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野貓,常年可以繁殖,非洲野貓繁殖期在3月至9月

2020-12-03 百家號

野貓繁育發生在一年的不同時間,這取決於當地的氣候。歐洲野貓交配發生在晚冬(1月至3月),在春季生育,通常在5月。

亞洲野貓常年可以繁殖,非洲野貓繁殖期在3月至9月。在巖石或在植被茂密的受保護的洞穴中產仔。

妊娠期56-63天,每產1-8仔,平均為3.4隻。幼仔出生10天後才睜開眼睛,5個月後離開母親獨自生活。

歐洲的許多野貓都是一夫一妻制動物。野貓生存的最大威脅來自於和家貓的雜交,使它們的種群趨於弱勢。

雌性性成熟約10至11個月大,雄性9到22個月大。壽命為15年以上。棲息地的損失、對皮毛的需求也是野貓的生存受到威脅。有些地區的野貓捕食家禽,也遭到當地人們的捕殺。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裡,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相關焦點

  • 非洲野貓後空翻捕食鴿子(圖)
    為抓到鴿子美餐一頓,身手矯健的非洲野貓上演了精彩的轉體和後空翻絕技,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堪稱完美  據《每日電訊報》4月20日報導,照片中的這隻非洲野貓已在同一地點抓住過兩隻鴿子,這一次,它又故地重遊,希望獵取第三隻鴿子美餐一頓。
  • 非洲野貓被捕獵者追殺縱身從15米高樹梢跳下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7日報導,最近,網上一則視頻記錄了非洲荒野一隻獰貓捕食野貓的場景,其間,野貓被迫從15米高的樹梢上跳下,這讓人在驚訝於貓生命力頑強的同時,也不禁感嘆叢林生存法則的殘酷。
  • 先分清家貓、野貓、荒漠貓再說吧
    那麼溯源而上,廣泛分布於亞非歐三大洲的野貓,是不是也足夠讓分類學家們多死點腦細胞呢。一句話總結:科學界已達成的共識是,野貓區分為5個差異顯著的類型——歐洲野貓、非洲野貓、南非野貓、亞洲野貓和荒漠貓,而家貓起源於其中的非洲野貓。至今爭議不斷的問題在於,到底是將這5個類型劃分為同一個物種還是多個不同物種。
  • 非洲野貓叫主人「媽媽」視頻走紅網絡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14日報導,近日,一隻非洲野貓的可愛視頻走紅網絡。視頻中它站在桌子上向主人撒嬌,在主人身上蹭來蹭去,嘴裡發出喵喵的叫聲,聽起來就像是在叫「媽媽」。這隻非洲貓叫宙斯(Zeus),是一種非洲野貓,被認為是現代家貓的祖先。它的主人名叫摩根(Morgan)。
  • 南溪閱讀|「救救蘇格蘭野貓」
    這是大名鼎鼎的「蘇格蘭野貓」。別看個頭不大,卻異常兇猛。Nicknamed the Highland Tiger, this cat is even more endangered than its striped Asian cousin.這種貓還有個綽號叫「高地虎」,稀有程度甚至超過其亞洲表親。
  • 這些來自非洲的性感小野貓,你見過幾隻?
    這些來自非洲的性感小野貓等你來Pick這是一種廣泛分布在非洲的野貓,你能在非洲的很多國家看到它們的身影。獰貓身上基本上沒有太明顯的花紋,這能幫你把它們從眾多的非洲野貓中區別開來。當然,獰貓最大的特點一定是長耳朵尖兒上的那縷奇怪的黑毛。
  • 胡狼被稱為機會主義獵食者,也有兇狠一面,捕殺非洲野貓!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著七種主要食肉獸,而胡狼是在七種食肉獸中的最弱者,也被稱為「機會主義獵食者」,是說胡狼更喜歡跟隨在獅子等猛獸撿漏,很少自己捕食,但實際上胡狼也有兇狠的一面,也具有很強的捕捉技巧和力量等,曾就拍攝到一隻胡狼輕易捕殺一隻非洲野貓,犬科難得贏一回貓科
  •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但是,一旦出現黑化個體,其相關突變基因是可以遺傳給後代的。黑化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亞洲和美洲,非洲的黑化貓科動物較少,近年來僅在非洲發現過幾隻全身黑色的藪貓和一隻全身黑色的花豹。非洲野貓與家貓的關係非洲野貓是野貓的一個亞種,毛髮大體上為棕褐色至黃灰色,四肢和尾巴上有黑色條紋,耳朵和腹部呈褐色,眼睛周圍有白色毛髮。非洲野貓主要生活在半沙漠地帶和熱帶草原中,這種毛色有助於它們融入周圍的環境,以躲避捕食者和獵物。
  • 兩隻非洲野貓打架,路過的胡狼趁虛而入,結果悲劇了
    野貓是貓科動物裡面最低級的一種,家貓就是由野貓進化而來的,只是家貓不如野貓更加的兇悍。在喜歡養寵物的家庭裡面,貓常常比狗在家裡更有話語權,真的打急眼了,狗也常常是吃虧的一方。在野外野貓的戰鬥力也非常強,非洲野貓是草原上對付小型動物非常高效的獵手。兩隻野貓不知道什麼原因打了起來,這場打鬥非常的激烈,似乎一定要分出來你死我活才能罷休。
  • 日本捕殺野貓引熱議
    山中的野貓(來源:每日新聞)海外網9月29日電 近日,日本鹿兒島縣奄美大島因捕殺野貓一事,引起動物保護團體抗議和網友熱議。所謂奄美大島的野貓,就是被扔掉的家貓和街上的流浪貓跑到山裡野生化了的貓。奄美大島從很早以前,就因為野貓捕獵瀕危物種琉球兔和琉球鼠而極為犯愁。於是今年7月起,日本環境省以「為了保護未來的生態」為由,在島上設了100處陷阱,開始捕獲野貓。
  • 如果把成群野貓放在非洲草原,能否活下去呢?網友:簡直是天堂
    大家好,我是午間的小編,今天又來為大家分享優質的文章了,每天給大家推薦精緻的文章,大家可以收藏跟轉發哦! 非洲是貓科動物的天堂,這裡分布著大小十種貓科動物。非洲野貓是原產於非洲、西亞和中亞、印度北部和中國西部的野貓物種。
  • 貓科動物種類大全:八大家族,40種野貓
    金貓屬的共同特徵是在橙紅色到灰色之間變異的毛皮,區別於獅和山獅的棕黃色,然而非洲金貓和拉美的細腰貓也同樣有這樣的色型變異。而雲貓的體色、斑紋都與雲豹很相似。亞洲金貓因此,博物學時代的分類專家往往把亞洲金貓、婆羅洲金貓與非洲金貓放在一起,而把雲貓與雲豹放在一起。現在看來,這兩組都不是很近的親戚,毛色相同只是趨同進化而已。
  • 攝影師捕捉非洲野貓捕食鴿子後空翻絕技
    照片中的這隻非洲野貓已在同一地點抓住過兩隻鴿子,這一次,它又故地重遊,希望獵取第三隻鴿子美餐一頓。發現目標以後,它騰空而起,一躍超過6英尺(約合1.83米)的高度,在空中完成了轉體和後空翻絕技,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堪稱完美。不幸的是,或許過於注重獵食動作了,結果讓到嘴的肥肉飛了。
  • 野貓與家貓有什麼區別?它們是如何生存的?
    野貓、家貓、流浪貓許多人認為野貓的習性就像家貓一樣,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因為早在距今約4500年前,人類就已經將部分的野貓馴化為了家貓,經過了幾千年的與人相處,家貓與野貓在習性上已經有了較大的區別,尤其是一些寵物貓,它們無論是從食性還是習性上與野貓已經迥異。
  • 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野貓」式
    F4F野貓,這種短粗的小飛機是美國海軍在戰爭頭一年的主要戰鬥機。野貓式戰鬥機隨同航母編隊轉戰珊瑚海、中途島、索羅門群島等等戰場,為海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F4F機翼上裝備有六門機關炮;作為轟炸機使用時機翼攜帶兩枚100磅炸彈;實施遠距離作戰時機翼攜帶兩個58加侖附加油箱。
  • 非洲野貓獵殺獴哥,家族看著無一敢向前,一旁呆住當吃瓜群眾
    眾所周知,亞非野貓是家貓的野生祖先。都說貓是老虎的師父,我們都看過家貓捕食,而非洲野貓的攻擊行為更為兇猛。非洲野貓平時都是吃鼠和其他小型哺乳類動物為主,野貓的捕獵方法是慢慢地接近獵物,到達距離獵物約一米時,展開攻擊,是一天生獵手。
  • 野貓數量增長或導致小型野生動物滅絕!|EAAFP分享中國野貓最新研究...
    在中國有:6億至39億無脊椎動物,6億至25.3億魚類,56億至32.3億兩棲動物,59億至33.9億動物爬行動物、11.10億至38.8億鳥類和18.3億至79.8億哺乳動物被捕食。因此,我們發現自由放養的貓導致了其他動物的巨大死亡率,可能會深刻影響中國的野生動物數量和生物多樣性。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急需加強對貓對於野生動物影響的研究並減少放養貓的數量,從而減輕其有害影響的管理和政策。
  • 劉馮合歡新歌《野貓》送給所有的內心流浪者
    網易娛樂4月14日報導  近日,劉馮合歡攜最新單曲《野貓》與大家見面。單曲《野貓》詞曲由劉馮合歡自己獨立創作,這首入心又虐心的歌曲直戳小心臟,借流浪的野貓講述在外打拼的人漂泊無依的孤寂之感。採訪過程中,劉馮合歡分享了《野貓》的創作背景:「初來北京的我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和北京成千上萬的巷子,我就背著行李好不容易才找到落腳的合租房。那段日子,幾乎是聽著小區外貓咪的叫聲入睡的。那時候,我覺得它們每一次「喵喵」的叫聲就好像是求救的信號。
  • 野貓如何變家貓?這場馴化是你和喵崽長達萬年的雙向奔赴
    通過收集非洲南部、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蒙古和中東979隻野貓和家貓的DNA樣本,清晰地將貓分出了5個「世系」。其中第5個世系不僅包括分布於中東的野貓亞種非洲野貓(F.s.lybica),還包括了數以百計來自美洲、歐洲與亞洲的家貓。也就是說,今天所有我們家養的貓咪,都有著相同的祖先——非洲野貓。
  • 日本一島野貓泛濫咬死瀕危野兔,政府17個月抓到110隻
    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31日報導,日本鹿兒島縣奄美大島上野貓泛濫,經常襲擊被稱為「活化石」的瀕危動物琉球兔,當地從2018年7月開始抓野貓,原定目標為每月抓30隻,截至今年11月底共抓到110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