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過後,紅極一時的"約會神器",還能撐多久?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衍生了各行各業的"動蕩",人們在讚嘆科技的魅力之餘,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實體行業惴惴不安,也許彼時的從業人員也不會想到,網際網路+的勢頭會如此迅猛,人們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這之中,社交軟體就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微信儼然無愧於"時代之神",狂攬上10億用戶,而人們的需求也變得多樣起來,陌生社交開始走向歷史舞臺,近幾年陌陌、探探、遇見、soul等主打陌生人社交的軟體變得異常火爆。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被譽為"約會神器"的陌陌。
1. 陌陌的誕生之初,被冠以"約會神器"
彼時的中國城市化的腳步越來越快,彼時的大眾對於外界的認知越來越深,社會活動的缺乏,催生了大家對於陌生人社交的新鮮感,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熟悉人之間的噓寒問暖,反而更加渴望能有個陌生的人來慰藉自己內心的空虛。2011年,三個網際網路年輕人(黃巖、雷曉亮、李志威)看中了這一市場,儘管沒有任何經驗,但是他們認為這是數億中國人的社交剛需,於是陌陌應運而生。
同年8月,陌陌在蘋果應用商城上線,由於iPhone手機的局限性,使得使用陌陌的初代人士都是一些社會精英人士或者有錢人,但這也讓陌陌打出了"美女帥哥多"的口碑,僅1個月就吸引了12萬的註冊用戶。在12年更是直接破千萬,但是由於一些醜聞,也讓陌陌從此就披上了"約X神器"的稱號。
2. 陌陌的野蠻生長,成為時代的"寵兒"
即使身背不好的名聲,但不可否認的是,陌陌一炮而紅。2013年3月,陌陌收穫3000萬以上的用戶,這就讓當時的馬化騰坐不住了,他感覺自己的社交領域受到了"威脅"。於是微信隨即針對陌陌的領域出手,附近的人、漂流瓶、搖一搖接連上線,但是並沒有收穫相應的效果,原因是微信的沉澱用戶不願讓自己的朋友圈暴露於陌生人之下,隨著微信重心轉移,放棄陌生人社交領域,陌陌開始野蠻生長。
2014年,沒有了任何束縛的陌陌開始布局自己的商業化道路。2014年2月用戶破億,9月活躍用戶超6000萬,總註冊用戶也來到了1.803億,陌陌開始在陌生人社交領域"狂奔"。同年12月,已成為中國第三大移動社交網站的陌陌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從此也開始了自己的轉型之路。
在經過了35個版本的更迭之後,黃巖最終找到了直播這條路,不過一開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2015年年初"陌陌吧"成為歷史,"附近的人"被降權到二級入口,再到"同城服務、禮物商城"相繼登場,陌陌走上到了電商的道路,直到經歷了多次試探,陌陌才最終的找到了直播的雛形——陌陌現場。隨著時代直播風口的到來,陌陌也是變速駛入了"快車道",以"單身青年打賞美少女"的模式使得陌陌紅極一時,一路從2015年的1370萬元到2018年的超百億,成為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寵兒"。
3. 盛極則衰的陌陌,還能撐多久?
但是盛極則衰,過去的一年多裡,陌陌開始出現了持續的負增長,如今已然跌到30.82億,與2018年鼎盛時期的的100多億相比實在蒸發的過於快速。背靠"荷爾蒙"的陌陌顯然已經顯露出了疲態,這個陌生人社交領域的龍頭企業正在與時代背道而馳。
毫無疑問,陌陌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而且對它而言,仿佛並沒有了路。短視頻行業的侵襲對於陌陌來說只會越來越迅猛,而如今已經定型的秀場直播模式的陌陌也失去了轉型的空間;另外,一直以來陌陌都是惡名在外,它的野蠻生長過程中也吸納了太多的桃色內容,也逐漸的被當代年輕人嗤之以鼻;更加嚴重的是,陌陌的盈利陌生本身就散發著一股"惡臭味",監管部門也是對其頻頻出手,例如之前下架陌陌旗下的探探等。
陌陌的作繭自縛,無疑將自己逼上了"窮途末路",也許陌陌不會一時之間轟然倒塌,但是這種扭曲的價值形態,高潮過後,它又還能撐多久?
讀者朋友們,你們覺得陌陌應該被淘汰嗎?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