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高中快一年了,許多同學都談物理色變,我也不例外。以下便是我與物理鬥智鬥勇的歷程,與大家共勉。
速度一定要把控好,這是進入高中後,物理帶給我的第一個慘痛教訓。
初中時考物理,別的優等生都是做完後檢查幾遍,而我則是一遍做完,時間就差不多了。但這種穩中求勝的方法,搬到高中後就不是很適用了。試卷略難一些時,如果物理「大咖」們都只能勉強做完,我就理所當然地來不及了。
對此老師一針見血:「你練習不夠,解題不夠熟練。」
的確如此。因為作業慢,導致沒空刷題,因為沒有刷題,導致不夠熟練,因為不夠熟練,導致解題太慢。這樣一個惡性循環,已然化作圍城圍住了我。
怎麼辦?破城而出唄!於是,厚厚的《教材完全解讀》,成了我的睡前故事,聽音樂被刷題所取代。甚至幾次在夢裡想要伸手判斷洛侖茲力方向,某個早晨被喊起來時嘴裡還念叨著「等我把這題做完。」
終於,在檯燈習慣了《教材完全解讀》的陪伴之後,我發現自己做題快了一些。確實,兵貴神速,起於操練!
當兩個物理模型來個「脫水縮合」,便是考驗思維能力的時候了。
老師說:「我出的這張試卷很難嗎?不就是把兩道題目拼起來變成一道嗎?」
而我們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剛拿到題時,心中一陣狂喜,這題似曾相識,應該是做過。待解到一半,惘然而止,長嘆:「好吧,我沒做過,並且不會做。」
物理題中常會出現一些典型的模型,如「自鎖」「水流星」「等時圓」等。每個模型背後往往是一串較為繁瑣的推導。當考場上遇到幾個模型有機結合時,一定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認出那些基本模型,不然就會慌了陣腳,無從下手。
我開始關注老師歸納的模型,不再滿足於知道模型的推導方法,而是進一步思考模型的變式與運用。
再遇到組合的模型時,我也能會心一笑:「這個模型,我是見過的。」面對組合的模型,須得靜觀其變,見招拆招。
走出自己的心理陰影,對於學習來說,至關重要。
在連續幾次物理考試失利後,老師問我:「你是不是對物理產生了恐懼?以你的正常水平不至於這樣的。」
仔細一想,可不是嘛。那段時間遇到了物理學習上的「瓶頸期」。做到物理作業就頭疼,上到物理課就緊張,拿到物理試卷就會肚子疼,愁眉苦臉地考,唉聲嘆氣地交,這心態的確有問題。
我試著調整心態,平和面對,不求所有題目都會做,只求能踏踏實實學好每一章節,掌握每一個知識點,並嘗試著去綜合運用。進入考場後,我儘量克服緊張情緒,不讓它影響我考前複習和考試作答。
我的物理依舊不拔尖,甚至遠不如班上與我排名相近的同學,但我不會過分焦慮,步伐小點又如何?只要一直沒有停步,就足夠了。與物理之戰,攻心為上,不戰屈人。
與物理鬥智鬥勇,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以上三條「錦囊妙計」,助我與物理周旋至今。「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願你我能在學習物理的路途上,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