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課本的知識就告訴我們:植物是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在我們看來,植物被動物吃彷佛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是偏偏有這麼一小群植物,它們並不滿自己在食物鏈底端的位置:憑什麼我們植物天生就是被吃的?我也要做捕食者!然後這群「高覺悟」的植物真的演化出了可以捕食動物的器官,這些就是我們所謂的食肉植物!
在各種科幻影視作品中,你一定見過各種恐怖的食人花或者食人樹,這些都是以現實生活中食肉植物為原型的創造物。不過不要慌,現實中食肉植物往往體型較小,一般只能捕食昆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因此它們也被叫做食蟲植物。(某些大型豬籠草可能能捕食像老鼠這麼大的動物,但能吃人的植物是不存在的@奠柏)
那食蟲植物為什麼要逆天改命,捕食動物,難道真的是不服命運?當然不是了,生物演化的一切肯定是為了生存。食蟲植物的原生地往往是在營養極度潰泛的環境之下,土壤裡缺乏如氮這樣的微量元素,而這些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品。
既然從土壤裡吸收不到氮,那只能想其他方法了,比如從其他生物體內獲取。因此這些植物演化出了各種各樣的捕食器官,抓捕活蟲,從它們那裡吸收氮元素以維持自身所需。
所以,食蟲植物之所以要捕蟲,是為了從它們身體裡獲取【營養】而不是【能量】,食蟲植物是可以自己進行光合作用製造能量的。就像以前水手吃水果是為了獲取維生素 C 預防壞血病,而不是以水果當主食填飽肚子。
說完了食蟲植物捕蟲的原理,下面就看看常見的三種食蟲植物吧~
捕蠅草
要說最著名的食蟲植物,那肯定非捕蠅草莫屬了。捕蠅草的捕蟲器官為夾子狀,末端還有數根齒狀突起,彷佛是一張動物的血盆大口,非常引人注目,很多科幻電影裡的食人花、大嘴花等都是以此為原型。
當獵物經過捕蠅草的夾子中間時候,其陷阱就會突然閉合,把獵物困在其中,等待它的是被消化液慢慢腐蝕的悲慘命運.
不過你可能會好奇,捕蠅草是怎麼知道蟲子何時進入陷阱,它怎麼判斷關閉陷阱的時機呢?原來,捕蠅草的陷阱中間有數根剛毛,當獵物觸碰剛毛時,就會觸發捕蠅草的陷阱。不過為了防止雨水或者其他雜物誤觸陷阱,捕蠅草有個內部的計時機制。
在 20~30 秒內,如果只有一根毛被觸碰,捕蠅草會把其當作誤觸而不會關閉陷阱。但要是在期間有一根毛被多次觸碰或者有多根毛被同時觸碰的話,捕蠅草就像老鼠夾子一般,瞬間閉合讓獵物無處可逃。
不過,捕蠅草並不會辨認獵物的種類和大小,所以常常有明顯大於捕蠅草捕食範圍的動物(如青蛙等)誤入陷阱,如果這隻動物沒有大到可以逃脫陷阱,那麼後果將非常糟糕。
首先這隻青蛙會因為被困住而死去,但是捕蠅草自己也討不到好處,由於其能分泌的消化液有限,消化不了這麼大的動物,最後動物屍體會帶著捕蠅草的葉片一起腐爛掉……處處為昆蟲設下死亡陷阱的捕蠅草,最後卻死在了自己的陷阱之下~
豬籠草
如果說捕蠅草是最著名的食蟲植物,那麼豬籠草應該是最常見的食蟲植物了。在我小時候,其他的食蟲植物就只能出現在書本和電視之中,豬籠草卻像一般的花卉植物那樣在花店裡就買得到。
豬籠草最大的特點是其葉片長有一個類似用來蓄水杯子的結構,這也是豬籠草名字的來源,在有些地方它們被當地人稱為「猴子的杯子」,因為猴子常常從這些植物裡來獲取水源。
不過豬籠草的「杯子」裡可不僅僅是水,還混合了消化液和蜜源物質,而豬籠草的捕食原理其實很簡單。蜜源物質吸引著昆蟲靠近豬籠草的「杯子」,而杯子頂部的一圈「杯沿」卻無比光滑,昆蟲一旦在上面落腳就容易滑落到杯內,然後光滑的內壁和粘性的消化液使其無法爬出,最後就被活活消化了。
為了防止雨水等液體太多的進入杯中導致溢滿,豬籠草往往還在上面演化出了一個「杯蓋」用來阻擋太多的雨水進入。這個結構讓很多人誤認為是當獵物掉入其中時候,杯蓋會把陷阱蓋上,其實和捕蠅草不同,豬籠草的結構都是定死的,完全不會活動。
雖然大多數豬籠草都選擇將類似螞蟻這樣的昆蟲作為食物,但是有一種豬籠草卻沒有這麼做,這就是二齒豬籠草。這種豬籠草相比於其他的豬籠草並沒有光滑的內壁,其消化液的強度也是超級弱,如果掉進瓶子內是稍微大一點的昆蟲就會導致其無法消化。
二齒豬籠草
那這種弱雞的物種是怎麼存活下來的呢?它找了本應該是食物的螞蟻做了盟友。首先二齒豬籠草會提供給這些螞蟻住所,然後會讓螞蟻跑去它籠子裡把它消化不了的大型昆蟲撈出去(否則這豬籠草可能就會腐爛掉)。
螞蟻住在豬籠草內部
而螞蟻這邊也得到了食物,還會幫忙驅趕啃食豬籠草的小蟲子,並會將自己的排洩物給植物施肥,讓其快速成長。據研究表明,有了螞蟻幫助的二齒豬籠草可以長到沒有螞蟻幫助的 10 倍的高度!而且這也讓二齒豬籠草成了所有豬籠草裡最大的種類之一,看來化敵為友的策略真的很管用啊~
茅膏菜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這首兒歌貌似對茅膏菜也蠻合適。茅膏菜又叫毛氈苔,是食蟲植物中種類最多的一種,也是最早被發現的食蟲植物。著名的科學家達爾文曾經就對研究茅膏菜入了迷,他甚至說過:我不想關心物種的起源了,我現在只想好好研究下這茅膏菜……
能令達爾文都深陷其中的茅膏菜一定有自己的特殊之處,它的捕蟲器既不像夾子也不是籠子,而是在葉片上衍生出一根根「棒棒糖」——科學的叫法應該是腺毛。頂端會分泌一顆類似露珠似的液體,散發出香濃的氣味,吸引路過的昆蟲。
當一隻倒黴的昆蟲被其吸引落下來想飽餐一頓時候,它立刻發現自己被粘住了,茅膏菜分泌的液體非常的粘稠,昆蟲越掙扎,身上裹得粘液就會越多,就像一塊粘鼠板一樣,最後昆蟲會被粘在上面動彈不得。
不過這還沒完,接下來茅膏菜的葉片開始活動起來。就像章魚的觸手或者蟒蛇的絞殺一般,茅膏菜會扭曲葉片把獵物完全包裹起來,形成一個類似「外部胃」的結構,然後開始消化獵物。這個過程一般要持續幾個小時,然後消化完獵物的茅膏菜會把捲曲的葉片重新伸直,等待下一個倒黴的獵物。
除了上面這些著名的食蟲植物,食蟲植物裡還有很多其他成員,如狸藻、瓶子草、捕蟲堇等等,下次有機會再說說把~而接下來的內容是關於爬寵缸造景的,大家去一飽眼福把~
上周爬圈
圖片精選
「套圖」人體模特 + 節肢類 =
肆養公號對話框回復「 精選圖片 」可獲得原圖~
— 往期周報 —
圖 | Internet
文 | Darwin,Venom
編 | Dar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