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貓如何變家貓?這場馴化是你和喵崽長達萬年的雙向奔赴

2021-01-16 貓研所長

「不是人類馴服了貓,而是貓選擇了人類」

當你的貓打翻水盆、撓壞家具、傲慢無禮不給擼的時候,請自行心底默念八百遍上述警世恆言,並繼續微笑著,恪盡職守一個鏟屎的基本義務。

畢竟哪怕時間倒流千年萬年,我們的祖先也一樣拿這種喵喵叫的生物毫無辦法~

埃及,貓的夢寐之地

古埃及或許是歷史上最寵愛貓的國度。

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不但豢養貓咪作為寵物,還將其視為月亮女神貝斯特的化身,加以供奉。她主管人間情愛,是生育和豐收之神。

貓夜間活動、發情頻繁、多育、捕鼠等生理特性,都和女神貝斯特的職責相符合。

因此對古埃及人來說,貓咪的形象也代表著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顯而易見,3000多年前的尼羅河畔,貓已經深入人類社會。隨著古國文明的擴張,沙漠的神靈開啟了遨遊世界的徵途。

但第一隻和人類產生聯結的貓,時間線遠在3000年跨度之上。

人類的第一隻小貓咪

2000年,動物學家德裡斯科爾決定著手解答現代家貓起源這個棘手的問題。

通過收集非洲南部、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蒙古和中東979隻野貓和家貓的DNA樣本,清晰地將貓分出了5個「世系」。

其中第5個世系不僅包括分布於中東的野貓亞種非洲野貓(F.s.lybica),還包括了數以百計來自美洲、歐洲與亞洲的家貓。

也就是說,今天所有我們家養的貓咪,都有著相同的祖先——非洲野貓。

時間回溯到10000年前,亞洲的西南端有一塊形似月牙的區域,包括了今天以色列、黎巴嫩、約旦、伊拉克及部分土耳其和埃及在內的廣大地區,被稱作新月沃地。

並行奔流的幼發拉底河、底格裡斯河孕育了燦爛的兩河文明。小麥、豌豆和牛羊在這裡馴化,也萌發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農耕文化。

隨著農業定居時代的來臨,貯藏的穀物迎來鼠類的窺竊,也吸引了以鼠為豐富穩定食物來源的貓科動物。

從此非洲野貓組成齧齒動物巡邏隊,和人類建立了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在這條全新的食物鏈上佔據了牢固的生態位,逐漸演化成了今天的家貓。

在賽普勒斯,貓是一種象徵

賽普勒斯是地中海東部的島國,位於歐洲和亞洲的交界。傳言這裡的貓口數是人口數的兩倍,在街頭隨時隨地都可以享受貓之碰瓷。

考古史上的第一隻貓咪墓葬,就是在賽普勒斯島上一座人類墓穴中發現的。這個遍地生貓的地中海國家,可以說是貓奴誕生之地了!

這座墓葬距今約9500年,一同下葬的貓咪死亡時大概8個月大,處於野貓和家養之間的前馴化狀態。

貓頭朝西放置,與人擺放位置一樣,骨骼保存狀態也和人骨相同。可見當時,人和貓已經結成了一種特殊、有意義的聯繫。

研究人員推測這隻合葬的貓極可能是出於宗教或精神象徵被選中的陪葬品。

擼貓這件事,中國人也幹了5000年

2014年中科院胡耀武教授及其團隊報導了在陝西泉護村遺址挖掘到的2隻貓咪遺骸,將華夏民族和喵星人相處共生的日期推到了5300年前。

兩隻貓的骨膠原蛋白同位素分析結果表明,它們曾大量食用粟類食物。

對貓這種肉食動物來說,接受粟類穀物只可能有2種原因:

A.它們吃了人類的殘羹剩飯

B.他們曾被人類餵養

可無論哪一種,都意味著5000多年前,喵星人已經和我們的先祖形成了某種默契的穩定關係。

遺憾的是,根據骨骼形態分析,這兩隻貓咪並不是現代家貓的祖先。

而是分布在歐亞大陸東部與南部的豹貓,和我們所說的「家貓」稱的上是近親。

可以說泉護村的貓遺骸表明,豹貓這種野性難馴的生物也曾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短暫地擔當過「家貓」職責,但最終讓位給了現代家貓的祖先非洲野貓。

在所有的家養動物中,只有現代家豬確認經歷過多地起源和多次馴化。

而泉護村的兩隻貓咪也在冥冥中告訴我們,人類可能至少兩次對貓進行過馴化。

儘管其中的一支因為未知的原因沒能迭代流傳,卻也驗證了一個事實:從人類拋棄狩獵轉向農耕開始,就註定了家裡這團毛球今生和你斷不開的羈絆。

絲綢之路上的伴侶貓

熱衷考古的貓奴們大都聽過這樣一個說法,家貓是在西漢時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國的。

這條橫跨歐亞貫穿東西的貿易商路,不但帶來了葡萄美酒、珠寶香料和汗血寶馬,也引進了更柔順溫和的外來喵。

一直以來,和狗相比,貓都鮮有墓葬被發現。漂洋過海來中國的說法在很長時間內都停留在書面推測。

今年7月,考古學家們在哈薩克斯坦南部的絲綢之路遺址上挖掘出了一副完整的雄性貓咪遺骸,年代範圍大概在公元775-940年之間。

據考證,這隻貓至少一歲,活著的時候經歷過幾次嚴重骨折,從骨頭的癒合來看有人為限制活動的痕跡。

牙齒磨損嚴重,不過跟泉護村的貓咪相比,這隻小貓日常飲食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而且在離世前幾周食用過軟黏溫和的食物。

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唯一的結論,這不僅是絲綢之路上已知最早的家貓,還是一隻生前由人類餵養,得到過良好照顧,死後被安全埋葬的家養寵物貓~

無論如何,貓的馴化絕對是人類物種馴化史上最為特殊又神秘的存在。

它獨立慵懶,既不依賴人也談不上狗狗那般忠誠。時間已經過去了一萬年,貓的基因始終不曾因為家養生活發生太多改變,只是習慣了與人共處一室。

當它們自願走入屋簷,名為主人的我們也開始了心甘情願被貓「利用」的漫漫長路。

責任編輯:LNS

本文為貓研所原創,謝絕任意轉載

相關焦點

  • 貓和人類相處了1萬年,這1萬年裡,貓都有哪些變化?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狗是已經被人類馴化的寵物,但貓是否被人類馴化,至今是個謎,更有學科解釋說,貓靠近人類,是它們自我馴化的結果。何為自我馴化?人類跟貓一起生活的歷史最早能追溯到一萬年以前,在一萬年前的某天,一隻野生貓咪聞到了人類部落裡的肉香味,飢腸轆轆的它不由自主地慢慢靠近人類部落。
  • 貓咪是什麼時候被馴化的?野貓與家貓有哪些共同點?
    然而,當2007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表明,來自不同地區的不同野貓的DNA並將它們與家養貓進行比較時,有關貓的起源的許多證據出現了。有趣的是,他們發現非洲野貓的DNA與純種(是的,甚至是仙女般的布偶貓)和混血的野犬都相關,這增加了祖先理論的分量。貓第一次被馴化是什麼時候?
  • 先分清家貓、野貓、荒漠貓再說吧
    前不久,山水在三江源地區拍攝到了荒漠貓的育幼行為,讓不少人開始認識和關注這種罕見的小型貓科動物。荒漠貓麻麻和孩紙抱團在一起。拍攝 /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你有沒有覺得荒漠貓和家裡大橘貓長得很像呢,不就是多了兩撮耳毛和尾巴上四五個黑環麼。實話說來,荒漠貓就是野貓,和家貓關係相當的近。
  • 研究表明,貓和狗是同一個祖先?科學家還想像出了原型
    國外有一項研究表示 貓貓其實和狗狗發源於同一家族 它們祖先的名字叫做「古貓獸」 又叫「細齒獸」 這是一種早已經滅絕的動物 生活在大約5000-4000萬年前
  • 走出北非,人與貓到底誰馴化了誰?
    一個獨來獨往的獵人,擁有高度自私的領土意識;一個殘忍的食肉動物,一個不服從、我行我素個體,這些特徵使得貓這個物種極不容易被馴化。雖然沒能像狗那樣成為人類的忠誠的夥伴,甚至有時對人愛答不理,無理傲嬌,不開心時給你撓兩爪,但是在名義上人類還是馴化了貓,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鏟屎官。
  • 這些來自非洲的性感小野貓,你見過幾隻?
    這是一種廣泛分布在非洲的野貓,你能在非洲的很多國家看到它們的身影。獰貓身上基本上沒有太明顯的花紋,這能幫你把它們從眾多的非洲野貓中區別開來。當然,獰貓最大的特點一定是長耳朵尖兒上的那縷奇怪的黑毛。獰貓雖然看上去長相兇惡,但其實比較容易馴化,在西亞的一些地方被當做獵貓。看到這裡,相信有不少貓控已經按耐不住要去組團偷獰貓了,但小布要非常遺憾地告訴你,咱只能欣賞,不能養,因為它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保護,在中國不允許私人飼養。
  • 野貓是流浪未馴化的貓,家裡養的貓稱為家貓,家貓和野貓區別何在
    在城市裡,通常所指的野貓是流浪貓,而流浪貓一旦被收養也可以成為家貓,但還不是寵物貓,它們的區別是品種不同。其實,只要你愛貓,家貓野貓都是好貓。家貓和野貓的區別:1、外形。家貓吻突長,野貓短;家貓的毛質柔軟,野貓比較粗糙。相比家貓,野貓更大、尾巴更長。
  • 人類如何馴化自己?
    在西伯利亞鄉村,分布著數千個狐皮農場,這是他進行實驗的理想場所。  別利亞耶夫開始培育特別溫順的狐狸,並觀察其幼崽的性情。在短短三代之內,這些狐狸對人類的恐懼和攻擊性明顯降低。到了第四代,一些幼崽甚至會像尋回犬一樣搖著尾巴接近捕捉者。這些動物對人類表現出友善的跡象,表明它們已經被馴化。
  • 抖音再見吧喵小姐是什麼歌 再見吧喵小姐歌詞
    據悉,這首歌創作於2014年,當時北漂的王曉天租住在地下室,而住的地方有一群野貓。  他每天習慣性地給野貓投餵食物,與野貓也逐漸熟悉起來。  但是在一個狂風驟雨的夜晚之後,那群小貓再也沒有來過,於是王曉天創作了《再見吧,喵小姐》這首歌。
  • 非洲的鬣狗能否馴化用來看家護院?
    所以,所以,馴化鬣狗的危險性遠遠高於馴化狼。斑鬣狗的體型和牙齒使它們的攻擊力極具威力,斑鬣狗可以打敗花豹,號稱非洲二哥,而花豹可以把狗當點心吃。斑鬣狗一口下去,人立刻就會失去抵抗能力。狗或者是狼和成年人搏鬥,人類的勝算是相當大的。非洲人只是有馴養鬣狗,但是沒有馴化鬣狗。這就好像老虎和獅子也可以被馴養在馬戲團裡進行表演,但是沒辦法進行馴化。
  •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科學家研究了在亞洲、非洲、歐洲考古現場發現的數百隻貓的遺骸,通過分析這些貓的DNA,發現家貓都是由非洲野貓馴化來的,最初馴化的地點發生在非洲東北部、西亞、兩河流域及附近一連串肥沃的土地,即「新月沃土」。
  • 野貓與家貓有什麼區別?它們是如何生存的?
    野貓與家貓、流浪貓雖然都是貓,但是習性上有著較大的區別,所以,家貓和流浪貓的生存方式不等同於野貓,而且在我們居住地附近看到的貓基本上都是家貓或者是流浪貓,壓根就不是野貓。那麼,野貓與家貓(流浪貓)有哪些區別呢?它們是如何生存的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兩個問題。
  • 英國野外拍到罕見野貓,野生個體僅剩約35隻,83萬人請願保護
    這隻蘇格蘭野貓幼崽所在的名叫Clashindarroch的森林,大約分布著12隻蘇格蘭野貓。平時,人們極難見到它們,就算是布置紅外相機,拍到它們也需要很大的功夫。據該動物保護組織的一位負責人稱,多臺紅外相機在野外接連放置了2個月,才拍到這隻蘇格蘭野貓。
  • 除了野貓、藪貓、獰貓,還有獅子和老虎
    除了藪貓和獰貓,連獅子和老虎也不放過豹子是一種性情兇猛的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雖然豹子的體型比獅子老虎小很多,但兇猛程度卻不輸給這兩位「貓科大哥」。作為一種專性食肉動物,除了各類食草動物外,豹子還常常捕殺各種食肉動物,哪怕是同為貓科動物的親戚也不放過。下面,一起來看看豹子都捕殺過哪些貓科動物吧!豹子捕殺野貓。
  • 人類是如何,怎樣開始馴化狗 的呢?
    狗的馴化既影響了這一物種的進化歷程,也改變了人類自身的生產生活方式。國外考古資料表明,距今約14000年前,美洲就開始對狗進行馴化了,伊朗是在11000年前,在公元前7000—前6500年伊拉克賈爾木早期的村莊的遺址中發現有狗的骨骼;公元前7000年的土耳其凱奧努遺址中發現了狗的遺骨。
  • 俄羅斯科學家用60年馴化的一批狐狸,如今怎麼樣了?
    你可以開心地等待一隻小狗向你跑來、投入你的懷抱、搖著尾巴在你的懷裡撒嬌,但換做是狼,你可能只能落荒而逃了。狗到狼的過程大約經歷了1.5萬年的時間,而各種犬類之間的差異僅僅是近幾百年間才形成的。基於此,貝爾耶夫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讓狐狸變成狗」。
  •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而再往前推就是利比亞貓了,利比亞貓又稱為非洲野貓或者埃及野貓。追溯起源,可以從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慢慢說起。非洲野貓,主要生活於非洲與中東地區,13萬年前就有非洲野貓活動了,而那時的非洲野貓並不溫順,而是和狐狸一樣的狡猾,真正被人類馴化是在1萬年前左右,而第一個馴化它們的是當時位於中東生活的人類——納圖夫人族。
  • 野貓是如何變成寵物的?研究發現其很兇狠,接近人類另有所圖
    要說起寵物,我們可能會聯想到我們身邊可愛的貓和狗,而這些寵物與我們人類有著相當深厚的歷史淵源,在古時候這些動物就被我們人類所馴化。不過隨著科學家的不斷研究貓的歷史,發現事實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這是因為野貓一般喜歡吃嚙齒類的動物,比如:老鼠。或者是小型的食草動物。當然有些時候也會吃人類殘餘的食物。也正是這些習慣,導致了野貓頻繁地出沒在人類的身邊。而與野貓擁有同樣習性的另一種生物郊狼也同樣如此。不過這樣的生物一般都生活在北美洲。
  • 貓科動物間的「友誼」:獅子吃花豹,花豹吃獰貓,獰貓吃野貓!
    據資料顯示,貓科動物最早出現在2500萬年前漸新世的歐洲,但演化到今天,貓科家族成員早已遍布除了南北極、大洋洲及大洋中的一些島嶼以外的其他廣大區域。而在殘酷的自然界,「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是個恆古不變的規律,即使家族成員眾多的貓科動也不例外,「大貓吃小貓」的現象也常有發生,這也是貓科動物之間的一種「友誼(相殺不相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