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有很多人飼養動物,但作為佛弟子,我不建議學佛的人養,尤其是對於發心修解脫道的佛弟子更不應該養。試列以下幾點理由:
一、愛護動物就要反對飼養動物
濟群法師說:「現在有很多人通過養小動物獲得生活樂趣,並成為業餘愛好。但我們可曾想過,把小鳥關在籠內限制自由,是對它正常權利的損害。所以,菩薩戒規定,家中不可豢養狸貓豬狗。佛教提倡眾生平等,不僅人類有人權,一切眾生都有眾生權。每個生命是獨立的,誰也不從屬於誰。動物也有自己的生存權利,為什麼要迫使它陪伴我們,為我們服務?除非它自己願意。如果只是為了自己開心而豢養動物,本身並不是慈悲的表現。但話說回來,有些鳥兒從小就長在籠內,已失去在野外獨立生存的能力。這種情況下,既然已經養了,還是要繼續養下去。最好給它換個更大的空間,以慈悲心對待它,而不僅僅是當做寵物取樂。此外,對於那些被棄養的、流浪在外的小動物,我們也應本著關愛眾生的心,儘可能地予以幫助。」
所有的動物最後變成寵物才是最好的歸屬嗎?養寵物的人是把寵物當玩具,並非出於愛。雖然也有「愛心」一說,尊重生命、愛護動物、拯救生命,但是,如果真的尊重生命,那麼人類尚且知道「兒孫滿堂」,可是人類打著「愛心」的旗號,把動物們弄得妻離子散、無家無業。熱愛動物就讓它在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兒孫滿堂的窩裡好好地度過美好的生命止了之旅!
愛護動物就要反對飼養寵物。就好比把鳥關在狹小的籠子裡還好意思說愛動物,這是很荒唐的,鳥就應該在大自然的天空翱翔。任何動物都有愛自由的天性,動物都嚮往自由,養在狹小的屋子裡就是對它的奴役。對它們來說,失去自由,生不如死。它們雖然被囚禁在世界各地,但它們的內心在一起呼喚:還我們自由!
拯救生命,就不要把它們困在人類的身邊,滿足人類的虛榮心:看,我多有愛心!愛心,是在寵物的窩裡不要再看到人類討厭的、不懷好意的手!離開寵物就是給予動物們最好的「寵愛」!
二、受菩薩戒後,飼養動物犯戒
《優婆塞戒經·守戒品》:「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畜貓狸,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若優婆塞受持戒已,畜養象、馬、牛、羊、駝、驢一切畜獸,不作淨施未受戒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梵網經》菩薩戒四十八輕戒第三十二「損害眾生戒」:「若佛子。不得販賣刀杖弓箭。畜輕秤小鬥。因官形勢。取人財物。害心系縛。破壞成功。長養貓狸豬狗。若故養者。犯輕垢罪。
貓狸等動物沒有人的智慧和自律性,不懂世間法紀和眾生平等的道理。所以經常犯錯,大多數會攻擊傷害其他生命。殺生之罪最重,作為主人有沒有一定的責任?
悟顯法師《梵網經菩薩戒正說》裡說:「因為這貓狸它會殺害動物。貓也會,貓會捉老鼠。至於『豬狗』,為什麼不能養豬狗呢?因為你不是做畜牧業的,你要修道就修道,不要去長養這些豬狗,因為你做這些事情,養豬你一定要賣,賣了,它一定被殺,你獲得錢,這都是損害眾生。而且現在不光只是豬狗貓狸,現在人為了要賺錢,經營養殖業、養殖漁業,他把這些水族類當成貨物來看待,一點都不人道,甚至把一些動物關在狹小的籠子裡面,殘忍的殺害。受佛戒者有慈悲心,絕對不做這種事。所以你要是做這一行的,建議你趕快轉行,不要再做。很多地方都可以賺錢,不要做這種損害眾生而獲取利益的事。因為你賺到的錢將不會是你的。你最後只會生病拿來付醫藥費,不然就是生個敗家子,把你的錢全部敗光,敗光還不要緊,等你死以後,還要下地獄去,完全沒有好處。」
三、飼養動物是「邪命」,會帶來惡報
《增支部·第 5 集》提到有五種不正當的謀生方式,第三種是「飼養與買賣供屠宰用的動物,例如養豬、養雞、菜牛等都是供人屠宰的動物。」不正當的謀生方式會帶來惡報、不善的果報。
有篇文章說:「牢獄之災,必有前因,前世造因終得果報。首先我們來考察牢獄之災的成因,大家先回想一下,世界各地監獄是什麼樣子啊?不外乎是一個一個的鐵籠子,裡面全是犯人嘛,對不對?大致上都是這個樣子。大家再回想一下,世界各地的那個養殖場,不外乎也是一個接著一個的鐵籠子,裡面關著的就是雞、鴨、兔種種的動物嘛!所以聰明人聽到這裡,就知道了:哦,你今天用種種籠網圈養各種動物,使動物像坐牢一樣,失去自由;來世受報應,你自己就會有牢獄之災,也被關進牢籠之中,被限制種種自由,所以牢獄之災的成因是這個,今天坐牢的人,大多是因為前世圈養生靈的果報啊!」
菩提永存《蓮友注意:佛弟子不得飼養寵物》一文說:「寵物是畜生,它為什麼墮畜生,因為愚痴。學佛為什麼?為破愚痴,增長智慧,為脫離六道輪迴。養寵物,就是與畜生親近,就是與畜生結緣,而且說白了,就是與畜生道結緣,時間長了,就會不知不覺地染上畜生的習氣,既然有畜生的習氣,而且也與畜生有緣,那麼來生往哪裡去,還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嗎?當然是墮畜生道。學佛學到畜生道去了,實在可悲!錯在自己呀!學佛為的是放下煩惱習氣,而我們不僅沒有放下,反而在增長。學佛人念佛求往生尚且嫌時間不夠用,哪裡還會有時間去養寵物玩呢?學佛人自己的生活越簡單越好,伺候自己尚且覺得麻煩,怎麼可能還會有心思去照顧一個畜生呢?這不是愚痴是什麼?!所以真正學佛人,絕對不會有飼養寵物的嗜好!」
問:很多師兄都不要養動物,因為怕下輩子會影響他投胎做畜生道!
海濤法師開示:我想,如果你的動機不是執著、不是養寵物,而是慈悲,那不會的!但是如果你養狗,是一個寵物,愛它愛得要死,你投胎做狗是正常的。因為你就愛這個形象,每天就抱著它睡覺。你不成為那個形象,可能嗎?因為你跟它的緣是如此。如果這一隻狗,來世還是做狗,你可能會投胎做狗,機率很高。所以在這一點,你有一個特別的寵愛,就有分別心。
四、貪慾或渴愛被視為是導致眾生生死輪迴的根本原因
根據瑪欣德尊者《阿毗達摩講要》:貪慾或渴愛被視為是導致眾生生死輪迴的根本原因。佛陀有時候會說:「生死 輪迴的起點是不可知的,由於無明與愛,眾生不斷地流轉於生死。」因此,無明與貪愛是導致眾生輪迴的元兇、最根本的原因。
佛陀在《經集·犀牛經》中提倡說:「朋友之間有戲樂,大愛生於妻子中,嫌忌愛別離之苦,應如犀牛任獨行。」佛教是度眾生出「愛河」,讓人出離世間煩惱,趨向解脫。
儘量不要蓄養動物,對解脫而言,沒有好處!謹言慎行,精勤修學,畢竟人生苦短,不過匆匆數十載,轉瞬即逝。莫把時光空度過,常將生死掛心頭。
五、飼養動物會助長慢心
為什麼會有人能夠給予貓狗等寵物以遠超過對待同類的善意和耐心?有位知乎網友說:「個人覺得造成問題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上帝視角引起的泛濫同情心、無法認清現實的天真和逆流而行的叛逆……這仨特質基本上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以同情心為根基,天真為養料,最後以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叛逆為催化劑。首先這樣的人肯定仍然是把自己放在強勢地位的,別管他們嘴上如何呼籲動物平等。當覺得自己是上帝、是造物主,想要拯救這些迷途的羔羊的心態時,對待比自己弱勢的動物當然要比對待同類更能抒發自己的感情。這種感情就是同情。同情這個詞本身就含有一定的不對等性,這和善良不太一樣,因為同情永遠只會是強者對弱者抒發的感情。你拿這種態度去對待同事、朋友、家人、殘疾人士試試?誰不罵你?」
寵物只能滿足人類一時的某種欲望而已!當需要被關注沒有達到的時候,寵物被馴化成「乞求」的模式來達到主人的高高在上,只有仰仗主人的憐憫而得到暫時的口腹之慾!與寵物交往,容易給人類養成「超自我」的一些扭曲的人格。因為動物沒有明確的人類語言表達,只能人類自己的領悟能力來揣度寵物的理解能力。
主人在受到委屈的時候、難過的時候,寵物也就成了移情、被移情的對象,或喜、或悲,都是要看主人的心情,越發讓人類走向「自卑、自憐、自虐」的心靈黑暗的角落。
佛說眾生平等,飼養動物不能真的平等對待。所以寵物不應成為人填補空虛的替代品,或興趣愛好的玩偶。
六、布施動物有功德善業
《布施分別經》中,佛陀說:「阿難,有十四種對個人的布施……以清淨心布施給一隻動物,預計可得到一百倍的回報;以清淨心布施給一個無道德的凡夫,預計可得到一千倍的回報;布施給一位有道德的凡夫,預計可得到十萬倍的回報;布施給一位不在佛陀的教法中,但由於禪定的成就而解脫欲樂貪染之人,預計可得到十萬乘十萬倍的回報;布施給一位已進入證悟須陀洹果之道的人,其回報是無法計算、無法衡量的;更不必說布施給須陀洹;或已進入證悟斯陀含果之道的人;或斯陀含;或已進入證悟阿那含果之道之人;或阿那含;或已進入證悟阿羅漢果之道的人;或阿羅漢;或闢支佛;或佛陀──圓滿覺悟者。」
可以肯定的是,幫助動物免除痛苦可以獲得功德和善業。
七、「佛陀不是慈善家,也不是改革家!」——太虛法師
某居士問:請問師父,佛法為什麼不能像基督教那樣多做些慈善事業,這樣不是能接引更多眾生嗎?
太虛法師答:佛陀和一般社會慈善家與改革家的最大不同,就是:慈善家和改革家所能做到的,只是把眾生從「火宅」中較危險的地方轉移到暫時安全的地方,或者努力改變「火宅」裡某處的體制、某處的隱患,散發些糧食糖果,以換取暫時的安全。但不管他們再怎麼轉移,再怎麼改變,眾生也仍然還是在「火宅」裡,終究無濟於事!所以佛陀從不要求改變他人或世界,或給人以暫時的撫慰,他從來不是什麼慈善家,也不是改革家!他只是提醒我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他要做的,是讓你徹底看清火宅的真相,看清「自我」的迷執;他要做的,是讓你從這份迷執中徹底覺醒!
其實,佛菩薩偶爾也會客串扮演一下慈善家,但是他們做慈善的發心、知見和目的,並不是為了滿足你一時的福樂,而是為了讓你有時間去學習、去了解真相,是為了讓你從「火宅」中徹底出離!所以佛陀和佛法關注的重點,永遠不會是社會慈善或社會改革,而是我們心靈的覺醒和解脫——這一點,希望你能正確了解!
即便一個有慈悲、熱心腸而勤奮的巨富,也很難照顧所有畜生道的眾生,很難都顧及它們的幸福,甚至連一個成千上萬隻狗的救助站的飲食可能就會消耗這位巨富的財富了,因為它們的投生決定了一切。
要懂得克制對寵物的那份感情。人類和寵物還是分開一段距離,不要本末倒置。把對寵物的關注,關注一下我們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