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路過,千萬要錯過!——雞樅菌與灰色鵝膏菌的鑑別

2020-12-05 中國疾控中心

小夥伴們,看到這盆山珍是不是想流口水了?

是不是正遺憾怎沒遇上這美味了?

千萬別遺憾,小編告訴大家,錯過就對了!

因為沒錯過的小夥伴們正躺在醫院裡呢,有的還在ICU裡候著,生死未卜!

不淡定了吧?「這不是雞樅菌嗎,怎可能有事?」

告訴你,這還真不是雞樅菌。

不僅不是雞樅菌,而且這裡還混雜著殺人慣犯---灰花紋鵝膏菌和擬灰花紋鵝膏

劇毒!劇毒!劇毒!重要的事情說三遍,1朵能毒死1個成年人!

每年死於它們手上的人數不少,都是將其誤認為雞樅滴!

何為雞樅菌?

雞樅菌(Termitomyces)又稱荔枝菌、雞宗、三大菇、雞竹宗、白蟻菇、雞肉絲菌、豆雞菇、白蟻菰、鬥雞菇、雞肉絲菇、傘把菇等。為離褶傘科蟻巢傘屬大型真菌。富含多種胺基酸、蛋白質、脂肪及各種維生素和鈣、磷、核黃酸等物質。菌肉厚肥,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無論炒、炸、醃、煎、拌、燴、烤、燜、清蒸或做湯,其滋味都很鮮,被譽為「菌中之冠」。

我國已知的雞樅有20多種,不同種的菌蓋顏色不同,有灰色、黃色、白色等。菌蓋上有臍突,呈蓑帽尖狀或乳頭狀。菌蓋表光滑或呈不規則龜裂。菌柄實心, 粗細不等,菌根有長短不等的假根。具有「帽尖腿長無鞋穿,腳根深處有蟻家」的特徵。

常見的灰色劇毒鵝膏菌有哪些?

灰色鵝膏菌的菌蓋呈灰色、深灰色或灰黑色。菌柄上部或頂部生有灰白色菌環,菌根(基部)長有白色近球狀或苞狀的菌託。為鵝膏科鵝膏屬大型真菌。具有「穿鞋戴帽穿裙」的特徵。鵝膏屬的蘑菇種類較多,常見的灰色的劇毒的有以下幾種:

01

灰花紋鵝膏菌(Amanita fuliginea)

含有鵝膏毒素,劇毒!可引起急性肝損害。無特效解毒劑。近年來我國多省發生幾十起因誤食此菌中毒,致300多人中毒,其中70多人死亡。可謂血淋淋的!

2

擬灰花紋鵝膏(Amanita fuligineoides)

外形與灰花紋鵝膏相似,含有鵝膏毒素,劇毒!可引起急性肝損害,嚴重者可致命!

3

假褐雲斑鵝膏菌(Amanita pseudoporphyria)

劇毒!

可造成急性腎損害,

重者可致命!

雞樅菌與鵝膏菌的鑑別

1.生長基質不同

PK

雞樅生長在白蟻巢上;而鵝膏菌生長在林地上,與樹木共生。

2.根不同

VS

雞樅有細長不等的假根,無菌託;而鵝膏菌有顯著的菌託,無假根。

3.菌環不同

PK

絕大多數雞樅無菌環;而鵝膏菌的菌柄上部或頂部生有白色或灰白色的菌環。

4.帽尖(臍突)不同

VS

雞樅的有明顯的帽尖;而鵝膏菌無明顯帽尖。

貪吃的小夥伴們,瞧清楚整明白木有?分清了哪是美味,哪是殺人狂了嗎?走過路過,千萬要認清楚了,認不清楚時要果斷錯過,不可僥倖貪嘴,否則後果堪憂!我們倡導「科學識菌,科學食菌!

End

(本文的照片多數由湖南師範大學陳作紅教授和雲南楚雄州人民醫院餘成敏院長專家提供,少數照片來源於網絡)

(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 尹萸 李海蛟)

覺得不錯就點個讚唄↓↓↓

相關焦點

  • 這種野蘑菇酷似雞樅菌,卻有劇毒,千萬別誤食
    鵝膏菌是一類蘑菇的總稱,絕大多數的鵝膏菌都有毒,甚至有劇毒。 鵝膏菌和雞樅菌,傻傻分不清楚 雞樅菌菌肉厚肥,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無論炒、炸、醃、煎、拌、燴、烤、燜、清蒸或做湯,其滋味都很鮮,被譽為「菌中之冠」。
  • 雲南近九成野生菌死亡病例因誤食這兩種菌:亞稀褶紅菇和鵝膏菌
    7月2日,記者從雲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的信息來看:根據近年來的監測數據,有近90%的野生菌死亡病例是由於誤食亞稀褶紅菇和劇毒鵝膏菌造成的,它們成為夏季雲南老百姓的兩大「致命殺手」。△資料圖單從這兩種菌的外形來看,實在無法分辨他們和雞樅菌的區別,也難怪前文提到的中毒患者也誤將毒菌當雞樅採食。
  • 這種特徵的蘑菇千萬不能採食
    據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專門從事毒蘑菇研究的教授陳作紅介紹,在我國,導致中毒死亡的70%是由鵝膏菌屬中的種類所引起,劇毒鵝膏菌是毒蘑菇中比較好識別和區分的,它同時具有菌蓋、菌柄、菌環和菌託,通俗地說,就是「頭上戴帽(指有菌蓋)、腰間系裙(指有菌環)、腳上還穿鞋(指有菌託)」的蘑菇就是鵝膏菌,這類蘑菇大部分是有毒的,因此,凡是「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還穿鞋」
  • 只狼地牢攻略 遊戲小夥伴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只狼地牢攻略 遊戲小夥伴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時間:2019-04-07 19:41   來源:天暢遊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只狼地牢攻略 遊戲小夥伴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玩家在遊戲中想要了解只狼地牢怎麼過,攻略,地牢快速打法接下來小編就大家好好盤點一下趕快一起來看看吧!
  • 它是「野生菌之王」,白蟻窩附近才有,一斤200元,遇到別錯過
    說到蘑菇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到一種農村極為珍貴的蘑菇,這種蘑菇叫做雞樅菌。它是「野生菌之王」,白蟻窩附近才有,一斤200元,遇到別錯過。雞樅菌對於很多城裡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因為它是一種純野生的蘑菇,目前還無法實現人工種植,市場上也很少有雞樅菌出售。
  • 野生蘑菇傻傻分不清 專家教你正確「食菌」
    然而,在食菌季,誤食野生毒蘑菇的事件時有發生,尤其是雲南、四川、貴州、廣東等地。究其原因,除了誤採,還有錯誤的烹飪方法所致。羊城晚報記者聯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專家,和大家一起學習如何區分毒蘑菇,以及如何學做安全有營養的廣式蘑菇菜。
  • 「自然科普」苞腳鵝膏菌:菌肉白色 菌柄細長
    分類地位:蘑菇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後變汙白色至帶褐色,離生,褶緣似有粉粒。小菌褶似刀切狀,不等長。菌柄細長,長5~11 cm,粗可達0.8~1cm,圓柱形,表面似有細粉末,基部膨大,內部實心。無菌環。具較大的苞狀菌託,同蓋色。孢子印白色。
  • 毒鵝膏:致命蘑菇在蔓延
    街對面是聖派屈克小學的後區,小孩們正在打籃球,他們的叫喊聲在偶爾路過的汽車聲之間迴蕩。克勒格爾喜歡小孩。那天一早,我們就在人行道上找蘑菇,克勒格爾一看到嬰兒車路過,就會輕聲叫住推車的家長,警告他們這個街區裡有毒鵝膏。
  • 野生蘑菇可能有劇毒|蘑菇|鵝膏|見手青|野生菌|真菌|牛肝菌
    菌體為白色,有菌託和菌環,長在黧蒴樹的樹林中,通常與黧蒴樹的根部有關聯。灰花紋鵝膏灰花紋鵝膏,同樣有菌託和菌環,但是灰花紋鵝膏的顏色比較灰暗,甚至是灰黑色的,通常長在殼鬥科植物的樹林裡面。致命鵝膏和灰花紋鵝膏,就不會與銀針產生反應。謠言!!3. 用大蒜、大米、生薑煮蘑菇,如果大蒜、大米、生薑都不變色,就是無毒的。謠言!!!
  • 「自然科普」淺橙黃鵝膏菌:可食用 味鮮美
    中文別名:太陽菌、橙黃鵝膏菌分類地位:蘑菇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菌肉白黃色,蓋中部稍厚。菌褶淺黃色至黃色,離生,稍密,不等長。菌柄柱形或上部漸細,同蓋色,長9.5~30cm,粗0.8~2.5cm,有深色花紋,內部鬆軟至空心。菌環膜質,生柄之上部,同蓋色。菌託苞狀,大型,白色。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無色,寬橢圓形至近球形,(7.7~10)μm×(6~7.5)μm,非澱粉質。生態習性:夏秋季生於闊葉林地內,單生或散生。
  • 吃最「毒」的菌,住最貴的ICU?
    廣東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毒蕈是鉛綠褶菇,而導致中毒死亡最多的是致命白毒傘(致命鵝膏)。 致命白毒傘(致命鵝膏) 張伊莉表示,難以分辨毒蕈與可食野生蕈菌是導致中毒的一大根源
  • 「自然科普」白肉色鵝膏菌:菌蓋溼時黏 菌肉無明顯氣味
    分類地位:蘑菇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菌肉白色,薄,無明顯氣味。菌褶白色,離生,稍密,褶緣平滑或微粗糙或鋸齒狀。菌柄圓柱形,長6~8cm,粗0.5~0.8cm,上部黃白色,下部淺黃褐色,表面有小鱗片及長條紋,內部鬆軟至空心,基部膨大。菌環膜質,白色或帶淡褐色,易脫落。菌託近杯狀或袋狀。孢子橢圓形至近球形,無色、光滑,(6~7)μm×(5~7)μm。生態習性:夏秋季生於蒙古櫟等闊葉樹林地內,散生。
  • 雞樅菌是什麼?它能否人工種植?
    護禽大隊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下雞樅菌的種植問題!確切的說,雞樅菌是很難以被人工培植出來的,也就是人工可培養,但品質口味很難比得上野生的。說到這個問題就要說一下關於雞樅菌的生長環境和條件。雞樅與其它菌類不同,需要特定的環境條件才可以生長。
  • 野生菌要上市了!但一定要認得這些毒蘑菇,千萬不能隨便吃!
    黃蓋鵝膏菌:子實體傘狀,中等大。菌蓋初期近球形或半球形,後期近平展,黃色或汙黃色,表面光滑或附有汙白色不規則的小鱗片,溼潤時黏,邊緣具條紋。菌柄近圓柱形,白色帶奶油黃色,靠近基部膨大成近球形,表面光滑或稍有鱗片。菌環生菌柄的上部,白色或黃色,膜質,易消失。劇毒。致命白毒傘:致命白毒傘外形與一些傳統的食用蘑菇較為相似,極易引起誤食。
  • 每日一餐|三絲雞樅菌
    雞樅菌:號稱野生菌之王。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特別重要的微量元素、多種胺基酸、維生素、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經常食用雞樅菌,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防癌、抗癌效果特別好。其豐富的「多糖成分」還能顯著降血糖、降血脂,是三高人群的食療佳品。
  • 強推3本星際甜文,穿越女與高富帥的露水情緣,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強推3本星際甜文,穿越女與高富帥的露水情緣,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最近很多書迷都留言說好書太難找,書荒太難受。作為老書迷的小編對此也身同感受。今天小編給書迷們推薦三本星際甜文,穿越女與高富帥的露水情緣,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分分鐘讓書迷朋友們看上癮不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