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小強」比所有昆蟲跑得快!

2020-12-03 智東西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 信儀

導語:下次看到快速移動的「小強」不要慌,這可能是幫你工作的HAMR- Jr微型機器人!

智東西6月5日消息,近日,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新研發了一種不足一分硬幣大小的微型機器人HAMR-Jr,它是HAMR機器人的縮小版本。這款新的微型機器人以蟑螂為原型,可以跑、跳、搬運物體,甚至可以翻動硬幣。

HAMR-Jr證實了通過摺疊組裝方式,來縮小複雜機器人規模的技術是可行的。它是世界上最靈巧的微型機器人,速度能比過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昆蟲,而且將可搬運達到自重10倍的物體。

近年來,人們對微型機器人越來越感興趣。機器人技術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機器人在搜救、高價值資產檢查、環境監測甚至醫藥領域具有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影響潛力。

微、中尺度製造技術的發展使得建造和操作微型機器人的新技術成為可能。然而,現有的大多數昆蟲級機器人往往身體規劃簡單,智能有限,缺乏基本運動之外的動力和自主控制能力。

在這個情況下,一種更精細、小巧靈活、移動速度又快的四足微型機器人誕生了,它就是哈佛的移動微型機器人HAMR。而近日研究人員針對該機器人進行再升級,縮小了這個機器人的尺寸,並將HAMR的微型版本機器人稱為HAMR- Jr。

一、縮小機器人尺寸不影響性能

HAMR- Jr是由哈佛大學John A. Paulson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SEAS),以及哈佛威斯(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的,它的體積只有上一代HAMR的一半大小,而重量不到HAMR的四分之一。

▲新設計的HAMR-Jr及其前身HAMR

只有一分錢硬幣大小的HAMR-Jr幾乎擁有其前身HAMR所能執行的全部功能,這也是迄今為止最為靈巧的微型機器人之一。

SEAS and Wyss 研究所的前博士後研究員、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Kaushik Jayaram說:「大多數的微型機器人設計得都非常簡單,只顯示出基本的移動能力,而我們已經證明,無需為了控制大小而犧牲機器人的靈活性。」

這項研究在設計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用於製造HAMR和其他版本的微型機器人的彈出式製造過程,是否可以適用於從微型外科機器人到大型工業機器人間不同規模的機器人。

從以往的研究看來,縮小機器人的比例確實會改變控制步長和關節的機制,因此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個模型,這一模型可以根據機器人的目標尺寸預測運動指標,比如跑步速度,腳力和有效載荷,然後使用該模型來設計相應所需規格的系統。

SEAS and Wyss研究所工程與應用科學教授、該論文的合著者Charles River表示:「這個新機器人的研發,表明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層面,我們已經很好地掌握了使用摺疊組裝的方式,來縮小複雜機器人規模的技術。」

在印刷電路微電子機械系統(PC-MEMS)的製造過程中,機器人的組件被蝕刻到一個二維的薄片上,然後以三維的結構彈出。

為了建造HAMR-Jr,研究人員縮小了機器人組件的二維平面設計,連同將執行器和板載裝置一起縮小,由此創建出一個與HAMR功能相同,但體積更小的機器人。

▲帶有組件標記的HAMR-Jr透視圖

▲HAMR-Jr側視圖

Jayaram說:「這項工作的巧妙之處在於,我們不需要改變以前的設計。並且這項研究的成功證明了我們的設計過程可以應用於各種尺寸的設備。」

二、HAMR-Jr體積小似一便士硬幣,速度比過世上最快澳洲甲蟲

HAMR-Jr身長2.25釐米,重約0.3千克,不僅大小像一便士硬幣,其重量甚至只有一便士硬幣的幾分之一。

壓電驅動器可以以每秒近14個體長(30釐米)的速度,200Hz的步態頻率驅動它。甚至步態頻率理論上可進一步加速至超過280Hz,而受共振最佳點影響,其實際呈現出的頻率一般會減速至200Hz以上。因此它不僅是最小的機器人之一,而且還是速度最快的微型機器人之一。

▲HAMR Jr.每秒可以運行約14個身體長度,使其不僅是最小的機器人之一,而且還是最快的微型機器人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最快的有腿昆蟲也無法達到200Hz的步態頻率。以每秒跨越體長個數計算速度的話,世界上最快的澳洲甲蟲無法達到HAMR-Jr的速度,只有加利福尼亞芝麻大小的一種蟎蟲的行進速度才可以和HAMR-Jr相近。

▲HAMR-Jr變速器(右後腿)原理圖,左下角的插圖為一個柔性關節的示意圖

三、HAMR-J有效荷載能力不斷升級有望超自身質量10倍

這個新的微型機器人可以小跑、俯臥、跳躍,還可以像螃蟹一樣橫向移動。當有效載荷達到其自身質量(320毫克)時,機器人的性能不會有太大變化,這便很好地證明了機器人內部電池和傳感器等的有效載荷的能力。

▲HAMR-Jr活動圖示

此外,還有一些探索性的測試表明,一種新的剛性結構可以讓HAMR-Jr的有效載荷至少達到3.5克。

而在設計這款微型機器人的過程中,研究人員遇到的困難主要在於兩方面。

一方面是,裝配過程中材料、幾何性能或膠水的微小變化都會對機器人的性能產生重大影響。此外,在顯微鏡下處理小而零碎的零件和摺疊它們需要很大的耐心,還需要手指保持靈活。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為保持HAMR的運動性能做了大量努力,畢竟它們讓機器人腿的運動頻率在陸地生物系統中沒有參考模板,而且對這種高步頻下的運動力學沒有先驗的概念。

研究人員表示,像HAMR這樣的小型機器人未來主要會應用於4個領域:由於其小巧敏捷,可用於搜救和救援;其高度自治的特點可用來進行工業檢查;因為它具有伸縮性,可以用來協助環境監測;由於這種機器人的大小可擴展,因此也可以用於醫學。

論文中還提到,在這一系列機器人的下一款迭代中,可以調整腿的擺動自由度以加大步伐,從而提高運動速度。此外,還會增強機器人的有效載荷能力,使其至少能夠攜帶超過它自身重量10倍的物體。他們的目標是通過吸收大自然動物形態的多樣性,最終能造出大小不一、功能強大的微型機器人。

結語:微型機器人技術再刷新,小體積高靈活度可用於醫療等多領域

微型機器人的發展依賴於微加工工藝、微傳感器、微驅動器和微結構四個方面。微型機器人和超微型機器人已逐步形成一個牽動眾多領域向縱深發展的新興技術,它的影響力度非常高。

以蟑螂為原型,研究人員研發了小巧靈活,而又有工作能力的動態微型機器人HAMR- Jr。小體積在工作中用處頗多,比如深入建築中因坍塌而造成的縫隙中,還可以協助醫療,在微小的動脈上進行慎重操作。由此可見,微型機器人技術通過不斷升級,可在社會中的更多領域發揮作用。

論文連結:https://arxiv.org/abs/2003.03337

消息來源:Tech Xplore、IEEE Spectrum

相關焦點

  • 不是所有的小強都叫「美洲大蠊」
    STOP!STOP!小新show time!親們~不是所有的蟑螂/小強都叫美洲大蠊哦~平常我們所說的蟑螂其實包含了很多品類,它們都是蜚蠊科昆蟲的一種,但是美洲大蠊獨樹一幟!首先,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中體積最大的!
  • 小強你怎麼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被稱為"Calmbots "的殭屍昆蟲機器人的故事。這個機器人就很不一般了,類似於前面提到的殭屍蚱蜢、蝸牛等,該研發團隊將特定的電極、電池、晶片天線植入小強的大腦和身體。人類開始遙控後,可以控制它的行走路線,讓小強晉升「打工人」,可以幫助人:
  • 蟑螂為什麼叫「打不死的小強」,小強真的打不死嗎
    蟑螂真的是讓人煩透了一種生物,但是很無奈,我們的生活中倒出都是蟑螂,由於生命力頑強我們給了蟑螂小強這個名字。
  • 華人學者造出「打不死的小強」:人造肌肉驅動每秒450次「抖腿」
    打不死的小強,生存能力太強!如果微型機器人能獲得蟑螂的生存能力,哪怕是一部分,就可能在一些苛刻的環境下,執行特定任務。而這樣的一群機器小強,能幹什麼事情就值得想像了。DEAnsect 在正常和變形的狀態下均可移動(來源:論文)無線版裝備了板載微控制器和兩個光電二極體,用來控制 「大腦和眼睛」,使「小強」 能辨識黑白圖案,從而能根據地面上繪製的線條移動。如上圖所示,「小強」可以自動遵循 「8」 字形路徑移動,到達 「8」 字末端時,也就是當兩個光電二極體都在白色表面時,機器人停止運行。
  • 昆蟲機器人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如果根據昆蟲微小的腦結構,發明一種在複雜條件下,依舊運動自如的機器人,該有多好呢。想像一下,這個機器人不僅能夠完成定向動作,還可以像昆蟲一樣,具備超強的導航和生存能力,這將會是多麼完美的一件事。最近,大量來自昆蟲神經學的數據,為構建完整的昆蟲大腦模型提供了可能性,這誘人的成果如果運用到機器人技術上,將會迎來機器人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大腦大約有860億個神經元,相比之下,昆蟲的大腦絕對是控制複雜行為的微小腦結構。
  • 小強,小強你怎麼了小強?
    已經進入寒冷的冬季,討厭的蚊子、蒼蠅再也不會打擾人了,許多昆蟲都已經消亡或進入了越冬休眠狀態。那小強呢,它會躲起來過冬嗎,其實討厭的蟑螂並不會因此從你的生活中消失,尤其是生活在你家中的蟑螂。啊,小強!有時細心的我們會發現,冬季,小強也會鑽到木質衣櫃裡,打開衣櫃門,小強快速溜掉了。為什麼冬天還會有蟑螂,那是因為現在家裡冬天都會開空調,再加上家裡會放加溼器,這就給蟑螂生存環境提供便利。       還有更可怕的是蟑螂的幼蟲在冬季夜間活動還喜歡在人熟睡的時候鑽入人的耳朵中,對人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 ​傷不起的「小強」,竟被用來賣苦力,還要做臉部裝飾
    提起蟑螂,有人會立馬在腦海中浮現角落裡爬動的髒兮兮小動物,也有人會聯想到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面的「小強」。與小白鼠類似,蟑螂在科學領域能否「發光發亮」?非計算資源是指自然界的萬物,包括利用昆蟲進行研究。
  • 小強的「腿毛」還能遠程探測,你的能幹啥?!
    夏天讓人頭痛的昆蟲,除了蚊子還有蟑螂,蟑螂俗稱「小強」,一出現就會嚇得很多人吱哇亂叫,也有少數人見到後就會激起「鬥志」,脫下鞋子就想拍。一隻遭了秧的小強蟑螂雖然是分布十分廣泛的一種昆蟲(有的品種遍布全世界),但出於對蟑螂與生俱來的恐懼,很多人對它不甚了解。那麼,這種熟悉又陌生的昆蟲身上,有哪些你想不到的小秘密呢?
  • 為什麼人類不殺掉所有蟑螂?
    北方大多數地區都已經開始供暖,我們熟悉的小可愛小強,又活躍了起來。打工人居住的出租屋,是沒有飛行能力的德國小蠊的愛巢。租客頻繁變化,將海澱的小蠊種群帶到朝陽,小蠊們彼此交換DNA與抗藥性,種群不斷發展壯大。
  • 受昆蟲啟發的具有柔性骨架的機器人
    昆蟲通常具有各種複雜的外骨骼結構,可以為它們的運動和日常活動提供靈活的特性。受昆蟲的機構所啟發,機器人的製造與這些自然存在的結構相匹配的人造外骨骼,是當今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關鍵挑戰。儘管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幾種製造工藝和技術來模擬昆蟲靈感的機器人骨骼,但是其中許多方法極其複雜,或者依賴於昂貴的設備和材料。 這使得它們不可行,並且難以在更大範圍內應用。基於這一點,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新工藝,用於設計和製造具有昆蟲骨骼結構的啟發式機器人的組件。在他們所發表的最新研究論文中介紹了稱為柔性骨架印刷的這一過程。
  • 小強!你怎麼了?小強!
    還是,這樣的??今天,小編就帶你來扒一扒你所不知道的小強。小強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根據化石證據顯示,原始蟑螂約在4億年前的志留紀就已經出現於地球上。
  • 小強(蟑螂)為什麼頻頻出現在你家?
    有多少人經常在半夜連聲尖叫「打小強!」,雖然它不咬人,但老蘇一看到就會全身起雞皮疙瘩。無論在什麼地方,小強的身影無處不在,堅強的人都被喻為「打不死的小強」,那麼小強到底有多強?老蘇曾看到過一個百科:曾經有生物學家根據蟑螂的生態習性下了一個定論,「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發生了全球核子大戰,在影響區內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和甚至魚類等都會消失殆盡,只有蟑螂會繼續它們的生活!」所以,你覺得小強到底強不強?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小強根本就是害蟲一枚!
  • 蟑螂和小強啥關係?星爺為何愛小強?
    1 蟑螂有5000多種蟑螂不是一種昆蟲,泛指"蜚蠊目"的幾千種昆蟲的俗稱。全世界已知蟑螂有 5 000 多種,大多生活在野外,與人類關係不大。2.小強的起源蟑螂,藝名小強,至於從什麼時候開始被叫做小強的可能無關緊要,有人說「小強」這個別名源於星爺1993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自從《唐伯虎點秋香》後,這個名字才更為人所熟知,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3.為什麼叫小強?
  • 華師這間「蟑螂房」養著上萬隻「小強」!「小強」為啥打不死?這裡...
    蟑螂是被稱作「打不死的小強」的古老昆蟲,它究竟為什麼這麼強,昨天國際上有了最新研究進展,而研究者就是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李勝團隊。這篇論文主要是從基因組和基因功能上,揭示美洲大蠊(俗稱蟑螂)被稱為「小強」的分子秘密,並提出白蟻由「小強」演化而來,這是昆蟲進化研究的突破性成果。  頭條君也跟著李勝教授來到了華師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一探究竟。以下多圖預警!!!  李勝推開「蟑螂房」的門,一股蟑螂的腥臭味撲面而來。
  • 昆蟲機器人即將成為現實,小小昆蟲作用可真大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是在全球都非常有名氣的一家研究學院,最近他們研發出了一種很有意思的機器人昆蟲,這種昆蟲的體長只有僅僅0.5釐米,然而這卻是一種軟體機器人。目前軟體機器人有兩個版本,第1個版本有一根超細的線來束縛與操控,第2個版本是完全自主的,無線與不受控制的這個模型能夠讓它更加自由。這種機器人昆蟲可以經受一腳踩下去,以及一個蒼蠅拍拍下去的打擊,儘管被壓扁依舊可以自主行動,這就是軟體機器人的優勢以及韌性。
  • 和蟑螂「小強」戰鬥的N個方法
    啊,「小強」出沒!  等等,蟑螂為什麼叫「小強」?看這期溫州周刊。  「小強」除了長得「抽象」了點兒,有什麼危害嗎?為什麼要鍥而不捨滅「小強」?看這期溫州周刊。  和「小強」戰鬥,到底有什麼輕鬆取勝的好方法?看這期溫州周刊。  怎樣才能斬草除根,永絕「小強」後患?看這期溫州周刊。
  • 電影中的智能昆蟲,即將成為現實!瑞士研發超輕型機器人昆蟲
    在這個時代中,多的是英雄主義和科幻事件,而我們所見的科幻,並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在一定的發現或者是科學研究基礎上的,如今,我們經常見到科幻大片中的宇宙,見到人類製造的各種新型的機器人,或者是機器武器。不難看出,人工智慧已經在我們的腦海裡根深蒂固。記得在人工智慧剛剛出現時,我們一方面體會到了人工智慧對我們的幫助,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智能而又便捷。
  • 3D列印類昆蟲「柔性機器人」面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3D列印類昆蟲「柔性機器人」面世 專家稱將加快各領域科研進展3D列印正在不斷向新的領域突破。日前,有報導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一隻柔性機器人,整個列印過程簡單而且快速。
  • 冷知識5則:蟑螂為什麼叫小強?
    一、蟑螂為什麼叫小強? 「小強」這個別名源於周星馳的電影。香港大多數小孩都叫小強,為把周星馳對那隻踩死的蟑螂的喜愛表現出來,於是便有了「小強」命名蟑螂。
  • 昆蟲機器人你見過嗎?可模仿昆蟲快速飛行,時速可達11公裡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MAVLab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昆蟲飛行機器人,模仿昆蟲的快速飛行。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使用自由飛行和敏捷撲翼機器人的實驗可以提高對果蠅如何控制侵略性逃生機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