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服裝品牌南極人年賺9億!竟靠賣「吊牌」

2020-12-06 網際網路分析師于斌

提到「南極人」這個商標,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一家賣內衣的。其實不然,我們通過淘寶搜索會發現南極人的牌子還包括泡腳桶、暖寶寶等物品,商標使用範圍多到無法想像。大量的商品,都是打著南極人的商標在出售商品,讓人不禁懷疑除了內衣商標,其他商標大概是假的。

但其實,這些商標都是真的。

南極人現在是將商標賣出去,並不負責生產商品。換句話說,南極人現在的大部分盈利全靠出賣商標。南極人這家公司成立於1997年,最初的主營業務是出售保暖內衣,當時的南極人憑藉內衣取得了國內最早生產內衣公司之一的標籤,如今已經過去了22年的時間,南極人的業務範圍越做越大,涉足鞋類、戶外、家電等9大品類,南極人商標使用範圍大幅度提升。

雖然南極人的牌子越來越響,但卻不是像其他商標一樣流芳百世,美名永傳,原因是南極人在2008年之後,就已經轉變了自己的經營模式,迅速而果斷地把自己建立的11年流水線砍掉,從此不再生產產品,而是專心打造自己的品牌,利用品牌效應,創造一條品牌溢價道路,搖身一變吊牌廠家。

在現存的服裝行業中,吊牌與貼牌成為了主流趨勢。

「吊牌產品」就代表著生產商生產、生產商售賣、授權商提供商標;「貼牌產品」則是自己的品牌、自己賣、其他生產商負責生產,就比如蘋果公司的產品,就是蘋果提供自己的品牌,讓富士康等公司生產,蘋果公司沒有自己的工廠。

兩種不同的模式,各有利弊。但是相比於貼牌,顯然吊牌產品的經營模式更加粗暴,牟取暴利的手法更加直接。「吊牌授權商」不需要提供售後等服務,只需要將自己的商標提供給有需求的生產商,坐等拿錢就好。

因此,南極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選擇這種快速打法也就情有可原了。

從2008年以後,南極人憑藉自己的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許多光環,吸引眾多商家前來合作。2010年,南極人公司實現了轉型,正式開啟電商服務;此後南極人公司一方面打造產品生態鏈;一方面又積極收購新的品牌,利用網際網路渠道向客戶提供營銷服務。

在網際網路快速普及的時代,南極人早就將自己的「老本行」拋在腦後。面對慕名前來的合作商,南極人公司可謂來者不拒。

2019年4月26日,南極電商發布了2018年年報,總營收33.53億元,淨利潤8.87億元。這其中,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營收9億元,毛利率高達94.11%;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總營收3385.55萬,毛利率高達96.52%。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項業務佔總利潤比例高達76.14%,南極電商的超過四分之三的利潤是要依靠品牌服務業務的支持。

南極人的品牌服務業務到底是什麼?

南極電商的公告中給出了解釋。簡言之就是授權與產業鏈服務——從研發生產到客服包裝、質量把控再到廣告營銷,南極電商為授權供應商與經銷商提供了專業的一條龍服務。南極人提供服務,必然不能夠白提供,需要回報。

一般而言,供應商會拿出相當於GMV(相關電商平臺的成交金額)的3%-6%左右作為服務費。按照南極電商2018年的年報數據,我們估計南極電商去年的品牌服務費在6億元-12億元區間。

俗話說:「樹大招風」。南極人秉持著來者是客的態度,讓南極人的營收業績步步高升,同時也讓南極人品牌負面新聞接踵而至。

直至2018年年底,南極電商的經銷商店鋪多達5535家,覆蓋天貓、淘寶、京東、蘇寧、唯品會、拼多多等多個大眾熟知的電商平臺。南極人雖然與眾多經銷商和供應商合作,但是南極人的資格審查卻不嚴格,導致南極人口碑逐年下滑。

從2018年年初至今,南極人至少14次被相關部門拉進黑名單。原因則是很多無牌商品質量不合格,但是貼上了南極人的商標,變成了名牌產品。產品的利潤瞬間上漲,對供應商而言,是一件獲取巨額利潤的好事,對消費者而言,卻是受到了欺騙,三無產品的安全性誰來負責?

所以,從短期來看,南極人的「吊牌」商業模式很成功;但是從長期考慮,這種賺錢方式必然會讓南極人的品牌透支,也會讓許多使用南極人商標合格商家被迫退出市場,進而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整個市場最終留下的只是那些不合格生廠商。屆時,南極人的商譽價值也將一落千丈。

根據2018年南極電商公告,未來將持續豐富品牌矩陣的內涵,包括保持現有品牌數量的同時適當增加適合公司運營的品牌,橫向和縱向豐富產品類目內涵,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性價比。可以看出南極電商想要擴寬產品範圍,但是南極電商並沒有提及提高合作商準入門檻、終止不良商家合作協議等措施。在保暖內衣出現問題後,南極電商如果仍然沒有大的改變,那麼南極電商想要持續通過出售「吊牌」提高淨利潤,就會難上加難。

因此,作為消費者,在以後購買南極人商品時,最好不要盲目,而是要通過好評率、同行業評價等方式,提高甄別能力,切忌看到南極人的商標就認為值得信賴,否則使用之後,可能麻煩不斷。

圖片來源:(百度、淘寶)

相關焦點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但有一個品牌,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就賺了10多億,「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它就是南極人。,南極人就光靠賣吊牌一年就賺了13億。
  • 只想搞錢的南極人,靠賣吊牌年賺12億
    南極人的頭部產品不再是「保暖內衣」,而是品牌授權以及吊牌。 何解?在大眾不知情的情況下,南極人躲在「保暖內衣」標籤的背後悄悄行事,無門檻地出售品牌授權,掛著羊頭賣著狗肉實現年淨利潤12億。
  • 原廠早關閉,靠賣吊牌年賺13億!除了南極人,這些品牌也只賣牌
    大家熟悉的「南極人」這個品牌已經「爛大街」了,而且產品質量也是經常為人所詬病。這是因為,如今的「南極人」不是過去那個「南極人」了,你所購買到的只是「南極人」這個牌子,產品是哪家廠生產的可就不知道了,就算是一個「三無」小作坊只要購買了南極人的品牌授權,你所生產的東西搖身一變也能成為貼著「南極人」這吊牌產品。
  •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品牌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立一個品牌容易,但塑造一個品牌價值很難。有價值的品牌會讓消費者主動選擇,能提高售價,還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
  • 南極人「賣吊牌」 年賺13億,又有4家企業「如出一轍」,還買嗎?
    賣吊牌」來生存,而且好獲得了不錯的回報。但是這樣一個品牌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有了很多奧迪變化了。現在的南極人就是通過賣吊牌賺錢。就是說南極人會官方授權,然後其他代工廠就可以生產帶有南極人品牌的產品了,南極人只提供品牌,但是並不會去生產產品。而且工廠的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因此質量是不一樣的,因此南極人其實口碑沒有之前那麼好了。
  • 南極人賣吊牌年賺13億元,網友:難怪……
    >服裝、家紡、戶外用品甚至食品這些「南極人」是真的嗎網友調侃稱現在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吊牌的搬運工沒有南極人賣不出去的吊牌 而在營業收入構成中, 31.76%為品牌綜合服務業務,金額約為12.4億元;1.68%為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金額約0.65億元。品牌授權相關營收合計約為13億元,因而被業內稱為靠「賣商標」一年收入13億。圖片來源:南極電商2019年年度報告。
  • 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賣標狂人」不再賣吊牌?
    賣了12年吊牌,年賺13億在各電商平臺以「南極人」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其經營範圍從內衣到服裝、家紡、戶外用品甚至食品。不明所以的人只會感慨:涉及的種類真多。但明白其中關鍵的則會調侃:現在的南極人果然成為了「吊牌搬運工」。
  • 服裝巨頭「舉步維艱」?將學南極人「賣吊牌」?別被蒙在鼓裡了
    近些年,服裝業難熬已經成為了不少的共識,就連一些服裝巨頭如今也是「舉步維艱」,如拉夏貝爾。拉夏貝爾成立於1998年,其在2014年赴港上市之後,又於2017年在上交所掛牌,成為中國第一家「A+H」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被外界譽為「女裝第一品牌」。巔峰時期的拉夏貝爾可以說是「風光無限」,在女裝領域佔有了「絕對」的話語權,市值一度飆升到一百多億元。
  • 早已停產的「南極人」每年躺收13億,只賣吊牌!
    更準確地說,南極人早就不生產產品了,他們只賣品牌。01 砍掉生產,只賣商標曾經300萬起家,4個月創下1個億的銷售額。風光一時的南極人在擴張產品線的同時,也遇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存貨積壓,訂單減少。
  • 靠賣商標年入13億!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做吊牌的「搬運工」
    南極人這個品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曾和俞兆林、恆源祥以及北極絨等品牌一起,並稱為四大國民品牌,深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南極人靠賣保暖內衣發家,相信不少80後都買過它家的保暖內衣。如今,你再在電商平臺搜「南極人」品牌,會發現它原來不只賣內衣,還涵蓋了服飾、鞋類、家紡、日用品、家電、母嬰用品、食品等產品。而且在網上還有各式各樣的店鋪,像旗艦店、專賣店、直營店等等,絕對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少人心中有疑問,這些「南極人」到底哪個才是真的?其實都是假的。
  • 南極人「本廠」早就停產了!靠賣商標一年掙9億 缺乏質量支持還能撐...
    南極人「本廠」早就停產了!靠賣商標一年掙9億 缺乏質量支持還能撐多久?  靠品牌授權服務  一年賺將近9億  金妹兒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南極人」發現,有「南極人官方旗艦店」「南極人居家日用旗艦店」「南極人夢遐專賣店」等數百家店鋪。售賣的產品從保暖內衣到烘鞋器、足浴盆、紙尿褲、電熱毯、保溫杯、洗碗布、蚊帳、洗衣機等,品類十分之豐富。
  • 中國消費者被「騙」多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說起保暖內衣,相信像南極人、恆源祥都是很多小夥伴的首選。近些年來,南極人採取「賣吊牌」的方式,一直以來被外界所詬病。但是從2020年雙十一的戰績來看,南極人多年布局網際網路電商轉型之路走得似乎「還不錯」。據悉,2020年雙十一當天,南極人品牌在天貓銷售額達15億,位列天貓銷售額突破10億元品牌前15名。
  • 靠賣吊牌賺40億?老闆身價猛增60億,萬物皆可南極人該咋看?
    雙十一臨近,靠著19.9元5雙的襪子、領券7.9元的電動牙刷、券後29.8元的保溫杯……「南極人」再度刷屏各大電商平臺。做著「賣南極人吊牌」生意的南極電商也因此再度迎來「紙面黃金」變「真金白銀」的機會。
  • 買衣服要小心了,繼南極人之後,又一女裝知名品牌轉行「賣吊牌」
    為此,一些賣家逐漸放棄之前的產品,開始轉為品牌銷售商,而品牌方也是在打造品牌效應山大做文章,各類營銷手段層出不窮,有的企業甚至直接放棄原來的業務。像這樣關閉自己原廠,開始售賣吊牌的行為,其實在服裝行業裡面已經不是什麼少見的事情了。我們要分清賣吊牌和代工之間的區別。
  • 老牌國產品牌,如今居然只有吊牌是「真」的?萬物皆可「南極人」
    其實,很容易理解的是,任何一個人或一個企業都不能靠一招吃一輩子的紅利,遲早會出現衰敗。而那些過去靠「笨」的方法一步一個腳印鋪路的企業,現在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最終能成為行業領頭羊企業。提起國內知名保暖服裝品牌,很多中國消費者會想到南極人、恆源祥、三槍、鄂爾多斯等品牌。這些品牌背後的企業也是行業的代表。
  • 100元淘寶「權威質檢」,賣吊牌賺5億!南極人,不值得地球人信賴
    1997年,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內衣企業之一,首創保暖內衣產品,當年300萬元起家,4個月就創下了1個億的銷售額。(數據摘自南方周末《南極人、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不負責生產,只負責賣牌》)在2017年,南極人主營的電商品牌綜合服務收入毛利約為96.46%,成為A股電商的毛利之王。
  • 消費者要注意了,這4家品牌也學「南極人」圈錢,只賣「吊牌」
    相信很多人應該已經知道了南極人現在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樣子了,就是只靠「賣吊牌」圈錢,這個模式就是南極人官方授權所以,很多人還不知道,其實「南極人」早就已經變了,產品的抽檢也多次登上不合格的黑榜。 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南極人發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中數據顯示,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合計為13億元。這說明什麼,南極人一年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獲得13億的進帳,這個買賣誰不做呢?也怪不得會有那麼多的品牌相繼開始賣吊牌。
  • 「欺騙」中國消費者多年,靠「賣吊牌」年賺30億,原廠竟早已倒閉
    如果你在電商平臺上搜索與「南極人」相關的商鋪,你會發現除了官方店、企業店、專賣店外,還有直銷店、工廠店、自營店,大小羅列總有幾百家商店,讓人眼花繚亂。南極人曾經在內衣行業可謂是聲名鵲起。在還做保暖服裝的同時,憑藉過硬的產品質量和瘋狂的廣告宣傳,它迅速風靡全國,成為知名品牌。
  • 繼南極人之後,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以後買衣服要小心!
    2008年,南極人業務大幅縮水,為了降低成本,扭虧為盈,南極人開始關閉工廠,砍掉生產端及自營環節,轉型「賣吊牌」。截至2018年,南極人的品牌授權店數量已達5535家,其中授權工廠866家,授權經銷商4186家,涵蓋服裝、電器、日用品、母嬰用品等多個領域。
  • 「南極人」早已停產?靠「賣牌子」為生,年賺13億!早已沒真貨?
    說到國內有名的內衣品牌,大家的腦海中應該都會有「南極人」這個品牌吧?南極人成立於1997年,算下來在我國也已經有著23年的歷史了。據公開數據顯示,這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內衣企業之一,並且「南極人」還首創了保暖內衣產品,算是開創了中國內衣行業發展的「先河」。