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新書傳遞人生感悟:我是一步步地「後退」

2020-12-05 搜狐網

  揚子晚報訊 十年之間,非典、兩會、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幾乎在每個重大事件現場,都能發現柴靜的身影。近日,柴靜的自傳性作品《看見》由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推出。本書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柴靜在序言裡說:「你想如何報導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導自己。」據悉,新書首發式將於12月15日在首都圖書館舉行。

  「後退」——一點點把視線放平

  柴靜2003年開始擔任《新聞調查》出鏡記者,2006年開博客「柴靜觀察」,2012年底,首度將十年央視經歷、個人成長心路與中國大事件糅合在一起的新作《看見》出版。從「調查」到「觀察」再到「看見」,柴靜說這是一步步地「後退」,一點點把視線放平,回歸到事物本身。

  從讓她廣為大眾所知的《新聞調查》,到已有近6000萬訪問量的博客曾用名「柴靜觀察」,再到現在欄目及新書《看見》,改變看似平淡,但很耐琢磨。「你讓別人看見,你才能看見別人,大家都同處於一樣的生活,愛恨欲望都無不同。」不再刻意強調職業身份,老老實實「看見」,傳遞著柴靜十年的人生感悟。

  「潰敗」——連採訪本都忘了拿

  柴靜在書中從不逃避自己的軟弱、失敗。她回憶了第一次採訪時的潰敗,倉皇逃跑甚至連採訪本都忘了拿。柴靜說,很多時候,採訪對象正是因為她的弱點才信任了她,接受了訪問。比如盧安克,比如虐貓事件的拍攝者、比如李陽的妻子Kim。她說,或許當一個人能袒露弱點的時候,也更容易被人理解。

  作為記者,柴靜經常提醒自己要客觀、克制,可天生的感性、敏感,還是會讓她在採訪中作出一些「出格」的舉動。《雙城的創傷》中,她給小孩擦眼淚的動作引起很大爭議,有人討論她是否是「表演性主持」。做藥家鑫案,採訪張妙的父親時,聽到張妙的母親在房間裡哭泣,她也會忍不住停下採訪,去房間安慰、陪伴張母。過去,柴靜也會反思這樣的行為,認為自己不夠冷靜和專業,如今,逐漸擺脫束縛的她反而覺得,「太固執於一個律條,非要誇張或者非要掩飾,都是一種姿態,是一種對自己的過於在意。」

  「離開」——用文字來喚醒內心

  談起《看見》的寫作動機,柴靜稱,總結起來就是兩個「離開」。第一個是2008年引她入央視的「導師」、《東方時空》創辦人之一陳虻去世,第二個是2009年突然調離《新聞調查》。兩件事,都是無法預期的,讓她感覺到生死萬物的無常,「人其實是背對著死亡,一天天倒退地活著。人都有一死,但內心需要一種東西活著,而用文字記錄,就是喚醒這種內心的過程。」

  《看見》一書,厚厚的400多頁,20多萬字,柴靜說這本書寫得很艱難,從決定動筆至完成,用了4年多時間,中間停斷過多次。寫書對於柴靜,也是一個發現自我、喚醒自我的過程。她說:「不寫作,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

  揚子晚報記者 蔡 震

  在柴靜筆下

  白巖松:開年會的晚上有人打電話來,聲音低沉:「巖松要跟你談談。」我一去,一屋子男同志,挺像面試。後來我才知道,白巖松這個人什麼都彪悍,就是不習慣跟女生單獨講話。大家跟我聊,他只插空問了兩個問題:「你喜歡誰的音樂?」我好像說的是平克·弗洛伊德。他問:「華人的呢?」「羅大佑。」他沒再問什麼,只說了一句:「這是條很長的路,你要做好長跑的準備。」

  崔永元:部裡安排所有主持人拍合影,我是剛來的小姑娘,自然而然站在最後一排邊上,崔永元回頭看見我,扶一下我的胳膊,把我帶到第一排正中間他的位子上,他當時連我的名字都不知道。他是這樣的人,有個場合,幾乎所有人都在互相敬酒,他進來了。從他在飯桌上坐下來那一刻,什麼也沒說,但誰都不敬了。這就是他。

  小時候:我出生在1976年的山西。小孩兒上學,最怕遲到,窗紙稍有點青,就哭著起了床。奶奶拉著手把我送一程,穿過棗樹、石榴和大槐樹,繞過大狗,我穿著奶黃色棉襖,像胖胖一粒花生米,站在烏黑的門洞裡,等學校開門。怕黑,死盯著一天碎星星,一直到瓷青的天裡透著淡粉,大家才來。我打開書,念「神——筆——馬——良」,一頭栽在課桌上睡著,日日如此。

    搜狐視頻熱播劇

相關焦點

  • 羅永浩出新書《我的奮鬥》 柴靜當「託」
    「我對他的感情已經影響了所有的朋友,今天我在這兒就是純粹的書託。」昨日,在羅永浩《我的奮鬥》新書發布會上,主持人柴靜笑言。而對於讀者「大部分內容在網上都能找到,幹嘛還買書」的質疑,羅永浩現場承諾可以找他「退書」。
  • 勵志新書《靈魂的重量》首發 感悟林常平傳奇創業經歷
    、福建鑫磊工貿集團董事長林常平的傳奇人生,歷時兩年幾經易稿而成,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圖為《靈魂的重量》新書發布籤售現場。  《靈魂的重量》新書發布會期間,林常平與李本深兩位先生共赴廣東,在廣東華興玻璃有限公司、廣州越秀購書中心、廣東工業大學經管學院MBA中心分別舉辦新書發布與創業勵志演講活動,他們從分享創作感悟到交流創業經歷,勉勵當代青年努力奮鬥,實現個人價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砥礪前行,在讀者中引起強烈的反響。
  • 人生感悟,悟出人生哲理,傳遞心中的正能量
    生活中的往事就好像人生的一場夢 ,你那滄桑的臉龐流露出歲月的無情 ,每個人都經歷著酸甜苦辣,每個人都嘗試著人間冷暖,我們每天為了生活而努力,而生活何曾放過我們,我們只有堅持住,努力著,為的是更好的生存。The past of life is like a dream of life.
  • 「鳳凰讀書會」第二場做客嘉賓:羅永浩 柴靜
    如同蕭伯納曾說的那句妙語:你有一個蘋果,我一個蘋果,我們交換,每人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交換,每人有兩種思想。你不僅可以在書店裡與作者們面對面,同時還會在讀書頻道上看到我們為你特別呈現的精彩圖文記錄。好啦,趕緊來「交換思想的蘋果」,看看我們做客嘉賓是誰吧!最後,我們也歡迎優質大眾媒體、讀書媒體、作者的加盟。
  • 勵志新書《靈魂的重量》首發 感悟著名企業家林常平傳奇創業經歷
    人民日報客戶端8月4日訊(記者 郭超 盧立雄)近日,長篇紀實小說《靈魂的重量》新書發布會在廣東舉行,該書由著名軍旅作家李本深創作,用細膩的筆觸講述了福建著名民營企業家、福建鑫磊工貿集團董事長林常平的傳奇人生,歷時兩年幾經易稿而成,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 錘子手機CEO羅永浩對話柴靜,暢談剽悍人生
    錘子手機CEO羅永浩對話柴靜,暢談剽悍人生理想主義,對於未來還是有信心。柴靜:我覺得自己談不上理想主義,有理想沒有主義吧。羅永浩說:差不多吧。毫無疑問這種房子現實裡面時候損失的,你是央視的主持人裡面最窮的。
  • 人生感悟人老了才認識自己
    人生感悟踏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享受這種清新的空氣,吮吸雨後柔和的陽光。我漫無目的的走著,走著,只是為了尋找雨後的精彩。原來精彩就跟隨在我的身後,我在校園的角落裡發現了不起眼的它——一簇簇潔白似雪,未經歷過強大的風雨,在天地間、在陽光下閃耀著生命的光輝的小花。
  • 柴靜:喜歡做新聞背後的人 我幸好沒對生命就範
    柴靜未置可否:「我覺得,如果我沒有辦法對我身邊的人盡到應有的愛和責任,我其實是沒有能力來完成一個好的採訪的。」「那不是,你只要完成你對你爸爸媽媽的責任,其實丈夫並不是最重要的人。」柴靜笑起來,加碼了自己的分貝:「你知道伴侶是人類最親密的關係!」
  • 柴靜對話羅永浩
    羅永浩談新書《我的奮鬥》。所以我現在想說的是我很慶幸我是在37、38歲的時候遭遇到了文化界和思想界的摧殘,所以我還會挺下去,不會走郭敬明的路線,請大家放心。——羅永浩5月9日下午14點,羅永浩講座暨《我的奮鬥》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著名主持人柴靜將到現場,與老羅展開內心對白。
  • 《看見》:柴靜,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而柴靜寫這本書用了三年,我看得很認真,像柴靜說的,天靈蓋打開了,二十多萬字一股腦地往腦子裡傾倒,不留餘地,也刻不容緩,這個過程沒有一絲囫圇吞棗,而是把一個個支離破碎的片段,不斷充實、完滿。一直關注柴靜,她每次發一篇博文,幾乎都要將她整個身心的體驗融入、交匯在那裡,這本書看完,我簡直惶惶然。但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
  • 釣魚,給了我怎樣的人生感悟?
    我自幼喜愛釣魚,尤其喜歡夜釣。夜釣的魅力在於,在黑暗中蟄伏,在寂靜裡等待。待到魚鈴響起,或是浮漂下沉,便猛如打了雞血般暴起提竿刺魚。或是我拉魚上岸,或是魚拖我下水,或是斷杆斷線,或是斷鉤脫鉤,勝負不是絕對,結局難以預料。
  • 柴靜的《穹頂之下》是怎樣煉成的:羅永浩定風格、範銘做文案、客廳...
    簡單地說,就是提供技術支持和風格定位的羅永浩團隊+範銘的文案攝像團隊+通過常年客廳社交積累下來的大V智囊團。同時,柴靜在全片中運用的21個演講技巧,也幾乎堪稱案例教學。柴靜還曾經發過一篇和李倫相識的博文,裡面詳細記載了李倫是如何給予柴靜施展拳腳的空間的:「我臨時做了幾天《24小時》的主播,跟邱啟明搭檔,他當天重感冒,咳嗽得不得了,有一會兒我實在覺得他夠嗆,就把他的稿子接過來,對觀眾說「讓他歇一下,我來替他播」。我沒有直播經驗,不知道圖和文是按照主持人坐的位置配好的,我這麼一換,導播臨時調換圖都來不及,這要出點事,就算是播出事故了。
  • 我的20條人生感悟: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贏了自己才能成功!
    1.人生感悟的句子:流過淚的眼睛更明亮,滴過血的心靈更堅強!大路走盡還有小路,只要不停地走,就有數不盡的風光。生命不在長而在於好,只要每一次盡力的演示,都值得鼓勵與喝彩。2.人生感悟的句子:若人生是一場旅行,那麼無論繁華與落寂,都是過眼煙雲,留下的是看風景的心情。
  • 感悟人生——人生虛空,投靠基督,擁抱永恆
    也有人會說哦,不是因為看到的不同才產生了不同的視角,不管怎麼樣的說法,一種叫座人生感悟的東西出現了。字典對於人生感悟的解釋是人在生活裡產生的對人生的一些感觸和覺悟,個人感悟因著不同生活經歷,和個人修養品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也是人在特定的時間裡地點下環境中對於自身的經歷,世事百態,突然看得清。那如果照字典的這個解釋,我們是否可以說感悟人生越深的人,往往跟人的年歲有關呢?特別是年老的人。
  • 「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上饒新書分享會 傳遞精準努力法
    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吳夢玲、見習記者黃麗報導:繼《我不懼怕成為這樣「強硬」的姑娘》暢銷後,12月12日,「超級演說家」、北大才女劉媛媛攜新作《精準努力:劉媛媛的逆襲課》分別在上饒中學和上饒師範學院舉行新書發布會。
  • 張德芬攜新書在廣州與讀者「心靈交流」
    知名作家張德芬25日晚攜2018年新書《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現身廣州,作客墨爾大學墨讀會,與現場約500位讀者進行心靈交流,分享其自傳體新作以及新書背後的故事。  提及張德芬,讀者會想到她在2007年推出的首部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在出版當年即入選噹噹好書榜,數次登上圖書開卷排行榜第一名。
  • 回望奮鬥的青春 朱迅攜新書《阿迅》傳遞正能量
    原標題:回望奮鬥的青春 勵志「阿迅」鄭州傳遞正能量   「任何時候,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放棄自己」「生過病以後,我覺得現在的每一天都是賺來的,感恩生活……」6月9日下午,央視主持人朱迅攜新書《阿迅》做客鄭州購書中心,與綠城讀者分享她新書創作的緣起和從小到大成長的心路歷程
  • 英語聽力:柴靜專訪達人秀纏蟒蛇的女孩Olivia(視頻)
    柴靜: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你是什麼感覺?   母親:我當時心裡說「你好,再見」。   柴靜:當時Olivia在嗎?   母親:是的,她想鼓勵我,但是我只是用手指頭摸一摸。她告訴我摸摸它吧,露西不黏的,你以為蛇是很黏的,但它們不是,其實是非常溫暖的。   柴靜:你說你從孩子身上學習到了很多,這個事情指什麼?
  • 10句感悟人生傷感的句子,痛到心碎!
    走過人生的挫折,慢慢變得堅強勇敢;歷經生活的磨難,漸漸懂得感恩珍惜。路途的艱辛,擁有的不易,讓我們終於明白:人生的目標,在於向前,也在於拐彎;人生的成長,在於學習,也在於經歷;人生的質量,在於內容,也在於積澱;人生的幸福,在於努力,也在於理解,更在於每個人不同的感受和心境!4.
  • 人生如棋,有時不妨先理智地後退一步
    攀登人生的高峰就像跳高,如果沒有一剎那間的下蹲積聚力量,怎麼能縱身上躍呢?做事不能由著自己性子來,不能僅憑自己主觀意志行事。此路走不通時要換一個方向,不能一條道走到黑,更不能不撞南牆不回頭,也不能不見棺材不落淚,一旦鬧到事情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沒有後悔藥可吃了。  人生如棋,有時不妨先理智地後退一步,結果卻能化險為夷,出奇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