的一項重要成果。
  • 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冰穹A為地面最佳光學天文觀測臺址
    圖為位於南極冰穹A地區崑崙站的崑崙視寧度望遠鏡KL-DIMM工作現場照片 國家天文臺供圖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北京時間7月30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了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的一項重要成果。
  • 冰穹A獲選「全球最佳觀星點」!去南極,在地球上看最清晰的星星
    近日,中國科學家發現,位於南極最高點的冰穹A是世界上最佳觀星點。在那裡,2.5米口徑光學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可與其他臺址6米口徑望遠鏡相媲美。這將為我國南極天文的發展帶來新機遇。望遠鏡理想家園究竟哪裡的星星不愛「眨眼睛」自遠古開始,人類就使用肉眼觀察浩瀚星空。
  • 我國天文學家實測證明南極冰穹A為最佳夜間觀天點
    中間是DIMM的8米高的塔架,前面是15米高的多層大氣參數測量塔KLAWS-2G,其數據也用於了這項研究成果。右側的黃色貨櫃是PLATO-A的儀器艙。地球上,哪裡看星星最清晰?今天深夜,英國《自然》雜誌發布了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國內外多個科研團隊共同得出的一項結果:我國南極科考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是世界上目前所發現的視寧度最佳地點。
  • 天文學家確認中國南極崑崙站所在地為地面最佳光學天文觀測臺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員商朝暉研究團隊,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首次測量並獲得了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崑崙站所在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這項研究成果確認了崑崙站有珍貴的天文觀測臺址資源,為我國進一步開展南極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學基礎。
  • 最佳夜間觀星地址確認:南極冰穹A
    光明網訊(記者宋雅娟 趙宇豪)北京時間2020年7月29日夜間,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的一項重大成果。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研究團隊首次測量並獲得了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
  •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冰穹A」首次測量...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冰穹A」首次測量 結果太驚豔  Evelyn Zhang • 2020-07-30 17:42:29 來源:前瞻網
  • 南極冰穹A
    日前,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發布的一項重大成果給出了最新答案:南極冰穹A!這裡或是地球上夜間觀測恆星最清晰的地方。這項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完成的研究,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首次測量並獲得了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崑崙站所在冰穹A地區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其他任何地面臺址,這為我國進一步開展南極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學基礎。
  • 南極冰穹A!
    日前,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發布的一項重大成果給出了最新答案:南極冰穹A!這裡或是地球上夜間觀測恆星最清晰的地方。 這項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完成的研究,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首次測量並獲得了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崑崙站所在冰穹A地區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其他任何地面臺址,這為我國進一步開展南極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學基礎。
  • 南極天文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十大天文科技進展
    安裝在冰穹A的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b. 系外行星「凌星」時相應恆星的光變  在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的統籌安排下,中國天文學家於2008年開始在南極冰穹A的臺址測量和天文觀測。南極巡天望遠鏡陣(AST3)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 23 家單位共同研製建造。
  • 南極冰穹A
    北京時間2020年7月30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的一項重大成果給出了最新答案:南極冰穹A!這裡是地球上夜間觀測恆星最清晰的地方。這項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完成的研究,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首次測量並獲得了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
  • 科學家發現南極冰穹A觀測宇宙的太赫茲遠紅外新窗口
    千龍網北京12月13日訊   據中國科學院消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史生才團隊與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等合作研製了國際上首例以無人值守工作模式運行的超寬帶(0.75~15THz)太赫茲傅立葉光譜儀(見圖1),於2010年1月由第26次中國南極內陸科考隊成功安裝於冰穹A,並投入長達19個月的連續運行。
  •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冰穹A」首次測量 結果太驚豔
    研究人員7月29日在《自然》雜誌上在線報導說,如果將光學望遠鏡建在南極高原中部幾層樓高的塔上,那麼它可以分辨出那些比平時可觀測的對象要小一半的天體們的特徵。天文臺可以凝視邊界層上方,從而獲得如此清晰的視覺效果——這是造成大部分波狀空氣混淆望遠鏡圖像的原因。
  • 中科院論文登《自然》:就在南極崑崙站邊
    天文學家想要「夜觀星象」,光有天時還不夠,地利條件也重要。根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馬斌團隊7月29日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的一篇論文,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Dome A)也許是地球上夜間觀測恆星最清晰的地方,適合建造天文望遠鏡。給望遠鏡找個家以光學紅外望遠鏡為例,好臺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
  • 中科院論文登《自然》:就在南極崑崙站邊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天文學家想要「夜觀星象」,光有天時還不夠,地利條件也重要。根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馬斌團隊7月29日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的一篇論文,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Dome A)也許是地球上夜間觀測恆星最清晰的地方,適合建造天文望遠鏡。
  • 去南極!在地球上看最清晰的星星
    答案是南極。 生活在大氣「海底」的人們,為了看到儘可能真實的星空,到處尋找大氣清澈、寧靜的觀測點。近日,中國科學家發現,位於南極最高點的冰穹A是世界上最佳觀星點。在那裡,2.5米口徑光學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可與其他臺址6米口徑望遠鏡相媲美。這將為我國南極天文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 專家解說南極冰穹A: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觀測點之一
    中國將在南極冰蓋最高點——海拔4093米的冰穹A,建立自己的天文觀測站。兩位天文學者將於今年10月底,乘坐「雪龍」號科考船參加我國南極第24次科考,為在南極冰穹A建天文觀測站做前期工作。南極內陸氣候條件惡劣,最低氣溫曾到-83℃,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之一。冰穹A只有0.5個大氣壓,空氣稀薄,含氧量很低,人很容易出現缺氧情況,在冬天更是難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