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譯言讚賞 譯言
一項有著百年歷史的「定律」表明,壓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的智力和身體表現,那麼怎樣才能找到最佳狀態呢?
和許多急救人員一樣,29歲的尼古拉斯·格魯姆習慣於在工作中承受壓力。他說話很快,帶著一種護理人員的緊迫感。一方面,壓力是有益的。格魯姆說:「你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喜歡壓力。我發現,在處理重大事件時,適當的壓力有助於我做出正確決策,因為壓力有助於我保持對整體形勢的關注,保持警覺有助於保持對周圍環境變化的認識。」
另一方面,工作的高壓也是有害的。格魯姆補充道:「太多的壓力會導致我們所說的認知超載,進而損害我們的決策能力,因為我們已經失去了那種情境意識。」
格魯姆並不是唯一一個和壓力有著複雜關係的人。很多人在壓力下工作效率會提高,或者認為別人也是如此。但是壓力真的能幫助你嗎?如果是的話,最佳的壓力程度是多少呢?
1
許多人都相信這樣的道理:壓力太大,人們會不知所措;壓力太小,人們會沒有動力。
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的管理學教授詹姆斯·C·奎克評論道:「壓力具有很強的功能性,這就是為什麼壓力對工作表現和健康狀況有著重要影響。體育迷們有時甚至會談論運動員身上的「關鍵基因」,他們似乎在比賽的高潮時刻發揮得最好。」
雖然基因並不會導致壓力,但人們表現和壓力程度之間的關係可以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來解釋:在比較簡單的任務中,工作效率隨動機的提高而上升;而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動機的最佳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這種現象就叫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這個定律是以兩位心理學家的名字命名的,他們在1908年的一項頗具影響力的研究發現,如果老鼠受到電擊,它們在學習一項任務時會更快。「中度」的電擊比「輕度」或「極度」的電擊能讓老鼠更快地學習,在對其他動物的研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
1908年的研究關注的是習慣的形成而不是壓力,並沒有延伸到人類行為。但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壓力逐漸獲得了人們的關注。人們發現,表現會隨著壓力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這種關係通常被描述為倒U型曲線。
奎克解釋說,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壓力可能會使得人們心率加快、血液流向大腦和大型肌肉群、釋放葡萄糖作為能量。身體資源在緊急情況下被重新分配,從高度的精神警覺性到高度的肌肉緊張,大腦和身體都在支撐自己。
壓力在人們應對危機或挑戰時是有幫助的。正如奎克提到的,「無事可做是令人沮喪的,但壓力過度也是如此,找到平衡是關鍵。」
2
雖然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讓許多人產生了共鳴,但也招致了大量批評,這種寬泛的描述並不能反映一個人的目標和個性的細微差別。例如,有些人可能會受到壓力的刺激,因為他們是「防禦性悲觀主義者」,他們在稍微感到擔憂時會表現得更好,另一些人則認為正面強化更能激勵人。
當然,任何壓力持續時間過長都會造成傷害。舉一個例子,長期的高心率與心血管風險有關。而額外的壓力,如經濟壓力或精神問題,顯然會影響到人們應對壓力的能力。
30歲的克裡斯託•韋尼克總是把壓力當作一種動力。作為一個無聊的女學生、迪士尼世界的兼職員工,她創造了各種充滿壓力的方法來保持自己的興奮度,比如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或者在工作中承擔額外的責任。她說:「一談到壓力,人們就會有一種消極的心態。但我認為,如果處理得當,它就是一種工具了。」
但是,要同時兼顧養育子女、全職工作、志願工作和經濟困難,這一切變得太過艱難。最終讓韋尼克抱病兩個月,她患上了一種由壓力引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韋尼克現在是一名全職軟體工程專業的學生,她正試圖重新處理自己與壓力的關係,並改變自己的習慣。
3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讓壓力只對你有利呢?
一個關鍵因素是儘可能避免壓力讓人們精疲力竭。當壓力長期存在的時候,尤其容易造成身心俱疲。以格魯姆為例,雖然緊急情況下的短期壓力可能有助於他更好地完成工作,但他發現上夜班讓人筋疲力盡。他說:「到下班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好像有宿醉,需要兩天才能恢復。」在他開始表現出疲勞之後,他改變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並得到了同事們的支持。
對於那些對自己的處境感到無能為力的人來說,壓力不太可能是有益的。研究表明,無法控制的極高壓力限制了負責工作記憶以及推理決策的前額葉皮層的功能。但是通過良好地管理壓力,老鼠和人類都能更好地將高壓力轉化為更高的績效。
巴納德學院的認知科學家希安•貝洛克教授的研究表明,壓力的作用因任務的不同而不同。對於像考試這樣的智力活動,考生們會因為擔心而耗盡工作記憶。對於像大型體育比賽這樣的高強度體力活動,焦慮會轉化為對身體狀況的極度意識,讓人麻痺。因此,考生應該儘量不要因為擔心而耗盡寶貴的工作記憶,運動員應該關注結果,而不是他們的身體。
貝洛克還發現,人們對壓力導致的身體反應的理解可能會改變他們的表現。當她對中學生的考試焦慮情緒進行調查時,她發現來自高收入家庭的學生更有可能相信一點壓力是有激勵作用的。貝洛克的研究表明,如果鼓勵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將自己的身體反應——手心出汗、心跳加快等等——視為積極的,他們可能會在這些測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從根本上說,無論是妖魔化還是美化壓力,片面的觀點都是無益的。簡而言之:「壓力可以是死亡之吻,也可以是生活的調味品。」
原文標題:Is stress good or bad? It’s actually both
原文地址:https://www.bbc.com/worklife/article/20191212-is-stress-good-or-bad-its-both
原文作者:Christine Ro
譯者:你喜歡嗎
來源:譯言網(yeeyan.org)
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在譯言整合發布
—— 版權聲明——
本譯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目的。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譯者、出處,並保留文章在譯言的完整連結。商業合作請聯繫editor@yeeyan.com
—— 往期內容——
如果沒有演員和鋼琴家,GPS和WiFi可能就不存在了
人生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截止日期
那些害怕獨處的日本人怎麼變了?
原標題:《如何讓壓力只對自己有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