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輻射,大家都想到了什麼?
太陽輻射?電腦、手機輻射?
不不不,今天要說的是縉雲一枚放射源意外丟失的事故。
這和輻射有什麼關係呢?它倆的關係還要從放射源說起。
放射源:
是指除研究堆和動力堆核燃料循環範疇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嚴密包層並呈固態的放射性材料。
輻射事故:
是指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意外的異常照射,放射性物質洩漏及鈾礦冶、伴生礦開發利用中超標排放,造成輻射環境汙染等。
天吶,好可怕!大家不要慌張,因為這起突發的事故,其實是縉雲縣組織開展輻射事故應急演練。
事件回顧
「報告,縉雲縣浩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一枚測厚儀上的放射源不見了,請指示!」近日,縉雲縣浩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的測厚儀儀表,在開機後顯示不正常,經檢測後發現系操作軋機上的放射源丟失。
該公司立即啟動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緊急疏散車間內的職工,並向110指揮中心進行報告,市生態環境局縉雲分局、縉雲縣公安、衛健等相關部門及應急處置專家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參與、指導現場應急救援行動。
事故處置
現場被封鎖!廠區內禁止無關人員進入!車間內的上崗人員被臨時被安置在辦公區內,接受調查組調查……應急處置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
根據專家的研判,本次輻射事故為IV類放射源丟失,屬於一般輻射事件。縉雲縣人民政府立即啟動輻射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縣政府領導緊急指示,儘快找到放射源,最大可能避免放射源影響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在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環境監測、事故調查、安全保衛、醫療救護4個應急小組按指令分別展開應急處置工作,搜尋丟失的放射源。
公安部門逐一對現場人員進行調查,並派員認真查看放射源丟失現場監控錄像。經過比對,從頭一天企業最後一次正常運轉機器到發現異常的這個時間段,沒有發現有其他人員經過該儀器,可以排除人為盜取放射源的可能性。
專家組通過綜合研判,初步判斷該輻射源應該是鬆動後從卡口掉落,丟失的放射源可能丟棄在車間。
「車間周圍輻射劑量正常!」
「生產邊角料堆裡輻射量正常!」
……
隨著監測工作進展,監測工作一步一步向涉事的測厚儀靠近。只聽見檢測儀「滴滴滴」的報警聲響起,紅色的指示燈不停的在閃爍。
「測厚儀周邊附近輻射劑量水平異常!機器間夾縫裡數值最高!」通過步話機,現場監測人員及時向指揮部匯報進展情況。
「請圍繞這個點位重點開展搜索!」在現場指揮部的指揮下,環境監測人員終於在機器的夾縫中找到一枚放射源,經確認就是丟失的放射源。應急人員馬上將該放射源安全轉移到企業的放射源暫存庫。
隨後的監測數據顯示,事故現場放射性水平已經控制在環境本底範圍內。根據監測結果和調查情況,本次輻射事件可能受照射人員的輻射劑量均低於公眾年有效劑量限值。醫療救護人員將操作人員帶回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根據專家組的建議意見,現場指揮部宣布終止應急響應。
本次輻射事故應急演練,目的是對突發輻射事故的處置進行全程檢測,確保市民的生命安全。
大家一定要認真對待呦,下面這些關於輻射小知識,我們都需要了解:
01放射源有哪些?
放射源按釋放輻射的類型可分為α源、β源、γ源和放射性核素中子源。
按核素種類、能量大小以及放射性活度等分為極高危險源、高危險源、中危險源、低危險源、極低危險源五類。
(1)Ⅰ類放射源為極高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分鐘到 1 小時就可致人死亡。
(2)Ⅱ類放射源為高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至幾天可致人死亡。
(3)Ⅲ類放射源為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就可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接觸幾天至幾周也可致人死亡。
(4)Ⅳ類放射源為低危險源。基本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但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復的臨時性損傷。
(5)Ⅴ類放射源為極低危險源。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
02當發生輻射事故後, 怎麼辦?
● 可以選用就近的建築物進行隱蔽,應關閉門窗,關閉通風設備。根據政府的安排實施有組織、有序地撤離。
● 當判斷有放射性散布事件發生時,切忌不能迎著風,也不能順著風跑,應儘量往風向的側面躲,並迅速進入建築物內隱蔽。
● 採取呼吸防護,包括用溼毛巾、布塊等捂住口鼻,過濾放射性粒子。
● 若懷疑身體表面有放射性汙染,採用洗澡和更換衣服來減少放射性汙染。
● 防止食入汙染的食品或水。
大家不要以為這種事故,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邊。未來不可預知,誰都沒有辦法保證突發的一切。現在多了解一些知識
,是為了更好地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