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垂直森林」住宅小區又火了一把。這個以第四代住房概念託底的試點項目,自效果圖曝光開始就引起了各方關注,如今落成後更是成為網紅打卡地。
鬱鬱蔥蔥,仿佛「空中森林」的8棟建築確實足夠吸睛。至此,我們也窺探到了綠色建築的一角。當然,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築」,遠不止如此。
《重慶市綠色建築創建行動實施方案》公開,力爭到2022年,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佔比達到70%,全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不低於20%。
《河南省綠色建築創建行動實施方案》公開,到2022年年底,我省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佔比要達到70%,沿黃河流域及有條件的城市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
《河北省促進綠色建築發展條例》修訂,重新定義了綠色建築的概念,並將綠色建築等級劃分由三個等級調整為四個等級。
這樣的情況在全球各地都不少見,2020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教育部、工信部、人民銀行、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銀保監會才聯合發布了《綠色建築創建行動方案》。
到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佔比達到70%。要求推動新建建築全面實施綠色設計、完善星級綠色建築標識制度、提升建築能效水效水平、提高住宅健康性能、推廣裝配化建造方式、推動綠色建材應用、加強技術研發推廣、建立綠色住宅使用者監督機制。
緊接著,《關於政府採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築品質提升試點工作的通知》也下發了。到2022年,基本形成綠色建築和綠色建材政府採購需求標準,試點城市包括南京市、杭州市、紹興市、湖州市、青島市、佛山市,試點時間為2年。
到底什麼才是綠色建築?
我國立足現實情況,對《綠色建築評價標準》進行了修訂,目前編號為GB/T50378-2019。其定義為:
在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汙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築。由5類指標組成,分為3個等級。
具體,可以從幾個案例來了解一下。
如進博會場館「四葉草」,獲國家綠色建築三星級運行標識認證證書,認證面積達141.39萬平方米,居國內三星級綠色建築認證體量板塊的榜首。
該場館按照「四節一環保」標準建設和運營,
建築節能率達65%,太陽能光伏發電提供的電量佔總用量的3.55%,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6%以上,可再利用可再循環建築材料用量比超過10%,室內空氣汙染物濃度符合國標《室內空氣品質標準》GB/T 18883要求。
如上海中心大廈,獲得了住建部授予的「三星級綠色建築設計標識證書」,以及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頒發的LEED金級預認證。
大廈探索多種能源的智能化運行管理系統,節能10%到20%。其兩層獨立幕牆設計創造了作為自然通風的空氣緩衝,270個風力渦輪機為外部照明提供了動力。這些,都為大廈能耗指數優化作出了貢獻。
國外也可以看到頗負盛名的米蘭垂直森林,其概念與文章開頭提到的成都示範項目一樣,整個豪華公寓被「森林」覆蓋。業界專家認為,「這是一種拒絕死板機械技術的生態建築,符合環境可持續發展」。
綠色建築,這將成為一個面向未來的建築概念,常態化只是時間問題。而經濟學家也算了一筆帳,結論是:1、綠色建築的建築成本增加,在短期內是可收回來的;2、綠色建築獲得綠色價格增值會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