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建
快錢賺習慣,人就不願意去賺慢錢了。這不是某一個人問題,而是人性問題。畢竟,有賺快錢的渠道。誰願意一點一點的慢慢積累呢?然而,賺快錢有一個後果,那就是自己的路會越走越窄。
其實,很容易理解的是,任何一個人或一個企業都不能靠一招吃一輩子的紅利,遲早會出現衰敗。而那些過去靠「笨」的方法一步一個腳印鋪路的企業,現在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最終能成為行業領頭羊企業。
提起國內知名保暖服裝品牌,很多中國消費者會想到南極人、恆源祥、三槍、鄂爾多斯等品牌。這些品牌背後的企業也是行業的代表。尤其是十多年前,南極人曾經是中國大陸最熱銷內衣品牌,也是行業的領軍人物。然而,到目前為止,越來越多的人對南極人的品牌管理提出了質疑。上個月,《人民日報》轉載了中國新聞網發布的《萬物皆可「南極人?交錢拿授權這種玩法能挺多久》間接表達了對南極人的這種賣「吊牌」的模式的擔憂。
去年年底,《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將南極人推到風口浪尖:據報導,南極人國內著名企業已經停止生產任何產品,原工廠也已停產。今天的南極人只賣自家的吊牌。也就是說,如果有人想銷售「南極人」的產品,只需支付足夠的錢就可以獲得總部的授權。此外,交易完成後,南極人還將提供廣告位等,如有關部門詢問,總部將配合提供證明,避免處罰。可以說這項「服務」做得非常妥善。
而還遠遠不止這些,據媒體報導,南極人多年來已轉型為「南極電商」,半年內通過授權「賣標籤」獲得16.34億元的收入。在今天的市場上,不僅有「南極人保暖內衣」,甚至還有「南極人紙尿褲」、「南極人洗腳盆」種類繁瑣,可以說「南極人」品牌已經「涉及」了人們生活中的各行各業。但不管是什麼,它們都不再是「原來的」南極人。甚至可以說,只有吊牌才是「真的」。對此,絕大多數消費者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保暖內衣產業的現狀不止於此:據媒體報導,南極人、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這四大國內知名品牌,早已放棄生產線,不折不扣地成為「吊牌商人」。特別是南極人,有3427家授權經銷商和4442家授權商店,而消費者在購買時仍處於蒙在鼓裡的狀態。
曾有網友算過這樣一筆帳。某服裝企業生產的牛仔褲,在自己的旗艦店兩件賣79元。不過,掛上南極人的標籤後,在南極人專賣店內兩件的價格是129元。除了8元的標準費,中間淨賺了30多元的利潤。
張玉祥曾坦言,走上商標授權之路的南極人是模仿了另一個服裝巨頭恆源祥的做法。早在1991年,恆源祥就開始探索「聯合體模式」,利用商標與工廠合作。對方使用恆源祥的品牌商標,利潤分成給恆源祥一半,截至2007年,恆源祥已開發近100家特許加盟工廠,營業額3億元,其中2.66億元來自商標使用費,佔比高達89%。
2008年,南極人也走上了同樣的道路。事實上,這種「掛牌」模式並不新鮮,擁有自己的「掛牌」工廠是大品牌公開的秘密。在「掛牌」業務中,最重要的是「品牌」。如果你想保留自己的品牌聲譽,關鍵是對質量的控制。
眾所周知,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許多特色商品。然而,多年來,許多中國企業似乎都面臨著「品牌戰」:許多品牌伴隨著社會進步的紅利迅速崛起,並在幾年內達到頂峰;然而,此後的發展往往脫離了初衷,忘記了「以質量為本、以消費者為本」的信條,最終盲目追求利益導致產品的「扭曲」。正因為如此,當消費者偶然看到「老店」時,會感到更加親切。
據媒體報導,近幾年來,南極人先後數十多次被國家質監部門和地方消費者協會列入不合格產品黑名單,從蠶絲被、內衣、棉衣、童裝、衝鋒衣到捲髮棒等等,都曾被列入不合格產品黑名單。其中5次是原國家質檢總局和現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進行的全國性檢查。
7月6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對北京市場銷售的兒童服飾的抽查結果。其中,印有「南極人」商標的彩棉和服三件套套裝和嬰兒內衣不合格。商標經南極人(上海)有限公司授權,生產廠家為丹陽昊琪服飾有限公司。
「國貨馳名商標這種做法等於自砸招牌,飲鳩止渴,難以長久。」宋慶輝認為,在國外大品牌的攻擊下,中國品牌的唯一出路就是依靠創新,用良好的口碑徵服消費者。品牌價值需要由授權雙方共同維護。否則,南極人只能是透支品牌價值,導致口碑和產品質量下降。畢竟樹立一個品牌很難!而想毀掉一個品牌卻很容易!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