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簡訊就潛伏在你的身邊。只需一根天線、一臺電腦和一套軟體,便偽裝成不起眼的路燈、電線桿、空調機,也能藏身於小汽車中四處遊走。在車水馬龍的廣場街道,在人來人往的商業街區,它如影隨形,時刻窺視著你的手機。
「偽基站」——垃圾簡訊的高科技「馬甲」,近年來正在我國境內迅速蔓延,並日益侵襲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今年2月,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9部門聯合部署打擊整治專項行動,記者隨警進行了採訪。
你的手機很容易被「劫持」
2013年10月的一天,江蘇省儀徵市居民胡女士接到一條顯示為當地社保局官方號碼的簡訊:「您有一筆4000元的社保補貼即將到期,請速與社保局聯繫領取。」胡女士立刻撥打簡訊中的「社保局電話」諮詢,並按照對方電話指示在銀行ATM機上操作。直到卡裡的1.9萬元存款被悉數轉走,胡女士才意識到自己落入了騙局。
「我看到簡訊的號碼和地址都正確就信了,哪兒想到這也能假冒呀!」胡女士很懊惱。
胡女士遇到的就是「偽基站」電信詐騙。工信部電信研究院規劃所所長胡堅波告訴記者,「偽基站」通過發射大功率信號,「劫持」了周邊數百米範圍內的手機與運營商基站之間的通信協議,從而截獲手機用戶信息並向其發送垃圾簡訊。在被「劫持」的幾秒鐘至1分鐘內,用戶手機信號顯示滿格,但除了接收偽基站發送的信息外,無法進行正常的通訊功能。
「如果一個城市裡同時運作的『偽基站』達到一定數量的話,就可能造成全城的通訊中斷。」辦案民警介紹,「偽基站」體積小巧,便於隱蔽,可以安放在車內流動作業,也可以「潛伏」在人流密集處發送垃圾簡訊。更嚴重的是,「偽基站」能冒用任意號碼甚至是公共服務號碼發送詐騙簡訊,迷惑性極強。
暴利催生「偽基站」黑色產業鏈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月,中國內地行動電話用戶已達12.35億。在龐大的市場刺激下,「偽基站」的生產方、銷售方、使用方相互勾結,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地下黑色產業鏈條。
2014年3月,山東省曲阜市公安局破獲了一起利用網店銷售、維護「偽基站」軟體的案件。據悉,春節以來,曲阜市公安局不斷接到群眾舉報垃圾簡訊。通過網上巡查,一家由本地網民孫某開設的「Ssrp定製軟體」淘寶店進入辦案民警的視線。
經查,犯罪嫌疑人利用自己的電子專業知識,向偽基站使用者在線提供所謂「遠程升級服務」,並通過支付寶收取一百元至數千元不等的費用。據統計,從2013年12月至今年3月,孫某的網店交易量已達120餘次,非法獲利7萬多元。
孫某的「下家」劉某坦言,選擇用「偽基站」發廣告就是圖便宜。「在報紙上登半版廣告,一次就要600元;用『偽基站』發簡訊,一小時能發一萬多條,廣告直達用戶,效果很好。」
據了解,「偽基站」的制、售、使用方和非法廣告商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地下現金流。用「偽基站」發簡訊的「行情」是每百元1萬條左右,偽基站一般一次能運行6小時,按1小時發送1.2萬條簡訊計算,一個「偽基站」持有者一天就能有近千元進帳。
「『偽基站』是『無本萬利』的生意,也是滋生犯罪的『神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教授莫開勤表示,「偽基站」發廣告價格低廉且不受廣告法等制約,如不加以控制,勢必會對通過正規渠道做廣告的正規廠商造成衝擊,長此以往,資金將源源不斷流入非法廣告商手中,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發生。不僅如此,「偽基站」繞開了相關部門的監管直接「劫持」用戶,進而衍生出洩露個人隱私、詐騙勒索等其他違法犯罪行為。
「十網裡頭九網空,逮住一個就成功。」在儀徵市看守所內,「社保補貼」詐騙團夥主犯王某告訴記者,他每到一地就查出當地社保局電話和地址,併網購一個當地電話卡郵寄給遠在廈門的同夥,然後用「偽基站」冒充官方號碼發送詐騙信息,普通群眾很難辨別真偽。
他們每天都能接到數十個諮詢電話,平均一天能成功一兩起。除了油耗、過路費和住宿費,這種騙術完全沒有任何成本。截至被抓獲前,該團夥在短短一月間已成功作案32起,涉案金額達22.4萬元。
統計數據顯示,不法分子每年通過「偽基站」發送詐騙、賭博、推銷等信息近千億條。
根除「偽基站」犯罪土壤需打「組合拳」
「從個人角度看,『偽基站』在一定範圍內截取手機用戶信息並阻礙用戶通訊,侵犯了公民的信息安全;從社會角度講,『偽基站』破壞了正常的通信秩序,嚴重幹擾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甚至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進而危害國家安全。」莫開勤表示,打擊「偽基站」已經刻不容緩。
據了解,公安部從2012年開始已進行過兩次全國範圍的打擊行動。專家指出,「偽基站」設備易隱蔽,作案具有流動性,調查取證困難,僅靠公安部門打擊難以治本。要根除「偽基站」的生存土壤,公安、工商、電信等部門必須改變「各掃門前雪」的現狀,對「偽基站」產業製售使用的全鏈條合力打出「組合拳」。
胡堅波表示,現有的技術手段已能對『偽基站』發射的信號進行定位。如果某地區突然出現不正常的大功率無線電信號,無線電管理部門是能監測到的,而偽基站一旦運作就會屏蔽掉附近正常基站,運營商也可以很快發覺。因此,相關部門和機構需要切實承擔起對「偽基站」信號監測定位的責任,一旦發現應立即報告公安機關。
不完善的無線電發射設備生產銷售許可制度也是「偽基站」泛濫的原因之一。莫開勤指出,一方面,「偽基站」大多由地下窩點組裝,這樣的「三無產品」能夠在市面上大肆流通,說明工商部門的打擊力度還不夠;另一方面,絕大多數的「偽基站」是在網上交易的,但目前網絡平臺經營者在打擊「偽基站」方面的責任還不夠明晰,應出臺規章制度督促網絡平臺積極巡查、關閉出售「偽基站」設備的網店並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
專家還認為,「偽基站」的法律制度存在漏洞,與巨大的經濟利益相比,犯罪成本過低,這使得不法分子敢於鋌而走險以身試法。據悉,現有與「偽基站」相關的規定散見在刑法、廣告法等法律法條中,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的體系,大多僅能被處以行政處罰。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即便以詐騙罪論處,被抓獲的「偽基站」詐騙團夥也往往因為詐騙數額夠不上巨大而被判以緩刑。此外,運營商和銀行在推動實名制上進展緩慢,一定程度上也對「偽基站」簡訊詐騙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事實上,公安、電信、運營商、手機安全軟體廠商等一直在與「偽基站」作鬥爭,通過不斷升級網絡、屏蔽關鍵字等方法減少群發垃圾簡訊給用戶帶來的騷擾。據悉,這次由公安部、工信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工商總局等9部門聯合部署開展的打擊整治專項行動,目的就是要改變多頭管理的現狀,從根子上整頓「偽基站」違法犯罪問題。
公安部刑偵局局長劉安成告訴記者,此次專項行動在嚴打「偽基站」犯罪之外,還將著手建立部門間合作的長效機制,全鏈條整治「偽基站」地下黑市。他還表示,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專門出臺了《關於依法辦理非法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設備案件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偽基站」案件的適用法條,這對明確公安機關的相關執法行為,以及規範司法機關之間的相互配合極為有利。
「公安機關將繼續保持『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勢,相信隨著偵查手段和法律武器的不斷進步,我們對『偽基站』犯罪的打擊震懾力將會越來越強。」劉安成說。(新華網,記者 白陽 鄒偉)
群發廣告簡訊一年獲利千萬 催生瘋狂使用偽基站
偽基站的構成
◆主機
◆筆記本電腦
◆簡訊群發器
偽基站工作原理
◆搜取以其為中心、一定半徑內的手機卡信息
◆偽裝成運營商的基站,任意冒用他人手機號碼
◆強行向用戶發送詐騙、廣告推銷等簡訊
偽基站作案手法
不法分子一般在城市商圈、機場、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場所,冒用他人電話號碼或者偽裝成通信運營商、銀行客服,甚至是司法、行政機關,強行向不特定人群發送簡訊,非法經營廣告業務,或者發送虛假廣告,甚至實施詐騙等犯罪活動,獲取巨額利益。
「丹東出大事了!」來自陌生號碼簡訊中的這6個字和一連串的驚嘆號,讓正在和家人享受周末快樂時光的遼寧省丹東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大隊長馬志軍心裡「咯噔」一下,他急忙向下翻看,卻發現只是某房產公司發送的促銷廣告。
「現在的廣告咋這麼多,信息都是從誰那兒洩露的?」家人的這句抱怨,也給馬志軍一個提醒:收到垃圾簡訊就一定是信息洩露嗎?
答案是否定的。近年來,一種能夠搜取一定半徑範圍內的手機信息,可任意冒用他人電話號碼強行向用戶手機群發各類簡訊息的非法設備,成為不法分子發送詐騙、推銷等垃圾簡訊的新手段。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通過這種設備發送詐騙、賭博、推銷、中獎等簡訊近千億條,這種設備被稱為偽基站。
今年以來,公安部等9部門聯合部署開展了打擊整治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偽基站專項行動。行動中,遼寧和河北警方通過深挖細查不法分子違法犯罪的套路,揭開了偽基站的神秘面紗。
群發廣告簡訊
一年獲利達千萬餘元
「開車到指定地方,打開電腦輸入內容發送,到時間就收工,很簡單也很清閒。」在瀋陽某廣告公司工作的孫某,一星期只幹一天活,動動手指每個月就能拿3500元,他對自己發送簡訊的工作十分滿意。但只做了不到半年,他就和同事、老闆一起被丹東警方抓獲。
原來,馬志軍收到的簡訊就是這家公司指派孫某去丹東發送的,而這條簡訊也成警方抓獲該犯罪團夥主要成員的突破點。
王某是該犯罪團夥的技術總監,從網上聯繫購買設備、與銷售管理人員溝通業務、審查廣告簡訊內容、聯繫像孫某一樣的「司機」發送簡訊,向公司老闆李某反饋發送數量和效果等都由他負責。
「這種設備我們之前都稱為區域性簡訊群發設備。」王某說,他知道利用偽基站群發簡訊廣告是違法行為,也曾和李某探討是否繼續從事這種違法行為,但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兩人選擇了繼續幹。
偽基站發送廣告簡訊利益究竟有多大?
據李某交代,廣告簡訊的市場需求很龐大,但當地主要通訊運營商要麼已停止提供簡訊群發業務,要麼業務費用比較高。他們以每條0.04元的價格提供業務很有市場,僅丹東2013年10月的銷售額就有30餘萬元。
據馬志軍介紹,該犯罪團夥有10餘套偽基站,一臺偽基站每天工作8小時,每小時能發送1萬條簡訊,一天就有兩三萬元進帳。
根據警方掌握的情況,從2013年年初至今年2月,該犯罪團夥利用偽基站發送簡訊3億餘條,獲利1000餘萬元,業務已覆蓋遼寧全省、內蒙古自治區和吉林省部分地區。
「偽基站的濫用讓群眾在正常生活中收到大量垃圾簡訊,也助長了詐騙簡訊的發送,滋生電信詐騙等犯罪案件。」馬志軍說,這次9部門聯合打擊整治行動,就是要還人民群眾以乾淨的通訊網絡和生活環境。
非法組裝銷售
利益驅使黑手再延伸
2013年12月以來,河北衡水許多市民反映,他們的手機短時間內會接收到同一垃圾簡訊,並且手機都無法正常使用。
「又是偽基站在搗鬼。」衡水警方經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郭某是使用偽基站設備群發垃圾簡訊的始作俑者。據郭某交代,自己的設備是通過網際網路向故城縣苑某購買的。
故城縣警方順藤摸瓜,於2014年1月8日成功抓獲苑某、閆某、胡某、白某4名犯罪嫌疑人,繳獲偽基站1臺,射頻主板92塊。
與苑某鄰縣的劉某2008年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去年8月偶然在網上看到苑某那裡有可以群發簡訊的設備,不用通過通訊運營商就可以「零成本」發送簡訊,效率很高。
「聯繫苑某後,他第二天就把設備帶到了門店,並向我演示了操作方法和效果。」劉某說,他在苑某指導下操作一遍就會了,全部過程不過兩三分鐘。
劉某說,以前通過通訊運營商給客戶發簡訊每條要0.07元,現在則收0.03元,一些房產公司、家居商場、金玉店都來找他。在租用一段時間後,劉某以1.7萬元的價格向苑某購買了一臺設備。
故城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陳冬對記者說,苑某在某小區設立了窩點,通過QQ群和手機簡訊聯繫買家,銷售偽基站設備。同時,他還在石家莊租房開設一個網店,組織偽基站整機對外銷售。
警方統計,2013年8月到2014年1月,苑某和該犯罪團夥成員就以每臺1.2萬元至3萬元不等的價格賣出偽基站整機55臺,涉案金額85萬餘元。
明轉暗網上銷
打擊整治有一定難度
「苑某在2013年7月通過網絡結識了廣東深圳的老侯,並從老侯處購買了第一批偽基站零配件和組裝圖紙。」陳冬告訴記者,設備多是由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的地下工廠生產,再通過網絡經銷商銷往全國各地。
隨著案件的深挖,一條非法生產、銷售偽基站設備的犯罪網絡浮出水面。為了打擊源頭,2014年2月16日,公安部組織河北警方奔赴深圳,很快將老侯抓獲。
老侯原名張某,他2013年從一家通訊公司辭職後,便和郭某、陳某一起非法生產銷售偽基站零配件,並向偽基站零部件的購買者提供技術指導。截至目前,已經向全國多地非法出售400多塊主要零配件射頻主板,涉案金額100餘萬元。
據張某交代,偽基站與之前廣泛用來發送垃圾簡訊的簡訊群發器不同,不用通過通訊運營商網絡,在人流、車流密集的地方就可以實時發送,成本低,發送量大。
「把設備裝在車上,在人員密集的小區、商業中心邊走邊發,不僅發送面更廣,還不容易被發現。」張某交代說,他通過網絡發布需求廣告,網上聯繫,提供虛假姓名和地址物流發貨,防止被公安機關查出。
警方在偵查苑某案過程中,還排查出江蘇省淮安市的金某從張某處購買零配件。警方立即轉戰淮安,並快速查明,自2013年10月以來,金某和嶽父孫某一起購買零配件組裝偽基站並且出售牟利。截至今年2月底,金某共銷售了偽基站54臺,涉案金額150萬元。同時,經他們證實,深圳老侯就是零配件和組裝技術的提供者。
「許多人在暴利誘惑下以身試法,逐漸形成一條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的黑色產業鏈。低成本、高收益是偽基站猖獗的重要原因。而購買途徑方便快捷方式,又為偽基站泛濫提供了條件。」陳冬進一步說,隨著有關部門打擊力度的加大,偽基站違法犯罪活動正由明轉暗,披著區域簡訊群發設備、基站小區簡訊等偽裝在網上熱銷,給打擊整治帶來一定困難。
據了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和國家安全部近日出臺了《關於依法辦理非法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設備案件的意見》。意見明確非法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違法犯罪行為,可依法以非法經營罪、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虛假廣告罪等8項罪名追究刑事責任。
對此,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9部門聯合對偽基站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從源頭斬斷偽基站的黑色利益鏈條,規範通信秩序,公安機關也將持續不斷組織開展打擊行動,堅決維護公共通信秩序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法制日報,記者 蔣皓)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