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查看新羔生長情況。 黎佳君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3月17日電(戚亞平 黎佳君)「我今年能夠增加300隻左右的羊羔,這是團場推行品種改良擴繁工程,給我們帶來的福氣。」看著滿圈活蹦亂跳的新羊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四團一連養殖戶博濤告訴記者:「這300隻新羊羔在同等條件下,比本地羊至少多給我帶來6萬元的收益。」
博濤所說的品種改良擴繁工程,是一八四團於2015年結合扶貧攻堅所啟動的科技惠民工程項目。該項目主要在新疆農墾科學院畜牧專家楊永林教授的指導下,以阿勒泰大尾羊為母本,運用基因檢測、人工授精、雜交改良、提純復壯、輔助選擇等方法,培育出繁殖力高、肉用性能優良、適合設施養殖的改良型多胎薩福克羊,作為普及推廣養殖品種,為養殖戶提高經濟收入。
經過幾年的努力,一八四團不但建成了佔地面積為2.3萬平方米、集科研養殖於一體、擁有2000餘只固定種群的擴繁基地,而且將改良型多胎薩福克羊的輻射面擴大到了一八七團等周邊團場和地方縣鄉,為新疆北部地區的農牧民帶來不菲的收入。
「因為改良型多胎薩福克羊的繁殖率都在200%以上,加之出肉率高、肉質好,產出效益是普通羊的兩倍,我們都喜歡養這種羊。」一八四團中瑞畜牧公司負責人李國寶介紹說:「去年我們公司總產值達到480萬元,今年預計可突破500萬元。」
一八四團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葛成江說:「通過發揮科技引領作用,不但增加了畜牧戶的收入,而且推動了我團畜牧業向規模化發展,目前全團擁有大型養殖場3個,母羊存欄數達到1.3萬隻,現已產新羔6000餘只,預計今年春羔總共可達到1.2萬隻。」
來源:中國新聞網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