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正在放射源庫房外檢修放射源監控儀。
工作人員正在檢修大功率工業X光機。
5月7日,南京丟失放射源銥-192一枚。當地立刻出動環保、公安、衛生等多部門人員,採取人海戰術和車輪戰,經過3天的全力搜尋,最終將這個放射源安全回收。放射性事故總讓人產生莫名的恐慌。那麼,寧夏是否有這類物質,它的使用和監管現狀究竟如何呢?連日來,新消息報記者深入放射源使用、管理領域和監管部門,了解了相關情況。
我區涉及放射物的企業有200多家
5月16日,寧東某建設工地一派繁忙。工地一角有個不同尋常的小房子,它四方四正無門無窗,面積約3平方米,房頂裝有太陽能板和天線。外牆上8個醒目的黃色大字令人生畏:射源危險,嚴禁靠近!
「這就是安全保管放射源的庫房!」工作人員介紹,放射源雖然對人的殺傷力很強,但世間一物剋一物,自身密度很大的鉛,就能阻擋放射源的輻射,庫房就是由純鉛打造的鉛房。純鉛庫房每面牆厚約10釐米,放射源放在裡面安全可靠,不會對外界產生影響。
工業探傷機中的核心部件就是一個放射源。在檢查管道、設備焊接處是否合格、接縫內是否有氣泡、焊渣時,工作人員便穿上鉛衣等防護裝備,用探傷機中的放射源對其照射,形成膠片,通過膠片可以觀察到照射對象內部情況。「與X光機為人體拍胸片是一個道理」。
那麼放射源究竟長什麼樣呢?工作人員解釋了它的可怕:它也就黃豆大小,裝在鉛罐裡,再放進鉛房保存。如果你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直接用肉眼看到放射源,你可能已經離死亡不遠了!從事寧夏輻射安全行政監管近30年的田毅,至今也未見過探傷機中的放射源。
寧夏環保廳核與輻射安全局分管放射環境監管的調研員田毅介紹,輻射分為電磁輻射和電離輻射。電磁輻射就是手機基站、高壓線等發出的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很小。而電離輻射以波或微粒形式發射出的能量就是核輻射,對人類危害較大,X光機、工業探傷機、核子秤、醫用伽瑪刀等的輻射都是電離輻射。
當放射源對人體照射超標時,會致細胞產生異變或死亡。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人體接觸三類放射源幾小時就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接觸幾天至幾周可致人死亡;接觸工業探傷機等二類放射源幾小時至幾天會死亡;醫用伽瑪刀利用射線對細胞的破壞作用,摧毀顱內病變組織,而在沒有防護下,人體接觸伽瑪刀等一類極高危險放射源幾分鐘至1小時就會死亡。
據介紹,放射性物質在我區主要應用於化工、煤炭石油測井、工業探傷、醫院等領域。截至目前,我區共有使用放射源和射線裝備的企業200多家,其中涉及放射源的70多家。
寧夏也發生過放射源丟失事故
2005年,哈爾濱放射源洩漏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洩漏的放射源叫銥-192,是一种放射性金屬;今年5月7日,南京丟失一枚放射源銥-192。實際上,類似事故在我區也發生過。據主管部門介紹,幾年前,外省一個工業探傷公司在我區進行探傷作業期間,探傷機放射源銥—192丟失,幾經努力最終找回,當事人也受到了法律制裁。
為何探傷機的放射源銥—192如此容易丟失?據介紹,銥-192廣泛應用於工業探傷機。探傷作業在工業建設中相當普及,工業探傷公司在全國各地作業活動也十分活躍。探傷機是由兩個巴掌大的鉛罐和一根導管組成,作業時工作人員穿好鉛衣等裝備,將其放置在距離金屬管道等探測對象安全距離之外,通過機體上的搖把將內部的放射源銥-192搖至導管出口,對管道進行照射。照射完畢,再搖回機體(鉛罐)內。
而就在搖回的過程中,裝載放射源的金屬鏈子(俗稱「圓辮子」)容易卡落在導管末端,工作人員則誤以為放射源已被搖回機體內便收工了。遺落在現場的放射源可能會被不知情的人員拾走,造成放射源洩漏事故。按規定,探傷機在收工入庫時,管理人員應當對放射源是否已正常回收進行檢測,但一些事故往往由於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以至於放射源遺失、洩漏幾天後才發現。
監管有了新手段 可適時定位放射源
核與輻射的監管部門,我區只有一個部門——寧夏環保廳核與輻射安全局。
因寧夏沒有核反應堆等,所以寧夏不涉核。而對輻射領域的監管,曾經由衛生和公安部門管理並負責審批。1986年,職權移交當年成立的我區放射性廢物管理所。2004年,劃歸我區環保部門輻射監督站管理。2013年,該站更名為寧夏環保廳核與輻射安全局。顯然,政府對核與輻射安全的監管力度日漸加大。
目前,寧夏在全區各地市沒有設置輻射監管機構,而對各核技術利用單位的監管,僅靠寧夏核與輻射安全局共36人負責,其中專業技術人員不到10人,全區至今沒有一輛輻射應急監測車。隨著我區放射源應用單位數量逐年增多,監管隊伍顯得有些勢單力薄。
雖然人力有限,我區監管部門仍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區和全國一樣對放射源應用單位採取《輻射安全許可證》制度,對進入我區和出省作業的放射源進行備案審批,嚴格檢查。
另外,隨著科技發展,對放射源的監管也有了新手段。據寧夏環保廳核與輻射安全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寧夏電通物聯網研發與應用示範中心研發的放射源監控儀,已在寧東及我區部分醫院放射源上投入使用。這個儀器可適時定位源的位置,並監控放射劑量等信息,隨時上傳到監控後臺,使用單位管理者及後臺監控人員可通過系統實時掌握放射源的詳細情況。目前,該監控儀已推廣至青海、甘肅等地。這無疑助了監管部門一臂之力。
寧東一個放射源使用單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先進的監管手段介入放射源的管理之後,使用者和管理者都心裡踏實了,「因為可以隨時掌握源的情況」。(記者 王文革 文/圖)
相關連結
公眾如何防範放射汙染?
公眾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科學防範放射汙染?田毅提醒說,公眾預防輻射汙染,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撿拾陌生物體,尤其是外形酷似白金手鍊而內置銥-192的探傷機強放射源。其次是明知受到放射源照射或莫名出現頭昏、皮膚發紅、潰瘍、出血、脫髮、白血病、畸變等疑似放射病,要立即前往醫院就治。發現放射源後,接觸的時間越短越好,同時要遠離,越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