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小行星隱匿太陽系中,向地球發動隕石「偷襲」

2021-01-11 科技工作者之家

從下面隕石樣品的偽彩色顯微鏡照片中,可以觀察到獨特的角閃石晶體。

livescience.com網站近日報導,研究人員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中發表論文闡述了一顆巨大的小行星,它隱匿在太陽系中某處,曾向地球「投擲」出了一塊巨大隕石。

2008年在蘇丹上空爆炸的一顆隕石,向人類提供了這顆神秘星體的證據。早在其撞擊地球之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發現了這顆重達9噸,長約13英尺的隕石的蹤跡。研究人員前往蘇丹沙漠,收集了大量隕石殘骸。

隕石母星的尺寸與矮行星穀神星類似,而穀神星是小行星帶中最龐大的天體。與落入地球的部分隕石一樣,這顆被稱作阿瑪哈塔西塔(AhS)的隕石也是由碳質球粒構成的。這種黑色巖石中含有有機化合物、礦物質以及水。研究人員稱,這類太空巖石的礦物組成為分析孕育特定流星的「母體小行星」提供了線索。論文作者、美國博爾德西南研究所的行星地質學家Vicky Hamilton說:「AhS的主要成分為礦物質,這是它們在低溫高壓條件下接觸水分的證據。其他隕石成分表明,無水條件下也有加熱作用產生。」

研究人員在顯微鏡下分析了AhS的樣品,發現它具有獨特的礦物組成。隕石中含有一系列不同尋常的礦物質,它們是在「中等」溫度和壓力(高於普通小行星,但低於行星內部)下形成的。其中,礦物角閃石需要長時間接觸水分才能形成。雖然角閃石在地球上很常見,但研究人員只在阿連德隕石(迄今發現的最大的碳質球粒隕石)中發現過微量角閃石。AhS的角閃石含量極高,說明AhS是從母體小行星上脫落的,但這顆小行星從未與地球有過其他接觸。

研究人員預測,日本的Hayabusa2和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從小行星Ryugu和Bennu帶回的樣品可能會揭示更多地球隕石中罕見的太空巖石礦物。Hamilton表示,也許某些類型的碳質球粒隕石在穿越大氣層時消失了,這使得科學家們錯失了了解它們的機會。她說:「我們認為,太陽系中的碳質球粒隕石種類,可能比目前收集到的隕石類型更多。」

科界原創

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天文學》

期刊編號:2397-3366

原文連結:

https://www.livescience.com/mysterious-giant-asteroid-evidence.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隕石是哪裡來的呢?來自彗星?還是太陽系中的小行星?
    經過不懈的努力和不斷的研究,科學家們終於發現流星體的殘餘物質追向地面會變成隕石,科學家進一步分析了原始的物質成分,並將所有的隕石分為三大類。隕鐵的另一個名字叫做鐵隕石,在這種隕石的成本中,大約90%為鐵,還有很小一部分為鎳。
  • 一顆矮行星大小的神秘小行星潛伏在我們的太陽系中
    太陽系的某個地方有一顆巨大的小行星,它向地球投擲了一塊大石頭。 美國宇航局在撞擊前就發現了這顆9噸重(8200公斤)、13英尺(4米)長的流星,研究人員在蘇丹沙漠中發現了異常豐富的遺骸。現在,對其中一顆隕石的新研究表明,這顆隕石可能從一顆巨大的小行星上脫落——一顆大小與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穀神星的大小大。
  • 來自大型小行星灶神星的隕石揭示太陽系在數十億年中所經歷的動蕩
    來自大型小行星灶神星的隕石揭示太陽系在數十億年中所經歷的動蕩(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BGR報導,科學家研究了來自大型小行星灶神星的隕石,發現了一個被稱為後期重轟炸的事件發生的證據,這與科學家此前認為的不同。
  • 獨特隕石研究發現:穀神星大小的神秘小行星正「潛伏在」太陽系中
    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一直在對2008年在蘇丹上空爆炸的一顆神秘隕石進行研究。據美國宇航局(NASA)估計,這顆隕石在撞擊前被發現時重約9噸,直徑近13英尺(約4米)。隕石進入大氣層並撞擊地球表面後,研究人員前往蘇丹沙漠收集其殘骸進行研究。
  • 獨特隕石研究發現:穀神星大小的神秘小行星正「潛伏在」太陽系中
    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一直在對2008年在蘇丹上空爆炸的一顆神秘隕石進行研究。據美國宇航局(NASA)估計,這顆隕石在撞擊前被發現時重約9噸,直徑近13英尺(約4米)。隕石進入大氣層並撞擊地球表面後,研究人員前往蘇丹沙漠收集其殘骸進行研究。
  • 地球生命的起源?隕石碎片揭示未知小行星的存在
    2008年,一顆隕石降落在蘇丹上空,在廣闊乾旱的努比亞沙漠中爆炸成碎片。這顆隕石被稱作Almahata Sitta,取名自附近一個火車站。研究人員共收集到600片多隕石碎片。在這顆隕石撞擊地球之前,科學家已經成功地預測了這次撞擊,包括時間和地點。
  • 地球生命的起源?隕石碎片揭示未知小行星的存在,體積巨大還富含水分
    在這顆隕石撞擊地球之前,科學家已經成功地預測了這次撞擊,包括時間和地點。這也是首次實現撞擊預測。這些碎片來自一顆名為 2008 TC3的小行星。科學家一直在對其碎片進行研究並於近日發表了相關成果。研究表明,2008 TC3來自一個巨大的、富含水分的母體小行星。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獲得了一份50毫克的碎片樣本。
  • 2013年撞向地球的隕石,中途被神秘力量擊毀,誰在暗中保護地球?
    隕石在地球上墜落的事件常有發生,因為在地球之外的太陽系內存在的行星不僅僅只有地球一顆,還有小行星帶,這些小行星及其會容易受到外力的影響,而改變原有的運行軌道,很有可能會和其他的行星相撞,在這個過程當中地球也難逃一劫。
  • 2013年撞向地球的隕石,中途被神秘力量擊毀,誰在暗中保護地球?
    隕石在地球上墜落的事件常有發生,因為在地球之外的太陽系內存在的行星不僅僅只有地球一顆,還有小行星帶,這些小行星及其會容易受到外力的影響,而改變原有的運行軌道,很有可能會和其他的行星相撞,在這個過程當中地球也難逃一劫。
  • 地球上的一些隕石是不是起源於太陽系之外?
    1860年,一顆流星擦過地球,產生了壯觀的發光現象。撞擊地球的一些流星很有可能起源於太陽系之外。小行星、彗星和其他太空物體的碎片在地球上被發現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每當一個自然存在的物體遇到行星地球,它就會加速穿過我們的大氣層,形成一道壯觀的光帶:眾所周知的流星。大多數隕石被認為起源於我們自己的太陽系,這與我們對流星雨的經驗相符,其中一些甚至到達了地球表面,變成了隕石。
  • 小行星2019OK「偷襲」地球失敗 天降災難就真的躲過了?
    當天,一顆直徑約57米至130米的小行星,以超過音速70多倍的速度試圖「偷襲」地球,在它抵達近地點前一天,被一處天文臺察覺「行蹤」。它當時要是偏差一絲一毫,很可能將撞上地球,而這樣體量的撞擊足以摧毀整個北京、成都這樣的大型城市。
  • 探索太陽系的神秘地帶——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小行星是巖質天體,尺寸不一,小的直徑只有幾毫米,大的可達到幾千米。小行星遍布整個太陽系,不過主要還是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小行星環繞太陽運動的方向和行星一樣,因此有時也被稱為「小號行星」。不過,只有那些體積質量相當大的行星,才有足夠的引力使自己稱為規則的球形。在太陽系形成早期,小行星的數量比現在龐大。圍繞太陽做圓周軌道運動的過程中,它們相互碰撞,有時通過引力結合到一起,形成更大的天體。有些註定要稱為今天的類地行星,而有些靠近木星軌道的則受到其強大引力影響,激烈碰撞,裂成碎片。
  • 隕石的故鄉之小行星帶
    好多朋友會問隕石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隕石?其實隕石的「家」是遙遠而古老的太空。它們是有地球以外的太陽系其他天體,如小行星、行星、大的衛星或彗星等分裂後產生的碎塊形成的,包含著大量太陽系天體形成和演化的信息。從現在採集到的隕石來看,大部分隕石來源於小行星帶。通過碰撞和引力作用。
  • 地球生命起源被找到了?小行星進入太陽系,在地球上留下了生命?
    地球生命的起源被找到了?小行星進入太陽系後,在地球上留下了生命?在地球生命進化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一直難以解決,那就是地球生命的起源是從哪裡開始的?針對於這一問題,科學家的觀點各不相同,部分學者認為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是40億年前,在海底熱泉口所誕生的,因為這裡的溫度適宜,還擁有充足的水資源,生命在這裡誕生是理所當然的,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起源,都是由海洋生物所進化而來的。除了這一觀點之外,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太陽系中生命的產生很有可能會和40億年前,太陽系的一場意外有很大的關係。
  • 隕石來了,那麼人類是否有必要預測和攔截小行星?
    我們通過研究月球上的隕石坑,就可以了解很多關於太陽系小行星撞擊的歷史。我們應該能看到大隕石坑的數量非常少,這是因為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大質量小行星撞擊的概率真的很小,如果有,在45億年的歷史裡,大多已經發生過了撞擊,這不恐龍大哥就背了一次鍋。因此就目前來說在小行星的撞擊概率中,質量較小、破壞性較小的事件會相對頻繁一些。 那麼對於我們地球來說,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天然屏障來防禦小行星:大氣層!
  • 太陽系內存在一批寶石小行星,價值上萬億美元,有一顆已經撞擊了地球
    趣味探索訊 浩瀚宇宙一望無垠,宇宙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太陽系和地球,有一定科普知識朋友肯定知道太陽系內充滿著很多微型小行星,這些微行星質量、體積、運行軌跡及星體成分存在很大差異。有的直徑可能只有幾十米,有的則達數公裡。這微行星在太陽繫到處亂竄,可能隨時成為太陽系內八大行星的盤中餐。
  • 「琺瑯質軟石」隕石可能是地球上水豐富的原因
    「琺瑯質軟石」隕石可能是地球上水豐富的原因(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一種名為「琺瑯質軟石」的隕石可能是地球上水豐富的原因。這種隕石的同位素組成與陸地巖石相似,可能代表了形成地球的物質。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外來客中含有足夠的氫氣,至少向地球輸送了今天海洋中發現的水的質量的三倍。Enstatite Chondrites是由形成太陽系的星雲產生的小行星殘骸。這種巖石非常罕見,在當今地球上收藏的已知隕石中只佔2%。這些巖石與地球上常見的巖石有著相似的氧、鈦和鈣同位素。
  • 銀幣中的太陽系,紐埃2018年太陽系灶神星隕石鑲嵌銀幣
    紐埃自2015年開始發行太陽系隕石鑲嵌仿古銀幣,繼月球、水星、火星後,太陽系系列的第四枚隕石鑲嵌銀幣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灶神星」。紐埃的太陽系系列隕石鑲嵌銀幣也是非常值得收藏的。一顆NWA 4664灶神星隕石實體被鑲嵌在隕石坑裡。邊緣「SOLAR SYSTEM-VESTA」翻譯成「太陽系-灶神星」。灶神星和NWA 4664灶神星隕石:灶神星的小行星序號為4 Vesta,是太陽系小行星帶第二大的天體。它的形狀有些不規則,大約是一個扁球體的樣子。
  • 隕石中發現太陽系中最古老的物質,科學家:比太陽年齡大
    近期,從1969年墜落於澳大利亞的「默奇森」隕石中發現了50億~70億年前的星塵(恆星死亡時,這些星塵被噴射而出,經恆星死亡產生的磁風吹向各處,逐漸聚集成隕石),這些星塵是恆星死亡後的骨灰,是迄今為止在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固體物質。
  • 為什麼太陽系那麼多小行星
    為什麼太陽系那麼多小行星關鍵詞1:小行星帶的發現關鍵詞2:小行星帶的分類關鍵詞3:小行星會撞地球嗎自從1766年提丟斯-波得定則發現以後,很多天文學家相信,在火星與木星之間,與太陽距離2.81801 年,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在距太陽2.77天文單位的軌道上發現了個神秘物體。 這個物體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沿著近圓形的、類似行星的路線行進,但是它太小了,不能算行星。這就是第一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一穀神星, 它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小行星。根據2006年頒布的《行星定義》,穀神星已被歸類為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