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老牌國貨賣吊牌為生,南極人質量不達標,吊牌經濟能撐多久

2020-12-06 天下財商

四大老牌國貨賣吊牌為生,南極人質量不達標,吊牌經濟能撐多久。

記得小時候每到冬天,媽媽都會給小編買南極人的保暖內衣恆源祥的羊絨衫。但是近幾年在商場上已經找不到這些老牌國貨的身影了,只能在淘寶上看到他們依舊活躍的身影。但是各家的價錢又各有不同,難辨真假。不僅是保暖內衣,現在南極人的產品豐富。

床墊子、記憶枕頭、羽絨服應有盡有,雖然看著這些已經跟南極人的內衣品牌沒什麼關係,但是好歹還是跟棉花脫不開關係。可是南極人牌的足浴盆、紙尿褲又作何解釋。小編越來越看不懂這個南極人了。

你們可能在想是不是南極人的品牌商標被人冒用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些商標都是南極人自己賣出去的。雖然在淘寶上依然能找到南極人的官方旗艦店,但是那已經不是原來的南極人了。南極人在2008年的時候就將所有的實體工廠取消了,也即是說我們現在買到的南極人都是別的工廠代工的。

南極人靠收取品牌授權費加盟費為生,雖然代工的現象並不少見,但是很多品牌商家為了保證品牌的名譽會對代工的工廠進行嚴格的篩選。根據南極人現在的狀況來看肯定是缺少對品牌質量的把控。生產廠家僅僅是支付品牌的費用即可以了,剩下的按照自己的標準走就可以了。

雖然賣吊牌使得南極人迅速地獲得了高額的利潤,2017年南極人依靠賣吊牌創造了5.3億的利潤。雖然這種方式不用努力考慮適應市場,還能迅速獲得利潤,但是這種亂象也消耗了品牌的信譽。僅2018年南極人就因為質量不達標被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拉入黑名單14次,所以這樣的吊牌經濟又能撐多久?

不僅南極人出現這種情況,四大老牌國貨現在都走上了買吊牌為生的道路。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都不約而同的開始吊牌經濟,可是這種依靠買吊牌為生的生存方式終究不能走得長遠。面對市場的改變這些品牌想的不是如何適應市場而是逃避,終會因為品牌信譽的消耗殆盡而走向滅亡。

同樣是老品牌的波司登雖然也經過市場寒冬,但是努力適應市場變化不斷做出調整的波司登最終還是迎來了春天。所以一個品牌最重要的還是產品的質量,品牌之所以受到消費者的信賴不是因為那個商標,而是這個商標下的產品。

相關焦點

  • 老牌國產品牌,如今居然只有吊牌是「真」的?萬物皆可「南極人」
    上個月,《人民日報》轉載了中國新聞網發布的《萬物皆可「南極人?交錢拿授權這種玩法能挺多久》間接表達了對南極人的這種賣「吊牌」的模式的擔憂。去年年底,《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將南極人推到風口浪尖:據報導,南極人國內著名企業已經停止生產任何產品,原工廠也已停產。今天的南極人只賣自家的吊牌。
  • 萬物皆可「南極人」:賣品牌不該只等於賣吊牌
    以至於有網友調侃: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萬物皆可「南極人」。據「南極人」官網顯示,2008年,「南極人」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吊牌的搬運工。客觀地說,服裝廠轉型走品牌授權的輕資產模式,無可厚非,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不少企業在做。
  • 為挽回頹勢,拉夏貝爾決定學南極人「賣吊牌」
    聽著很複雜,「螳螂財經」簡單地說就是,拉夏貝爾決定學南極人「賣吊牌」。有意思的是,拉夏貝爾連賴以成名的「拉夏貝爾」這四個字都要拋棄掉,改名為依新集團,似乎要和過去來一個「割席」。但是,南極人做對的題,行業照抄就能及格了?
  • 南極人賣吊牌不生產?給錢就授權還能給你帶來質量保障嗎?
    這個應該和南極人的積極轉型有關。目前南極人已經不再將公司主營大頭放在生產,而是轉型成南極電商。砍掉其生產線,賣起了吊牌。所以說,消費者買的可能只是掛了南極人牌子的產品,是品牌貨,但並不一樣是南極人公司生產的正品。而南極人自從2014年雙十一當天,銷售額為1.8億元後,就越來越多的將眼光長遠的放在了電商平臺。
  • 南極人:不好意思,我們只賣吊牌
    ,不僅是南極人,包括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的四大保暖內衣品牌都沒有自己的生產線。>據12月6日《南方周末》報導,包括南極人在內,當年叱吒上海灘的四大保暖服裝品牌(北極絨、恆源祥、俞兆林)不約而同地砍掉了生產線,低調轉型賣起了吊牌。
  • 南極人領銜!四大保暖內衣全成貼牌貨,只賣吊牌不生產
    在十幾年前,南極人、俞兆林、北極絨、恆源祥是著名的四大保暖內衣品牌,並且劉德華、鄭少秋、趙本山等巨星代言。當時,這些都是價格不菲的大牌,然而如今很多人發現這四個牌子的產品在網上越來越便宜,並且各式各樣的生活家居似乎沒有它們不做的。
  • 南極人「本廠」早就停產了!靠賣商標一年掙9億 缺乏質量支持還能撐...
    南極人「本廠」早就停產了!靠賣商標一年掙9億 缺乏質量支持還能撐多久?  資料顯示,南極人品牌主體為南極電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南極電商),2007年在深圳中小企業板上市交易,總市值為295億元。  轉型之後,南極人就開始了賣吊牌的道路。甚至在2015年,南極電商直接放棄了實體零售和直銷,停止了生產線,專注於做品牌授權服務、電商生態綜合服務平臺服務、柔性供應鏈園區服務以及專業增值服務及貨品銷售業務。
  • 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賣標狂人」不再賣吊牌?
    此後,南極人開始做品牌授權,籤約並授權供應商生產其品牌的產品,俗稱「賣吊牌」。從此以後,只要願意支付10萬元保證金,以及每個吊牌8元左右的費用,上到價值近萬的按摩椅,下到小學生的鉛筆盒,都可以打上南極人的品牌標籤,升級成為「國貨之光」。在嘗到賣吊牌生意的甜頭後,張玉祥徹底「放開」。
  • 品牌授權豈能簡單賣吊牌
    根據媒體的調查,被網友稱之為四大國民品牌的南極人、俞兆林、恆源祥、北極絨如今賣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假」的。這裡的「假」不是說這些品牌公然造假,而是他們現在基本不自己生產衣服,他們把自己的品牌授權給一些經銷商,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工廠,甚至連品控都不做,這些衣服就貼上大牌的吊牌,到了消費者手裡。
  • 消費者要注意了,這4家品牌也學「南極人」圈錢,只賣「吊牌」
    所以,很多人還不知道,其實「南極人」早就已經變了,產品的抽檢也多次登上不合格的黑榜。 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南極人發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中數據顯示,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合計為13億元。這說明什麼,南極人一年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獲得13億的進帳,這個買賣誰不做呢?也怪不得會有那麼多的品牌相繼開始賣吊牌。
  • 南極人賣吊牌年賺13億元,網友:難怪……
    >服裝、家紡、戶外用品甚至食品這些「南極人」是真的嗎網友調侃稱現在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吊牌的搬運工沒有南極人賣不出去的吊牌 而在營業收入構成中, 31.76%為品牌綜合服務業務,金額約為12.4億元;1.68%為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金額約0.65億元。品牌授權相關營收合計約為13億元,因而被業內稱為靠「賣商標」一年收入13億。圖片來源:南極電商2019年年度報告。
  • 卡帝樂:昔日三大「鱷魚」之一,被南極人收購後,淪落賣吊牌為生
    在90年代,國內服裝行業中湧現出一大批「鱷魚牌」,其中有三個最為知名,分別為LACOSTE(法國鱷魚)、CROCODILE(鱷魚恤,香港鱷魚)和CARTELO(卡帝樂,新加坡鱷魚)。目前鱷魚恤主要以皮鞋為主,而卡帝樂鱷魚則在2016年被著名保暖內衣品牌「南極人」以近6億的價格收購。關於「南極人」這個品牌,在十幾二十年前非常著名,然而2008年之後,南極人將生產端和銷售段的自營環節全部砍掉,經營了十幾年的所有工廠全部被賣掉。南極人更名為「南極電商」。從此之後不再自己生產,徹底走上了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
  • 繼南極人之後,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以後買衣服要小心!
    甚至有企業直接放棄了原先的業務,專注「賣吊牌」,南極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首先,我們要分清賣吊牌和代工之間的區別。所謂賣吊牌,就是直接將品牌「租」給廠商,廠商可直接使用品牌生產產品進行售賣;而代工則是品牌方授權代工廠,按照自家的質量要求生產產品,最終掛牌售賣,耐克、阿迪達斯這些國際品牌均在授權代工廠生產產品。
  • 早已停產的「南極人」每年躺收13億,只賣吊牌!
    更準確地說,南極人早就不生產產品了,他們只賣品牌。01 砍掉生產,只賣商標曾經300萬起家,4個月創下1個億的銷售額。風光一時的南極人在擴張產品線的同時,也遇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存貨積壓,訂單減少。
  • 你網購的南極人、恆源祥,為啥這麼便宜?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
    你網購的「南極人」「恆源祥」可能只是正品吊牌貨!>都是商家買來的12月6日,《南方周末》報導了包括南極人在內當年叱吒上海灘的四大保暖服裝品牌(北極絨、恆源祥、俞兆林)不約而同地砍掉了生產線低調轉型賣起了吊牌大約十年前,位於上海市金陵東路的恆源祥最先砍掉生產線,成為品牌授權模式的首創者,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經銷商群體
  • 南極人之後,這4大品牌也開始「賣吊牌」,買東西要睜大雙眼了!
    甚至在線上購物平臺輸入「南極人」,出現的不僅僅是保暖內衣,琳琅滿目的產品紛至沓來,甚至還能看到「南極人插排」,不禁惹人疑惑:「南極人現在那麼厲害,開始擴大生產經營範圍了嗎?」 其實,南極人早就已經給關閉了自己的工廠,如今的南極人完全是靠「賣吊牌」活著。只要商家想要以南極人的名義售賣商品,南極人就可以將吊牌賣出去。
  • 買衣服要小心了,繼南極人之後,又一女裝知名品牌轉行「賣吊牌」
    品牌效應是企業價值在商業社會的延續,在當前以品牌為導向的商業模式中,品牌意味著商品定位、經營模式、消費族群和利潤回報。再有兩天雙十一就到了,大家的購物車應該放了不少東西。在買東西的時候,很多人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是同一家品牌相同的產品,質量卻忽好忽壞,陰晴不定;評論裡面好評如潮,但真正拿到衣服的那一刻卻發現與描述的相差甚遠。
  • 只想搞錢的南極人,靠賣吊牌年賺12億
    南極人的頭部產品不再是「保暖內衣」,而是品牌授權以及吊牌。 何解?在大眾不知情的情況下,南極人躲在「保暖內衣」標籤的背後悄悄行事,無門檻地出售品牌授權,掛著羊頭賣著狗肉實現年淨利潤12億。
  • 「曝光」網上的「南極人」「恆源祥」為啥這麼便宜?吊牌是買的?
    >低調轉型賣起了吊牌大約十年前,位於上海市金陵東路的恆源祥最先砍掉生產線,成為品牌授權模式的首創者,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經銷商群體。作為恆源祥的跟隨者,南極人把吊牌生意做到了極致,開創了全品類授權的先河。無論是紙尿褲、甩脂機,還是玻璃杯、汽車坐墊,南極人都有正品吊牌出售。如果願意開闢新類目,吊牌價格還能再優惠。
  • 知名服裝品牌南極人年賺9億!竟靠賣「吊牌」
    「吊牌產品」就代表著生產商生產、生產商售賣、授權商提供商標;「貼牌產品」則是自己的品牌、自己賣、其他生產商負責生產,就比如蘋果公司的產品,就是蘋果提供自己的品牌,讓富士康等公司生產,蘋果公司沒有自己的工廠。兩種不同的模式,各有利弊。但是相比於貼牌,顯然吊牌產品的經營模式更加粗暴,牟取暴利的手法更加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